孢粉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树冠上空搬运来的孢粉:区域性的植被 雨水带来的孢粉:广域性的植被
不同种属孢粉的扩散能力不同
松
湖泊和湖沼的孢粉含量差别
孢粉的沉积
湖泊和沼泽:
沼泽的孢粉代表性比湖泊好; 湖泊中部比湖滨好; 深湖比浅湖好; 海洋比湖泊好
孢粉的保存
呈酸性的,不通气的泥炭地和湖底沉积最适宜花 粉保存。 潮湿且气温稳定的地方也适宜保存,比如洞穴
第四纪地层中常见的孢粉种类
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占优势的森林种
1 松(Pinus);2 云杉(Picea);3 榆(Ulmus);4 栎(Quercus); 5 桦(Betula);6 桤(Alnus)
低纬度地区占优势的森林种
血桐 Macaranga
桃金娘科 Myrtaceae 木犀榄 杜英 桑科
孢子的产生
某些低等植物产生的一种有繁殖作用的细 胞,离开母体后就能形成新的个体。
孢子植物:用孢子繁殖的植物,一般包括菌、 藻、苔、藓、蕨类等植物,如海带。
孢粉的大小
5-100um
孢粉化石
孢子和花粉外壁由一层称之为孢粉素的抗溶物质 组成。 耐酸不耐碱。
孢粉的产量
对于一个特定的植物种来说,孢粉产量是由许多 因素控制的,如气候条件,植物在群落中的位置 等。
孢粉分析
内容提要
孢子与花粉基本理论 实验方法 常见科属举例 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1)环境重建 2)农业起源与传播 3)伴人植物研究 4)其它
孢子(Spore)与花粉(Pollen)
孢粉学的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 各种微体化石的研究。 狭义: 孢子与花粉
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七届一次学术年会, 05年6月 孢粉、硅藻、植硅体
沙质沉积、遭受侵蚀的露天遗址不适宜花粉保存
采样
沉积剖面选择 打钻
沉积物中孢粉的提取
前处理 重液浮选 制片
除有机质 除Ca质 过筛 除植物纤维 除木质物或木 质素
镉重液
溴化锌
甘油或者硅 油介质
鉴定
显微镜下观察 外壁形态特征
各种形态类型
大多数孢粉具有对成的形态
观察内容
口孔类型 极面观、赤道面观 赤道面观 孢粉外壁结构,纹饰
口孔形态
圆形和沟形的结合
三孔,圆形, 双层,光滑
三沟,扁圆形, 双层,网状
三孔沟,长球形,
内层,颗粒状
极面观和赤道面观
统计
每个样品数几个孢粉?
分析与解释
孢粉图谱(孢粉式)
孢粉-气候 转换函数
常见科属的形态
孢粉分析与中国环境考古
周昆叔 பைடு நூலகம்果
采样问题
文化层中的孢粉来自哪里? 哪些能代表当时的气候背景?
南半球中纬度占优势的森林种
火把树科
罗汉松
南洋杉科
木麻黄科
干旱或者寒冷环境中占优势的草本植物
早熟禾本科
菊科
藜科
莎草科
红树林
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环境背景的重建
区域的植被情况,植被所反映的气候情况
土地利用历史
北爱尔兰Fallahogy岩芯
Crawford湖泊沉积
其它
尼人的葬礼
中国现状
花粉的产生
花粉粒是在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雄性花蕊 中产生的。其功能是把基因物质转移到雌性 花上,使之受精,产生种子。
被子植物:起源于中生代晚期,胚珠着生在子房内的植 物。现代植物最高级类群,20万种,占世界植物的一半。 裸子植物:最初出现在古生代泥盆纪,胚珠裸露,中生 代成为优势植物。现仅存4纲12科71属近800种,主要分 布于北半球寒温带及亚热带山地,针叶林群落。
处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的多数植物,根深叶茂, 孢粉产量高;相反则产量低。
孢粉的扩散
仅有很少的一部分孢粉能够最终繁殖,大部分孢 粉则被搬运到一个适合的沉积地点沉积下来成为 化石。
扩散方式:虫媒、风媒、水媒等。
主要扩散方式
落叶林中的孢粉
热带雨林中的孢粉
三种搬运方式反映的植被意义
树干间搬运的孢粉:离沉积盆地最近的植被
不同种属孢粉的扩散能力不同
松
湖泊和湖沼的孢粉含量差别
孢粉的沉积
湖泊和沼泽:
沼泽的孢粉代表性比湖泊好; 湖泊中部比湖滨好; 深湖比浅湖好; 海洋比湖泊好
孢粉的保存
呈酸性的,不通气的泥炭地和湖底沉积最适宜花 粉保存。 潮湿且气温稳定的地方也适宜保存,比如洞穴
第四纪地层中常见的孢粉种类
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占优势的森林种
1 松(Pinus);2 云杉(Picea);3 榆(Ulmus);4 栎(Quercus); 5 桦(Betula);6 桤(Alnus)
低纬度地区占优势的森林种
血桐 Macaranga
桃金娘科 Myrtaceae 木犀榄 杜英 桑科
孢子的产生
某些低等植物产生的一种有繁殖作用的细 胞,离开母体后就能形成新的个体。
孢子植物:用孢子繁殖的植物,一般包括菌、 藻、苔、藓、蕨类等植物,如海带。
孢粉的大小
5-100um
孢粉化石
孢子和花粉外壁由一层称之为孢粉素的抗溶物质 组成。 耐酸不耐碱。
孢粉的产量
对于一个特定的植物种来说,孢粉产量是由许多 因素控制的,如气候条件,植物在群落中的位置 等。
孢粉分析
内容提要
孢子与花粉基本理论 实验方法 常见科属举例 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1)环境重建 2)农业起源与传播 3)伴人植物研究 4)其它
孢子(Spore)与花粉(Pollen)
孢粉学的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 各种微体化石的研究。 狭义: 孢子与花粉
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七届一次学术年会, 05年6月 孢粉、硅藻、植硅体
沙质沉积、遭受侵蚀的露天遗址不适宜花粉保存
采样
沉积剖面选择 打钻
沉积物中孢粉的提取
前处理 重液浮选 制片
除有机质 除Ca质 过筛 除植物纤维 除木质物或木 质素
镉重液
溴化锌
甘油或者硅 油介质
鉴定
显微镜下观察 外壁形态特征
各种形态类型
大多数孢粉具有对成的形态
观察内容
口孔类型 极面观、赤道面观 赤道面观 孢粉外壁结构,纹饰
口孔形态
圆形和沟形的结合
三孔,圆形, 双层,光滑
三沟,扁圆形, 双层,网状
三孔沟,长球形,
内层,颗粒状
极面观和赤道面观
统计
每个样品数几个孢粉?
分析与解释
孢粉图谱(孢粉式)
孢粉-气候 转换函数
常见科属的形态
孢粉分析与中国环境考古
周昆叔 பைடு நூலகம்果
采样问题
文化层中的孢粉来自哪里? 哪些能代表当时的气候背景?
南半球中纬度占优势的森林种
火把树科
罗汉松
南洋杉科
木麻黄科
干旱或者寒冷环境中占优势的草本植物
早熟禾本科
菊科
藜科
莎草科
红树林
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环境背景的重建
区域的植被情况,植被所反映的气候情况
土地利用历史
北爱尔兰Fallahogy岩芯
Crawford湖泊沉积
其它
尼人的葬礼
中国现状
花粉的产生
花粉粒是在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雄性花蕊 中产生的。其功能是把基因物质转移到雌性 花上,使之受精,产生种子。
被子植物:起源于中生代晚期,胚珠着生在子房内的植 物。现代植物最高级类群,20万种,占世界植物的一半。 裸子植物:最初出现在古生代泥盆纪,胚珠裸露,中生 代成为优势植物。现仅存4纲12科71属近800种,主要分 布于北半球寒温带及亚热带山地,针叶林群落。
处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的多数植物,根深叶茂, 孢粉产量高;相反则产量低。
孢粉的扩散
仅有很少的一部分孢粉能够最终繁殖,大部分孢 粉则被搬运到一个适合的沉积地点沉积下来成为 化石。
扩散方式:虫媒、风媒、水媒等。
主要扩散方式
落叶林中的孢粉
热带雨林中的孢粉
三种搬运方式反映的植被意义
树干间搬运的孢粉:离沉积盆地最近的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