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新黄浦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新黄浦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月考试
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提出近代原子学说的科学家是
A.道尔顿 B.汤姆生 C.卢瑟
福 D.波尔
参考答案:
A

2. 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I2 (g) + H2(g) 2HI(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I2、H2、HI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2 B.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
C.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D.单位时间内减少x mol I2,同时生成2x mol HI
参考答案:
C

3. 某金属不能跟稀盐酸作用放出氢气,该金属与锌组成原电池时,锌为负极,此金属是()
A. Mg
B. Fe
C. Al
D. Cu
参考答案:
D

4. 下列防止金属腐蚀的做法不可行的是
A.在某些工具的机械转动部位刷油漆
B.在钢铁中加入铬
C.在较小钢铁制品的表面包裹塑料
D.在大型铁壳船的船身上装上一定数量的锌块
参考答案:
A
5. 营养学专家告诫大家:吃饭时不要同时大量食用海鲜(如虾、蟹、牡蛎等,其体内含有无毒的+5价的砷(As)元素)和某些蔬菜水果(如西红柿、土豆等,其体内富含维生素C),否则它们之间容易反应,生成剧毒的As2O3。

对于产生剧毒的过程,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维生素C能将+5价砷氧化成As2O3
B. 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C. 维生素C在反应中作还原剂
D. 含砷物质发生了还原反应
参考答案:
A
【分析】
虾、蟹、牡蛎等,其体内含有无毒的+5价的砷(As),当和含维生素C的蔬菜,共同食用时,它们之间容易反应,生成剧毒的含+3价砷的物质(As2O3),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做反应中的还原剂。

【详解】A.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将+5价砷还原成As2O3,故A错误;
B. 维生素C将+5价砷还原成+3价砷,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故B.正确;
C.在反应中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故C正确;
D. 无毒的+5价的砷(As)元素,由+5价变成了+3价,发生了还原反应,故D正确;
所以本题答案为A。

【点睛】无毒的+5价的砷(As)元素被维生素C还原为+3价的砷,生成了有剧毒的
As2O3。

6. 把4.48 LCO2通过一定量的固体过氧化钠后收集到3.36L气体(标况下),则这3.36L
气体的质量是()
A. 3.8g
B. 4.8g
C. 5.6g
D. 6.0g
参考答案:
D
过氧化钠与CO2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假设4.48LCO2全部与过氧化钠反应产生O2的体积为2.24L<3.36L,说明CO2过量,设有xmolCO2参与反应,生成O2的物质的量为x/2mol,因此有(4.48/22.4-x+x/2)=3.36/22.4,解得x=0.1mol,即反应后CO2物质的量为0.1mol,O2的物质的量为0.05mol,气体质量为(0.1×44+0.05×32)g=6.0g,故选项D正确。

7. 如图
甲把锌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后插入稀硫酸溶液构成原电池。

某实验兴趣小组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上的记录如图乙所示,则卡片上的描述合理的是
卡片号:2011.3
实验后的记录:
①Cu为阳极,Zn为阴极
②②Cu极上有气泡产生
③SO42-向Cu极移动
④若有0.5mol电子流经导线,则可产生0.25mol气体
⑤外电路电子流向是:Cu Zn
⑥正极反应式:Cu + 2e- = Cu2+
图乙
图甲
A. ①②③ B.②④ C.④⑤⑥ D.③④⑤
参考答案:
B
8. “绿色化学实验”进课堂,某化学教师为“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如下装置与操作以替代相关的课本实验。

实验操作:钠与氯气反应的装置可作如下图改进,将一根玻璃管与氯气发生器相连,玻璃管内放一块黄豆粒大的金属钠(已擦净煤油),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球。

先给钠预热,到钠熔融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生成大量白烟。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
B.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以免其污染空气
C.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D.若在棉花球外沿滴一滴淀粉碘化钾溶液,可据其颜色变化判断氯气是否被碱液完全吸收
参考答案:
C

9. 某氮的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充分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

若测得氮气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该氮的氧化物是
A.N2O B.NO C.NO2 D.N2O5
参考答案:
B

10. 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燃料电池可将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 B.燃烧属于放热反应
C.化学键断裂放出能量 D.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一定相等参考答案:
AB

11. 短周期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有5个电子,Y是迄今发现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Z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元素原子中最大的,W与Y属于同一主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简单离子半径:Y>Z
B. 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Y>X
C. Z和W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为离子化合物
D. Z、X、Y对应的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参考答案:
D
【分析】
短周期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是迄今发现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则Y为F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有5个电子,其原子序数小于F,则X为N元素;Z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元素原子中最大的,则Z为Na元素;W与Y属于同一主族,则W为Cl元
素。

【详解】由分析可知:X为N元素,Y为F元素,Z为Na元素,W为Cl元素
A、氟离子和钠离子都含有2个电子层,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Y>Z,故A正确;
B、非金属性N<F,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则氢化物稳定性Y>X,故B正确;
C、Na和Cl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NaCl,属于离子化合物,故C正确;
D、N、Na的最高价分别为+5、+1,但F元素没有正化合价,故D错误;
故选D。

12. 将碘酒滴到新切开的马铃薯(又称土豆)表面上,马铃薯表面变蓝色,该现象表明马铃薯含有()
A.葡萄糖B.蔗糖C.淀粉D.纤维素
参考答案:
C
【考点】食物中淀粉、蛋白质、葡萄糖的检验.
【分析】淀粉的特性就是遇到碘变蓝,这里的碘是单质;碘水中含有碘单质,所以向刚切开的马铃薯表面滴几滴碘水,如果变蓝,就证明含有淀粉.
【解答】解:淀粉的特性就是遇到碘变蓝.所以,向刚切开的马铃薯表面滴几滴碘水.其表面立即显蓝色,说明马铃薯中含有淀粉.
故选C.
13. 下列物质中不会因见光而反应的
是()
A.HNO3 B.Cl2和 H2混合
气 C.HClO D.NaHCO3
参考答案:
D

14. 已知镓和铝在周期表中位于同一纵行,氮化镓可把手机信号扩大10倍,让电脑的速度
提高1万倍,将CD缩减到1英寸,下列有关氮化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氮化镓是由主族元素与副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B.镓元素比铝元素金属性弱
C.氮化镓中氮元素显+3价
D.氮原子最外层比镓原子最外层多2个电子
参考答案:
D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分析】镓和铝在周期表中位于同一纵行,则均为ⅢA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3,最高正价为+3价,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氮化镓是由主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N为ⅤA族元素,Ga为ⅢA族元素,故A错误;
B.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则镓元素比铝元素金属性强,故B错误;
C.氮化镓中Ga为+3价,氮元素显﹣3价,故C错误;
D.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5,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氮原子最外层比镓原子最外层多2个电子,故D正确;
故选D.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I2的水溶液中分离出I2,可用萃取法B.从Na2CO3溶液中获得Na2CO3可用过滤法
C.分离酒精和水的混合物可用分液的方法D.分离NaCl和AgCl的混合物,可用蒸馏法
参考答案:
A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益源生(药品名叫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是一种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药物其主要成分有硫酸亚铁、叶酸、干酵母、当归、黄芪、白术等,下面是测定益源生中硫酸亚铁质量分数的实验。

取10 片复方硫酸亚铁片(每片a 毫克)研成粉末,加水溶解,过滤,再将滤液配成
100 mL溶液,取出25 mL 与双氧水反应(假设叶酸、干酵母、当归、黄芪、白术均不与双氧水反应)。

(1)配制一定浓度的双氧水溶液用质量分数30%、密度1.1g/cm3的双氧水配制1.0 mol/L 的双氧水100mL,则30%双氧水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需用量简量取30%的双氧水_________mL。

(2)配制1.0 mol/L 的双氧水100 mL时,以下实验仪器10mL量简、15 mL量简、小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分液漏斗中不需要用的是________、_______,还缺少的实验仪器是________。

(3)该实验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则实验设计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若上述实验消耗1.0 mol/L的双氧水bmL,则每片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中硫酸亚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用含a、b的式子表示)。

参考答案:
(1)9.7mol/L 10.3
(2)10mL量筒分液漏斗100mL容量瓶
(3)2Fe2++H2O2+2H+=2Fe3++2H2O
(4)
解析:(1)物质的量浓度c=1000ρω/M=1000×1.1×30%/34=9.7mol/L,设需要的浓双氧水的体积为VmL,根据溶液稀释定律C浓V浓=C稀V稀可知:9.7mol·L-1×VmL=1mol·L-1×100mL,解得V=10.3mL;(2)配制1.0 mol/L 的双氧水100 mL时,用到的实验仪器15 mL量简、小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100mL容量瓶;不需要用的是10mL量筒、分液漏斗,还缺少的实验仪器是100mL容量瓶;(3)该实验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则实验设计的反应原理是2Fe2++H2O2+2H+=2Fe3++2H2O,
由关系式2FeSO4~H2O2
2×152g 1mol
m 1.0 mol/L×b×10-3L
m=304b×10-3g
10 片复方硫酸亚铁片(每片a 毫克)中FeSO4的质量分数为×100%=。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10分)下图中每一个方框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部分生成物已省略),X 是一种酸式盐,常用作化肥,加热分解生成A、B、C三种物质。

其中A、C为无色气体,A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的液体。

请填写下列空白:
(1)物质X的化学式是,
G的名称是。

(2)X溶液与盐酸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C→E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4)G与Cu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参考答案:
(1) NH4HCO3稀硝酸(2) HCO + H+ === CO2↑+ H2O (3) 4NH3 + 5O2 4NO+ 6H2O
(4) 3Cu + 8H+ +2 NO === 3Cu2+ + 2NO↑+ 4H2O
18. (5分)如何判别干电池的正、负极?
参考答案:
从电极材料判断:活泼金属作负极,不活泼金属(或石墨)作正极。

从发生的反应判断: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是正极。

19. (10分)在A、B、C、D、E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中,A、B、C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C都能与B按原子个数比为1∶1或2∶1形成化合物,但常温时A、B形成的化合物呈液态,C、B形成的化合物呈固态,D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最多,E的核电荷数最大,D与E组成的ED4常温下为气态。

(1)画出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五种元素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 (填元素符号);
(2)写出A与B可以形成2种化合物的结构式为__▲__,__▲__;
(3)由C与B原子形成的2种化合物的电子式分别是__▲__、__▲__;
(4)D、E所形成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 (填具体的化学式);
(5)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某些微粒,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或离子)如SO2、O3、NO,可互称为等电子体,则与B、D同周期元素组成的微粒中,能与N、CS2互称为等电子体的微粒是__▲__,__▲__ (填符合要求2种微粒的名称);
(6)写出工业上制E单质的化学方程式: __▲__。

参考答案:
(10分,每空1分)、
(1)Na、Si、O、F、H (2)H—O—O—H 、H—O—H (3)Na+[]2-Na+Na+[]2-Na+(4)HF、SiH4(5)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二氟化铍也正确) (6)2C+SiO2Si+2C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