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联盟捆绑校第二小学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管理机制聚力共促发展
——福海县第二小学联盟捆绑学校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县域义务教育联盟捆绑发展的指导意见》(新教基[2013]31号)精神,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整体提升城乡各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我校响应福海县教育局2014(30号)文件精神,以优质学校为龙头,捆绑县域内对应学段的2-3所薄弱学校,组建办学联盟,构建“互联互助、以强带弱、对口支援”的运行模式。
与福海县齐干吉迭乡小学、解乡小学、一农场小学进行“一帮三,捆绑式评价”联盟。
结队帮扶的学校之间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交流与合作,实现了法人独立,管理统一、信息互通、教学同步、资源共享。
现初步总结如下:
一、创新管理机制,共促提高。
1、成立领导小组。
设福海县第二小学校长张凤琴为组长,齐乡、解小和一农场校长张茂玉、好吾兰、许鲁湘为副组长,实现全方位合作、多方面协调的工作领导小组,调动各校中层领导职责相对应的捆绑联盟制度。
依托福海县第二小学校园网站,开辟龙头学校工作室网页,建立捆绑学校QQ群,及时采集各种信息,给大家提供一方交流的平台。
2、深入了解各校优势与薄弱环节,学习各校特色和亮点,为“一帮
三、捆绑式评价”学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组织捆绑校成员深入各校实地参观、查看资料、召开座谈会,对
开展“一帮三、捆绑式评价”亮点学校进行了现场观摩。
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今后如何做好“捆绑式评价”学校发展工作交
换了意见,共商合作交流的具体内容。
3、签订联盟捆绑学校责任书。
在分析过各校优势及不足后,召开全体成员会议,围绕各校培养目标,大家群策群力,讨论制定了每年
度和周期内的工作计划、学习内容、目标任务以及工作室相关职责
和制度,并签订了责任书。
4、创新“捆绑式”学校管理模式。
在“捆绑式”试点学校管理体制上,尝试实行法人独立、互联互动、以强带弱、一套领导班子、独立核算、一体考核评估的管理运行机制;在“捆绑式”重点学校,实行顾
问校长制,即城区学校的校长兼任乡镇学校的顾问校长,乡镇学校
在重大问题决策上要听取顾问校长的意见建议。
实行“包保责任制”,为每一对捆绑学校指定了一名副校长、一名中层以上领导和一至二
名骨干教师(根据学校对科目需求指定),具体负责跟踪、协调和指导捆绑学校的工作。
建立八大“教育共同体”。
管理同谋、计划统筹、工作同步、互助协作、共谋发展,在教育科研、教师交流、文体活
动等方面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使农村学校在教育管理、教
学质量、教师素质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
二、搭建交流平台,聚力发展。
我校充分结合校内优势资源及校园特色,实行义务教育“优质
学校+薄弱学校”联盟捆绑发展办学,充分发挥优质学校在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文化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优质教育资源
均衡。
在行政、教学、德育和总务四个联合工作组,各负其责,把
我校先进的教学经验、课改成果推行到联盟学校。
重点指导教学、
教研活动。
学校全面协调、统筹安排,建立起各种交流合作机制。
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1、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定期到对方学校进行中、短期支教和任教,使联盟学校的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能够及时交流、互相借鉴、共同
提高。
2、课题结对指导。
在长期教学工作中,我校结合教学实践,形成
自己的课题研究。
其中自治区课题结题三个,地区级课题结题两个,开题一个。
在课题负责人吴学红副校长,教研主任张炜老师牵头下,带着骨干教师课题研究成果到对口学校,通过典型教学案例片段进
行研究,不断推进两校教学发展。
3、以青蓝工程为契机,以“课程改革”为论坛主题,开办研讨活动。
我校和联盟学校教师进行师德修养、业务培训、心理健康、基
本功竞赛等不同形式的交流,有计划地提高各校教师素质。
大家借
此平台,畅所欲言,既充分展示了各自校园文化的内涵,体现了各
自的管理智慧,充分探讨课改中的成绩与困惑。
4、各种课型交流。
举办“春雨杯”送课下乡活动。
我校派青蓝室成员与联盟学校同课异构,实现资源共享。
在县级名师张炜、地区
学科带头人马欣瑞、孙慧霞老师的引领下,邀请联盟学校教师积极
开展“捆绑式”学校“教学公开课比赛”、“农村教师基本功竞赛”、“农村
教师新课程理论过关考试”等教学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等教研形式使教师有所比较,让捆绑校感悟到转变教学
方式给学生带来的惊喜,从而达到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
的教学水平,为相对沉寂的农村学校课堂带来生机的效果。
5、赠送活动:
对我校的部分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教学用具和其他教育教学必须品给予无偿提供,完善受援学校的硬件设施。
6、学生互动活动:,开展“手拉手献爱心““城乡学生互换体验
生活”等活动,向贫困学生捐献课本,书籍、文具、衣物、宣传活动。
和留守学生做朋友,给他们家的温暖。
长期开展城乡学生互换
生活体验,从多方面丰富了学生的心灵体验。
三、完善考核机制,共促发展。
我校对联盟学校进行跟踪关注,制定《福海县二小城乡学校“捆绑式”发展工作评估细则》,确定“捆绑式”学校发展工作目标。
在年度督导评估考核工作中,将“捆绑式”农村学校考核结
果纳入城市学校的考核范围,分数权重占50%,“捆绑式”学校的考核结果与城市学校的校长年终考核相结合。
“捆绑式”学校间同步进行联合教学检测,在检测后共同进行成绩分析、评价和总结,查找问题与不足,制定改进措施,共同提高两校的教学质量。
在评价过程中做到了有目标,有制度,有过程,有评价,督促了成员自我发展、自我评估、自我完善。
四、预计“捆绑式”学校发展模式
通过城乡学校、教师和学生结对开展互动交流活动,“捆绑式”学校发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较大提高。
城乡教师之间结成互
助对子,建立合作关系。
龙头学校全程、全方位跟踪指导,组织开
展“龙头学校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乡镇教师上汇报课--教研员组织评
课--乡镇教师再上汇报课”等各种教研活动,提高乡级教师的业务能
力和从教素质。
学校坚持把考试信息和试题及时提供给结对的“捆绑”校。
使捆绑农村学校的学科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有所上升农村
学校教学质量与城市学校的差距在逐步缩小。
二是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有明显进展。
在外派学习培训的机会上对农村学校给予倾斜,增加农村学校骨干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和
名额,进一步激发了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自实施城乡学校“捆
绑式”发展模式工作以来,两校不断拓宽思路,丰富内涵,逐项落实,开创了城乡学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管理同谋、人才同用的均衡
发展新局面。
“捆绑式”学校发展模式得到社会认可。
福海县第二小学
201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