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设计图著作权保护研究
知识产权制度下的“3D打印”
![知识产权制度下的“3D打印”](https://img.taocdn.com/s3/m/f7dcb23c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a.png)
知识产权制度下的“3D打印”在知识产权领域,3D打印技术引发了人们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新思考。
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它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冲击和挑战也日益突显。
本文将从知识产权制度下的“3D打印”入手,探讨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以及如何完善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1. 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3D打印技术是一种通过逐层堆叠材料来打印出三维实物的制造技术,其在工业制造、医疗器械、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由于3D打印技术能够快速、灵活地制造出复杂形状的实物,因此备受青睐。
在工业制造领域,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快速生产、个性定制和小批量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医疗器械领域,3D打印技术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特征,定制出符合患者需求的医疗器械,如假肢和人工关节等。
在航空航天和汽车制造领域,3D打印技术可以制造出轻质、高强度的零部件,提高了产品性能和降低了成本。
3D打印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2. 3D打印技术对知识产权的挑战随着3D打印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它也对知识产权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
具体来说,3D 打印技术对专利权、著作权和商标权等知识产权形式都构成了挑战。
在专利权方面,3D打印技术可能会导致专利侵权问题。
由于3D打印技术的特点是可以根据数字模型进行定制生产,因此可能会产生未经授权就复制专利技术的情况。
特别是在数字模型文件被非法传播的情况下,可能会加剧专利侵权的情况。
在著作权方面,3D打印技术也会对著作权产生影响。
对于艺术品、设计品等具有独创性的实物制品,未经许可进行复制和传播可能会侵犯著作权。
对于数字模型文件的保护也会成为著作权保护的重点。
在商标权方面,3D打印技术可能会导致侵犯商标权的问题。
利用3D打印技术生产和销售假冒产品,可能会损害商标权人的合法权益,影响市场秩序。
3. 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针对3D打印技术对知识产权的挑战,需要从法律层面进行有效的保护。
知识产权制度下的“3D打印”
![知识产权制度下的“3D打印”](https://img.taocdn.com/s3/m/ccb3266b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77.png)
知识产权制度下的“3D打印”1. 引言1.1 概述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权制度是现代经济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保护创新者的创意成果而设立的一种法律制度。
它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和专有技术等多种形式,旨在鼓励创新、保护知识产权所有者的权益,促进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
1.2 介绍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又称为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通过将材料一层层堆叠构建物体的制造工艺。
相比于传统的减少制造工艺,3D打印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精确度,能够实现更复杂的结构和设计。
它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航空航天、医疗保健、汽车制造等,为生产制造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3D打印技术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建模、切片和制造三个步骤。
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建模,设计出所需的物体模型。
然后,将模型切分成薄片,并进行逐层堆叠,最终形成实际的物体。
通过加热或化学反应等方式,将材料固化或粘合在一起,完成制造过程。
3D打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可以用于制造物体,还可以用于生产人体组织、食物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3D打印技术的应用领域将会越来越多样化,为各行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机遇。
2. 正文2.1 知识产权制度对3D打印的影响知识产权制度对3D打印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知识产权制度的存在可以保护3D打印技术的创新成果,鼓励科研人员和企业进行更多的技术研发。
通过知识产权的保护,研发者可以获得对其创新成果的专利、版权等权利,从而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提高了他们的创新积极性。
知识产权制度还可以促进技术的传播和交流。
在遵守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下,各方可以在合法的基础上分享技术成果,促进技术的快速传播和推广。
这有利于3D打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知识产权制度也可以规范市场秩序,防止技术盗用和恶性竞争。
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可以有效遏制侵权行为,保护技术创新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3D打印相关主体版权侵权研究
![3D打印相关主体版权侵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8c463ff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70.png)
3D打印相关主体版权侵权研究随着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涉及到3D打印的版权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将围绕3D 打印相关主体版权侵权问题展开研究,从法律角度探讨相关法律责任和保护措施。
3D打印技术的特点是可以通过数字设计文件直接生成实体物体,使得物体的制造变得简单快捷,而这也为原创作品的保护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在3D打印领域,常见的主体包括设计师、3D打印机制造商、物料供应商和平台运营商等。
这些主体在使用3D打印技术的过程中,都有可能存在侵犯版权的行为。
设计师在使用3D打印技术时,可能会直接使用他人的设计文件进行打印,而未经授权使用他人的设计文件涉及到侵权行为。
设计师对于他人的设计文件应该具有尊重和保护的意识,并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不得使用他人的设计文件。
3D打印机制造商在生产和销售3D打印机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保护他人的版权。
一些3D打印机制造商可能会在自己的3D打印机上预装他人的设计文件,未经授权的预装设计文件涉及到侵权行为。
3D打印机制造商应该与设计师合法合规地进行合作,确保自家的3D打印机不侵犯他人的版权。
物料供应商在提供物料的过程中,应该遵守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不得提供侵权物料。
一些物料供应商可能会提供他人的设计文件或未授权的物料,使得3D打印者在打印时涉嫌侵权。
物料供应商应该对自己提供的物料进行审查,确保提供的物料不侵犯他人的版权。
平台运营商在提供3D打印平台服务的过程中,也应注意版权保护。
一些平台运营商可能会在平台上提供他人的设计文件,未经授权的提供他人的设计文件也涉及到侵权行为。
平台运营商应该严格审核自家平台上的设计文件,不得提供侵权设计文件。
对于上述涉及侵权行为的主体,法律上有相应的责任和保护措施。
根据著作权法,设计师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使用他人的设计文件进行3D打印,可能构成侵权,需要承担侵权责任。
对于3D打印机制造商、物料供应商和平台运营商来说,如果提供的设计文件或物料侵犯了他人的版权,也可能承担侵权责任。
3D打印相关主体版权侵权研究
![3D打印相关主体版权侵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8abf244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10.png)
3D打印相关主体版权侵权研究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3D打印相关主体版权侵权。
在3D打印领域,主体版权侵权指的是未经授权使用他人拥有版权的3D模型进行打印和制造。
这包括但不限于使用未经授权的设计图纸、模型文件或者其他知识产权保护的信息进行3D打印。
在如今的数字化时代,这一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面对这一问题,我们该如何进行研究呢?我们需要了解相关的法规法律。
在国际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以及各个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机构都制定了相关的法规,用以保护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
在中国,知识产权法、著作权法、专利法等一系列法律规定了知识产权所有人的权益,以及他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来维护这些权益。
我们需要了解在3D打印相关主体版权侵权方面的实际案例。
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普及,相关的侵权案件也逐渐增多。
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宝贵的经验,比如在设计3D模型时应当注意哪些事项,如何防止他人侵权等等。
我们还需要了解当前的3D打印技术发展状况,以及这一技术所带来的新问题。
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新型的制造材料、打印设备和技术工艺也在不断涌现。
这些新型技术可能会为主体版权侵权问题带来新的挑战,我们需要及时了解这些情况,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我们还需要和相关的行业从业人员进行深入交流。
这些人员通常对3D打印技术有着深入的了解,能够提供实际的操作经验和案例分析。
通过与这些人员进行交流,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3D打印相关主体版权侵权问题,找到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
针对3D打印相关主体版权侵权问题的研究,我们需要全方位地了解相关的法规法律、实际案例、技术发展状况以及行业人员的意见建议。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研究和分析,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保护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推动3D打印技术的健康发展。
希望本文能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谢谢大家的阅读。
论3D打印技术所带来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论3D打印技术所带来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425d9c5e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d5.png)
论3D打印技术所带来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3D打印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正在逐步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然而,如同其他科技创新一样,3D 打印技术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知识产权保护。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3D打印技术所带来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我们将概述3D打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对知识产权的影响。
然后,我们将分析3D打印技术如何改变知识产权的传统保护模式,以及由此产生的新的挑战。
这包括复制和盗版行为的便利化、设计数据的保护困难、以及创新成果被滥用的风险等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研究这些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包括技术本身的特点、法律法规的滞后、以及公众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不足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提出一些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包括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技术研发、提高公众意识等。
我们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强调知识产权保护在3D打印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可能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3D打印技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二、3D打印技术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联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产方式,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一方面,3D打印技术为知识产权的实现提供了全新的手段。
通过3D打印,设计师和创造者能够将其创意转化为实体物品,从而实现了知识产权的实物化。
另一方面,3D打印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也带来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新挑战。
3D打印技术的去中心化特性使得复制和传播变得异常容易。
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下,复制和传播往往受到地域、时间和技术手段的限制,知识产权的侵犯行为也相对容易发现和打击。
然而,在3D打印技术的支持下,任何人只要有相应的设计文件和打印设备,就可以轻松地复制和传播他人的创意作品,这使得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变得更加隐蔽和难以追踪。
3D打印技术使得复制的成本大大降低。
3D打印服务的法律风险与防范对策
![3D打印服务的法律风险与防范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4c00ee5c700abb68a982fba6.png)
3D打印服务的法律风险与防范对策天津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薛媛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3D打印技术也日渐成熟,该技术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应用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和生产当中去。
在人们享受高科技给我们带来的红利的同时,3D打印服务却面临着侵害他人知识产权、人身权利等民事法律风险,涉嫌泄露国家秘密、非法制造枪支等刑事法律风险,以及造成环境污染或未尽职业病防治义务而引发行政法律风险。
3D打印服务提供者应进行充分风险提示、明示禁止打印清单、签订客户承诺协议、加强打印服务审核、严格执行资质标准并履行疾病防治义务。
关键词:3D打印;法律风险;防范3D打印,又称为“增材制造”,是一种根据3D产品设计图数字模型,使用金属、塑料、陶瓷等多种材料,通过精密控制的成型设备逐层堆积制造出产品的新技术。
近年来,随着该技术的迅猛发展及相关耗材的市场普及,3D打印已成为一项既能对接规模化工业制造,又能直接面向私人客户个性定制,甚至得以服务技术性医学移植的新兴服务项目。
这是因为利用3D 打印技术,能够以更短时间、更低成本精准制造出所需工具、零件、食品、玩具、装饰品甚至组织器官等。
然而伴随着技术进步,3D打印服务所引发的法律问题不容忽视。
特别是图书馆、服务商等3D打印服务提供者,更应充分了解这一新兴服务项目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并做好积极应对准备。
1 3D打印服务面临的民事法律风险在3D打印服务中,民事法律风险是服务提供者所面临最直接、最频发的法律风险。
1.1知识产权侵权风险1.1.1 著作权侵权风险当前利用3D打印技术进行物品制造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利用3D打印设计文档直接“打印”,二是通过对立体物进行扫描获得相应的表面网格而再行3D打印。
前者为“从平面到立体”的复制,后者为“从立体到立体”的复制,二者均属于“以印刷、复印、拓印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行为。
而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十条规定,上述行为属于著作权人的复制权权利。
3D打印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3D打印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78e7b54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8e.png)
3D打印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与创造的结晶,它们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我们珍贵的宝藏。
然而,由于自然磨损、意外破坏和人为盗窃等原因,许多文化遗产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濒危境地。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需要创新的技术手段进行保护与传承。
近年来,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化制造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文化遗产保护中,并展示出了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一、3D打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3D打印技术,即三维打印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为基础,通过逐层堆积材料构建物体的制造方法。
其基本工艺流程包括:建模设计、数据准备、打印机参数设置、打印加工和后处理等环节。
通过这些环节,3D打印技术能够实现以往难以制造的复杂形状和结构。
二、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案例1. 数字化保存和修复由于文化遗产的实物受到时间和环境的影响,容易破损或腐蚀,传统的修复方法有时很难完全恢复其原貌。
而利用3D扫描和打印技术,可以生成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模型,并根据其原模型进行修复,既确保了文物的安全性,又能够重现其原始的外观。
2. 文物复制与展示在现实生活中,某些文物由于特殊的原因无法向公众展示,例如珍稀的文物藏于不方便被外界接触的地方。
3D打印技术可以利用数字化模型进行复制,再通过3D打印机进行制作,将复制品作为代表与观众分享。
这种方式可以保护原始文物的安全,并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3. 实物修复与零部件制造对于那些实物损坏比较严重的文物,传统的修复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而有了3D打印技术,可以根据文物的数字模型进行修复,并通过3D打印机制作出适合的零部件。
这一创新技术为文物修复带来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并极大地提高了修复效果。
三、3D打印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优势1. 高保真度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的文物模型,可以实现非常高的保真度,重新呈现出真实的外观和细节。
这种高保真度的复制,可以让观众近距离观察和了解文化遗产的价值与美。
知识产权制度下的“3D打印”
![知识产权制度下的“3D打印”](https://img.taocdn.com/s3/m/a57221f7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fb.png)
知识产权制度下的“3D打印”1. 引言1.1 引言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在创造、发明、设计或创作某种作品时所享有的权利,包括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
而3D打印技术是一种在数字化环境下将设计模型转化为具体实体的制造方法,具有快速、精确、个性化等特点。
在知识产权制度下,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机遇。
目前,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该领域的一大关注焦点。
在知识产权制度下,如何更好地保护3D打印技术的创新成果,保护知识产权,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知识产权保护与3D打印技术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冲突和矛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与3D打印技术的良性发展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知识产权制度的基本概念、3D打印技术的介绍、知识产权制度下的3D打印、知识产权保护与3D打印的冲突以及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与3D打印技术的和谐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
2. 正文2.1 知识产权制度的基本概念在知识产权制度下,创新成果的创造者可以通过申请专利等方式获取对其成果的独占权利,从而鼓励其进行更多的创新研究。
知识产权制度也可以促进技术的传播和共享,通过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可以保障创新者的创新积极性,鼓励合理竞争,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在3D打印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知识产权制度对3D打印技术的保护尤为重要。
因为3D打印技术的特点是可以复制各种形状的物品,如果没有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就会面临知识产权侵权的风险。
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制度是推动3D打印技术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在知识产权的规范框架下,3D打印技术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对于3D打印技术在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
只有通过充分的了解和遵守知识产权制度,才能确保3D打印技术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2.2 3D打印技术介绍3D打印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也被称为增材制造。
3D打印的知识产权侵权问题研究
![3D打印的知识产权侵权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f64880f580216fc710afd1e.png)
3D打印的重要特征在于,物件的生产与制造无需许可,且仅需凭借对形状结构的描述即可生产对应产品。
随着3D打印成本的降低,使用3D打印机进行生产作业的现象也逐渐变得普及,市场上各类3D打印的“模仿品”也得以快速生产,所引发的知识产权侵权问题也逐渐开始显现。
下面来介绍3D打印的知识产权侵权问题。
一、扫描阶段知识产权侵权问题研究(一) 源文件的侵权风险在前文所述的三种3D打印方式下,学界产生了对源文件可版权性的探讨。
源文件是否具备可版权性,是判断3D打印作品是否侵犯著作权的重要依据。
目前,争议的焦点为第一种方式中的实用艺术作品与第三种方式中的文字信息是否具备可版权性。
下文就这两种情况分别展开论述。
1.立体源文件在第一种打印方式下,源文件为立体作品。
若将立体作品作为立体美术作品进行保护,我国著作权法已经较为完善,对其保护也显而易见;若立体作品具备实用性,将该立体作品视为实用艺术作品,则对其可版权性的判断就较为复杂。
简而言之,作品若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便很难衡量其艺术价值,也难以判断它的独创性,难以让其享有著作权的保护。
通常认为,实用艺术作品的实用性与艺术性能否分离,是判断实用艺术作品是否受著作权法保护的重要依据。
对于实用成分与艺术成分“不可分离”性质的实用艺术品,即以实际用途为目的的艺术作品,著作权法没有涉及。
例如,流线型的飞机设计具备美感,但也是飞机得以克服空气阻力的保障。
流线型的飞机设计无法将艺术性与实用性分离,因此不受著作权法保护。
因此,当立体源文件的实用性与艺术性可以分离,则该立体源文件为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若不可以分离,则不受著作权法保护,所以,3D打印这样的源文件不侵犯著作权。
2.平面源文件平面源文件在多数情况下为设计图或摄影作品,因此对平面源文件的保护可以参考我国对设计图及摄影作品的保护态度。
我国《著作权法》承认设计图及摄影作品的著作权,但对依据这类平面作品生产的立体作品的保护态度却未在立法中体现,实践中多以是否侵犯复制权为由进行判定。
3D打印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3D打印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a79f597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30.png)
3D打印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3D打印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主要应用:
1. 文物复制:3D打印可以快速、准确地复制文物,这对于那些因时间流逝或人为破坏而损坏的文物来说尤为重要。
通过3D扫描和打印,可以制作出与原文物几乎一模一样的复制品,使人们能够欣赏到这些文物的美丽和价值。
2. 修复损坏文物:3D打印还可以用于修复损坏的文物。
通过3D扫描和三维建模,可以精确地测量和重建文物的结构。
然后,使用3D 打印技术将修复部分打印出来,以替换或补充损坏的部分。
这种修复方法不仅减少了手工修复的工作量和成本,而且提高了修复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 文物保护:3D打印还可以用于制作文物的保护罩或保护盒。
通过3D扫描和打印,可以制作出与文物完美匹配的保护装置,以保护文物免受进一步的损害。
4. 数字化存档:3D扫描和打印还可以用于创建文物的数字化存档。
通过将文物的三维数据保存下来,可以在未来进行复制、修复或研究时使用。
这有助于确保文物的永久保存和传承。
总之,3D打印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不仅可以提高文物的复制和修复效率,还可以为文物保护提供新的方法和
手段。
3D打印服务的法律风险与防范对策
![3D打印服务的法律风险与防范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490d60f7b9d528ea81c779bf.png)
3D打印服务的法律风险与防范对策作者:薛媛来源:《科学大众》2019年第06期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3D打印技术也日渐成熟,该技术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应用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和生产当中去。
在人们享受高科技给我们带来的红利的同时,3D 打印服务却面临着侵害他人知识产权、人身权利等民事法律风险,涉嫌泄露国家秘密、非法制造枪支等刑事法律风险,以及造成环境污染或未尽职业病防治义务而引发行政法律风险。
3D 打印服务提供者应进行充分风险提示、明示禁止打印清单、签订客户承诺协议、加强打印服务审核、严格执行资质标准并履行疾病防治义务。
关键词:3D打印;法律风险;防范3D打印,又称为“增材制造”,是一种根据3D产品设计图数字模型,使用金属、塑料、陶瓷等多种材料,通过精密控制的成型设备逐层堆积制造出产品的新技术。
近年来,随着该技术的迅猛发展及相关耗材的市场普及,3D打印已成为一项既能对接规模化工业制造,又能直接面向私人客户个性定制,甚至得以服务技术性医学移植的新兴服务项目。
这是因为利用3D打印技术,能够以更短时间、更低成本精准制造出所需工具、零件、食品、玩具、装饰品甚至组织器官等。
然而伴随着技术进步,3D打印服务所引发的法律问题不容忽视。
特别是图书馆、服务商等3D打印服务提供者,更应充分了解这一新兴服务项目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并做好积极应对准备。
1; ; 3D打印服务面临的民事法律风险在3D打印服务中,民事法律风险是服务提供者所面临最直接、最频发的法律风险。
1.1; 知识产权侵权风险1.1.1 著作权侵权风险当前利用3D打印技术进行物品制造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利用3D打印设计文档直接“打印”,二是通过对立体物进行扫描获得相应的表面网格而再行3D打印。
前者为“从平面到立体”的复制,后者为“从立体到立体”的复制,二者均属于“以印刷、复印、拓印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行为。
而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十条规定,上述行为属于著作权人的复制权权利。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第二章作业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第二章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31312ff5a5e9856a561260e5.png)
1.选题避免低水平重复,关键在于( )。
A 要确有可能得出新的发现, 或确有可能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B 充分了解已有研究成果, 避免重复研究相同的问题C 运用新方法、新手段展开研究和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2.以下关于“文献综述”有关规定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 根据需要更改文献的主要内容B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C 注意引用文献的原创性、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D 综述中引用文献与其他科研论文一样,遵守“适当引用”的规范, 防止抄袭3.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文献综述的特点?A 综合性B 评述性C 学术性D 文献罗列4.下列哪项不属于查新的重要意义?A 及时了解国内外相关同行的研究进展情况B 便于进行复制和抄袭C 避免低水平重复和少走弯路D 对前人研究成果和贡献的尊重5.通常认为在单位时间内超出正常阅读或浏览速度( )文献即为超量下载A 删除6.( )是指为进行某项科学研究而开展的全面的信息检索和信息利用的活动。
A 田野调查B 文献综述C 文献调研7.向期刊投稿的论文( )先完成开题报告。
A需要B 不需要8.科技查新是对( ) 进行检索的基础上出具报告。
A 文献B 新闻报道C 以上两者9.选题应该具有可行性是指( ) 。
A 选题时必须基于现有的主客观条件和已有的研究基础B 选题应符合相关伦理规范C 选题具有创新性D . 选题一定能够做出成果10.下列属于科学研究中的故意错误的是( )。
A 疏忽大意B 诚实的错误C 伪造D 以上都不对11.( )要有学术价值,即通过课题的研究可能解决前人没有研究过、未能解决或解决得不好的问题,推动学术的发展或技术的进步A 专著B 学位论文C 选题D 专利12.以下说法是否正确?文献资源包括:纸质资源、电子资源、口述资源、图像资源、实物资源等。
A 正确B 不正确13.以下哪些不是人类精神财富的记录手段A 文字B 图形C 符号D 思考14.电子资源是指以( )记录的各种形式的信息A 电子技术B 在线方式C 不在线方式D 扫描方式15.标本、样品、3D 打印作品是否属于文献资源?B 否16.( )是文献内容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内容。
3D打印技术在法律领域的应用
![3D打印技术在法律领域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16c0c67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e8.png)
3D打印技术在法律领域的应用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3D打印技术已经从最初的原型制造工具逐渐演变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创新技术。
在众多领域中,法律领域也开始尝试利用这项技术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文将探讨3D打印技术在法律领域的应用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在一起涉及知识产权侵权的案件中,原告指控被告侵犯了其专利产品的设计。
然而,由于原始设计已经丢失,原告无法提供实物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
这时,3D打印技术就派上了用场。
通过将专利文件中的设计图纸转化为三维模型,并使用3D打印机将其打印出来,原告成功地展示了自己的产品设计,从而有力地支持了自己的诉讼请求。
这个例子表明,3D打印技术在法律领域的应用具有巨大的潜力。
它可以为律师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证据,帮助他们更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同时,它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简化诉讼程序,提高司法效率。
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3D打印技术在法律领域的应用并非没有风险。
例如,在刑事犯罪案件中,如果犯罪分子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与真实物品几乎一模一样的仿制品,那么这将给侦查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此外,随着3D打印技术的普及,知识产权保护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在推动3D打印技术发展的同时,加强对其应用的监管和管理。
总之,3D打印技术在法律领域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思路。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司法效率,还可以为律师提供更多的策略选择。
然而,我们也应警惕其中的风险和挑战,确保这项技术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
在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法律体系的完善,3D打印技术将在法律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著作权法中的“模型作品”的探讨
![对著作权法中的“模型作品”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d37ae41403d8ce2f0166230c.png)
对著作权法中的“模型作品”的探讨“模型作品”是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条第(七)项明文列出的一种法定作品类型。
《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四条第(十三)项对“模型作品”的定义是:“为展示、试验或者观测等用途,根据物体的形状和结构,按照一定比例制成的立体作品”。
根据《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对“模型作品”的定义,“模型作品”必须根据有“形状和结构”的“物体”制成,此“物体”显然是指具有长、宽、高的属性,占据一定物理空间的实物,而“根据物体的形状和结构,按照一定比例制成”的“模型作品”也当然是三维的。
因此,要制作“模型作品”,必须经过一个将实物按比例进行放大、缩小或按原尺寸制作的过程。
但是,根据《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条的规定,只有具备“独创性”的“智力成果”才能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模型作品”作为一种法定的作品类型,当然也必须具备独创性。
那么,一个将实物按比例制成另一物品的过程如何体现独创性呢?笔者试将这一过程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一)模型准确再现了实物如果模型是严格地按照一定比例对实物进行放大、缩小或按原尺寸制成的,没有在外形、结构或装饰等方面作出任何改变,则这样的模型是不具备独创性的。
这是因为独创性要求劳动者独立贡献出了源自于本人、能够被客观识别的东西。
虽然考虑到两名劳动者有可能出于巧合,各自独立创作出相同智力成果,因此不能将独创性解读为“在世界上独一无二”,但在排除出于巧合存在相同智力成果的情况下,独创性实际上要求劳动者贡献出有别于前人智力成果的新成果,而不能仅仅重复前人的智力成果。
任何物体都是由点、线、面和几何结构等诸多要素构成的,而制作精确放大版、缩小版或按原尺寸制作模型的劳动者并没有贡献出源自其本人的,任何新的点、线、面和几何结构,而是按照比例关系准确地再现了它们。
需要指出的是:有些模型的制作完全是工业化流程的产物,另一些模型则需要纯手工制作,需要艺人高超的技巧。
但即使是后者,由于最终形成的模型与原物相比,除了尺寸严格按比例缩放之外,并没有产生可以被客观识别的,“源自于制作者”的成果,制作者所运用的仅仅是为进行“精确复制”所需要的技巧,因而由此形成的也只是大尺寸、小尺寸或原尺寸的复制件而已。
3D打印相关主体版权侵权研究
![3D打印相关主体版权侵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345b930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82.png)
3D打印相关主体版权侵权研究3D打印技术的发展给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知识产权争议。
本文将探讨3D打印相关主体版权侵权的研究问题。
我们需要了解3D打印技术的基本原理。
3D打印技术是一种通过叠加方式将物体逐层制造出来的技术。
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设计出所需要的物体模型,然后通过3D打印机将模型逐层打印出来。
3D打印技术的特点是灵活、高效和个性化,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正是3D打印技术的灵活性和高效性导致了一些版权侵权问题的出现。
首先是设计师的版权问题。
设计师通过计算机软件设计出独特的产品模型,如果未经许可被他人使用3D打印技术复制出来,就构成了侵权行为。
这对设计师的创作动力和收益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其次是品牌商的版权问题。
如果商标、标志或产品设计被他人使用3D打印技术复制出来,也构成了侵权行为。
这不仅损害了品牌商的商标形象和市场份额,还可能对消费者的权益造成威胁。
在3D打印技术的普及程度上升的版权侵权的情况也在增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措施被提出。
首先是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例如版权法、商标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规定了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维权途径和违法行为的处罚,为侵权行为的受害者提供了法律保护。
其次是技术手段的应用。
一些技术公司提出了一些技术解决方案来防止3D打印版权侵权。
通过数字水印技术给设计师的作品打上不可见的标记,一旦被他人非法复制,可以通过数字识别技术追踪到侵权者。
这种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有力打击版权侵权行为。
最后是加强知识产权意识。
对于设计师、企业和消费者来说,提高知识产权的意识是预防版权侵权的重要手段。
设计师应该了解自己的权益,并积极提出侵权行为的举证和索赔要求;企业应该加强品牌形象的保护和知识产权的管理;消费者应该理性消费,不购买侵权产品,遵守法律法规。
3D打印相关主体版权侵权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通过加强法律保护、应用技术手段和加强知识产权意识,可以有效预防和打击版权侵权行为,为3D打印技术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第二章作业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第二章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2db5c346a5e9856a561260ee.png)
第二章1. 选题避免低水平重复,关键在于( )。
A 要确有可能得出新的发现,或确有可能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B 充分了解已有研究成果,避免重复研究相同的问题C 运用新方法、新手段展开研究和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2. 以下关于“文献综述”有关规定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根据需要更改文献的主要内容B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C 注意引用文献的原创性、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D 综述中引用文献与其他科研论文一样,遵守“适当引用”的规范,防止抄袭3.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文献综述的特点?A 综合性B 评述性C 学术性D 文献罗列4. 下列哪项不属于查新的重要意义?A 及时了解国内外相关同行的研究进展情况B 便于进行复制和抄袭C 避免低水平重复和少走弯路D 对前人研究成果和贡献的尊重5. 通常认为在单位时间内超出正常阅读或浏览速度( )文献即为超量下载A 删除B 下载6. ( )是指为进行某项科学研究而开展的全面的信息检索和信息利用的活动。
A 田野调查B 文献综述C 文献调研7. 向期刊投稿的论文( )先完成开题报告。
A 需要B 不需要8. 科技查新是对( )进行检索的基础上出具报告。
A 文献B 新闻报道C 以上两者9. 选题应该具有可行性是指( )。
A 选题时必须基于现有的主客观条件和已有的研究基础B 选题应符合相关伦理规范C 选题具有创新性D .选题一定能够做出成果10. 下列属于科学研究中的故意错误的是( )。
A 疏忽大意B 诚实的错误C 伪造D 以上都不对11. ( )要有学术价值,即通过课题的研究可能解决前人没有研究过、未能解决或解决得不好的问题,推动学术的发展或技术的进步A 专著B 学位论文C 选题D 专利12. 以下说法是否正确?文献资源包括:纸质资源、电子资源、口述资源、图像资源、实物资源等。
A 正确B 不正确13. 以下哪些不是人类精神财富的记录手段A文字B图形C符号D思考14. 电子资源是指以( )记录的各种形式的信息A 电子技术B 在线方式C 不在线方式D 扫描方式15.标本、样品、3D打印作品是否属于文献资源?A 是B 否16. ( )是文献内容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内容。
3d模型侵权标准
![3d模型侵权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eb5b70c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b7.png)
在许多国家,3D模型侵权的标准与其他知识产权侵权(如专利、著作权)类似,但可能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考虑。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可能适用的一些标准:
1. **著作权:** 如果某个3D模型是原创的、具有创造性,并且已经通过一些固定媒体(例如绘画、雕塑、计算机程序等)表达,那么根据著作权法,其作者可能拥有著作权。
如果他人未经授权使用、复制、分发或展示该3D模型,则可能构成侵权。
2. **专利权:** 在某些情况下,一些特定的3D模型可能涉及到专利权。
如果某人拥有关于特定3D技术或设计的专利,他人未经授权使用该专利的3D模型可能构成侵权。
3. **商标权:** 如果3D模型涉及到某个品牌或商标,未经授权使用该商标的3D模型可能构成商标侵权。
4. **设计专利权:** 在一些国家,还存在设计专利权,用于保护工业设计。
如果3D模型的设计具有独创性,并且已经注册了设计专利,未经授权使用该专利的3D模型可能构成侵权。
5. **形状保护:** 一些国家提供了对产品形状的保护,即使没有注册专利。
这可能适用于一些非功能性、独特的3D模型。
在具体情况下,侵权是否成立通常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侵权主体的意图、侵权行为的相似性、侵权对象的保护状况等。
因此,对于涉及3D模型的侵权案件,建议咨询专业知识产权律师以获取具体的法律建议。
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和法规也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具体国家的法律进行评估。
论著作权法保护工业设计图的界限 以英国《版权法》的变迁为视角
![论著作权法保护工业设计图的界限 以英国《版权法》的变迁为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9c524086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2c.png)
基本内容
本次演示将探讨著作权法对工业设计图保护的界限,以英国《版权法》的变 迁为视角。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工业设计图在创作产业中的地位日益 凸显,对其保护的必要性也日益增强。然而,如何界定工业设计图的保护范围, 一直是著作权法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次演示将通过回顾英国《版权法》的历史变 迁,深入探究现行《版权法》对工业设计图保护的界限,旨在为实践中更好地贯 彻和执行相关法律提供有益的建议。
针对现行《版权法》对工业设计图保护的界限存在的模糊性,本次演示提出 以下建议:
首先,需要对《版权法》中工业设计图的“临界原创性”标准进行进一步明 确。虽然这一概念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设计师的权益,但对于原创性的界定仍需 设立更为具体、更具操作性的标准。这有助于避免原创性标准过于宽松,导致一 些缺乏实质性创新的设计图也能获得法律保护的情况发生。
英国《版权法》对工业设计图的保护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当时的法律主 要对实用艺术品和时尚设计作品的保护,而未明确涉及到工业设计图。随着工业 革命的推进,工业设计图在制造业和设计行业中的地位逐渐提升,对其保护的需 求也日益显现。为了适应这一变化,英国《版权法》进行了多次修订和扩展。
现行英国《版权法》对工业设计图的保护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保护设计 师原创性成果,即禁止他人未经授权擅自复制、发行或公开表演设计师的原创作 品;二是保护设计师的经济利益,即允许设计师在权法》对工业设计图保护的界限仍存 在一定的模糊性。
四、结论
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产品设计图的著作权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需要从法律和技术两个角度出发,共同加强产品设计图的著 作权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保障设计师的权益,同时促进3D打印技术的健康 发展。
感谢观看
3D打印产品的著作权保护问题研究
![3D打印产品的著作权保护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93d8b29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58.png)
3D打印产品的著作权保护问题研究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其应用范围也日趋广泛,包括制造、医疗、建筑、教育等多个领域。
然而,随之而来的著作权保护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当今世界上,已经有许多3D打印产品的著作权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CASE 1:美国一家公司针对3D打印产品的著作权问题发起诉讼2018年,美国一家公司Stratasys发现,该公司的一款3D打印机被未经授权的中国公司复制并销售,该公司遂向美国法院提起了对侵犯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的诉讼。
此案恰恰说明了在3D打印产品的著作权保护方面,跨国保护难度大,维权成本高昂。
CASE 2:FDM 3D打印技术侵权案2019年,美国3D打印公司Markforged在法庭上控告美国一家竞争对手Desktop Metal涉嫌侵犯其FDM 3D打印(熔融沉积成型)技术的专利权。
这场官司为3D打印技术的专利保护带来了关键性的案例,也提醒了3D打印制造商们要注重创新,妥善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CASE 3:茶壶右侧缺口版权争议2019年,英国一个设计师将其原创设计的茶壶上传到3D打印网站上,结果在售出第一份3D打印版权时,发现茶壶右侧缺口已经被遮挡。
原来,他们的原创作品已经被某个用户下载、修改、重新上传,而3D打印网站也未能控制其版权转让的合法性。
这让这名设计师意识到在上传3D模型时,一定要注意版权保护。
不难看出,3D打印在保护著作权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障碍。
然而,如何加强3D打印产品的著作权保护,是各国未来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行业创新与发展的关键。
建议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的法律机制,不断完善技术和监管体系,保障知识产权和合法权益。
此外,在3D打印领域,行业内的自我规范也非常重要。
3D打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方需要严格遵守行业规范和伦理道德标准,不要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和合法权益。
同时,消费者也应该自觉遵守知识产权保护原则,不要复制、销售或借助3D打印技术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3D打印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3D打印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4446b4e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dd.png)
3D打印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3D打印成为一个越来越受欢迎、精度也日益提高的技术。
而在文物保护领域,3D打印技术也得到了崭新的应用。
在文物保护中,3D打印技术开辟了全新的可能性,相比以往的操作手段和保护方法,它具有更多的优势和便利性,也大大地提高了文物保护的效率和可行性。
本文从3D打印技术的技术基础、文物保护中的实际应用和未来的展望三个方面,探讨3D打印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优势、局限性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3D打印技术可谓是一项非常先进的技术,其技术基础主要基于3D打印机、3D打印材料以及3D打印软件等组成部分完成。
其中,3D打印机是整个技术的核心,可分为两类:喷墨式3D打印机和光固化式3D打印机。
喷墨式3D打印机采用喷头喷射打印材料,构建出立体物体,其适用于低精度、简单形状的打印;而光固化式3D打印机通过紫外光对材料进行照射,使其固化成立体物体,其适用于高精度、复杂形状的打印。
此外,3D打印材料包括有机玻璃、石膏、陶瓷、石墨和金属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材料适合不同类型的文物模型打印。
最后,3D打印软件主要是将3D扫描得到的文物图像模型转化为3D打印所需的 STL 文件,可靠、快速地进行打印预处理。
在文物保护中,3D打印技术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以建立文物数字资源库为例,3D打印技术可以进行数字化影像处理,并将影像结果转化为3D模型,以此根据它的真实形状进行打印还原,可使得文物的形态和特征得以传承下来,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法。
实际上,文物保护中还有许多其他的应用也同样令人瞩目。
比如在文物复制的过程中,3D打印技术可以准确地刻印出文物的外形和细节,创造出一个有完全立体感的模型。
而且,这个过程无论是时间还是成本上都要比以前的工作方法短许多,同时还可以完好地保留原来文物的图像信息和特征。
既然如此,3D打印技术在文物保护中也存在着自己的一些局限性和挑战。
比如,在3D扫描时,3D扫描所得到的模型精度很大程度上受到扫描器性能的影响,尤其是当文物表面凹凸不平、存在高低差时,扫描精度会进一步下降,同时这些精度缺失也会直接影响到3D打印的效果,令打印过程的效果受到一定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D打印设计图著作权保护研究
刘 强 , 邵 术恒
( 1 . 中南大 学 ,湖南 长 沙 4 1 0 0 8 3 ;2. 清 华 大学 ,北京 0 6 5 5 0 0 )
摘 要 :3 D打 印设 计 图的 主 要 价 值 在 于其 实 用 功 能性 .但 是 作 为 图 形 作 品 受 著 作 权 法保
障3 D打 印 设 计 图制作 者 享有 获得报 酬 权 。 关 键 词 :3 D打 印 ;图 形 作 品 ;独创 性 ;复 制权 ;邻接 权 中图分 类 号 :D 9 2 3 . 4 1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 6 7 1 — 0 5 4 1( 2 0 1 5 )0 5 - 0 1 0 4 — 0 8
护 仍 然 必 须 满 足 独 创 性 要 求 。根 据 设 计 图进 行 3 D打 印 的 行 为 关 系到 著 作 权 法 不 保 护 实 用功 能
的基 本 原 则 。应 当根 据 产 品性 质 的差 别 区分 不 同的 制造 行 为 .对 根 据 设 计 图制 造 工业 品 的行 为
不应 认 定 为 复 制 。在 需要 强 化 对3 D打 印 设 计 图 的 保 护 力度 时 ,可 以 选择 创 设 新 的 邻 接 权 .保
一
、
问题 的提 出
作 为“ 技术之子” 的著 作 权 , 其发展变革与技术 , 特别是复制传播 技术的发展与其 息息相关 。
传播 复制技术 的每一次跨 越式发展 和普及 .都会 给传统 的著作权制 度带来一 系列 的问题和挑 战, 在一 定程度上使 著作权人 面临失去对作 品控制 的危险 , 因此著作 权制度不得 不被迫 改变其 规 则 以适 应 传 播 技 术 的 发 展 。 3 D打 印技 术 方 兴 未 艾 , 被视为“ 第 三次 产业 革 命 的 主 要 驱 动 力 之 一 ” 。嘶 谓 3 D 打 印, 是 指 以 数 字模 型 文 件 为 基 础 , 运用粉末 状金属或 塑料等 可黏合材料 , 通 过 逐 层 打 印 的 方 式 来 构 造 物 体 的快 速 成 型技 术 。 名 为“ 打 印” , 实为一种“ 增 材制 造 ” 技术 , 其无 需 原 胚 和 模 具 , 不 需 要 像 传 统 数 控 制 造 那 样 在 原 材 料 的基 础 上 , 使 用切割 、 磨削 、 腐蚀 、 熔融 等办法 去 除多余 部分 , 得 到 零 部 件, 再 以拼装 、 焊接等方法 组合成最 终产 品 , 而是直 接根据计算 机 图形数 据 , 通 过增加 材料 的方 法生成 任何形状 的物体 。 因为具有简化制造程序 、 缩 短研 发周期 、 提高生产效率并 降低 成本 等优 势, 3 D 打印技术被称为具有工业革命意义 的制造技术 。[ - ] 同时 , 其快速发展不 能不 引发 人们对传 统 著 作 权 能 否 包 容这 一 新 兴 技 术 的担 忧 。 不 出 意 外 的 , 极端怀疑论者 “ 知 识 产 权 的终 结 ” 的 论 调
设计图打 印实物 的行 为是否构成著作权侵权 。而现在3 D 打印机要普及 到家庭 , 最 大的障碍并不 是价格 , 而是各种素材 。 即 可 供 用 户 打பைடு நூலகம்印 的模 板 或 设 计 — — 可 供 3 D打 印 的 设 计 图 , 那 么 使 消 费 者 能 够 快 速 获 得 其 需 要 的 产 品设 计 的 设 计 者 ,能 否 获 得 类 似 于 录音 录像 制 作 者 的邻 接 权 保 护 , 本
又 已甚 嚣 尘 上 [
收稿 日期 :2 0 1 5 -0 4 - 2 0
作者简介 :刘 强 , 中南大 学 法学 院 副教授 , 法 学博 士 , 主 要研 究 方 向 : 知识 产 权 法 ; 邵术恒 , 清 华 大 学 法 学院 法学 硕 士研 究 生 , 主要 研 究 方 向 : 知识 产权 法 。 基金项 目:本 文 系 国家社 会 科 学基 金 项 目《 3 D打 印 知识 产权 法律 问题 研 究》 阶段 性 研 究成 果 , 项目
文 拟 从 这 些 问题 出发 , 并结合 著作权保护 的基本理念及3 D打 印产 业 发 展 实践 , 探讨 对3 D打 印设 计 图保 护 制 度 的 完 善 。 二、 3 D打 印 设 计 图 的 定 性 分 析
( 一) 3 D打 印设 计 图属 于 图形 作 品
产 品‘ 计 图作 为 作 品 , 实乃著作权法 中的“ 异类” , 因 为 与 传 统 作 品 主要 用 于满 足 人 们 阅读 欣赏等 精神 、 文化 消费需求不 同, 其 产 生 和 存 在 的 目的 在 于 “ 为生产 而绘制” , ② 即 其 必 须 首 先 满
1 0 4
目前 , 3 D打 印 技 术 的 门槛 逐 渐 降 低 , 相关设备 进一步 普及 , 市 场 上 已经 出 现 了几 千 元 的 3 D 打印机 。 可见3 D 打 印机 进 入 普 通 家庭 仅 仅 是 时 间 问 题 , 在 不 久 的将 来 人 们 就 可 以根 据 自己 的 意 愿实现对产 品的“ 打印” 及 再 传 播 。 与 数 字 网络 时 代 人 人 均 可 能 成 为 作 品 的传 播 者 一 样 , 3 D打 印 快捷“ 打 印” 产 品 的特 性 引发 了诸 多 著 作 权 问题 。 例如 , 3 D打 印 的设 计 图 纸 是 否 能构 成 作 品 , 根 据
编号: 1 4 BF X0 8 7 。
① 参 见T h e p r j n t e d w o d ( c o n o H l i s t ( 2 0 1 1 — 2 — 1 0 ) . ②参见: h t t p : / / b a i k e . b a i d u . c o m/ v i e w / 4 1 1 7 8 2 6 . h t m? r = a l a d d i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