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陕西中考语文试卷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陕西中考语文试卷解析2023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在考试范围内容和题型的设置上,有其稳定性,又有很多新的变化。
有优点也有其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择素材注重地域特色,贴近时代脉搏,体现文化自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提出语文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核心素养内涵中文化自信作为首要达到的目标。
文化自信就是让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
本次考试题目选材集中体现了这一点。
例如,积累与运用中第5题的阅读语段选择了“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综合性学习在题目设计把具有陕西地域的周秦汉唐文化与时代热点相结合,把优秀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创相结合,内容设置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考题形式多样富有变化。
非连材料的选择上,紧扣政策要求及目前的热点话题,围绕“双减”“课后服务”来设计题目。
在文言文阅读中,选择了《史记》中关于郑国渠的材料,既考查了相关的文言文知识,还引导学生关注地域历史文化,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了解世界文化遗产,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二、试题多处创设情境,注重学科融合,培养学生大语文观。
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跨学科学习是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本次考试题很好地考查了这一点,多个题目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的情境。
综合性学习部分的【活动三】和【活动四】创
设了不同的具体情境,【活动三】创设了对话问题情境,巧妙地引导学生关注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考查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四】以“一带一路”和“中亚峰会”为主题,设置真实情境,非常巧妙把地语文综合实践能力与时政热点结合起来,在考查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引领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生活。
古诗词鉴赏《观沧海》的第2小题:给诗歌配乐,有几种乐器让学生选择,并阐明理由,此题将语文与音乐等学科相融合,引导学生对诗歌形成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理解,从而拓宽了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的视野。
本次写作命题创设了一个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完成写作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试题设置角度多、方式新,全方位考查了学生的能力。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第8题:“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课后服务特色课程的开设遭遇困境,美国‘课后联盟’的哪些具体做法,对我们有借鉴作用?”此题将【材料三】和【材料四】的内容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阅读材料后,能根据材料内容去分析、判断、思考,用【材料四】中美国“课后联盟”的具体做法,来解决【材料三】中课后服务存在的问题的能力,要正确作答,需要转换语言表达方式,考查了他们的思维过程、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
小说《爆花》第14题涉及到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乃至人一生需要思考和面对的许多命题,校学生会准备围绕其中的部分命题组织一次辩论会,引导同学们深入思考人生、走好成长之路。
此题是一道开
放性试题,设置了一个情境,要求学生为辩论会拟写两道论题。
要做出恰当的答案,关键在于对小说主要内容及主旨的全面深刻理解,学生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多角度、多层次谈自己的见解,这也与2022年版课标对文学类文本阅读提出的要求相吻合。
四、写作命题贴近学生生活,但也有值得商榷之处。
1.选材上,限制了学生的写作范围,运动会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他们都有话可写,但是给出的主题“运动场上的风采”却圈定了写作范围:只能写“运动场”上发生的事情。
2.立意上,难以深刻。
选材上的限制,还会导致文章立意难以达到更高、更深的水平,学生大多会写运动场上表现的“拼搏精神”“坚强勇敢”“团结友爱”等,他们中也会有人对于青春、社会、生活乃至生命的思考,然而这些思想深刻的孩子在这样的作文题下就很难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了。
3.文体上,几乎只能写记叙文。
虽然“文体自选”,而且老师一般也建议学生考场上尽量写记叙文,但学生各有所长,毕竟还是有学生更擅长写议论文或其他文体的文章。
这一主题对学生而言,很难确定一个中心论点并选择恰当的论据来写作议论文。
一个好的命题作文,应给学生创设写作空间,便于学生多角度审题和立意,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
总而言之,这套试题充分结合了我省教育教学的实际,基本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将引领语文教育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实现了“五育并举”,真正落实了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