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薛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薛Xuē姓源出有三:
1、出自任姓,为黄帝之子禺阳第十二世孙奚仲之后,以国名为氏。
相传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分别得十二个姓,其中一支叫禺阳的,被封于任地约今山东省济宁,得任姓。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通志·氏族略》等所载,黄帝之子禺阳封于任,其十二世孙奚仲为夏车正,禹封其于薛国今山东省薛城,后世子孙以国为氏。
曾一度迁邳今山东省微山西北。
奚仲十二世孙仲虺,在商汤时任左相,复居薛。
其裔孙成,徙国于挚,更号挚国。
商末,周伯季历娶挚国之女太任为妻,生姬昌,即周文王。
周武王灭商后,又封成的后裔为薛侯。
春秋后期,薛国再次迁到下邳今江苏省邳县西南。
薛国历夏、商、周三朝,共六十四世,至战国时为齐国所灭,公子登到楚国为官,因以国名为氏。
2、出自妫姓,为虞舜后裔孟尝君田文之后,以封邑名为氏。
据《吴录》所载,孟尝君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其父齐相田婴被齐缗王封于薛即任姓薛国旧地,田婴死后,田文袭封,仍以薛为食邑。
至秦灭六国,失封,子孙分散。
西汉初,田文之孙田国、田陵到竹邑今安徽省宿县北居住,以封邑命氏,遂为薛氏。
3、出自他姓或他族改姓而来:
①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的复姓叱干氏改单姓薛。
② 出自周文王的姬姓冯氏之后裔。
唐时有薛怀义,本姓冯。
③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辽西有薛姓。
④ 今满、蒙、土家、朝鲜族有此姓,客家人亦有此姓。
奚仲。
薛姓出自黄帝的任姓,黄帝共有二十五子,分别得十二个姓,其中有一子名禺阳,因被封在任今山东济宁市而得任姓。
任姓传到十二世孙奚仲,奚仲在夏禹时任车正,为车的创造者,居住在薛,称为薛侯。
其后人祖已的七世孙曰成,举国迁于挚,改号为挚国。
商末时,周伯季历娶挚国女大任为妻,生子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
到武王克商,复封为薛侯。
春秋时,齐桓公称霸诸侯,惟有薛侯不从,被黜为伯爵。
春秋后期,薛公子登在楚国做官,薛人迁往下邳今江苏邳州,楚怀王赐沛地为其食邑。
薛国历夏、商、周三代,凡六十四世,战国时亡国,其后子孙以国为氏,称薛姓。
他们尊奚仲为薛姓的得姓始祖。
?
上文已述,薛姓发祥于今山东薛城,后又迁江苏邳州。
有资料表明,战国时薛姓已播迁于湖北、湖南、江苏、河南、河北省境内,如薛公子登的曾孙薛倪曾为楚令尹,薛倪之孙薛鉴,为刘邦献策灭黥布,薛鉴五世孙薛广德为汉御史大夫,广德之孙薛愿,因仕宦淮
阳太守而落籍当地。
薛愿嫡孙薛汉之八世孙薛兰为曹操所杀,其子薛永从刘备入蜀,为蜀
郡太守并落籍当地,永之子薛齐在蜀亡后降魏,拜光禄大夫,迁家于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世号“蜀薛”。
薛齐为河东郡的开基始祖。
薛齐的长房长孙恢号“北祖”,长房次孙雕号“南祖”,长房三孙兴号“西祖”。
三国时,吴国竹邑人薛综的三个儿子莹、孙、兼皆为
太子太傅,谓之吴国三傅,魏国薛夏为天水人,说明已有薛姓徙居今甘肃。
晋永嘉之乱,
河东人薛推随中原士族南渡,数传至薛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徙居福建晋安,是为入闽薛
姓始祖。
唐初,河南固始人薛使,随其岳父陈政率军入闽,从此定居漳州,数传至薛一平,为漳浦东山开基祖。
北宋初年,歙县薛彦博迁居宜章南关今湖南宜章县,是为湘、粤薛姓
始祖。
其六世孙薛前儒在元时移居广东乐昌九峰,是为乐昌九峰薛姓世祖。
明初,薛姓作
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河南、陕西、山东、北京等地。
明清两代,
薛姓渡海到台湾者,闽籍较众。
此后,有的又远播海外。
如今,薛姓已广布全国,其分布
以江苏、山西、陕西、河北、福建等省为多,这几个地区的薛姓占到全国汉族薛姓人口的
百分之六十三。
薛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十八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
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二。
薛举:河东汾阴今山西省万荣人,隋大业三年公元617年曾与其子仁果举兵,自称
西秦霸王,据陇西之地,率众三十万,不久称帝,迁都天水。
后其子继位,兵败降唐。
薛
道衡:河东汾阴人,隋代著名诗人,累官至司隶大夫。
其诗词藻华艳,边塞诗较为雄健。
明人辑有《薛司隶集》。
薛稷:蒲州汾阴人,唐朝大臣、书画家。
曾官至太子太保、礼部尚书。
善画人物、
鸟兽,画鹤尤为生动,时称一绝,他的书法与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并称“唐初四大家”。
薛涛:字洪度770-832,一作宏度,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唐代女诗人,姿容美艳,性敏慧,8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
父早亡,沦为歌妓。
善歌舞、工
诗词,曾创制深红小笺写诗,人称薛涛笺。
明人辑有《薛涛诗》。
薛雪:字生白,吴县今江苏省苏州人,清代医学家,其医术与同郡叶天士齐名,各
有心得,不相上下。
他的主要著作有《医经原旨》6卷等。
《湿热论》是他对湿热病探索
研究的力作,具有真知灼见,全书不逾万言,但对于湿热病“感之轻重浅深,治之表里先后,条分缕析,深切详明”。
他的《湿热论》与叶桂的《温热论》,可以说是阐发湿热、
温热病的姊妹篇。
薛岳:中国国民党军军将领。
字伯陵。
广东乐昌人。
早年就读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1918年,任粤军连、营长。
1921年,任孙中山总统府警卫团营长。
1923年,调回粤军,
先后任团长、师参谋长。
北伐战争期间,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1师代理师长。
1927年12月,率部参加镇压广州起义,旋任第四军副军长。
1930年蒋阎冯大战中,随张发奎支
持冯、阎反蒋,失败后避居九龙。
1933年后,历任第五军军长、第六路军总指挥等职。
1934年1月,率部进犯中央革命根据地。
后任第二路军“前敌”总指挥,所部自湘尾追长征中的红军至黔、滇、蜀等省。
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一兵团总司令、第九战区司令长官等
职,曾率部重创日军。
1946年后,历任徐州“绥靖公署”主任、国民党政府参军长、广东省政府主席兼海南防卫总司令等职。
1950年,所部在海南岛与人民解放军作战失败后,逃往台湾省。
薛道衡:隋代诗人。
字玄卿540-609,河东汾阴今山西省万荣人。
历仕北齐、北周。
隋朝建立后,任内史侍郎,加开府仪同三司。
炀帝时,出为番州刺史,改任司隶大夫。
后
为炀帝所杀。
薛道衡少孤,好学。
13岁时,作《国侨赞》,颇有思致,见者奇之。
北齐武平年间,以主客郎接待南朝陈使者傅縡。
赠诗五十韵,道衡和之,南北称美,当时著名文
人魏收说:“傅縡所谓以蚓投鱼耳。
”他和卢思道齐名,在隋代诗人中艺术成就最高。
其
诗虽未摆脱六朝文学浮艳绮靡的余风,有些作品,却具有一种刚健清新的气息。
如与杨素
唱和的《从军行》,就是较好的边塞诗。
代表作《昔昔盐》描写思妇孤独寂寞的心情,其
中“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一联,最为脍炙人口,甚至传说是其引起隋炀帝嫉妒而被
杀害的原因。
小诗《人日思归》含思委婉,也是历来传诵的名作。
有集30卷,已佚。
今
存《薛司隶集》1卷。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录存其诗20余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录存其文8篇。
事迹见《隋书》、《北史》本传。
薛大鼎:汾阴人,唐代良吏,曾担任沧州刺史,开通无棣渠直达大海,被誉为铛脚刺史。
永徽中升任行荆大都督长史。
薛仁贵: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人,唐朝名将,骁勇善战,善于骑射,他东征“白衣
驰敌阵”,大败高丽;西征“三箭定天山”,镇住突厥。
对巩固唐王朝的边疆有很大贡献。
薛居正:北宋史学家。
字子平912-981,浚仪今河南省开封人,五代后唐进士,后周
时官至兵部侍郎,入宋位至司空,曾监修国史。
开宝六年973年与卢多逊、扈蒙等撰修
《旧五代史》毕,晋平章事。
著有《文惠集》等。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