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科技助力察雅苹果增产增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第41卷)第01期行业动态·国内
另据中国新闻网(熊莉)的消息,2024年1月1日以来,“武鸣沃柑”产销对接活动已接连走进浙江嘉兴、辽宁沈阳、陕西西安、广东广州等地,20个产销合作项目现场签约,意向签约总额达8.46亿元,成功叩开了广西区外水果市场的大门。
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沃柑产业附加值,武鸣区坚持将“武鸣沃柑”作为一项主导产业和惠农工程来抓,成立了“武鸣沃柑”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和武鸣沃柑产业联合会,颁布了首个沃柑产业国家标准《沃柑产业扶贫项目运营管理规范》;每一年采摘季都会推出“武鸣沃柑”系列冠名活动和采购销售奖励政策,连年出台系列规范扶持文件,不断探索打造沃柑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加工制作沃柑干片、沃柑茶和沃柑果汁等产品,群策群力拓展武鸣沃柑产业链、价值链,提高沃柑综合效益。
广西:菠萝蜜优良品种选育及繁育技术研究项目通过现场查定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钱开胜)据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消息,近日,由该所联合有关生产单位承担的广西重点研发技术项目“菠萝蜜优良品种选育及繁育技术研究”通过了专家组现场查定。
专家组现场查看了该项目的种质资源圃、种植示范区、繁育基地、温室大棚,认为该项目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收集国内外菠萝蜜优异种质资源,培育新品种、新品系,促进广西菠萝蜜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悉,菠萝蜜是桑科波罗蜜属常绿热带水果,果实椭圆至圆球形,成熟时黄褐色,核果长椭圆形,果肉香味浓郁、甘甜如蜜,故被誉为“热带水果皇后”,在我国的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地有栽培。
近年来,广西菠萝蜜产业发展迅速,南宁、百色、玉林、崇左、防城港和钦州等地陆续打造了一批规模连片的菠萝蜜产业区,尤其是钦州市,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发展菠萝蜜种植面积2万亩(1333.33hm2),建成广西最大的菠萝蜜生产基地和国家级菠萝蜜品种资源多样性、新技术集成示范基地。
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针对制约菠萝蜜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着力从菠萝蜜优良品种选育、种植技术、果肉果核加工、果皮高值化利用等环节开展技术攻关,以促进菠萝蜜一二产业融合发展。
由该所主持的“菠萝蜜优良品种选育及繁育技术研究”项目,收集保存了53份菠萝蜜种质资源,建成了一批菠萝蜜优良品种种植示范基地、品种繁育基地和温室大棚,已繁育菠萝蜜种苗6.4万株。
广西:蛋黄果嫁接繁育技术规程发布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钱开胜)2024年1月3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提出,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起草的《蛋黄果嫁接繁育技术规程》广西地方标准获批发布。
该规程明确了蛋黄果苗嫁接繁育苗圃地选择、砧木苗培育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必将推动蛋黄果这种新兴热带水果在广西的快速健康发展。
据悉,蛋黄果也叫鸡蛋果、狮头果、仙桃,为山榄科,蛋黄果属,多年生常绿木本果树,原产古巴和南美洲热带地区。
果实呈倒卵圆形,外果皮极薄,中果皮肉质肥厚,果肉蛋黄色,味如鸡蛋黄,故名蛋黄果。
蛋黄果对环境适应性较强,喜温暖多湿气候,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引入我国,主要散种于广东、广西、云南和海南等地,但一直没有形成大的规模。
近年来,广西适种地区开始推广种植,经济效益逐渐显著。
广西本次发布的《蛋黄果嫁接繁育技术规程》,规定了蛋黄果实生育苗、嫁接、出圃要求,检验方法、检验结果记录、检验规则,以及包装、标志、运输和存放等标准,主要适用于广西区内蛋黄果主栽品种“仙桃1号”“仙桃2号”等品种嫁接苗。
西藏:科技助力察雅苹果增产增收
西藏自治区察雅县地处横断山脉北部,日照充足,干湿分明。
这里的苹果大部分生长在平均海拔3500m的澜沧江峡谷地带,光照长、温差大,果实无污染、糖度高。
但是,在传统种植模式下,低效、低产、低质成了长期制约察雅苹果产业发展的瓶颈。
如今,察雅县通过科技特派员
55
Vol.41No.012024 China Fruit News
包村入户,与农牧民联手,引进果树优良品种、开展技术攻关、创建“产业技术平台+示范县+基地+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应用推广模式、培养人才等途径,推广苹果标准化种植;科技部门每年组织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操作性强、十分接地气的技术培训,农牧民都能在活动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新、奇、特”品种以及科学的管培技术。
以“弘扬科学精神,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西藏自治区“科技下乡”集中服务活动每年都要在察雅县举办,带给农牧民的不止是新品种,更多的是种植技术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如今,科技助力苹果产业发展见成效,2023年全县苹果产量380t,同比增长约7.6%,销售额可达400余万元,同比增长2.4%;相比传统种植,标准化种植节省肥料50%、劳动力65%、土地55%,增产4倍左右。
苹果已经成为察雅农民增收的“致富果”。
(赵玉山)
云南:保山隆阳甜柿产业红火有奔头
本刊讯(张玉祥,特约通讯员柏斌)深冬时节,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孟官社区的甜柿园里,柿子已经采收殆尽。
与中秋时节甜柿挂满枝头相比,此时的柿田里又是另外一番繁忙景象,柿农们穿梭于柿子林里,或精心修剪,或挥锄松土施肥,为来年的丰收积蓄力量。
隆阳区有“中国甜柿之乡”的美誉,无论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和品质均稳居全国第一,这些无不得益于隆阳区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完整配套的栽培技术。
隆阳区甜柿种植历史并不长,直到1976年才从山东引进,以前也只有涩柿种植,目前已先后引进13个甜柿品种,其中,“次郎”“早秋”和“太秋”等5个优良品种在生产中得到了大面积推广。
2012年,隆阳区成功申报“中国甜柿之乡”;2013年,“隆阳甜柿”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近年来,隆阳区加大农业产业化调整力度,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化”之路,把发展壮大甜柿产业列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工作来抓,按照“一个标准塘、一担农家肥、一株合格苗、一担定根水、一张塑料膜”的“五个一”要求,引导农户规范化种植甜柿;制定和出台一系列的配套优惠政策,带动群众规模化发展甜柿种植。
目前,隆阳区甜柿种植面积已达5万亩(0.33万hm2)左右,2023年产量预计约5万t,产值约3.4亿元。
其中,镇蒲缥镇种植面积3万余亩(0.20万hm2),产值突破2亿元;板桥镇种植面积1.2万余亩(800hm2),产值9600万元。
为做精做优甜柿品牌,按照“促集聚、走精品”的产业发展思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优化品种,提高标准化种植水平。
同时,以合作社为主体,建设良种繁育基地2个,年育苗40万株以上。
并依托保山永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隆阳区西山红甜柿种植专业合作社、隆阳区清牌合作社等对农户的甜柿进行专业化管理。
正在柿田里忙碌的杜兴才是板桥镇孟官社区的甜柿种植户代表,由于果园管理得当,2023年大获丰收。
他乐呵呵地告诉笔者:“我种的112亩(7.47hm2)甜柿,2023年产量达320t,除去土地流转、农业肥料、修剪采摘的人工成本,净收入超过160万元。
”
蒲缥镇杨三寨村的甜柿种植大户赵梓良,在合作社的带动和指导下种植了97.47亩(6.50hm2)甜柿,他说:“蒲缥甜柿不仅品质和口感好,而且采摘期长,可以从9月持续到11月底,预计2024年我家的甜柿产量可达90t多。
”
种得好还要卖得好。
隆阳区坚持走“专业合作社+农户+市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在持续巩固壮大隆阳区西山红甜柿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还分区域促动成立了新的甜柿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建成集果蔬分选、包装、冷冻仓储为一体的扶贫车间、果蔬交易市场就业扶贫车间,引进建成一条加工甜柿、苹果等果蔬冻干脆片的深加工生产线,解决了次品果销售问题。
同时,借助互联网推广,搭乘电商快车,打通甜柿销售物流渠道。
近年来,隆阳甜柿价格不断上涨,2023年市场均价10元/kg,最高达14元/kg,经济效益明显。
广西:融安县三举措促金桔产业发展广西融安县被誉为“中国金桔之乡”,金桔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