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教案:8.5学生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浸在液体中的物
体受到液体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知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
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3)通过学生实验探究,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
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4)会求浮力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归纳的能力;
(3)通过学生实验探究,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培养学生的猜想假设、实验设计能力等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有步骤进行实验的条理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实验探究过程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合作精神与能力.
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1)浮力的概念及其实质;(2)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正确运用“压力差”和物体的浮沉条件求浮力.
教学模式:
实验、设问、讲解、练习
教学时间:1课时.
实物及实验器材:
(1)投影仪一台,透明胶片数张.要求把板书、练习题课前写在胶片上,以减小课堂上书写时间.
(2)演示弹簧秤一把.
(3)500毫升烧杯三个,分别装400毫升的清水、饱和食盐水、酒精.
(4)乒乓球2个,其中一个装细砂,用作悬浮演示.
(5)边长为5cm的立方体红砖一块.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师:为什么船、木块能浮在水面上?
生:船、木块受到水向上托的力.
师:沉在水底的石块有没有受到水向上托的力?
生:部分回答有,部分回答没有.
教师演示课本实验,回答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托的力.这个“向上托的力”就是本节课所讲的浮力.
二、讲授新课
1.什么叫浮力?(板书)
(1)先演示石块放在清水中,让学生知道石块受到水向上托的力.
(2)然后把石块放在饱和的食盐水溶液里,说明石块也受到盐水向上托的力.
(3)最后把石块放在酒精里,让学生进一步知道,石块放在酒精中时,同样也受到酒精向上托的力.
师:从上述的实验,请同学们说出什么是浮力?
生: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师:物体在空气里有没有受到向上托的力?氢气球脱手后为何会上升?
生:物体在空气里同样受到向上托的力,所以氢气球脱手后会上升.
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板书)
2、用实验引动学生
第一、用弹簧秤和细线系着体积相同的规则的铁块,不规则的石块,干木块等,浸入水中后弹簧秤的示数减小;在水中游泳时感觉水有向上的托力等感性认识出发,逐个进行分析,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浸在水中物体要受到水对它的浮力,从而纠正“轻的物体在液体中总是上浮的,所以受到浮力的作用;重的物体在液体中总是下沉的,因此不受浮力作用”的错误观点.
第二、通过演示规则铁块和不规则的石块随着浸入水中体积的增大,弹簧秤的增数减小──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当物体完全浸入水中后,
深度增加时弹簧秤示数不变──说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在任何深度的浮力都相等”这一本质联系,从而摒弃那种“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成正比”的错误认识.第三、通过观察铁块和石块浸入水中后弹簧秤示数减小相同这一现象,使学生初步认识:“体积相同的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相同”这一本质联系,摒弃那种“浸没入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质量、密度、形状等有关”的错误认识.
第四、通过观察木块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弹簧秤的示数为零的现象,使学生了解:漂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
第五、在以上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体,浸没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上表面在液体下面h1米处,如图正方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是多大?方向怎样?”再加上“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是多少?”的计算分析,初步认识浮力等于“液体作用在物体上下表面压力差,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这一本质联系,从而摒弃那种只有物质在液体中上浮时才有浮力的错误认识.
第六、通过演示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和上述计算所得到的浮力:F浮=水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ρg(h1+L)·L2-ρgh1L2=ρgL3=ρgV=ρgV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V排=V).从实验和推导两方面进一步认识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这一本质联系,摒弃了那种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的模糊认识.
由于气体具有同液体相同的性质,而气体的密度很小,气体对于体积不大的物体作用的浮力,通常小到难以觉察的程度,但热气球能载几吨重的物体上天,说明气体对浸没在它里面的物体也能产生浮力,阿基米德原理同样适用于气体.
把上述由个别现象所得出的知识加以综合并进行抽象和概括就能得到“浮力”的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
在物理教学中,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时,必须有意识地突出本质,摒弃非本质,这是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关键.
学生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一、认识浮力:1.浮力的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
2.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3.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
二、浮力产生的原因:
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公式:F浮=F向上-F向下.
三、影响浮力大小因素:
1.猜想浮力的大小与V排和ρ液有关
2.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2)公式:F浮=G排= ρ液g排
(3)适用范围:
四、计算浮力的三种方法:
1、称重法;
2、原因法;
3、阿基米德原理法.
知识拓展
1.有的物体浮在水面上.如轮船等
2.有的物体会沉底.如铁块石头等
3.气体和液体有很多相同的地方,物体气体中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围绕两个重要实验进行教学,带给学生直观的视觉感受,在教师引导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眼、耳、口、手、脑多维感官,充分发挥学生潜能,通过学生小组实验,积极交流讨论,总结归纳,层层深入,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