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制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
政治制度
1.«清史稿»记叙,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形成这一现象的缘由是〔〕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新的权利机构出现
C.贵族特权不时削弱 D.六局部掌行政权利
2.故宫中某机构遗址有这样的文字说明〝……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职〔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该机构的主要职能是〔〕
A.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B.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纵论军机,谋划战事
3.利玛窦说:虽然我们曾经说过中国的政府方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水平上是贵族政体……但是如没有与大臣商量或思索他们的意见,皇帝自己对国度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议……一切这类文件都必需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

利玛窦以为明朝时〔〕
A.内阁具有最终决策权B.政府一定水平上制约着君权
C.君权遭到相权的牵制D.国度统治的基础是贵族政治
4.明朝曾经出现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的状况。

也曾出现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内阁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的状况。

以上资料可以说明〔〕
A.明朝内阁的权利高于皇权B.明代内阁属于决策机构
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D.制度设计与实践执行未必相符
5.〝皇上召见军机大臣,不许太监在侧,也不准王公及部院大臣擅入军机处,军机大臣不得私自结交外任官员。

〞资料说明军机处〔〕
A.是君权的附庸,无行政决策权B.关防严密,有利于政令执行
C.权利庞大,凌驾于六部之上D.职官干练,提高了行政效率
6.〝虽无相名,实有相职。

既有相职,却无相权。

既无相权,却有相责。

〞这种制度应该是〔〕
A.秦代的三公九卿制B.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C.元代的中书省制度D.明代的内阁制
7.史学界研讨军机处成立的年份,有1726年、1727年、1729年、1730年、1732年不同的观念,每种观念都有严谨的研讨作为依据。

这说明〔〕
A.历史研讨的角度影响了历史研讨的结论B.君主集权走向高峰的进程困难C.历史研讨不会构成一致的结论D.军机处的设置具有随意性
8.军机处的设立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现代君主民主制度。

军机处的职能是〔〕A.协助皇帝处置政务 B.担任监察百官
C.主管内阁六部 D.掌握行政权
9.百官父母之丧,称丁忧。

洪武八年〔1375年〕,诏百官闻父母丧,不待报即可奔丧,并解职守制三年;匿不举哀或不离任者,过时那么发配为民;守制期满再起用时还要停止考核。

丁忧时如任务需求,皇帝可以〝夺情〞令其继续任职。

这些规则〔〕
A.表达了明代政治与伦理相结合B.增强了政府对官吏的严厉考核
C.说明忠孝观念主导了官僚思想D.说明皇权凌驾于政府权利之上
10.大规模〝改土归流〞的政治意义在〔〕
A.促进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域经济的开展B.改动了外地人民的习俗习气C.创立了新的赋税制度 D.增强了中央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控制
11.张居正为内阁首辅时,〝六卿伺色探旨,假定六曹吏称次者,也惕息屏气,而不敢有所异同。

〞«明史»记载:〝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注:现代宫中的近侍小臣,多以阉人充任〕黄宗羲指出明朝〝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宫奴。

〞资料说明〔〕
A.六部成为内阁法定的附属机构
B.宰相制被废弃后,相权流向皇帝、内阁、六部、太监
C.明中前期内阁走向宰相化和法定化
D.后宫位置提高,分享一定的政治权益
12.明太祖废弃宰相制,明成祖设立内阁制,明仁宗、明宣宗时期内阁位置提高,但是内阁依然不同过去的宰相,对此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内阁不是中央一级正式行政机构B.不能统帅六部百司
C.职权一直不阴暗 D.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13.〔2021年福建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高三第二次联考〕〝雍正四年终有军机处时,仅为西北两军设,皇帝命其便利隐秘,但其权仍小……至雍正八年时专管军务,而十年成立军机处时已要求知会各省。

〞军机处职能的变化说明〔〕
A.取得与内阁相当的位置B.皇权民主逐渐被弱化
C.防止了大臣的专权乱政D.逐渐成为了中枢机构
14.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相互倾轧。

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置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

这主要反映了〔〕
A.内阁位置逐渐提高B.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
C.废丞相后政治糜烂D.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15.清代的中央行政体制可分为内地和内地两种类型。

内地除京畿和直隶外,均设省管理,按省、道、府、县四级政制停止划分,省的最高军政长官是总督和巡抚,有很大权限。

少数民族地域,采取不同方法停止管理。

这反映了〔〕A.中央对基层的控制弱化B.中央权利结构明晰
C.循俗施政,一致多民族国度最终构成D.近代中央行政体制基本构成16.明初废丞相设内阁,明朝前期出现宦官、内阁首辅专权等现象,对其主要缘由的解释最准确的是〔〕
A.皇权至高无上B.阁臣,司礼太监权利大
C.皇权渐趋衰落D.首辅权利失控
17.某中学历史兴味小组对中国现代政治开展史停止了探求,并预备撰写历史小论文。

以下拟定的论文标题中,出现错误的选项是〔〕
A.«趣谈周公与宗法制»B.«简评秦朝御史大夫的监察职能»
C.«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利制衡»
18.你知道和珅吗?号称〝贪污之王〞的军机大臣和珅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入印象,军机处设置于〔〕
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
19.在论述现代明朝中央机构时,著名史学家钱穆说:〝有卿而无公,成了一个多头政府。

〞以下史实与该朝代相符的是〔〕
A.西南地域末尾进上天方幅员B.设十三州部增强对中央的管辖
C.西藏属于宣政院管辖D.宦官参政招致政治日益黑暗
20.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要50米。

政务中心逐渐接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进程,从实质上表达了〔〕
A.皇宫修建规划愈益合理B.政府行政效能不时降低
C.相权的不时增强D.君主民主的不时强化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以下效果:
资料一:唐初每事前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

或有未当,那么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

假定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

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资料二:安抚司……掌一路兵民之事……
都转运使……掌经度一路财赋……凡吏蠹民莫,悉条以上达,及专举刺官吏之事。

提点刑狱使……掌察所部之狱讼而平其曲直……凡禁系淹延而不决,皆劾以闻,及举刺官吏之事。

提举常平司掌常平、义仓、免役、市易、坊场、河渡、水利之法……皆总其政令,仍专举刺官吏之事。

——«宋史»卷一六七«辞官志»资料三: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二百多件,处置国事四百多件,他深感〝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资料四: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

见其所拟,帝——省揽窜定,有不留数字者。

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

有不服意,那么驳使再拟,再不符意,那么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请回答:
(1)据资料一,指出在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括了哪些部门官员的意见,试评
述此举的意义?
(2)据资料二可知,宋代〝路〞的常设有安抚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等,依据所学知识并结合资料,剖析宋代中央管理机构的特点。

(3)资料三中提到的少量奏章送达皇宫的缘由是什么?明成祖又是如何处置这个效果的?
〔4〕结合四段资料,简述我国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基本矛盾和开展趋向区分是什么?
答案
1.B2.B3.B4.D5.B6.D7.A8.A9.A10.D11.B12.D13.D14.A15.C16.A17.D 18.C19.D20.D
21.〔1〕包括了皇帝和中书省、门下省长官的意见。

意义:丞相的权利一分为三,且分工明白,相互牵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增强了皇权。

〔2〕中央管理机构实行分权,机构之间分工明白;互不统属,相互牵制,且直属于中央。

〔3〕朱元璋废弃丞相职位,使六部直接附属于皇帝。

明成祖设内阁,作为皇帝处置国度政务的助理机构。

〔4〕主要特点:权利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带有浓重的人治颜色,中央无条件听从中央,中央无条件听从皇帝。

基本矛盾:一是中央与中央的矛盾;一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开展趋向:中央集权不时增强,中央权利不时削弱;皇权不时增强,相权不时削弱,最后被取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