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有余数的除法探索规律▏北京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有余数的除法探索规律▏北京版
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有余数的除法探索规律▏北京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二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具体章节为第
1.2节,有余数的除法探索规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有
余数的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掌握有
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能够运用规律进行计算,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和运算方法的掌握。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规律进行计算,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黑板、粉笔、PPT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如果有
一块巧克力,你想把它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概念讲解:通过PPT展示有余数的除法的定义和例子,让学生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

3. 运算方法讲解:通过PPT展示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算方法。

4. 规律探索:通过PPT展示有余数的除法的规律,让学生探索并理解规律。

5. 练习: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如下:
有余数的除法:
概念:被除数÷ 除数 = 商余数
运算方法:
(1)先算出商
(2)用被除数减去商乘以除数,得到余数
规律:
(1)余数总比除数小
(2)商乘以除数加上余数等于被除数
七、作业设计
作业题目:
48 ÷ 6 =
36 ÷ 9 =
24 ÷ 8 =
(1)被除数是50,除数是6
(2)被除数是37,除数是9
答案:
1. 48 ÷ 6 = 8 0
36 ÷ 9 = 4 0
24 ÷ 8 = 3 0
2. (1)商是8,余数是2
(2)商是4,余数是1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有余数的除法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掌握,但在运算方法的运用上还需要加强练习。

在课后,可以让学生进
行更多的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并尝试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探索更多的规律,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中,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
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重点关注的是学生
对于有余数的除法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以及能够运用规律进行计算的
能力。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掌握有
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能够运用规律进行计算,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关注的是学生能够运用规律进行计算的能力,以及能够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在教学难点与重点中,学生对于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和运算方法
的掌握是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运用规律进行计算,并能够解决实际问
题是教学重点。

重点关注的是学生对于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和运算方法的掌握,以及能够运用规律进行计算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在教具与学具准备中,教具包括黑板、粉笔、PPT,学具包括练习本、笔。

这些教具和学具的准备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以及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五、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如果有一块巧克力,你想把它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这样的引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

接着,我通过PPT展示有余数的除法的定义和例子,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

在讲解运算方法时,我通过PPT展示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算方法。

然后,我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特别注重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我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的内容。

我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我设计的板书包括了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运算方法、规律等内容。

通过板书的展示,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和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以及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七、作业设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在课后反思中,我认识到学生对于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和运算方法的掌握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

在教学中,我通过引入实际问题、讲解运算方法、探索规律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同时,我也注重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随堂练习和作业设计,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计算和操作。

在拓展延伸部分,我计划让学生进行更多的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并尝试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同时,我还计划引导学生探索更多的规律,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这些拓展延伸的活动,我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余数的除法,并能够运用规律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在讲解概念和运算方法时,我使用了简洁明了的语言,并根据学生的反应适时调整语调,使其既清晰又富有感染力。

我避免了使用过于复杂的术语,而是用生动的例子和日常语言来解释有余数的除法,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三、课堂提问:在讲解过程中,我适时提出了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

通过提问,我能够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

四、情景导入:在导入部分,我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这样的情景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

教案反思:
一、教学内容的选取:我选择了二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中的第
1.2节,有余数的除法探索规律作为教学内容。

我认为这节课的内容
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又是基础数学中的重要概念。


过探索规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有余数的除法。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我设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包括学生能够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能够运用
规律进行计算,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目标既具有可衡量性,又
具有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引入实际问题,讲
解运算方法,探索规律,练习巩固等环节的设计。

通过这些环节的设计,学生能够逐步理解和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并能
够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四、教具和学具的准备:我准备了黑板、粉笔、PPT等教具,以
及练习本、笔等学具。

这些教具和学具的准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
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五、作业设计:我设计了两个作业题目,包括计算除法并填写运
算方法,以及根据给定的条件计算商和余数。

这些题目能够帮助学生
巩固所学的内容,并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总的来说,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

学生对于有余数的除
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并能够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然而,我也意识到部分学生在运算方法的运用上还需要加强练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并加强
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以确保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余数的除法。

课后提升
1. 48 ÷ 6 =
2. 36 ÷ 9 =
3. 24 ÷ 8 =
1. 被除数是50,除数是6
2. 被除数是37,除数是9
1. 49 ÷ 7 = 7 0
2. 56 ÷ 8 = 7 1
3. 63 ÷ 9 = 7 0
题目4:解决实际问题。

1. 小明有20块巧克力,他想把它们分给他的5个朋友,每份尽可能一样多,求每份有多少块巧克力,还剩下几块巧克力。

2. 小华有一本36页的故事书,他想每3天看完,求他每天需要看多少页,还剩下几页。

答案:
题目1:
1. 48 ÷ 6 = 8 0
2. 36 ÷ 9 = 4 0
3. 24 ÷ 8 = 3 0
题目2:
1. 商是8,余数是2
2. 商是4,余数是1
题目3:
1. 正确。

因为49 ÷ 7 = 7,余数为0。

2. 错误。

因为56 ÷ 8 = 7,余数为0,而不是1。

3. 正确。

因为63 ÷ 9 = 7,余数为0。

题目4:
1. 每份有4块巧克力,还剩下1块巧克力。

2. 每天需要看12页,还剩下4页。

完成这些练习题后,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在课后,我会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并针对他们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辅导,以确保他们能够真正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同时,我还会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索更多的规律,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