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瘟病菌侵染机理及综合防治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稻瘟病菌侵染机理及综合防治技术
水稻稻瘟病是水稻上最常见的病害之一,由稻瘟病菌引起。

稻瘟病菌一般以孢子的形
式存在于土壤中,主要通过风、水、虫媒等途径传播。

稻瘟病菌在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下,
侵入水稻植株,并引起病害发生。

稻瘟病菌侵染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病原孢子萌发:稻瘟病菌在湿润的环境中,通过水分渗透进入稻谷表面,并在一
定温度下经过萌发,形成病原孢子。

2. 侵入植物体:病原孢子在一定的条件下,如湿度和温度适宜,能迅速侵入水稻的
叶片表皮细胞,并侵入到叶肉中,引起病害发生。

3. 菌丝生长:病原孢子在叶肉组织中发芽形成菌丝,并通过菌丝在叶肉组织中生长
繁殖。

4. 分生孢子形成:在菌丝的末端部分,分生孢子形成并释放到外部环境中,成为传
播病害的途径。

稻瘟病菌的侵染机理主要与环境因素和植物抗病性相关。

在适宜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下,稻瘟病菌的侵染能力增强,植株受到侵害的概率也增加。

水稻品种对稻瘟病菌的抗病性也
是防治稻瘟病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综合防治水稻稻瘟病,可以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 种植抗病品种:选用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提高抗病能力,减少病害发生。

目前已经选育出多个抗病品种,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和种植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进行种植。

2. 良好的田间管理:合理的水田管理是防治稻瘟病的关键措施之一。

及时排水、控
制水田水分,保持田间通风透光等,可减少病害菌的繁殖和传播。

3. 施用化学农药:在病害较严重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常用的药
剂有苯醚甲环唑、穿床霉素等,可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喷洒。

4. 科学施肥:合适的施肥管理也有助于增强水稻植株的抵抗力,减少病害发生。


据土壤条件和水稻品种要求,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学肥料,维持植株的正常生长。

综合防治水稻稻瘟病需要将以上措施结合起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施策。

及时观
察田间情况,发现病害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有效防治水稻稻瘟病的发生和蔓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