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9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29 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9分)
白帝注
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诗人寓居蘷州期间。

白帝:白帝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首联照应题目,写白帝城云雨翻腾的景象:云气从城门涌出,大雨倾盆而下。

B.颔联对句工巧,写出了黑云压城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C.诗歌前两联以风雨起兴,为后两联展现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社会面貌作铺垫。

D.尾联以孤苦无依的寡妇被搜刮尽净、哀愁恸哭的悲剧形象,控诉黑暗的社会现实。

解析:B项,“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错,首联“雨翻盆”表明大雨已至,颔联承“雨翻盆”而来,具体描写雨景;而且上句“雷霆斗”指水声雨声夹杂在一起竟使人如闻雷霆一般,故气氛“紧张激烈”,而非“沉寂”。

2.诗歌的颈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什么手法表达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答:诗歌的颈联表达了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沉郁的忧思,即对安宁的渴望,对战争的厌恶,对乱世百姓的同情。

颈联用了对比的手法。

以“戎马”和“归马”进行对比,用“归马”的安逸,反衬“戎马”的劳累、紧张,突出了战乱对百姓生活的侵扰;以往昔“千家”和战乱后仅余“百家”进行对比,揭示了战乱造成的生灵涂炭、十室九空的恶果。

诗句对比鲜明,感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解析:杜甫是爱国主义诗人,颈联以“戎马”和“归马”进行对比,以往昔“千家”和战乱后仅余“百家”进行对比,表达了他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沉郁的忧思。

白话诗歌:白帝城中,遮天乌云涌出了城门,白帝城下,大雨倾盆。

峡江急流的吼声像雷霆争斗,乌云笼罩古树苍藤,天地为之昏暗。

战马不如归耕的牧马闲逸,战乱使原有千户人家的城市而今只有百家尚存。

因战乱失去丈夫的妇女们已是终日哀伤,但还被赋敛盘剥得精光尽净。

听吧,秋天荒原上阵阵哭声,来自哪座荒村?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9分)
书湖阴先生①壁二首(其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②送青来。

【注】①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

②排闼(tà):推开门。

闼,宫中小门。

3.下列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C )
A.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干净、香雅、清幽的特点,侧面烘托了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B.诗歌后两句用“护田”和“排闼”两词,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还体现了诗人在退居时期仍有对高洁清雅品格的喜爱和向往之心。

C.诗歌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渴望而不可得的生活的无奈和苦痛。

D.诗歌景物描写极具层次,从院内写到了院外,多角度观察,由近及远,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

解析:C项,“无奈和苦痛”情感理解错误。

4.诗的后两句采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答:诗人运用了对偶、拟人、借代的修辞手法,把山水写得有情有趣。

(任答两种2分)“一水”对“二山”,整齐美观,音律和谐。

山水本是无情之物,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说水“护田”,山“送青”,水对田有一种护惜之情,山对人有一种友爱之情,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水以人的情思,构思极其巧妙,令人叫绝。

水环绕绿色农作物,用绿色代替植物,突出了植物的翠绿与景致的优美。

(结合诗句分析任意两种修辞手法4分)
白话诗歌:常常把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连青苔也没有,花木规整成行,是你亲手栽的。

一条流水护着农田将农作物缠绕如带,两山排列矗立在庭院门前,像是推开门把碧青的山色送来。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9分)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上片写行人因为战乱,远离家乡,羁旅在外的所见所感。

尽管看到春日美景,仍离愁难解。

B.下片写行人想象思妇登楼远望的情形,但行人远在春山之外,望而不见,更添愁情。

C.“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既写出了时令特点,又把满眼春光写得凄楚动人。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用叠字渲染出女性居者对男性行者的思念之深,离愁无限。

D.“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将情景融为一体,景在想象中扩大了范围,情也在想象中层层深入,增强了震撼力量。

解析:A项,“因为战乱”说法没有依据,根据对上片的理解,作者是因为“离愁”。

6.“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6分)
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无穷的愁比作具体的迢迢不断的春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离愁无穷无尽、绵延不断的特点,让人更容易感受抒情主人公的愁情。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考生要注意结合对“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的理解,准确判定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内心的愁苦比作不断的春水。

然后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手法的效果的分析,进而把握诗歌的情感主旨。

白话诗歌:客舍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新生细柳轻垂,春风踏芳草远行人跃马扬鞭。

走得越远离愁越没有穷尽,像那迢迢不断的春江之水。

寸寸柔肠痛断,行行盈淌粉泪,不要登高楼望远把栏杆凭倚。

平坦的草地尽头就是重重春山,行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