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发展辣椒产业的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如何发展辣椒产业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如何发展辣椒产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六合村如何发展辣椒产业的调研报告
小城子六合村,位于小城子工作部所在地南5公里处,东与黑龙江省塔子城镇相接壤;南与小城子青山村相邻;西与小城子丰源村相邻,境内有音图公路,贯穿全境,乡村道路纵横交错,交通发达。

辖区内有5个自然屯。

现有总人口1325人,总户数295户,耕地21127亩。

主导产业为旱作农业,主要以种植玉米、绿豆、花生为主,每亩投入在300元左右,产出500元左右,投入产出比较低,主要以广种薄收为主。

如果按照现在的种植模式发展下去,已经很难再有更高的升值空间了。

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我村土地和水资源优势,通过两次外出考察调研,再结合我村实际情况,关于我村以后的种植发展方向我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我村当地自然条件适宜辣椒生长
辣椒是茄科辣椒属一年生作物,属喜温蔬菜,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2℃,要20天以上,15℃时约10-15天,最适温25-30℃时只要5-6天。

适宜生长的温度20-30℃,低于15℃停止发育,5℃以下就会受冻。

开花结果的适温白天21-26℃,夜间16-20℃。

辣椒虽属短日照作物,但对日照的要求不太严格,只要温度适宜,不论在长日照或短日照的条件下都能正常开花结果。

辣椒在茄果类蔬菜中是较耐旱的作物,因为它的根系发达,吸收力强,而叶片较小,蒸发量也少,即使在灌溉条件较差的地区也能生长并开花结果,但产量较低。

辣椒苗期需水较少,进入开花结果期则需要充足的水分,如果水分不足,则果实膨大迟缓、瘦小、产量低。

辣椒对土壤要求不严,不论粘土、沙壤土、红土都可以栽培,但以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为佳。

六合村位于地处北纬46°,东经121°,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气候,气候特征;春季升温快,少雨多风,气候干燥;夏季炎热多雨,空气湿润;秋季天气晴朗,气温迅速下降,昼夜温差比较大。

平均无霜期:145天;平均温度:3.24摄氏度;年
平均降水量:400毫米;日照总时间:2855小时;年平均风速:3.5米/秒。

非常适合辣椒生长。

二、考察洮南和开鲁红干椒产业后的心得体会
1、能够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选择发展优势产业
洮南人在多年的农业发展探索中,依据土壤、光照、温度等自然条件与市场发展需求,找到了发展红干椒这条创业富民之路;华西村把党的路线方针与本村实际有机结合,立足自身,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以工富民,以工哺农的特色发展之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嘉善创造性地开展土地“两分两换”工作,即结合当地实际,宅基地与承包地分开管,拆迁与征收分开办,以宅基地置换城镇房产,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险;慈溪积极引导土地流转优化农业制度经营布局等。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道路。

2、能够持之以恒,开拓创新发展红干椒产业
开鲁县东明村在梁长武书记从当地实际出发,把目光盯在当地传统农产品红干椒上。

梁长武意识到,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形不成产业,经不起风浪。

要想解决农民生产与市场“两层皮”问题,必须要建立一个真正属于农民的中介组织,一个以青年农民为主体,以产、供、销、信息传递、技术培训为主要服务内容的民间中介组织——红干椒协会,就这样成立了。

从1991年到现在,梁长武书记一直以持之以恒、开拓创新的精神发展和壮大当地的红干椒产业。

3、合理规划,向规模经营要效益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合理的规划。

不管是寿光、华西,还是洮南、开鲁,他们都有一个合理的规划与布局,绝不是散乱无章。

他们都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和现实基础,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优势项目,制定农业产业总体规划,分阶段推进,按规划实施。

规模经营中实行分类施策,如大规模连片经营条件具备的实施土地大规模流转经营。

大规模连片经营条件不成熟的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通过统一布局,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方式实行规模经营,
从而向规模经营要效益。

4、政府搭台,市场运行
洮南福顺镇在政府的规划引导下,已经初步形成辣椒市场一条街。

开鲁县的北方道德红干椒市场在当地政府的正确指引下,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红干椒集贸市场。

一个产业的发展是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的,只有政府搭台、市场化运作,我们的产业才能呈现出勃勃生机。

5、抓好品牌,加强监管
依托特色农产品资源,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不断提高农产品生产规模和档次,整合和保护农产品的品牌,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不断增强品牌建设。

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工作,积极推行农业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制定和实施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生产标准,做到质量有标准,生产有规模,产品有标志,市场有检测。

保证农产品的质量,逐步扩大农产品生产基地,杜绝有毒物质残留超标的农产品进入市场,同时依法加大对不法分子的打击力度,夯实品牌发展之路。

开鲁县的“道德红”牌红干椒,就是本着以上这几点发展起来的。

三、六合村发展辣椒产业的思路和目标
1、发展总体思路
以产业化发展为方向,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支撑,因地制宜,择优布局,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

逐步形成“政府协调,部门服务,企业主导,农户参与”和“公司加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2、具体步骤
(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生产基地。

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择优布局的原则,选择土壤疏松、有一定浇水条件的地块布局生产基地。

(二)做好宣传,加强引导。

进一步加大对种植农户的宣传和引导,加大宣传和技术服务力度,帮助种植农户解决生产困难。

(三)创新运行机制,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

坚持市场导向,政府宏观指导,市场运作,企业、农户为主体,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公司+农户等模式,签订合同,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实现农民增收。

(四)加强试验、示范和技术研究工作,强化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创新。

建立示范基地和示范样板,种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

(五)全面开展科技培训,落实各项技术措施。

结合实际,研究、示范和推广辣椒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认真做好科技培训、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六)“走出去请进来”,加强技术合作与交流。

进一步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与交流,组织科技人员、村组干部和种植大户到外地考察学习。

(七)积极争取自治区、盟、旗各级财政给予立项扶持。

(八)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发挥设施作用。

2、发展目标
按照突出重点,择优布局,示范带动,逐步到位的原则,2010年,全村发展辣椒示范种植基地200亩,产值100万元。

2011年种植1000亩,产值500万元。

综上所述,虽然辣椒产业是我国的一项传统产业,但通过我对洮南和开鲁红干椒市场考察调研发现,辣椒产业依然是最适合我村改变传统种植模式的一项新的尝试。

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我们这批大学生村官使命就是尝试!奋斗!开创未来!
小城子六合村大学生村官薛华
二〇〇九年六月三十日
第二篇:镇辣椒产业发展简介
百宜镇辣椒产业发展简介
乌当区百宜镇位于贵阳市东北面,距离贵阳市区五十三公里,百
宜辣椒主要特征:百宜辣椒作为贵阳本地优良品种,其果皮和胎座组织中含有辣椒素及维生素A、C、胡萝卜素,富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无机盐及食用纤维等营养物质。

百宜辣椒是平面椒,形体细长,色彩鲜艳,辣香味特优,口感微辣,辣椒尖端向内弯曲,形成微小的小弯钩,抗病力强,植株整齐,果形一致,属无公害辣椒品种,在口味上优于遵义虾子辣椒、花溪党武辣椒,具有一种特殊的辣味,可以帮助消化、刺激食欲,皮薄肉厚,香辣适中,广受消费者青睐,曾获得2003年首届贵州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会“名牌农产品”荣誉称号。

现百宜镇辣椒种植总面积5576.3亩,核心区1200亩,在百宜镇洛坝村、场上村、拐比村等9个村80多个村民组。

涉及农户2000多户,耕地面积6917亩,小水窖120个,沟渠10公里,机耕道15公里。

百宜辣椒经过多年的发展,种植面积、种植产量都有很大的提高,近年来,百宜镇大力发展无公害辣椒生产,总面积在4500亩左右,平均亩产干椒180斤左右,成为贵州老干爹食品有限公司辣椒制品生产原材料。

百宜辣椒种植基地目前建于百宜镇洛坝村(小地名:基土坝),种植面积约为100亩,每亩地种3300株,(单株种植),行距、窝距50*30,株高53cm,亩产红椒5000斤,比普通辣椒提早20天成熟,3年内有望全面向各大农贸市场提供原汁原味的百宜辣椒。

百宜辣椒与传统辣椒相比,品牌价值较高,每亩增加产量300千克,却能带来增收每亩超过2000多元。

通过农村合作化经营方式,百宜辣椒在贵阳市辣椒市场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同时,也以较好的销售量推广到我省周边省市,赢得一定的品牌效果。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在区相关业务部门指导下,特邀省农科院园艺所科技特派员李英老师进村入户对农户开展辣椒栽种技术培训,包括辣椒育苗、种植管理、病虫妨害、加工销售等方面,科普宣传及农技推广在全镇农业示范点全面铺开。

百宜土质优良,生态宜人,无重金属污染,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

目前,我省辣椒产业主要行情为一线为主,二线为
辅,三线为补充。

通过分析研究,我镇辣椒产业发展还处于三线阶段,产业化、科技化、市场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实际调研过程中发现,百宜辣椒在高度、开展度、分支、始花节位等指标上进行测量分析,百宜辣椒近年来农户粗放式的生产及不合理选种,加上环境破坏及外来物种的侵蚀杂交,使得这一品种抗病性降低,产量下降,质量和味道一定程度上受损。

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2013年8月,在贵州省科技厅、扶贫办的共同支持下,“百宜辣椒提纯复壮及示范推广”项目正式启动。

百宜辣椒经过多年的发展,种植面积、种植产量都有很大的提高,在未来的发展中,纯种百宜辣椒将计划在两至三年时间内通过重复选育培育,然后进行规范化连片种植,形成产业规模,大批量供应我省乃至全国市场,推动我镇“五彩农业”农村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有效实现农民增收,促进我镇小康社会建设水平全面提高。

第三篇:我国辣椒产业发展概况(范文模版)
我国辣椒产业发展概况辣椒, 发展概况中国产业信息网资讯:
目前世界辣椒种植面积370 万hm2,产量3 700万t,是世界上最大的调味料作物。

其中干辣椒世界种植总面积200.15 万hm2,总产量278.97 万t,印度产量124.4 万t,约占世界的44.59%,中国25.0 万t,约占8.91%,秘鲁占5.91%,孟加拉国占15.4%;鲜椒生产中国1 402.63 万t,占世界的51.8%,墨西哥占6.92%,土耳其占6.44%,印度占4.13%,西班牙为105.95 万t,美国为85.58 万t。

中国和印度在辣椒种植面积及产量上分别居世界第一、第二位。

我国辣椒种植面积133 万hm2,面积仅次于白菜类蔬菜,占世界辣椒面积的35%;辣椒总产量2 800 万t,占世界辣椒总产量的46%;经济总产值700 亿元,居蔬菜之首位,占世界蔬菜总产值的16.67 %。

辣椒已成为我国许多省市县的主要经济支柱作物。

种植面积超过6.7 万hm2 的省有江西、贵州、湖南、河南、四川、河北、陕西和湖北等8 大省;辣椒种植大县或成为当地支柱产业大县的有遵义县、鸡泽县、望都县、泸溪县、龙山县、邱北县、会泽县、永丰县、北票市、通辽县、法库县、石柱县、简阳市、清丰县、柘城县、天等县、凤翔县、
洮南县、焉耆县、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和沙湾县;被誉为中国辣椒之乡的县有沙湾县、绥阳县、鸡泽县、石柱县、邱北县和遵义县。

干辣椒分布
云南是我国制干辣椒最大的生产区,制干辣椒面积6.67 万hm2,其中会泽县3 300 hm2、产量1 000 t,主要品种有乐业辣椒;文山州3.47 万hm2、总产量5.4 万t,主要品种有丘北辣椒。

新疆制干辣椒2.67 万hm2,其中沙湾县的安集海镇3 400 hm2,博湖县、焉耆县均有制干椒种植,主要品种有8819、新线4 号、益都红等。

内蒙古制干辣椒2.7 万hm2,主要分布在通辽市的科尔沁区、开鲁县、科左中旗、奈曼旗,主要品种有益都红、金川系列。

贵州制干辣椒4 万hm2,其中绥阳县1.1 万hm2、产量1.92 万t,遵义县2.33 万hm2、产量5 万t,主要品种为当地的虾子椒、绥阳朝天椒。

陕西制干辣椒面积4 万hm2,主要在宝鸡市的岐山县和凤翔县2 万hm2、产量4 万t,主要品种8819、陕西168 线椒等。

河南制干辣椒面积4 万hm2,主要分布在清丰、柘城县,主要品种为山樱椒。

重庆的石柱县每年种植制干辣椒3 300 hm2,品种为石柱朝天红,年产干椒8 000 t。

湖南泸溪是优良的制干辣椒产区,目前面积稳定在2 000 hm2,年产干椒5 000 t,品种为玻璃椒。

加工辣椒分布
陕西凤翔的1 万hm2 线辣椒是湖南剁辣椒和四川豆瓣酱加工的重要原料,每年提供7 万t 左右的粗加工原料。

新疆昌吉州的玛纳斯县、呼图壁县是加工辣椒色素的重要种植**,奇台县、积木萨尔县有1.2 万hm2 的加工辣椒原料**,博湖县、焉耆县也有一定的色素辣椒种植面积,品种为8819、益都红,还有韩国的铁板椒、美国红椒,其原料大部分运往山东加工色素或辣椒素。

四川的西充、南部、简阳、乐至、安岳、三台、盐亭、梓潼、剑阁等县都是成都豆瓣酱加工原料的种植**,主要品种有二金条、湘辣4 号、干椒1 号、辛香8 号、博辣红帅、红艳、博辣2 号。

河北鸡泽县年种植加工辣椒5 333 hm2,年产鲜红椒12 万t,其中95%的辣椒都转为加工原料,加工成辣椒酱,品种为当地的鸡泽辣椒。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是全国最大的脱水青椒、红椒生产加工**,年生产加工能力达5 万t。

贵州黔中地区的花溪、平坝县等地生产的花溪小牛角椒为贵阳老干妈提供绝大部分的原料。

鲜食椒分布
全国各省市区均有鲜食椒种植,只是面积大小不一,品种类型多样。

全国鲜食椒种植大省是湖南,其种植面积6.67万hm2,产鲜椒100 万t,农村各家各户均有种植,面积在2 000 hm2 以上的**分布在汉寿、岳阳、溆浦、龙山、永顺、泸溪、隆回等县,栽培品种主要是湘研5号、湘辣4 号、湘妃、超级16 号、辣丰3 号、博辣6号、博辣红帅、兴蔬
215、兴蔬201、辛香2 号等尖椒品种。

内蒙古鲜食椒0.63 万hm2,主要分布在赤峰,品种为保加利亚尖椒和茄门以及当地传统品种。

湖北鲜食椒面积1 万hm2,武汉郊区、荆州、麻城一带以薄皮泡椒为主,面积4 000 hm2,主要品种为大果99、福湘2 号、早杂2 号、苏椒5 号和洛椒98A;长阳山区以中椒6 号类型的厚皮泡椒为主,面积2 000 hm2;施恩地区有一部分线椒**。

贵州鲜食椒面积8 000 hm2,较大的**有黔南州的望谟、册享,代表品种有辛香2 号、辛香8 号、兴蔬19 号羊角椒;都匀地区的瓮安、福泉是新发展起来的鲜食线椒**,种植面积3 300 hm2,代表品种有辣丰3 号、博辣5 号。

云南大型的菜椒**有施甸、蒙自、宜良、保山,品种为甜杂1 号、保山大辣椒,栽培面积在6 700hm2 以上。

河南鲜食辣椒面积在2 万hm2 左右,兰考、邓州、临颍主要种植鲜食线椒品种辣丰3 号、博辣5号、博辣6 号;开封的杞县、尉氏、通许,周口的西华、扶沟,商丘的睢阳、梁园区等,主要种植超级16号、兴蔬16 号;杞县有少量中椒6 号泡椒**。

四川菜椒面积2.7 万hm2,菜椒消费70~80 万t,春季早熟上市
的有攀枝花、西昌,8 月高山种植的有理县、汶川、汉原、茂县,品种有洛椒98A、汴椒1号、种植4 号、农大301、湘研13 号。

广东**分布在粤西的雷州半岛、粤西的清远、韶关,雷州半岛主要种植辣丰3 号、湘辣4 号、湘辣7 号、博辣红帅、博辣5 号等线椒和洛椒98A泡椒、中椒105 甜椒以及茂椒5 号、奥运大椒等黄皮尖椒,韶关的始兴、乐昌,主要有超级16 号尖椒和辛香8 号线椒。

重庆近郊的早熟薄皮泡椒和武隆高山的薄皮泡椒总面积在2 000 hm2 左右,品种为苏椒5 号、洛椒98A、福湘2 号、农大301。

新疆的博湖县、焉耆县、伊宁市、察布查尔县,种植面积在2 000 hm2 以上,主要品种是猪大肠。

江西辣椒种植面积7 万hm2,产量130 万t,占全省蔬菜面积的10%,主要分布在永丰6 700 hm2、高安6 000 hm2、乐平1 000 hm2、瑞昌高山辣椒700hm2,主要品种有辛香2 号、辛香8 号、早杂2 号、春椒系列品种等。

广西菜椒主要分布在南宁附近,泡椒品种有大果99、福湘2 号泡椒,面积2 000 hm2;线辣椒品种主要有辣丰3 号、湘辣7 号,面积4 000 hm2。

钦州以黄皮尖椒为主,面积在2 000 hm2 左右。

柳州的线椒有2 000 hm2 左右,以帝香8 号为主。

海南是我国菜椒南菜北运**的主要市场,其中厚皮泡椒主要分布在琼海,为6 000 hm2 左右,主要品种有福湘秀丽和湘研806;薄皮泡椒主要分布在文昌、万宁、澄迈和三亚,面积7 000 hm2,主要品种有农大301、洛椒98A、福湘佳玉、苏椒5 号和阳光4 号;黄皮尖椒主要分布在澄迈,面积3 000 hm2左右,主要品种是茂椒5 号;鲜食线椒主要分布在文昌、定安、澄迈和万宁,主要品种有辣丰3 号、湘辣7 号和博辣5 号。

第四篇: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河南省南阳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大做强黄牛产业的指示精神,由南阳市畜牧局、南阳市黄牛协会、南阳市黄牛科技中心组成的联合调研组于XX年春,先后到邓州、唐河、新野、方城等县市区实地考察了黄牛养殖户、养殖场和加工企业,广泛听取了农户、经纪人、企业
经理、科技工作者以及县、乡、村领导对黄牛产业发展的经验、意见、建议和发展对策。

并在此基础上,经调研组反复讨论、修改,形成这份调研报告,就我市目前黄牛产业的特点、问题及今后一定时期内的发展对策提出了构思,谨供参阅。

1、目前我市黄牛产业的特点
南阳牛是勤劳智慧的南阳劳动人民千百年来精心培育而成的一个优秀的地方品种。

XX年底,存栏160.1万头,出栏91.9万头,年产牛肉13.1万t,产值达50.8亿元,占畜牧业产值27.7%。

南阳牛在南阳畜牧业经济乃至整个农村经济中,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具体表现有六大特点:
1.1、南阳牛的肉用性能已接近国际平均水平
南阳牛经过这些年的系统选育和品种改良,一是它的体型已发生了大的变化,已由原来的役用体型,接近肉用牛的体型;二是规模养殖场的育肥牛日增重一般在0.8一1.5kg之间,已接近国际肉用牛的日增重;三是经过科学育肥后的牛屠宰率达到55-65%,净肉率达到45-55%,已达到国际肉牛的标准。

综上所述,南阳牛的肉用性能总体已接近国际肉牛的平均水平。

1.2、南阳牛的用途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昔日养牛为耕田的现象已基本不复存在。

从调研看,南阳牛由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使役为主,九十年代的役肉兼用,到目前平均每头成牛年耕役时间不足半月,并主要作为辅助动力,有些地方的黄牛已“不会”耕田。

基本上完成了由生产资料向生活资料的转变,南阳牛的用途已完成了历史性的转折。

1.3、规模饲养成为发展的主流
目前,我市养牛规模场、小区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工作新的亮点,在短短的几年中,已达160多个,部分规模场仍在建设中。

目前我市黄牛规模养殖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以新野县歪子镇棉花庄、唐河县上屯镇高庄为代表的联户母牛养殖小区。

由村组统一协调小区建设用地、牧草用地、牛场及附属设施,统一规划,农户投资。

以养母牛,繁小牛为主,多以5-20头繁殖母牛为规模,投资少、风险小、成本低、
收益稳。

二是以唐河、社旗、方城等县为代表的专业大户养殖。

以户为独立单元,统一设计,统一规划。

每户饲养规模50-200头,繁育小牛和育肥相结合,规模适度,经营灵活。

三是以新野县、邓州市、宛城区等为代表的标准化专业育肥场。

饲养规模500-1000头,以架子牛育肥为主,高标准、高投入、高效益,具有较强的示范引导作用。

1.4、区域分布走向科学化
通过调研了解到,城市郊区、交通便利、经济相对发达、人均耕地少的地方黄牛数量在减少,而人均土地多、丘陵地区、浅山区、沿河两岸等地方黄牛数量有所增加,如位于浅山丘陵区的唐河县湖阳镇黄河自然村,户均达到2头牛,位于白河西岸的新野县上港乡小五村户均1.5头牛。

这种现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自然表现,是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的一种正常现象。

在欧美畜牧业发达国家,一般是城市郊区养奶牛,平原养猪养鸡,山区、浅山区、交通偏远的地方养肉牛。

南阳市黄牛养殖的这种趋向,说明了黄牛产业的区域分布正在走向科学化、理性化。

1.5、产品开发已形成燎原之势
目前我市拥有大中型屠宰加工企业10余家,经过这些年的精心经营,开发出的黄牛产品已达100余种,其中分割牛肉产品达40余种,部分产品可替代进口牛肉;深加工熟食产品达60余种,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产品主要销向上海、广州、南京等40多个大中城市和食品加工企业。

科尔沁牛业有限公司的人住南阳,必将带动和提升我市整体肉牛产业的大发展。

1.6、南阳牛品牌已经唱晌
南阳牛以体格高大,肉质细嫩,皮板致密,耐粗饲,适应性强等而闻名于世。

建国初期,我市建立了第一部分牛产业发展研究及对策全国第一个黄牛繁育及科研机构,开展对南阳牛的系统选育和科学研究工作。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率先在国内推广普及牛的人工授精技术,实现了黄牛繁育史上一次历史性的跨越。

八十年代初,第一个在地方良种黄牛上制订并颁布实施了《南阳牛》国家标准,同时,把品系繁育技术应用于南阳牛育种工作中。

九十年代,首次在国内提出把南阳
牛培育成为我国自己的地方性的专门化肉牛品种。

该项目相继列入国家“948”项目和省、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1998年,南阳牛被国家农业部首批列入国家畜禽品种保护名录,XX年又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域名注册,南阳牛将受到世界上143个国家及地区的保护。

XX年我市又成功的举办了首届黄牛节。

XX年又对南阳牛进行了商标注册。

XX年南阳牛的品种选育被列入国家科技支撑项目。

XX年南阳牛育种技术创新被列入国家863项目,同时,南阳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肉牛产业的意见》(宛政(XX)74号),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南阳肉牛产业的发展。

2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在这次调研中,大家反映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
2.1、市场问题
所到之处,大部分养殖户,特别是养殖繁殖母牛的农户反映养牛业比较效益低。

养繁殖母牛每年它的收入就是一头小牛,6个月左右断奶时的价格一般在2500-3500元之间,散养不计成本还可以,规模养殖从市场上购草、购料就难以赚钱,这也是目前繁殖母牛难以象鸡猪那样大规模饲养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市同全国一样,肉牛产业比较效益低,其主要原因是牛肉的生产成本高,但市场价格低,价格背离价值造成的。

牛肉的生产成本高于其它肉类,更高于奶、蛋产品,一般来讲,牛肉的料肉比为7:1:羊肉为5:1,猪肉为3:1,禽肉为2:1。

禽蛋为2:1,牛奶为1:2-4,所以说生产牛肉的成本属于最高,一般为猪肉的2倍以上。

目前我国的牛肉由于疫情和药残等原因,销不到发达国家去,只能销往俄罗斯、东南亚、香港这些国家与地区,价格与国内差不多。

国内牛肉市场由于产品开发跟不上,花色品种单一,绝大部分属于大众化食品,中、高档产品少,这是造成国内牛肉产品价格低的主要原因。

2.2、社会问题
一是农业机械化的普及。

在所调研的村、组中,一般来讲,机械化程度越高,养牛的农户越少,每增加一台四轮或手扶车,要减少2头牛(其中一头繁殖母牛,一头小牛)。

二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一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