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良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求真·良知
作者:喻旭初
来源:《华人时刊·校长》2016年第10期
我喜欢看《现代快报》每周的“读品”专栏,都是对中外有思想的文化人的评介。
今年1月,我读到了董健。
他曾是南京大学副校长、文学院院长。
因为我教过他儿子,所以就有了交往。
我每年春节前夕都要给他打电话,问候他,祝福他。
我读过他送给我的文集,现又读到记者对他的采访。
记者说,董健的《文化批评》一书透着看遍风云后的平凡睿智。
他回顾了自己的经历,自称是个“过渡性人物”,并承认曾一度“迷失自我”。
仅此一点,就令当下某些“学者”“专家”汗颜。
这些人或多或少摆出“一贯正确”的架势,其实是自欺欺人,谁没有迷失的时候?董老在大学时代就是个“批评爱好者”。
在他看来,怀疑是获得真理的坦途。
在我的记忆里,他是南大教授中唯一的敢于在教育部长面前发表不同意见的人,不易啊!谈到读书,他说一定要选择真实的书,这个真实包括历史的真实、细节的真实、灵魂的真实。
他认为,追求历史真实就是追求真理。
说的太对了!我衷心祝他长寿。
前两天,我读到了景凯旋。
他也是南京大学教授。
我很欣赏他下面这段话:“我不太信任有些专家的言论。
他们的知识可能是丰富的,但对于知识分子来说,更重要的是良知。
这个社会很多元,作为知识分子,更应该发出理性的声音。
”他认为,知识分子“要利用你的专业知识在公共领域承担一种社会责任”。
此言极是。
他觉得,当代没有什么好的文学作品,“大部分当代作家过得日子很安逸。
这样他就失去了一个很重要的特性:现实感。
”真是一针见血。
两位教授都有独立的人格,都有求真的精神,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凭个人之力想改变社会,是绝对不可能的;但不随波逐流,不趋炎附势,凭自己的良知发出理性的声音,还是可以做到的。
世上总是盲从者多,这没办法,也无可指责。
少数人以求真态度所发出的理性的声音,多多少少能让一部分人受到启迪,这就相当可贵了。
也许,社会就是这么一点一点进步的。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现执教于金陵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