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对策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对策分析
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日益提高背景下,施工阶段也开始应用多种技术工艺。
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BIM技术。
然而通过对当前BIM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能够看出,该项技术实际应用期间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对工程施工造成一定影响。
此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分析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对策,希望能够对相关
人员起到参考性价值。
关键词:BIM技术;施工阶段;应用对策
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各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都会对整个项目质量造成
影响。
所以多数工程都研究提升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并能够不断缩短工程周期。
通过应用BIM技术可以有效处理该类问题。
该项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为辅助,能
够明显加强施工建设质量,还能够减少工程施工成本,明显降低工程建设周期。
从上述分析能够看出,BIM技术的发展会对我国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造成影响。
所以,通过应用和研究BIM技术,分析技术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此
促进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
1、BIM技术分析
该项技术为建筑信息管理技术,将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所有数据作为基础,
建立与工程项目相对应的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对建筑设施进行模仿,在建筑
工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上世纪七十年代首次提出BIM概念,之后多数国家都致力
于研究该项技术的应用。
所以,BIM技术能够促进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发展。
由
BIM所建设的建筑模型,能够覆盖建筑项目的所有信息数据。
然而从本质上看,BIM不仅包含建筑信息,还包含施工进度、构件性能和施工维护管理等信息,关
联到建筑施工的所有信息。
所以,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应用BIM技术,能够
明显降低工程成本,还能够促进工程进度的提升,实现建筑行业信息化发展。
按
照近些年对于BIM技术的研究能够看出,BIM技术在工程投资预算上能够降低40%工程变更问题,还能够明显提升成本信息统计率,误差控制在3%左右。
在工程
建设期间,由于应用施工模拟和碰撞检测方法,降低材料使用与进货控制,将工
程成本降低10%以上,且施工工期减少至少7%。
在BIM技术发展过程中,我国
多数建筑也应用了该项技术,具体见表1:
2、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问题探索
2.1工程企业和人员不了解BIM技术
BIM技术属于引进的专业技术,所以我国多数建筑企业和人员都不太了解该
项数,部分工程人员只是知道该项技术,不了解具体内涵和应用。
从而导致在工
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无法发挥出BIM技术的作用和价值,还会影响BIM技术在建筑施工的应用与发展,对我国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发展造成较大影响。
多数建筑企业在引进BIM技术之后,由于不了解该项技术的作用和价值,也不知
道如何更好地应用BIM技术。
这样就无法发挥出BIM技术的真正内涵,极有可能导致企业生产经营不善,还会出现资金亏损等严重后果。
2.2BIM技术的实际应用不全面
在BIM技术中包含建筑信息、施工进度信息、构件性能信息,并且还涉及到
工程项目的后期维护管理,在项目全寿命周期内都可发挥出作用。
所以BIM技术
在项目施工期间占据重要地位,且应用范围比较大。
然而因多数工程人员不太了
解BIM,从而无法体现出BIM的优势。
2.3建筑信息模型建立不完善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应用BIM,首先应当对建筑信息进行完善。
但是BIM的建
筑信息无法一次性全部上传,而是需要随着工程施工的不断发展,优化和完善建
筑项目生命周期。
所以,在建筑项目进行过程中,应当及时更新和升级BIM中的
建筑信息。
当建筑信息更新不及时,就会对BIM在施工环节的应用造成影响,还
会损失建筑施工的经济效益。
2.4BIM产品数据传输不足
在BIM快速发展背景下,关于BIM的相关产品也在不断发展。
这样就会导致BIM相关产品种类繁多局面。
尽管BIM的相关产品比较多,然而不同产品之间无
法实现数据传输,且部分产品无法实现数据传输工作,从而导致施工企业在应用BIM产品时,往往需要重新建立建筑模型,浪费了人力与财力,还会对建筑工程
施工进度造成影响,降低了BIM的应用效率。
2.5BIM发展的政府支持不足
按照当前发展现状来看,尽管BIM技术在我国的发展速度比较快,然而却遇
到较多实际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相关部门在研究BIM时,由于缺
乏资金支持,且国家层面并未拨付关于BIM的研究与维护资金,从而影响技术的
研究进程;第二,BIM发展未获得国家政策的支持。
从当前发展老看,尽管国家
对于BIM研究出台了政策,但是多数部门对于技术研究的扶持力度不足,在软件
开发与技术管理制度方面也缺乏足够的资金,多数是依靠部门与企业的自主研发,无法满足时代发展要求。
3、BIM在施工阶段的具体应用
3.1审查施工图纸
在BIM建模之前,应当联合施工企业、建筑单位以及监理单位,合理分类工
程技术文件,明确统一的工程样本、规则制度以及建模标准等。
并且在实际工程
建设期间,需要应用统一标准和模板开展建模。
在建模期间,应当分类和汇总图
纸错误和偏差问题,及时与设计人员及工程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以此缩短图纸校
验时间。
工程人员应当定期整合BIM模型,及时修改模型偏差问题,防止后期无
法进行模型整合,相应增加工程施工难度,还会耽误整个工程施工进度。
3.2优化施工总平面施工图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应用BIM三维模型,能够展示出空间与位置的变化
情况。
对起重机和工程临时搭建进行空间分析,优化起重机的行走路线,并且布
置工程所用模板和钢筋的临时堆放点。
通过对施工总平面的合理安排,能够为工
程各参与方提供相应的条件,还能够不断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实现绿色节能施工
目标。
3.3优化钢筋与型钢柱布设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型钢柱与型钢梁交接位置的钢筋排布比较密集,通过应用BIM可视化效果,能够清楚观察到相应节点的碰撞情况,还能够了解到
每一个节点包含多少钢筋能够穿越腹板,建筑钢筋焊接数量以及相应钢筋的标高
和长度等。
利用BIM的可视化功能,可以明确节点处钢筋的优化布设方案,通过
科学的施工顺序、能够加强节点部位的施工质量,有助于加强整个工程建设的施
工质量,缩短施工周期。
3.4二次砌筑标准化
在施工图纸中未标注二次砌筑的构造柱、圈梁位置,在开展标准层施工时,
由于不同层的构造柱位置不统一,并且在工程后期工程量核对时,缺乏统一化标
准,极易出现核对算量偏差问题,从而影响工程成本。
通过应用BIM,能够按照
标准化要求制作构造柱建筑模型,确定构造柱的具体位置、混凝土使用量和构造
柱钢筋使用量等,并且联合洞口位置,避免构造柱和洞口出现冲突问题,对结构
安全性造成影响。
在施工要求允许范围内,调整预留洞口和构造柱的位置,并且
对二次结构进行砌体排布,明确交接部位和端头的二次结构尺寸,并且按照排布
的砌体尺寸,在工厂进行加工,这样能够避免砌筑材料损耗问题。
3.5水电安装管线排布模拟
管线优化包含主管线调整问题,还包含构件的数据信息。
例如水管道流量、
风道理流量。
还可以对设备所需参数进行调整。
通过BIM模型能够集成不同设备
管线的数据信息,还能够精确统计出设备管线的数量。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联合结构BIM模型和机电系统,可以在BIM模型中实施
碰撞检查,找寻到碰撞点,并且制定详细的碰撞报告,在报告内详细标注碰撞位
置和管线规格。
工程人员可以通过碰撞结果优化管线,并且模拟建筑模型方案,
以此明确管线的走向、位置和标高。
通过BIM模型能够统一加工和安装工程材料。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施工阶段应用BIM技术,能够实现建筑工程的信息化与现
代化管理。
BIM技术能够使我国建筑行业实现信息化发展。
将BIM技术应用到建
筑施工阶段,不仅满足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也能够满足时代发展要求。
所以通
过分析BIM技术在工程施工阶段的应用问题,提出具体的应用措施,希望能够推
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亦珊.BIM技术在EPC总承包项目设计阶段的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9,38(3):182-184.
[2]闫晶,王莉.BIM技术在施工阶段应用面临的问题探讨[J].绿色科技,2018,15(20):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