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文言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文言文
第一篇:五年文言文
(2009年)年羹尧①镇西安时,广求天下才士,厚养幕中。
蒋衡应聘而
往,年甚爱其才……年征青海日,营次,忽传令云:“明日进兵,人各携板一片、草一束。
”军中不解其故。
比次日,遇塌子沟②,令各将束草掷入,上铺板片,师行无阻。
番③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
遂破贼巢。
又年征西藏时,一夜漏④三下,忽闻疾风西来,俄倾即寂。
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
人问其故,年曰:“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
夜半而鸟出,必有惊之者,此去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鸟群惊起也。
”
(节选自《啸亭杂录》和《郎潜纪闻》。
有删改)
【注释】①年羹尧:人名,清朝名将。
②塌子沟:淤泥深坑。
③番: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
④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6分)
(1)军中不解其故.
(2)一霎而绝.
(3)此去.西南十里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番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
9、下面对年羹尧事迹的概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重视人才,广招天下才士。
B、预备板、草,越沟攻破贼巢。
C、闻风而起,苦练夜战本领。
D、派骑三百,密林搜歼敌人。
10、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3分)
7.(1)原因;缘故(2)断绝;消失(3)距;距离(或:相距)8.番人正是倚仗这一险阻,没想到大军很快到来了。
9.C 10.答案要点:①善于了解
和利用战地环境②善于正确判断敌情③善于指挥部队作战
(2010年)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
富人只一子,不肖,斥逐
之。
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
孝基与治后事如礼。
久之,其子丐于途。
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
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
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
”孝基使管库。
其子颇驯谨,无他过。
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选自《厚德录》)
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斥逐.之追赶
B.富人病且.死将要
C.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多么
D.不复有故.态原来的10.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A.何以.战B.不以.物喜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D.以.塞忠谏之路
11.下列对张孝基的评价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张孝基信守承诺,把岳父的丧礼操办得很风光。
B.张孝基心地善良,见妻弟乞讨,顿生怜悯并积极给予帮助。
C.张孝基助人有方,让妻弟灌园管库,在劳动中促其转化。
D.张孝基为人厚道,把全部财产归还给悔过自新的妻弟。
12.将上面文言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共6分。
每句3分。
)
(1)久之,其子丐于途。
(2)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
9.A10.C11.A
12.⑴很久以后,那富人的儿子在路上乞讨。
⑵富人的儿子渐渐能自食其力,孝基对他的变化感到奇怪。
(2011年)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
孙权承摄①大业,优文②征仪。
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
从讨羽,拜忠义校尉。
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
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才,固辞不受。
黄武③中,遣仪之皖④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
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
大驾东迁,使仪辅太子。
后从太子还建业。
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
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
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
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据实答问。
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是仪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
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者
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
”权曰:“仪俭,必非也。
”问果他家。
是仪时时有所进达⑤,未尝言人之短。
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
(选自《三国志·是仪胡综传第十七》,有删改。
)
【注释】①承摄:继承掌管。
②优文:意思是专门下文,给是仪优厚的待遇。
③黄武:年号。
④皖:地名。
下文“建业”也是地名。
⑤进达:举荐人才。
8.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定荆州,都武昌既:既然
B.后从太子还建业从:跟从,跟随
C.权遂舍之遂:于是
D.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
”左右:身边的人,近臣
9.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休到,大破之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吾欲之南海
D.彼竭我盈,故克之
10.下面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仪被派遣到皖县见将军刘邵,准备引曹休出战。
B.当众官因害怕吕壹而诬蔑刁嘉诽谤国政时,是仪不畏权势,坚守自己做人的原则。
C.是仪置办家产私业,拥有一栋大宅,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惠赐。
D.是仪经常举荐人才,勤政为国数十年,不曾有过失。
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每小题3分)
(1)仪自以非才,固辞不受。
(2)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
参考答案:
8.A9.D10.C
11.(1)是仪自己认为没有才能,坚决推辞而没有接受。
(2)孙权把(吕蒙图袭关羽)这件
事拿来问是仪,是仪认为这个计谋很好,就劝孙权听他的。
(2012年)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元子①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聚孩孺助婴儿之乐。
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
及见之,趋焚之。
责元子曰:“吾闻古之恶圆之士歌曰:宁方为皂
②,不圆③为卿④,宁方为污辱,不圆为显荣。
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少
喜之,长必好之。
教儿学图且陷不义,躬自戏圆又失方正。
嗟!嗟!次山入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吾岂次山之友也!”
元子召季川⑤谓曰:“吾自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忽乎。
吾与汝圆以应物,圆以
趋时,非圆不预⑥,非圆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作者:元结选自《唐文粹》,有删改)
【注释】①元子:元结,字次山,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
②皂:皂隶,泛指从事低贱行
业的人。
③圆:圆滑。
④卿:公卿,泛指高官。
⑤季川:元结的堂弟。
⑥预:参与。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有戏儿之器闻:听说
B.及见之及:等到
C.趋焚之趋:追逐
D.长必好之好:喜欢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悦婴儿
A.何以战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C.皆以美于徐公
D.以光先帝遗德
10.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结家的乳母做了一个能团团旋转的玩具,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玩具。
B.“恶圆之士”认为,宁可行为方正地做个身份低贱的人,也不愿意圆滑地求得富贵。
C.公植认为元结在家中教孩子学习图画,嬉戏玩耍,会让孩子玩物丧志。
D.元结因孩子“戏圆”之事受到公植的责骂,公植甚至表示要与他断交。
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每小题3分)
(1)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
(2)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8.C;9.D;10.C
11.(1)我怎么知道次山你将来不会说圆滑的话、做圆滑的事,一辈子都圆滑呢?
(2)公植大概会拿起矛戟杀我吧!
(2013年)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曹玮久在秦中,累章求代。
真宗问王旦:“谁可代玮者?”旦荐李及,上从之。
众疑及虽
谨厚有行检,非守边才。
韩亿以告旦,旦不答。
及至秦州,将吏亦心轻之。
会有屯戍禁军
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吏执以闻。
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
及不复下
吏,亟命斩之,复观书如故,将吏皆惊服。
不日声誉达于京师。
亿闻之,复见旦,具道其事,且称旦知人之明,旦笑曰:“戍卒为盗,主将斩之,此常事,何足为异!旦之用及,非为此
也。
夫以曹玮知秦州七年,羌人慑服。
玮处边事已尽宜矣。
使他人往,必矜其聪明,多所变
置,败玮之成绩。
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
”亿益叹服公之识度。
【注释】累章求代:(曹玮)屡次上表章请求朝廷派人来接替他的职务。
詟(zhé):恐惧。
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上从之从:听从
B.将吏亦心轻之轻:轻松
C.何足为异足:值得
D.亿益叹服公之识度益:更加
9.下列语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例句:旦之用及,非为此也
A.吾欲之南海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公与之乘
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李及谨慎忠厚,行为正直,但众人仍对他守边的才能持怀疑态
度。
B.李及在略加审问了解清楚案情后,就马上下令斩杀了犯事的戍卒。
C.李及的声誉传到京师后,王旦却认为李及的做法只是在履行主将的职责。
D.李及之所以被王旦推荐,是因为王旦认为李及很聪明,会不断开创新的政绩。
四、(14分)
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会有屯戍禁军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吏执以闻。
适逢一位驻边的士兵白天在市场上抢夺妇人的银钗,官吏捉住他,把这件事报告给李及。
(2014年)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8—11题。
高帝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
大臣谏,不从。
吕后使吕泽劫留侯画计。
留侯曰:
“此难以口舌争也。
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
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上慢侮人故,逃匿
山中,义不为汉臣。
然上高此四人。
诚能不爱金帛,令辩士持太子书,卑辞固请,宜来。
来
以为客,时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一助也。
”吕后如其计。
汉十二年,上疾甚,愈欲易太子。
叔孙太傅称说引古今,以死争,上详许之。
及宴,置
酒,太子侍,四人者从,年皆八十余,须眉皓然,衣冠甚伟。
上怪而问之,四人前对,各言
姓名,曰: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
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
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
窍闻太子为
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
”
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
”
四人为寿已毕,趋去。
上目送之,曰:“羽翼已成,难摇动矣。
”
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上慢侮人故慢:轻慢B.然上高此四人高:重视
C.吕后如其计如:依照D.愈欲易太子易:轻视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与“此难以口舌争也”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塞忠谏之路也B.属予作文以记之
C.皆以美于徐公D.醒能述以文者
10.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留侯认为请出四位老者为太子效力,就有助于阻止高帝废黜太子。
B.叔孙太傅引用古今事例,甚至以死相争来阻止高帝废黜太子,但未能成功。
C.因太子不爱钱财,仁厚孝顺,礼贤下士,四位老者才答应出山为其效力。
D.高帝认为太子“羽翼已成”,是因为他已感觉到天下人都愿意为太子效命。
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令辩士持太子书,卑辞固请,宜来。
派能言善辩的人拿着太子的书信,用谦恭的言辞坚决地邀请他们,他们应该会来。
第二篇:近五年中考文言文
文言文
10年(游记写景)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
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
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注释:①薜(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
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
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
③办:具备。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四时俱备
前人之述备矣
B.遂葺宇其上
择其善者而从之
C,仆去月谢病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邑人奇之1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分)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12.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2分)
13.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2分)
11年(状物明志)
(二)(8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乙)松之生也,于岩之侧。
流俗不顾,匠人未识。
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
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穹石盘簿③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
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
彼众尽于玄黄④,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
其为质
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
叶⑤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
若乃确乎不拨,物莫与隆⑥,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
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
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⑦可用而不用,固⑧斯焉而取⑨斯。
——李绅《寒松赋》
注释①芊眠:茂密状。
②捎云蔽景:意为与景物相掩映。
③盘簿:牢固状。
④玄黄:指大自然的变化。
⑤叶:相合。
⑥隆:高。
⑦谅:确实。
⑧固:鄙视。
⑨取:取法。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②穹石盘簿而埋根而.③可远观不可亵玩焉亵.④甘冒霜而停雪停.10.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
(2分)
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11.两文作者喜爱“莲”、“寒松”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12.简要分析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2分)
12年(游记写景)
(二)(8分)
钴鉧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②。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③④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问其价,曰:“止四百。
”予怜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
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⑤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澧、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价四百,连岁不能售。
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选自《永州八记》)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
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
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
④罴(pí):棕熊。
⑤澧(fēng)、镐(hào)、鄠(hù)、杜:均为古地名,其中澧、镐分别为周文王、周武王建都处。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①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而
②烈火而焚之烈火...③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虽④农夫渔父过而陋之陋..11.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运用比喻描写丘“石”的语句并在下面翻译出来。
(2分)
12.下面写“坐潭上”和“卧丘上”观感的文字,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①“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②“枕席而卧……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
13.结合《小石潭记》的写作背景,谈谈本文写“弃地”小丘的际遇,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
(2分)
13年(名人轶事)
(二)(8分)
(甲)……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①(乙)僰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
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
②③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
筵张而猴出,众宾凝伫,左右皆蹈节。
巴童佁然挥袖
④而出其茅栗,掷之地。
猴褫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
僰人呵之而不能禁,大沮。
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
——《郁离子·僰人舞猴》
注释:①僰(bó),我国古代西南部的一个民族,今川南及滇东一带。
②伫,站立。
③佁然,静止貌。
④褫(chǐ),剥去,脱下。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2分)
①元方入门不顾
顾
②耻己之不如也
耻..③思所以败之
所以
④乃袖茅栗以往
袖...11.翻译下面的语句。
(2分)
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
12.元方、巴童聪明机智,其令友人“惭”、使猴舞“败”的原因有何共同之处?(2分)13.你认为两文在“修身”、“治军”方面提出的积极主张分别是什么?(2分)
14年(说理明志)
(二)(8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兽有猱①,小而善缘,利爪。
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
不休,成穴,虎殊快②不觉也。
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③以奉虎曰:“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
”虎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
”啖已又弗觉也。
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
——刘元卿《猱》
【注释】①猱náo:古书上说的一种猴。
②殊快:很舒服。
③汰其余:要扔掉的余渣。
汰,扔掉。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①必先苦其心志苦()②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迹()③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
辄()④猱则已走避高木则()11.翻译下面的语句。
(2分)
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
译句:
12.甲文中的舜等人成就大业和乙文中的老虎被“啖”脑而死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答:
13.两文阐述同一道理所运用的写各不相同,试作简要说明。
(2分)答:
第三篇: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
一、2016年新课标Ⅰ卷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九,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
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
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
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
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
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5分)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5分)
二、2016年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出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接辽东,疏陈安攘十册,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
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
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
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吓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
干扰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
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皆惮之。
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
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
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
背公植党,遂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
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除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
”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
岁大饥,人相食。
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帝立遣肆丞锺化民赍帑币振之。
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
以久之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
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