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与实践》(教案)-2024-2025学年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与实践》(教案)-2024-2025学年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
- 明确问题:要准确测量操场的面积,需要确定操场的形状(假设
为长方形),然后测量长和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实际任务中明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 收集数据:小组成员使用卷尺测量操场的长和宽,记录下测量数
据。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参与数据收集过程,体会数据的来源和重要性。
- 分析数据:根据测量得到的长和宽数据,运用长方形面积公式计
算操场面积。
小组成员互相检查计算过程和结果。
设计意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数据处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严谨性。
- 结果汇报:小组将测量的长和宽数据以及计算得到的操场面积向
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让全班共享各小组的成果,促进交流与学习。
- 其他小组按照各自的任务开展活动,如统计植物数量的小组通过
实地清点、记录数据,然后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来分析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分布情况;调查树木种类分布的小组绘制校园树木分布地图等。
5. 问题解决与方案制定
- 各小组根据自己的任务成果,共同解决主题活动中的核心问题。
以校园绿色行动为例,所有小组的成果汇总后,共同讨论如何优化校园绿化布局以提高绿化覆盖率。
- 构建数学模型:引导学生将绿化覆盖率的计算构建成数学模型,绿化覆盖率= 绿化面积÷校园总面积×100%。
各小组根据自己
的测量和统计结果计算现有的绿化覆盖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际问题。
- 方案制定:根据计算结果和校园实际情况,各小组提出绿化方案,
如在哪些区域增加绿化植物、如何调整植物种植结构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数据,发挥创造力,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6. 成果展示与交流
-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
务,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例如,在制定校园绿化方案时,学生需要构建数学模型计算绿化覆盖率,并通过团队合作提出合理的方案。
- 多元评价法的运用全面地评价了学生的表现。
学生自评、互评和
教师评价相结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
2. 不足之处
- 在小组活动开展过程中,部分小组存在分工不合理的情况,导致
个别学生任务过重,而有些学生参与度较低。
例如,在测量操场面积时,有的小组只有一两个学生在操作测量工具,其他学生无所事事。
- 在问题解决与方案制定环节,对于一些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构
建数学模型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仍然存在较大困难。
例如,在计算绿化覆盖率和根据结果制定方案时,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数学模型的意义和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合理的方案设计。
- 在成果展示与交流环节,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有限,不能清晰、
准确地展示小组的成果和思路。
例如,在介绍绿化方案时,有些学生表述混乱,影响了其他同学对方案的理解。
3. 改进措施
- 在小组分组和任务分配时,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
的能力和特长进行合理分工。
同时,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加强巡视和指导,及时调整不合理的分工情况,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活动中。
- 针对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在活动前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回顾
和强化相关的数学知识。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提供更多的启发式引导,将复杂问题分解成简单的步骤,逐步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和解决问题。
- 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如开展课堂演讲、小组
汇报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在成果展示前,让学生进行预演,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展示小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