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一轮复习学案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教案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071988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31.png)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⑴知识方面: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⑶能力方面: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对分离定律的理解。
(3)假说—演绎法。
3.教学用具多媒体生物,教案教学过程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知道了什么是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及性状分离。
那么为什么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都接近3:1。
如何将这些在试验中得出的结果用一套理论来解释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问:生物的性状是由什么控制的回答:基因。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4。
教师讲述:在孟德尔当时的年代,生物学还没有建立基因概念,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后改称为基因)控制的。
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如高茎用大写字母D表示,隐性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控制,如矮茎用小写字母d表示,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是成对的。
提问:DD或dd产生的配子是什么通过哪种分裂方式产生的学生回答:D或d,通过减数分裂。
教师讲述:由于基因D对d的显性作用,所以Fl(Dd)只表现出高茎性状,而矮茎性状表现不出来。
提问:Fl(Dd)自交时,可产生哪几种配子学生回答:D和d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
教师讲述:由于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便可产生三种基因组合:DD、Dd、dd,且它们的数量比为1:2:1。
由于D对d的显性作用,F2的性状表现有两种类型,高茎和矮茎,且数量比为3:1。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6,思考什么是纯合子什么是杂交子它们在遗传中各有什么特点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讲述: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叫纯合子,可稳定遗传(真实遗传)。
精品学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人教版必修二)
![精品学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人教版必修二)](https://img.taocdn.com/s3/m/15b40019ff00bed5b9f31d77.png)
孟德解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必备知识梳理回扣基础要点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3.过程图解P 纯种高茎×纯种矮茎↓F1 __高茎___↓F2 高茎矮茎比例 3 ∶ 14.归纳总结(1)F1全部为__高茎___。
(2)F2发生了___性状分离_______。
深化拓展1.果蝇常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原因(1)相对性状多、易于观察;(2)培养周期短;(3)成本低;(4)容易饲养;(5)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等。
2.玉米是遗传学研究的良好材料(1)具有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
(2)产生的后代数量较多,结论更可靠。
(3)生长周期短,繁殖速度快。
(4)雌雄异花同株,杂交、自交均可进行。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醒①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的时代“基因”这一名词还未提出来,用“遗传因子”表示。
②两大定律发现的时间比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晚,所以达尔文对遗传变异的本质不清楚。
③F1配子的种类是指雌、雄配子分别有两种:D和d,D和d的比例为1∶1,而不是雌、雄配子的比例为1∶1。
生物一般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如豌豆。
三、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四、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发生时间2.实验注意问题(1)两小桶中小球数可以不相等,但每个小桶中两种颜色的配子必须相等。
(2)要__随机___抓取,且抓完一次将小球放回原小桶并搅匀。
(3)重复的次数足够多。
3.结果与结论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Dd∶dd≈_1:2:1_,彩球代表的显隐性状的数值量比接近_3:1_。
构建知识网络高频考点突破考点一理解遗传学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1.交配类(1)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互相交配。
(2)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互相交配。
提醒植物体自花受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 属于自交。
自交是获得纯系的有效方法。
(3)测交:杂种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4)正交和反交:相对而言的,正交中父方和母方分别是反交中的母方和父方。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课时作业16(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课时作业16(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b1182494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a3.png)
必修2遗传与进化学案16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单项选择题1.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发现问题和验证假说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依次是( ) A.自交、杂交和测交 B.测交、自交和杂交C.杂交、自交和测交 D.杂交、测交和自交解析: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是利用豌豆进行实验时发现的,实验时先让豌豆杂交获得F1,再让F1自交得F2,发现问题,最后用测交实验证明其假说。
答案:C2.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等位基因的说法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D.“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解析:孟德尔在杂交实验中仅提出了“遗传因子”的说法。
答案:A3.将基因型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在后代中的纯合子和杂合子按所占的比例做得如图所示曲线图,据图分析,错误的说法是( )A.a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B.b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C.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比b曲线所对应的比例要小D.c曲线可代表后代中杂合体所占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变化解析:杂合子自交n代,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为1/2n,纯合子的概率为1-1/2n,其中显性纯合子等于隐性纯合子等于1/2×(1-1/2n),即a表示纯合子的比例曲线,b表示显性纯合子或隐性纯合子的比例,c表示杂合子的比例,故ABD均正确,C错误。
答案:C4.人类单眼皮与双眼皮的遗传规律如表所示(A、a表示相关基因)。
一对单眼皮的夫妇生了一个双眼皮的孩子甲(不考虑基因突变),则( )AA Aa aa 男性双眼皮单眼皮单眼皮女性双眼皮双眼皮单眼皮A.甲是男性,基因型为AaB.甲是女性,基因型为AaC.甲是男性,基因型为aaD.甲是女性,基因型为aa解析:解答本题的突破口:(1)男性单眼皮有两种基因型,分别为Aa、aa。
新人教一轮复习教案:必修2 第5单元 第1讲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新人教一轮复习教案:必修2 第5单元 第1讲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https://img.taocdn.com/s3/m/199a5a25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6e.png)
新人教一轮复习教案第1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课标要求] 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多种可能,并可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核心素养] (教师用书独具)1.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分离定律,形成结构与功能观。
(生命观念)2.解释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总结分离定律的实质,形成归纳与演绎能力。
(科学思维)3.验证分离定律,分析杂交实验,进行实验设计与实验结果分析。
(科学探究)4.解释、解决生产与生活中的遗传问题。
(社会责任)考点1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和分离定律一、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1.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1)传粉:自花传粉,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2)性状: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且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3)操作:花大,便于进行人工异花授粉操作。
2.用豌豆做杂交实验的方法(1)图解:(2)过程:二、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分析1.科学的研究:假说—演绎法的过程2.实验过程分析3.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1)实验原理: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2)注意问题:要随机抓取,且抓完一次将小球放回原小桶并摇匀,重复次数足够多。
两小桶内的彩球数量可以(填“可以”或“不可以”,下同)不相同,每个小桶内两种颜色的小球数量不可以不相同。
(3)实验结果①彩球组合数量比DD∶Dd∶dd≈1∶2∶1。
②彩球组合代表的显隐性性状的数值比接近3∶1。
三、分离定律的实质1.细胞学基础(如图所示)2.研究对象、发生时间、实质及适用范围1.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提示:豌豆是闭花授粉,去雄应在豌豆开花前。
2.“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且性状分离比接近1∶1”属于演绎推理内容。
(√)3.F1产生的雌配子数和雄配子数的比例为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参考教学设计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参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ce947c1b14e852458fb5755.png)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和总结“分离定律”五部分内容构成。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达到阐明分离定律,最终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
教材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了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孟德尔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理解)(2)区别性状分离、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杂合子和纯合子等基本概念。
(理解)(3)阐明分离定律并能运用分离定律解释和预测一些遗传现象,并尝试杂交实验的设计。
(理解)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2)通过课前的调查实验和课堂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整理归纳能力,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逐渐养成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演绎法。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为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采用“问题渐进探究”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展开思考和讨论,尝试自己设计实验、自己提出假说,并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假说的正确性,在体验科学研究方法的同时也成功分析了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案及答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案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2d31b4700abb68a982fb7d.png)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课前探究预习目标:1.分析常用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并区分遗传性常用概念2.复习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过程3.理解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知识回顾1.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其优点是:、、③培养周期短、繁殖快;④后代数量多,结论可靠等。
2.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成功的原因除了①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外,还有、、。
思考:玉米、果蝇也通常被用作遗传学的实验材料,请说出他们的优点。
3.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和相对性状的关系:(1)相对性状中的“两同一不同”是指:、、(2)等位基因的概念:位于一对上,位置上,控制的基因。
4.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P:高茎×矮茎↓F1:显性性状:F1中出来的性状,↓隐性性状:F1中出来的性状F2:性状分离:在后代中,同时出现性状和性状的现象思考:如何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5.以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为例,理解假说演绎法。
(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F1 ,F2↓(2)分析问题、提出假说①生物的性状是由决定的。
②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存在↓③产生配子时,成对的基因④受精时,雌雄配子(3)方法;F1是,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4)得出结论体细胞中,控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别进入的配子中。
(5)绘制测交图解:[思考]测交及测交的应用是什么?6.分离定律的实质(现代解释)在的细胞中,位于一对上的,具有一定的。
生物体进行形成配子时,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思考:基因分离定律的适应范围是哪些?。
自我检测1.下列四项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2.一株杂合的红花豌豆自花传粉共结出10粒种子,有9粒种子生成的植株开红花,第10粒种子长成的植株开红花的可能性为()10 4 C.1/2 43.通过测交,不能推测被测个体( )A.是否是纯合体 B.产生配子的比例 C.基因型 D.产生配子的数量4.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学问题(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课内探究案探究一杂交的科学方法及遗传学的相关概念[典型例题1]如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请仔细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1)在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是,母本是。
高三一轮复习学案19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二)
![高三一轮复习学案19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二)](https://img.taocdn.com/s3/m/2e880e27cfc789eb172dc893.png)
F21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杂交得,F1探究示例对相对性状(变式训练2红花窄叶的牵牛花植株(Aabb)与“某植株”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阔∶3红窄∶1白阔∶1白窄,则“某植株”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是A.aaBB(白花阔叶) B.AaBb(红花阔叶)小组评价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二)自主课学习任务二、1.(1)每对遗传因子 不同对的遗传因子 4 (2)16 9 4 9∶3∶3∶1 2.YR yr YyRr Y -R - YYRR 4/16YyRr Y -rr YYrr Yyrr yyR - 想一想 (1)yyRR×YYrr→YyRr=1;(2)yyRr×Yyrr→YyRr∶yyRr ∶Yyrr ∶yyrr =1∶1∶1∶1; (3)yyRr×YYrr(yyRR×Yyrr)→YyRr∶Yyrr =1∶1。
3.(2)成对的遗传因子 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三、1.同源染色体 等位基因 非同源 非等位 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有性 染色体 四、1.一 多 统计学 假说—演绎 2.(1)约翰逊 基因 (2)遗传学之父 展示课参考答案 探究点一(1)A 9 4 1YYRR ∶2YYRr ∶2YyRR ∶4YyRr (2)B 3 2 1yyRR ∶2yyRr(3)C 3 2 1YYrr ∶2Yyrr (4)1 1 (5)遵循 探究示例1B [基因型为BbSs 的小鼠相互交配,后代黑色有白斑小鼠(B__ss)的比例为3/4×1/4=3/16。
] 变式训练1C [F 1的基因型为YyRr ,自交得到的F 2中,每一种纯合体各占1/16,YyRr 占4/16,YyRR 占2/16。
] 探究点二 1.(1)真核 原核 非细胞结构 染色体 减数 (2)有性 有性 等位基因 非同源染色体 (3)细胞核 核基因 (4)一对 一对 两对 两对以上 两对 两对以上 两对 两对以上2.两对或两对以上 同源染色体上 同源染色体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等位基因分离 非等位基因(3∶1)2或(3∶1)n探究示例2 D [本题重点考查了遗传的基本规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学案带答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学案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e78395680203d8ce2f2419.png)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和解释[学习导航] 1.结合豌豆的特点,概述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及相关的基本操作。
2.结合教材图文,简述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及解释。
3.结合教材示例,学会用遗传图解解释生物的遗传现象。
[重难点击]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及解释。
遗传,俯拾皆是的生物现象,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
人类对它的探索之路,充满着艰难曲折,又那么精彩绝伦。
那么是谁发现了遗传的奥秘呢?孟德尔——遗传学的奠基人,他经过八年的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
后人对于他的工作和评价:八年耕耘源于对科学的痴迷,一畦畦豌豆蕴藏遗传的秘密。
实验设计开辟了研究的新路,数学统计揭示出遗传的规律。
其实当时很多人都在研究豌豆,为什么他有这么大的成就呢?显然他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上有创新。
那么他是怎么实验的?我们循着150多年前孟德尔研究豌豆的足迹,共同探索遗传规律,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
一、用豌豆做遗传实验的优点和杂交实验技术1.豌豆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1)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2)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且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3)花比较大,易于操作。
(4)子代数量较多,数学统计结果可靠。
2.豌豆的人工杂交技术去雄: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套袋:套上塑料袋或纸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人工异花传粉↓再套袋3.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就叫做相对性状。
下图是人工异花传粉的实验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①是什么?应该在开花前还是开花后进行?目的是什么?答案步骤①是去雄;应该在开花前(花蕾期)进行;目的是防止自花受粉。
2.步骤②是什么?操作前后都要进行套袋处理,目的是什么?答案步骤②是人工授粉;套袋的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3.该杂交实验中,母本和父本分别是哪种豌豆?答案该杂交实验中,高茎豌豆为母本,矮茎豌豆为父本。
4.黄瓜是单性花,对其人工异花传粉操作与豌豆的最大区别是什么?答案黄瓜的人工异花传粉无须“去雄”操作。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https://img.taocdn.com/s3/m/d0cbd07e31b765ce050814e4.png)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考纲解读】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2.亲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的判定及其概率的计算3.运用分离定律分析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生物的遗传问题 4.遗传图谱分析及概率运算【夯实基础】一、概念交配类: 杂交 自交 测交 正交和反交 性状类:1、性状与相对性状(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了解)(2)相对性状:指____生物的____性状的____表现类型。
2、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基因类:显性基因 隐性基因 等位基因 个体类:表现型 基因型符号类: P -___ ♀-___ ♂-___ ×-___○×-___ F 1-___ F 2-___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一)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1)豌豆是________传粉植物,而且是________受粉,所以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2)豌豆具有许多________的相对性状,这些性状能够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二)实验过程(通过实验,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针对问题, )1、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假说⑴生物的性状是由 决定的。
⑵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 存在的。
⑶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是 存在的。
⑷受精时, 的结合是随机的。
P 高茎豌豆 × 矮茎豌豆F 1 _______性状)___________性状 F 2比例__________∶ 1________豌豆 ________豌豆此现象为______2、解释P DD (高茎) × dd (矮茎) 配子 D d F 1F2:DD :Dd : dd =_____高茎: 矮茎=_____3、名词:① 遗传因子⎩⎨⎧表示)___性状,用___隐性遗传因子(决定_表示)___性状,用___显性遗传因子(决定_ ② 纯合子:指遗传因子组成__的____,如___或___。
杂合子:指遗传因子组成___的___,如___。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导学案)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364565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b1.png)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学习目标】1.说出用豌豆作遗传实验材料容易成功的原因。
2.理解人工异花传粉的基本操作。
3.描述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4.对分离现象做出的假设。
【学习重点】1.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2.对分离现象做出的解释。
【学习难点】对分离现象做出的解释。
学习任务一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和方法【自主梳理】阅读教材P25,完成以下内容:1. 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1)豌豆花是两性花,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
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2)豌豆植株还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且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2.人工异花传粉的一般步骤:花未成熟时去雄→套袋→待去雄花的雌蕊成熟时,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并传粉→将采集到的花粉涂(撒)在去雄花的雄蕊的柱头上,再套袋。
(1)去雄应该在花蕾期时期进行。
避免自花传粉。
(2) 该过程中进行两次套袋的目的是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3.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作相对性状。
4.自交:相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交配,植物的自花传粉,同株异花传粉均属于自交。
5.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间的相互交配。
【合作探究】1.把一瓶蓝墨水和一瓶红墨水倒在一起,混和液是什么颜色?【答案】混和液是另外一种颜色,再也无法分出蓝色和红色。
2.19世纪下半叶十分整行的是什么遗传观点?按照这种观点。
按照这种观点,当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后,子代的豌豆花会是什么颜色?【答案】融合遗传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粉色。
3.你同意上述观点吗?你的证据有哪些?【答案】不同意。
因为自然界的遗传现象并不是融合遗传的结果。
例如,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后,其后代仍出现红花或白花;再例如,人的性别遗传说明控制男女性别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混合。
4.是谁冲破了这个错误观点的束缚”。
人教版教学教案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学案 1
![人教版教学教案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学案 1](https://img.taocdn.com/s3/m/77e434355727a5e9856a61b7.png)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学案1考点解读:1、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与创新思维2、阐述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3、应用分离规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重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应用分离规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自主探究知识点观察与思考归纳与结论问题探究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是什么颜色?1.为什么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1.观察图1-1,1-2,1-3,总结选用豌豆的优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观察图1-4理解性状,相对相对,显、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的概念1.对于自花传粉的植物完成异花传粉的重要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性状是指生物体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如:_______________。
相对性状是指______物种______性状的_____表现类型。
如:_____________。
具有________的两个亲本杂交所产生的子一代中___________的性状叫显性性状。
而_______________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如:_____和_____。
性状分离指在_______后代中,同时显现出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现象。
3.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体会孟德尔提出的四个假说2.观察遗传分析图解图1-5(1)性状是由_________决定的。
生物的体细胞中,控(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___________存在。
纯合子是指_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
如:__________________。
纯合子表现出来的性状能______遗传,自交或测交.....后代均不.发生_________。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教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1d05b6ba0d4a7303763a36.png)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教学目标⑴知识方面: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⑶能力方面: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演绎法。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四、教学课时:2五、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课】“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仔会打洞”这体现了一种什么现象?---------遗传现象〖第一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
〖提示〗1.粉色。
因为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混合,子代呈现双亲的中介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粉色。
2.此问题是开放性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学生通过对遗传实例的分析,辨析融合遗传观点是否正确。
有些学生可能举出的实例是多个遗传因子控制生物性状的现象(如人体的高度等),从而产生诸多疑惑,教师对此可以不做过多的解释。
只要引导学生能认真思索,积极探讨,投入学习状态即可。
【正文】1.孟德尔的初步介绍设疑:在140多年前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揭示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
孟德尔为什么能揭示这一科学奥秘?组织学生交流对孟德尔的初步了解。
讲述:结合学生的汇报,主要对孟德尔做以下简介。
①孟德尔自幼酷爱自然科学,通过对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学习,孟德尔具有了杂交可使生物产生变异的进化思想,以及应用数学方法分析遗传学问题的意识。
②在实践中孟德尔选用豌豆、玉米、山柳菊等植物,连续进行了多年的杂交实验研究,其中最成功的是豌豆实验。
③当时科学界开展对多种动植物的杂交实验,孟德尔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创新研究方法,如从单一性状入手观察分析遗传结果;用前人从未在生物学研究领域用过的数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敢于挑战传统的观点,提出了颗粒遗传的思想等。
1.1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复习案
![1.1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复习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171eebf8c75fbfc77db214.png)
白城实验高中 一 年级
生物
学科导学案
编制人
杜静梅Leabharlann 编号B211-4审批人
包科领导
使用日期
班级
小组
学生姓名
评价
。
那么他们的子女患多指症的几率是( ) C.1/2 D.3/4 A.1/3 B.1/4 10.两只黑羊交配后生的小羊中,有 3 只小黑羊和 1 只小白羊,这个杂交组合可能的遗 传因子组成是 ( ) A.DD × dd B.Dd × dd C.Dd×DD D.Tt×Tt 11.一育种工作者希望确定黑公牛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已知黑色对红色为显性,他应 该让这头黑公牛与( ) A.纯合黑色母牛交配 B.纯合红色母牛交配 C.杂合黑色母牛交配 D.任意体色母牛交配 12.做“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时,某同学在甲乙两个桶内均装有两种颜色的乒乓球各 10 个,该同学模拟的是( ) A.F2 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进入两个配子 B.F1 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进入两个配子 C.F1 的遗传因子组成 D.F1 与隐性类型亲本的测交 13.遗传因子组成为 MM 的绵羊有角,遗传因子组成为 mm 的绵羊无角,遗传因子组成为 Mm 的绵羊母羊无角公羊有角,现有一只有角母羊生了一只无角小羊,这只小羊的性 别和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 ) A.雄性 mm B.雌性 Mm C. 雄性 Mm D. 雌性 mm 14.有甲、乙、丙、丁、戊 5 只猫,其中甲乙丙都是短毛,丁戊是长毛,甲乙是雌猫, 其余是雄猫。甲和戊的后代全是短毛,乙和丁的后代长毛、短毛的都有,欲测定丙 猫的遗传因子组成,最好选择( ) A.甲 B.乙 C.丁 D.戊 15.桃果实表面光滑对有毛是显性,现对毛桃的雌蕊授以纯合光桃的花粉,该雌蕊发育 成的果实应是( ) A.光桃 B.毛桃 C.光桃的概率为 1/3 D.毛桃的概率为 1/3 16.大约在 70 个正常人中有一个白化病基因携带者。一个正常、其双亲也正常,但有 一白化病弟弟的女人,与一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人婚配,问她所生的孩子患白化病 的几率是( ) A.1/140 B.1/280 C.1/420 D.1/560 17.(多选)两只杂合子白羊为亲本,接连生下 3 只小白羊,若他们再生第 4 只小羊,其 毛色( ) A.可能是白色的 B.可能是黑色的 C.是白色的可能性大 D.是黑色的可能性大 18.(多选)在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具有 1:1 比例的是( ) A.F1 产生配子的分离比 B.F2 性状分离比 C.F1 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 D.亲本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 学后反思】 【学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届高三一轮复习学案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2013.9.8【一】基础知识梳理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提出问题1.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相对性状判断:黄豆茎的高茎和矮茎:兔子毛的长毛和灰毛:兔子的长毛和狗的短毛:狗的卷毛和长毛:3.步骤归纳人工杂交实验过程:(留下雌蕊)→(防干扰)→→4.过程图解P 纯种高茎×纯种矮茎↓F1 _____↓F2 高茎矮茎比例5.归纳总结(1)F1全部为_____。
(2)F2发生了__________。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WARM TIPS:①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的时代“基因”这一名词还未提出来,用“遗传因子”表示。
②两大定律发现的时间比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晚,所以达尔文对遗传变异的本质不清楚。
③F1配子的种类是指雌、雄配子分别有两种:D和d,D和d的比例为1∶1,而不是雌、雄配子的比例为1∶1。
生物一般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如豌豆。
三、对分离现象的验证——演绎推理1.测交目的:验证。
↓选材:F1与。
↓预期结果:Dd×dd→。
↓实验结果:≈1∶1。
↓结论:。
2.间接验证:的模拟实验。
(1)实验原理:(2)实验注意问题判一判①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数可以不相同吗?②每个小桶中两种颜色的小球可以不相同吗?(3)结果与结论四、分离定律——得出结论1.实质:2.时间:3. 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1)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2)只适用于细胞核基因遗传。
▓▓▓巧记“假说——演绎过程”观察现象提问题,分析问题提假说,演绎推理需验证,得出结论成规律。
▓遗传学中常用的概念(1)几种交配类型含义作用杂交①探索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的传递规律②将不同优良性状集中到一起,得到新品种③显隐性性状判断自交①可不断提高种群中纯合子的比例②可用于植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测交①验证遗传基本定律理论解释的正确性②高等动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正交、反交①检验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②验证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上(2)相对性状与等位基因概念的要点相对性状概念:同时具备三个要点:、、。
等位基因:从以下几点来理解等位基因:①存在:存在于杂合子的所有体细胞中。
②位置: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
③特点:能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④分离的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非等位基因在体细胞内有两种存在方式,是否都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3)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概念和特点纯合子:基因组成的个体,如。
自交后代,能够稳定遗传;杂合子:基因组成的个体,如。
自交后代,不能稳定遗传,其后代中。
(4)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基因型是表现型的内在因素,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在相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则表现型相同;在不同的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可能不同。
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知识框架【三】考点补充与基础巩固1.(2008·上海生物,6)下列表示纯合子基因型的是 ( ) A.AaXBXB B.AABb C.AAXBXB D.aaXBXb 2.下面对有关概念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型决定了表现型B.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C.杂合子自交后代没有纯合子D.性状分离是由于等位基因分离 3.杂合子之所以表现显性性状,是因为( )A .显性基因效应掩盖了隐性基因效应B .显性基因控制隐性基因C .隐性基因得不到表达D .隐性基因没有遗传效应 4.(2011·六安质检)通过测交,不能推测被测个体( )A .是否是纯合子B .产生配子的比例C .基因型D .产生配子的数量 5.(2011·盐城模拟)假说—演绎法包括“提出问题、提出假说、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四个基本环节,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
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多选)( )A .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 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的B .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C .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D.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是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6.(2009·江苏生物,7)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人工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7.玉米幼苗绿色与白色是一种相对性状(用A、a表示)。
现用两个杂合子自交所产生的种子作实验种子,将400粒播种在黑暗处,另400粒播种在有光处。
萌发后统计幼苗的表现型,结果如下表。
以下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表现型环境绿色幼苗白色幼苗黑暗0 395有光299 88A.光是叶绿素形成的必要条件 B.光照条件下能形成叶绿素是显性性状C.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D.绿色幼苗的基因型都是AA杂交、自交、测交的区别及应用1.比较概念应用基因型相同个体交配,如DD×DD、Dd×Dd等杂种一代×隐性纯合子,如Dd×dd基因型不同个体交配,如DD×dd等杂交:显隐性判定→如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F1中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出现的为隐性性状⎪⎪⎪⎪⎩⎪⎪⎪⎪⎨⎧→→品种纯合度如不断提高小麦抗病获得植物纯种性性状原来的性状为显的性状为隐性性状新出现断中相对性状显隐性的判如杂合子自交产生的显隐性判定自交,,F1⎪⎪⎪⎩⎪⎪⎪⎨⎧→→德尔的测交实验如孟的基因型检验测定基因型不能进行自交所以因为羊是雌雄异体否是纯种如鉴定一只白羊是合子纯验证杂测交,F,;)(12.杂合子自交n代后,纯合子与杂合子所占比例的计算纯合子显性(隐性)纯合子=杂合子、纯合子所占比例可用曲线表示如下:8.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学问题(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9.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亲本杂合子连续自交,某代的纯合子所占比例达95%以上,则该比例最早出现在( )A.子3代B.子4代C.子5代D.子6代9.南瓜果实的黄色和白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用一株黄色果实南瓜和一株白色果实南瓜杂交,子代(F1)既有黄色果实南瓜也有白色果实南瓜, 让F1自交产生的F2表现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①②可知黄果是隐性性状B.由③可以判定白果是显性性状C.F2中,黄果与白果的理论比例是5∶3D.P中白果的基因型是aa10.严格的假说—演绎过程,再加上合适的材料和科学的方法,奠定了孟德尔成功的基础。
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该方法的基本内涵是:在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证明假说。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为什么F1只有显性性状、F2又出现隐性性状?”属于孟德尔提出的问题之一B.“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C.“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D.“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四】课后巩固提升一、选择题1.(2010·广州模拟)假说—演绎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四个基本环节,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
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的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C.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D.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是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2.下列各项可存在等位基因的是()A.四分体B.一个双链DNA分子C.染色体组D.非同源染色体3. 基因型为Aa的植物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是()A.雌、雄配子数目相等B.雌配子∶雄配子=3∶1C.雄配子∶雌配子=1∶1D.雄配子数量比雌配子多4.孟德尔做了如下图所示的杂交实验,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所结豆荚细胞的基因型由植株A与植株B决定B.所结豆荚细胞的基因型与植株A相同,属于细胞质遗传C.豆荚中的每一粒种子的种皮是亲代的,胚是F1的D.豆荚中的种子萌发后的植株表现型都与植株A相同5.豌豆种皮灰色对白色为显性,子叶黄色对绿色为显性。
豌豆甲自交后代全部为灰种皮黄子叶,豌豆乙自交后代全部为白种皮绿子叶。
现将甲花粉授到乙柱头上,受精后所得到的种子()A.种皮全呈白色,子叶全呈黄色B.种皮全呈白色,子叶全呈绿色C.种皮全呈灰色,子叶全呈绿色D.种皮全呈灰色,子叶全呈黄色6. AA和aa杂交所产生的F1通过连续自交直到F n,则在此过程中()A.AA和aa的亲本不含等位基因,杂交结果不符合分离定律B.此过程共发生了n次等位基因的分离C.杂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保持不变D.A和a的基因频率保持不变7.基因型为MM的绵羊有角,基因型为mm的绵羊无角,基因型为Mm的绵羊母羊无角公羊有角,现有一只有角母羊生了一只无角小羊,这只小羊的性别和基因型分别是()A.雄性、mmB.雌性、MmC.雄性、MmD.雌性、mm8.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
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是()A.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B.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C.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比例都是3∶1D.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又有隐性9.根据如图所示实验,以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所有的黑羊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羊B.F1黑羊的基因型与亲代黑羊的基因型相同C.F2黑羊的基因型都与F1黑羊相同D.白色是隐性性状10.赤霉素是一类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株增高的植物激素。
将纯种矮杆玉米用赤霉素处理后长成高秆玉米,这种高秆玉米自交后代的表现型为()A.后代100%为高秆B.后代100%为矮秆C.后代25%为高秆D.后代50%为矮秆11.一对黑色豚鼠生了一白、一黑两只小豚鼠,若这对豚鼠再生两只小豚鼠,一只为黑色、一只为白色的概率是()A.1/4B.3/8C.3/16D.7/1612.(思维拓展题)如图为某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