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的相关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野(visual field)
视野是指眼向正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相对于视力的中心视锐度而言,它反映了周边视敏度。
距注视点30°以内范围的视野称为中心视野,30°以外范围的视野称为周边视野。
视野对工作及生活有很大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视野半径≤10°者,即使视力正常也属于盲。
许多眼病及神经系统疾病可引起视野的特征性改变,所以视野检查对其诊断有重要意义。
(一)视野计的设计及检查方法
1.视野计(perimeter)的发展阶段视野计的发展经历了最早的手动视野计、Goldmann人
工半球形动态视野计及目前计算机控制的静态定量视野计三个阶段。
2.视野检查的种类分动态及静态视野检查
(1)动态视野检查(kinetic perimeter):即传统的视野检查法,如平面视野计。
用不同大小
的视标,从周边不同方位向中心移动,记录下被检查者刚能感受出现的点,这些光敏感度相同的点构成了某一视标检测的等视线,由几种不同视标检测的等视线绘成了类似等高线描绘的‘视野岛’。
动态视野检查的优点是检查速度快,适用周边视野的检查。
缺点是小的、旁中心相对暗点发现率低。
(2)静态视野检查(static perimeter ):为计算机控制的自动视野检查,在视屏的各个设定
点上,由弱到强增加视标亮度,被检者刚能感受的亮度即为该点的视网膜光敏感值或光阈值。
定量静态视野检查快捷、规范。
3.视野检查的影响因素视野检查属于心理物理学检查,反映的是被检查者的主观感觉。
影响视野检查结果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
(1)被检者方面:精神因素(如警觉、注意力、视疲劳及视网膜光阈值波动);生理病理因素(如瞳孔直径、屈光介质混浊、屈光不正等。
)
(2)仪器方面:存在动态和静态视野检查法的差异;平面屏与球面屏的差异;单点刺激与多点刺激的差异;背景光及视标的差异等。
(3)操作方面:不同操作者检查方法和经验不同易造成人为偏差。
3.常用的视野检查法
(1)对照法:此法为最简单的视野检查方法。
此法以检查者的正常视野与被检者的视野作比较,以确定被检者的视野是否正常。
方法为检查者与被检者相向而坐
并对视,眼位等高,距离约1米。
检查右眼时,被检者的右眼与检查者左眼彼
此注视,并遮盖另一眼,检查左眼时反之。
检查者将手指(或持一棉球)作为
视标置于二者中间等距离处,分别从上、下、左、右各方位向中央移动,如被
检者能够在各个方向与检查者同时看到视标,即视野大致正常。
此法的优点是
不需仪器。
缺点时不够精确,且无法客观记录。
(2)平面视野计(tangent screen perimeter):采用30°动态视野计,其黑屏布1m或2m,中心为注视点,屏两侧水平经线15°-20°,用黑色竖园标定生理盲点
(physiologic blind spot)。
检查时用不同大小的视标绘出各自的等视线。
(3)弧形视野计(arc perimeter):时简单的动态周边视野计。
其底板为180°的弧形板,半径为33cm,其移动视标的旋钮与记录笔是同步运行的,操作简便。
(4)Goldmann视野计:为半球形视屏投光式视野计,半球屏的半径为33cm,背景光为31.5asb,视标的大小及亮度均以对数梯度变化。
视标面积是以0.6log单位
(4倍)变换,共6种。
视标亮度以0.1log单位(1.25倍)变换,共20个光阶。
此视野计为以后各式视野计的发展提供了刺激光的标准指标。
(5)自动视野计(automated perimeter):电脑控制的静态定量视野计,有针对青光眼、黄斑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的特殊检查程序,能自动监控被检者固视的情况,
并能对多次随诊的视野进行统计学分析,提示视野缺损的进展情况。
Octopus、
Humphery视野计具有代表性。
自动视野计结果判读的要点:①阈上值检查,为视野的定性检查,分别以正常、
相对暗点或绝对暗点表示。
此方法检查快,但可靠性较低,主要用于眼病筛查;
②阈值检查,为最精确的视野定量检查,缺点是每只眼检查15分钟,被检者易
疲劳:③快速阈值检查,如TOP程序通过智能趋势分析,减少了检查步骤,每
只眼检查仅需5分钟。
自动视野计结果判读的要点:①视野中央部分正常值变异小,周边部分正常值变
异大,所以中央20°以内的暗点多为病理性的,视野25°-30°上下方的暗点常
为眼睑遮盖所致,30°-60°视野的正常值变异大,临床诊断为视野缺损时需谨
慎;②孤立一点的阈值改变意义不大,相邻几个点的阈值改变才有诊断意义;
③初次自动视野检查异常可能时被检者未掌握测试要领,应该复查视野,如视
野暗点能重复出现才能确诊缺损;④有的视野计有缺损的概率图,此图可辅助
诊断。
(6)Amsler表(Amsler grid):用于检查早期黄斑病变及其进展情况或测定中心、旁中心暗点。
嘱被检者注视置于眼前30cm处的Amsler表中央黑点。
如看不到中
央黑点及附近区域,则表明黄斑区视功能受损。
黄斑区发生水肿、出血等病变
时,被检者也会出现直线扭曲、方格大小不等、某处方格的线条缺失或被暗影
遮盖等现象。
嘱其用铅笔在表上画出丢失或变形的区域。
(二)正常视野
用直径3mm的白色视标检查周边视野的正常值为:上方55°,下方70°,鼻侧60°、颞侧90°。
用蓝、红、绿色视标检查,周边视野依次递减10°左右(图3-4)。
生理盲点的中心在注视点颞侧15.5°,在水平中线下1.5°,其垂直为7.5度±2°,横径为5.5°±2°。
生理盲点的大小及位置因人而稍有差异。
在生理盲点的上下缘均可见到有狭窄的弱视区,为视盘附近大血管的投影。
(三)病理性视野
在视野范围内,除生理盲点外,出现其他任何暗点(scotoma)均为病理性暗点。
1.向心性视野缩小常见于视网膜色素变性、青光眼晚期、球后视神经炎(周围型)、周边
部视网膜脉络膜炎等。
还有癔症性视野缩小、色视野颠倒、螺旋状视野收缩等现象。
2.偏盲以注视点为界,视野的一半缺损为偏盲。
它对视路疾病定位诊断极为重要。
(1)同侧偏盲(homonymous hemianopsia):多为视交叉以后的病变所致。
有部分性、完全性和象限性同侧偏盲。
部分性同侧偏盲最多见,缺损边缘呈倾斜性,双眼可对称也可不对称。
上象限性同侧偏盲,见于颞叶或距状裂下唇的病变;下象限性同侧偏盲则为视放射上方纤维束或距状裂下唇的病变所引起。
同侧偏盲的中心注视点完全二等分者,称为黄斑分裂(macular splitting),见于视交叉后视束的病变。
偏盲时注视点不受影响者称为黄斑回避(macular sparing),见于脑皮质疾患。
(2)颞侧偏盲(temporal hemianopsia):为视交叉病变所引起,程度可不等,从轻度颞上方视野缺损到双颞侧全盲。
(3)扇形视野缺损:①扇形尖端位于生理盲点,见于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或缺血性视盘病变;②扇形尖端位于中心注视点为视路疾患;③象限盲:为视放射的前部损伤;
④鼻侧阶梯:为青光眼的早期视野缺损。
(4)暗点:①中心暗点:位于中心注视点,常见于黄斑部病变、球后视神经炎,中毒性、家族性视神经萎缩等;②弓形暗点:多为视神经纤维束的损伤,常见于青光眼、有髓神经纤维、先天性视盘缺损、视盘玻璃膜疣、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③环形暗点:见于视网膜色素变性、青光眼等;④生理盲点扩大:见于视盘水肿、先天性视盘缺损、有髓神经纤维、高度近视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