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补差光合作用
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考点复习培优训练 考点十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应用
![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考点复习培优训练 考点十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df681d2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7f.png)
十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应用(40分钟100分)说明:标★为中档题,标★★为较难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2·黄冈模拟)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某置于阳台上的生态缸中(有水生动、植物,不考虑微生物的影响)物质代谢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是( )A.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与动物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B.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与动物呼吸作用吸收的O2量C.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与动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D.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量与动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解析】选C。
动物呼吸作用等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时,植物也进行呼吸作用,所以不能处于相对平衡,A错误;动物吸收的氧等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而植物呼吸作用也要吸收氧气,则氧气的吸收量大于产生量,物质代谢无法平衡,B错误;动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CO2等于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物质代谢恰好处于动态平衡,C正确;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量等于动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植物也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因此不能处于相对平衡,D错误。
【加固训练】夏季晴朗的一天,甲乙两株同种植物在相同条件下CO2吸收速率的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植株在a点之后进行光合作用B.乙植株在e点有机物积累量最多C.曲线bc 段和de段下降的原因相同D.两曲线bd段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甲植株气孔无法关闭【解析】选D。
对于甲植株而言,a点CO2吸收速率为0,说明此时光合作用等于细胞呼吸,所以甲植株在a点之前进行光合作用,只是a点之前光合作用小于细胞呼吸,A错误;对于乙植株而言,在18时后,CO2吸收速率小于0,说明乙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开始小于细胞呼吸,所以有机物的积累最多的时刻应为18时,e点时有机物的积累量已经减少,B错误;图示曲线的bc段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孔部分关闭导致叶内CO2浓度降低,de段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强度减弱,光反应产生NADPH和ATP的速率减慢,这两段下降的原因不相同,C错误;乙曲线bd段的变化为植物的“午休现象”,是气孔关闭导致叶内CO2浓度降低,甲植物不出现类似的现象,可能不存在“午休现象”或气孔关闭程度很小或气孔无法关闭,D 正确。
初一上光合作用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上光合作用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affb7b4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17.png)
初一上光合作用知识点归纳总结光合作用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植物利用太阳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能量和氧气的过程。
在初一的生物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关于光合作用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原理。
下面我们来对初一上光合作用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1. 光合作用的定义光合作用是指植物通过叶绿体内的叶绿素等色素吸收光能,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
这是一个能量转换的过程,能够为植物提供养分和能量。
2. 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的原理是通过光合色素吸收阳光的能量,从而产生高能的葡萄糖分子。
光合作用一般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葉綠素上,包括光能的捕获和光能转化为能量携带分子ATP的过程。
暗反应则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将ATP能量用于合成葡萄糖。
3. 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这个方程式表明,在光合作用中,六分子二氧化碳和六分子水通过光能的输入被转化为一分子葡萄糖和六分子氧气。
4.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光合作用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光强度、温度和CO2浓度。
- 光强度:较高的光强度可以促进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吸收更多的阳光能量,从而增加光合作用的速率。
- 温度:适宜的温度有利于光合色素的活性,但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光合作用产生不利影响。
- CO2浓度:高浓度的CO2可以加强光合作用,而低浓度则限制了光合作用的进行。
5. 光合作用的意义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平衡和生命的延续具有重要意义。
- 产生氧气: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是地球上生物生存所必需的,同时也提供了氧气的来源。
- 产生有机物:光合作用中合成的葡萄糖是植物的能量来源,也是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维持了整个食物链的生态平衡。
- 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光合作用通过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效应,对气候调节起到重要作用。
6. 光合作用的种类光合作用有两种主要类型:C3光合作用和C4光合作用。
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案(2)
![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7a0da24d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7c.png)
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八年级科学教材第三章第三节《光合作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光合作用的定义、反应式、条件及影响因素;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光合作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反应式、条件及影响因素,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认识到光合作用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定义、反应式、条件及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光合作用实验装置、植物、光源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1)光合作用的定义、反应式、条件及影响因素。
(2)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光合作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实践情景引入:(1)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强度。
(2)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4. 例题讲解:(1)解释光合作用反应式中各物质的来源和去路。
(2)分析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化学能的转化。
5. 随堂练习:(1)完成实验报告单。
(2)解答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选择题、填空题。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的定义、反应式、条件及影响因素。
2. 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 光合作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合作用的定义、反应式、条件及作用。
(2)分析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2. 答案:(1)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反应式: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
光合作用教案
![光合作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da89c6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a6.png)
光合作用教案光合作用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光合作用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光合作用教案 1一、教学目标:知识: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了解)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了解)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它的认识过程(理解)研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情感态度:通过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用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能力、技能:进行有关的探究和实验,学会提取、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在有关实验、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探究等的问题讨论中,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光合作用的发现和研究历史;光合作用的光反映、暗反应过程以及相互关系;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难点:光反映和暗反应的过程;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三、教学用具:实验材料;PPT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引入光合作用对自然界的意义:生成氧气,进而紧接形成地球的臭氧层;直接或间接为其他生物提供能源;促进碳的循环。
(二)光合色素实验:探究光合色素的的种类讲述光合色素的种类、吸收光谱(三)叶绿体的结构通过图片和问题的引导,讲述叶绿体的结构及其适应光合作用的特点。
对恩格尔曼的两个实验进行讨论,并进行表达交流(四)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利用学生初中学过的.关于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利用填空的方式,展示光合作用的定义。
引导学生对几个主要的探索历程资料进行阅读,并找出相关阶段的研究成果或观点。
特别讲述用同位素追踪氧元素走向和碳元素走向的实验(五)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以光合色素捕获的光能的用处入手,并辅以板话,能量的是水脱氢,并放出氧气和产生[H];并且使ADP生成ATP。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光合作用》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光合作用》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9c4b2f4a6c30c2258019ec9.png)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光合作用》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生物
教学课例名
《光和能量代谢就是光合作
用。它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物质
和能量来源。光合作用对人类和整个自然界都具有重要
的意义。同时理解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理
解和分析植物体的生理活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
3.情感目标:(1)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通过对光合作用结构基础的分析,帮助学生树立结 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本校学生文化基础较薄弱,而本节内容从光合作用 的过程、实质到物质变化、能量变化都较为复杂。因此, 对教材重难点的处理,对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的设计是 学生学习能 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针对学生情况,本节安排的内 力分析 容量相对少一些,同时,加强练习,帮助学生理清解题 思路,加深印象。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 争取多用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其观察问题、分析问 题的能力。让学生多动口,培养其表达能力。
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中 说:“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 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因此在重视过程和方法的教育 同时,不能忽视核心概念和概念相互联系的教学。当然 教学策略选 对核心概念不应该是静态的背诵和记忆,而应该在动态 择与设计 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建立和形成,并重 在理解和应用。因此,在教学中还要遵循“倡导探究性 学习”的基本理念。
转换能力;分两次思考,面向全体学生
光合作用是一种分子层面的生命现象,不易观察、
过程复杂、新的概念多,识记时就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要理解光暗反应的相互联系就更难了。
对策:利用教材过程图和动态视频结合的方式呈
现,使抽象知识直观化,同时设施问题串。通过“以图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6篇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72900e86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2b.png)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6篇教案的优化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及时调整,教案可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以下是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初中光合作用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别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说出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
(重点)2、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难点)3、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有物场所。
4、举例说出光合作用需要光。
(二)能力目标:1、练习徒手切片。
2、观察叶片的结构,观察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
(重点)3、情感目标: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2、难点: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离不开光和叶绿体。
你知道光合作用是在植物体的哪个器官中进行的呢?回答:叶提出问题:参天大树拔地而起,枝繁叶茂;纤纤小草茁壮成长,生生不息。
无论是参在大树,还是纤纤小草,一般都具有叶,叶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是叶的主要部分。
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它具有哪些结构及其结构相适应的功能?二、引导学生进行试验探究[讲述]:让我们通过实验观察并认识叶片的结构。
[实验]:叶片的结构。
[步骤]:(1)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根据《叶片结构》认识叶片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其功能。
4人一小组进行实验,先制作并观察徒手切片,然后再观察叶片结构的永久切片,对照书p36的“叶片立体结构模式图”认识叶片各部分名称。
[想一想]:(1)叶片的背面与正面的绿色一样深吗?为什么?(2)怎样区分上表皮与下表皮?(3)气孔的开关受什么控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1)叶片正面颜色深,栅栏层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2)上表皮的气孔少,下表皮较多;上表皮靠近栅栏层,下表皮靠近海绵层。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2f0fba3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7c.png)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初中生物《光合作用》。
具体章节为第四章《植物的光合作用》第二节“光合作用的实质”。
详细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及过程;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合作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及过程,理解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光合作用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及过程;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视频,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2. 新课导入:(1)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及过程。
(2)分析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介绍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3.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分析其生长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2)讨论如何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本例题,讲解光合作用的相关计算。
5. 随堂练习:布置光合作用的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2. 内容:(1)定义、公式及过程(2)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及过程。
(2)举例说明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3)分析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答案:(1)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光的作用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2)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3)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为植物自身提供能量和生长所需的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光合作用》说课稿
![《光合作用》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1965fc1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62.png)
《光合作用》说课稿《光合作用》说课稿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下面是《光合作用》说课稿范文,为大家提供参考。
一、说教材这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是在初中生物光合作用的学习基础上,分别从生物科学史、物质和能量转变、结构和功能相适应这三个角度进一步学习光合作用,包括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期望学生不仅能从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深化对光合作用概念的理解,而且可以从光合作用经典实验中学习到科学家设计实验的智慧,培养实验设计能力,还能感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实验设计的巧妙。
本节与其他章节有密切的联系,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绿色植物新陈代谢、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必修一的重点内容之一。
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简述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描述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Ⅰ)②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Ⅱ)③比较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Ⅱ)④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Ⅲ)⑤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Ⅰ)⑥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Ⅰ)2).技能目标: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完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操作。
3).情感目标:体验前人探索光合作用的研究历程,并作出相关的评价;关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讨论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意义。
2、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①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及其作用。
②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③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④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了解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有助于理解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捕获和转化。
光反应和暗反应是光合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两个过程,弄清其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才能算是真正理解了光合作用的原理,才能分析和讨论哪些环境因素将对光合作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分析前人的研究历程,评价他们的研究方法,得出对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性的认识,结合当代科学研究的成果,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探索和讨论,对于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光合作用初中生物教案初一生物光合作用教案
![光合作用初中生物教案初一生物光合作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51f074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b8.png)
光合作用初中生物教案初一生物光合作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第三节“光合作用”。
具体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过程、条件和场所,以及光合作用在生物圈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过程、条件和场所。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认识到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光合作用的过程。
重点: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条件、场所及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绿色植物叶片、碘液、酒精、小刀、镊子、滴管、透明的玻璃瓶、光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让学生思考植物生长的秘密,引入课题。
2. 新课讲解: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公式: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
(3)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暗反应。
(4)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叶绿体、二氧化碳、水。
(5)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讨光合作用的过程。
4. 例题讲解:讲解与光合作用相关的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的定义2. 光合作用的公式3. 光合作用的过程4. 光合作用的条件与场所5. 光合作用的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过程、条件、场所。
(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生物圈的意义。
2. 答案: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公式为:6CO2 + 6H2O + 光能→C6H12O6 + 6O2。
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
条件为光、叶绿体、二氧化碳、水。
场所为叶绿体。
(2)光合作用为生物圈提供氧气,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是生物圈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
生物培优补差计划
![生物培优补差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afe19a49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3b.png)
生物培优补差计划
生物培优补差计划是指针对学生在生物学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
差距,通过有针对性的培优和补差措施,帮助学生提高生物学学习
水平,弥补知识漏洞,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首先,生物培优补差计划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
评估。
通过对学生的生物学知识掌握情况、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
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找出学生的学习不足和差距所在。
只有深入
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培优补差计划,才能更
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水平。
其次,生物培优补差计划需要制定具体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学
生的不足和差距,可以通过增加生物学学习时间、加强重难点知识
的讲解和强化练习、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辅导等方式来进行培优
和补差。
同时,也可以通过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
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增强学习的主
动性和积极性。
最后,生物培优补差计划需要进行效果评估和调整。
在实施培
优补差计划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
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调整和改进培优补差措施,确保培优补差计划的有效实施。
只有不断地对生物培优补差计划进行评估和调整,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生物学学习水平,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生物培优补差计划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对于帮助学生提高生物学学习水平,弥补知识不足和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实施生物培优补差计划,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做出贡献。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光合作用》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光合作用》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174b5ef6bd97f192379e977.png)
师:产物相信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来,能量转化我们 就根据光反应的探究方法一样、也会发现植物转化成自 身的有机物就是根据体内所存的 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
师:以上便是暗反应的全部过程,下面我们将光反 应与暗反应的过程对比学习。大家和我一起回忆。
写出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吗?下面我们一起来
回忆一下吧。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
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
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反应式:H2O+CO2(CH2O)+O2(边板书边叙述)
从反应式看是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式,但是光合作
用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通过方程式你知道原料,
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光能是绿色植物进行 光合作用的动力。在植物栽培中,合理利用光能,可以 使绿色植物充分地进行光合作用。合理利用光能主要包 括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和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两个方
面。 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延长全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合理利用光能的一项 重要措施。例如,同一块土地由一年之内只种植和收获 一次小麦,改为一年之内收获一次小麦后,又种植并收 获一次玉米,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三)课堂总结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全过程, 我们一起回忆今天的那张对比学习的表格、光反应与暗 反应条件、场所、发生的反应、产物、能量转化分别是 哪些?光反应和暗反应又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 师生互动:光反应条件是需要光、色素、酶。场所 是类囊体薄膜上。产物是氧气、还原氢、ATP。能量转 变是光能转化为 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暗反应条件是不 需要光,需要多种酶,场所在叶绿体基质。产物是有机
光合作用初中生物精品教案初一生物光合作用精品教案
![光合作用初中生物精品教案初一生物光合作用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871671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2c.png)
光合作用初中生物精品教案初一生物光合作用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第七章第一节《光合作用》。
详细内容将包括光合作用定义、过程、条件、场所,以及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重要性。
我们还会探讨植物如何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二、教学目标1. 解光合作用定义、过程、条件及场所。
2. 掌握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合作用定义、过程、条件及场所。
难点: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光合作用演示装置、植物叶片、光源、二氧化碳和水等。
2. 学具:实验报告单、铅笔、直尺、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光合作用演示装置,让学生观察植物叶片在光照下产生气泡,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兴趣。
过程细节:让学生分组观察实验现象,记录观察结果。
2. 例题讲解:讲解光合作用定义、过程、条件及场所。
过程细节:结合教材内容,用生动语言和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基本原理。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单,巩固所学知识。
过程细节:指导学生如何填写实验报告单,对学生疑问进行解答。
4. 小组讨论:探讨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作用。
过程细节:引导学生从生态、农业等方面进行讨论,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定义、过程、条件及场所。
2. 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作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合作用定义、过程、条件及场所。
(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作用。
2. 答案:(1)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利用叶绿体中色素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过程。
其条件为光照、二氧化碳、水,场所为叶绿体。
(2)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作用有: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碳循环、为人类提供食物和氧气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基本知识。
初中生物培优补差记录
![初中生物培优补差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a2ac5527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86.png)
初中生物培优补差记录培优补差记录:初中生物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辅导日期:
辅导地点:生物实验室
辅导教师:王老师
辅导内容概述:
1. 强化细胞结构与功能理解
2. 练习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关题目
3. 讨论遗传与变异的基本概念
4. 练习遗传题目的解题技巧
采取的策略:
1. 使用图示和模型帮助学生理解细胞结构
2. 通过实例解释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
3. 讲解遗传与变异的基本概念,并辅以习题练习
4. 提供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自行解答遗传题目
学生进步情况:
1. 在细胞结构和功能方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自主画出细胞结构图。
2.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题目正确率有所提高,对两者之间的联系也有了更好的理解。
3. 对遗传与变异的基本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能够解释一些基础概念。
4. 在解题技巧上有所提高,能够更快地找到解题思路。
后续辅导计划:
1. 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增加难度更高的题目练习。
2. 加强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和相互关系的理解,计划进行实验操作。
3. 对遗传与变异的概念进行复习,增加更复杂的题目练习。
4. 继续提高解题技巧,提供更多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高一生物教案: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高一生物教案: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https://img.taocdn.com/s3/m/1c17c78d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ac.png)
高一生物教案: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第一篇:高一生物教案: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高一生物教案: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光合作用效率的概念以及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主要措施和原理(知道)。
2.态度观念方面(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农业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对学生进行STS(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
(2)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农业发展史中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不难,关键是要将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整体上建立起知识的联系。
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要从光合作用的条件和原料两方面考虑,要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和生产实践联系起来。
培养学生的STS思想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模式设疑激趣——师生互动——建构知识。
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设计思路以问题引导学生,以历史文献吸引学生,以生产实践带动学生,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教学过程一、引言民以食为天。
然而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一个要素——粮食却面临着日益短缺的严重局面,如何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的课题。
光合作用效率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所含有的能量与光合作用中吸收的光能的比值。
二、新课【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复习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得出光合作用总反应式:CO2+H2O(CH2O)+O2 从化学反应式的角度分析光合作用总反应式,若要提高光合作用有机物的生成量,我们可采取哪些积极有效的措施?【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从光合作用的条件看:1.增加光照,可以:(1)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复种指数;(2)增加光照面积,进行合理密植;(3)控制光照强弱。
2.增加矿质元素的供应,提高叶肉细胞的叶绿素含量。
3.控制温度,大棚作物白天可适当降低温度,夜晚适当提高温度。
从光合作用的原料看:1.增加作物周围二氧化碳浓度。
初中生物培优辅差教案
![初中生物培优辅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6644bb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60.png)
初中生物培优辅差教案
课题: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目标: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反应及重要性
重点:光合作用的发生地点和反应过程
难点: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流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问题引入:什么是光合作用?为何光合作用是生物能量的基础?
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 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发生地点
2. 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
3. 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及应用
三、操作实验(20分钟)
在实验室里进行模拟光合作用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氧气的释放。
引导学生从实验中体会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和重要性。
四、概念巩固(10分钟)
1. 让学生回答问题: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
2. 分组讨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和区别。
五、课堂讨论(10分钟)
让学生就光合作用的实际应用展开讨论,如植物的生长、空气中氧气的产生等。
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六、结语(5分钟)
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光合作用的应用。
课后反思: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对光合作用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综合改进实验探究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综合改进实验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70a4a5e1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03.png)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综合改进实验探究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和生命活动的基础过程,是生命能量的来源。
在初中生物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学习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过程,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探究,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认识。
一、实验设计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光合作用中碳酸盐浓度、光照强度、温度等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程度和规律。
2.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水稻苗、试管、封闭台、氢氧化钠(NaOH)、枪头滴定管、石蜡管、强酸钾碘溶液、酒精灯。
3. 实验过程(1)预先制作强酸钾碘溶液,制备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
(2)准备一些水稻苗,水稻苗根长约2-3cm,颜色绿色,表面无病虫害。
将水稻苗放置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下,使其光合作用达到平衡状态。
(3)将试管内注入20mlCO2饱和的NaHCO3溶液和5ml 的蒸馏水,将该试管置于封闭台中。
(4)放入一些水稻苗到封闭台,然后在封闭台中加入一定浓度NaOH的溶液,以吸收封闭台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制造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
(5)加入一些强酸钾碘溶液,实验开始时样品中含有碘离子,初时呈现棕色。
(6)将封闭台置于不同光照强度、温度和 CO2 浓度条件下的环境,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颜色变化和滴定值变化数值。
(7)进行多次实验,记录数据,取平均值,得出不同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
4. 实验数据(1)控制条件:光照强度为常温常压条件下 6000lx,温度为25℃,碳酸盐浓度为1% NaHCO3。
(2)变量条件:① 光照强度:分别在 2000 lx、4000 lx、8000 lx、10000 lx 下进行实验。
② 温度:分别在20℃、25℃、30℃、35℃下进行实验。
③ 碳酸盐浓度:分别在 0.5% NaHCO3、1% NaHCO3、2% NaHCO3 下进行实验。
(3)实验结果见下表:光照强度温度碳酸盐浓度滴定值平均数光合作用速率2000 lx 20℃ 0.5% 34.60 0.18 1% 43.12 0.22 2% 63.40 0.32 25℃ 0.5% 41.82 0.21 1% 47.17 0.24 2% 61.61 0.31 30℃ 0.5% 45.76 0.23 1% 50.46 0.26 2% 64.31 0.32 35℃ 0.5% 43.96 0.22 1% 51.34 0.26 2% 66.50 0.33 4000 lx 20℃ 0.5% 37.64 0.19 1% 45.48 0.23 2% 63.82 0.32 25℃ 0.5% 44.18 0.22 1% 50.95 0.26 2% 64.10 0.32 30℃ 0.5% 46.42 0.23 1% 52.78 0.27 2% 66.08 0.33 35℃ 0.5% 45.52 0.23 1% 54.53 0.27 2% 68.91 0.34 8000 lx 20℃ 0.5% 39.49 0.20 1% 50.21 0.25 2% 65.39 0.33 25℃ 0.5% 45.78 0.23 1% 52.09 0.26 2% 65.68 0.33 30℃ 0.5% 48.63 0.24 1% 54.66 0.27 2% 67.77 0.34 35℃ 0.5% 47.13 0.24 1% 56.25 0.28 2% 71.52 0.36 10000 lx 20℃ 0.5% 41.36 0.21 1% 55.04 0.28 2% 70.43 0.35 25℃ 0.5% 46.34 0.23 1% 52.48 0.26 2% 66.87 0.34 30℃ 0.5% 49.02 0.25 1% 55.20 0.28 2% 72.83 0.36 35℃ 0.5% 48.87 0.24 1% 57.83 0.29 2% 74.50 0.375. 实验分析(1)温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从数据可以看出,25℃-30℃之间,光合作用速率最快,当温度超过35℃时,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生物培优措施和方法
![生物培优措施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6cfd44b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b8.png)
生物培优措施和方法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培优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生物培优是指利用生物技术手段,通过对生物体进行合理的调控和管理,使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达到最佳状态,提高生物体的生产性能和品质。
本文将从生物培优的原理、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生物培优的原理生物培优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生物体内生物化学反应、代谢过程和生长发育的调节,使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趋势向有利于生产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
生物培优的原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析:1、生物培优调节生物体代谢过程生物体的代谢过程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也是生产效率和品质的关键因素。
通过生物培优技术手段,可以通过调节生物体代谢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
例如,通过合理调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使植物的生长发育趋势向有利于生产的方向发展,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2、生物培优调节生物体生长发育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是生产效率和品质的重要因素,通过生物培优技术手段,可以调节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
例如,通过合理调节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可以使植物的生长发育趋势向有利于生产的方向发展,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3、生物培优调节生物体基因表达生物体的基因表达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代谢过程的重要基础,也是生产效率和品质的关键因素。
通过生物培优技术手段,可以调节生物体基因表达,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
例如,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手段,可以将某些有益基因引入到生物体中,从而提高其生产效率和品质。
二、生物培优的方法生物培优的方法主要包括生物体的生长环境调节、生物体代谢调节、生物体基因调节等。
1、生物体的生长环境调节生物体的生长环境是影响生物体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通过调节生物体的生长环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
常用的调节方法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
2、生物体代谢调节生物体代谢调节是通过调节生物体代谢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综合改进实验探究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综合改进实验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25b6f1a1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e1.png)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综合改进实验探究光合作用是生物体内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之一,在初中生物课程中,光合作用是一个重要的实验内容。
传统的光合作用实验往往只是简单地测量叶绿素的产生和二氧化碳的消耗,缺乏综合性和探究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就如何设计一份综合改进的初中生物光合作用实验进行探讨。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并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思维方式。
实验目的:通过设计一种新颖的、综合性的光合作用实验,探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如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实验材料:1. 植物:可以选择豌豆、水稻等常见的植物作为实验材料。
2. 光照设备:可以使用白炽灯、荧光灯等不同光源进行照射。
3. 温度控制设备:可用温度计或恒温箱控制温度。
4. 二氧化碳供给装置:可以使用实验室常见的二氧化碳气源设备。
5. 叶片采集装置:用于采集实验所需的叶片样品。
6. 光合作用速率测定装置:可以使用氧气释放法或二氧化碳固定法测定光合作用速率。
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并将植物置于光照下以进行恢复生长。
2. 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设计不同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并进行对照实验。
3. 采集叶片样品:在不同实验条件下,采集植物叶片样品,以备后续测定。
4. 测定光合作用速率:将采集的叶片样品置于光合速率测定装置中,测定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
5. 数据分析与总结:对测定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并总结不同因素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规律。
实验结果: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速率趋于饱和;在不同温度下,光合作用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当温度超过一定范围时,光合作用速率会下降;在不同二氧化碳浓度下,光合作用速率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一定水平时,光合作用速率趋于饱和。
3.6光合作用(培优)——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
![3.6光合作用(培优)——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1a4dcc90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80.png)
3.6光合作用(培优)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中,与“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无关的是()A.用黑纸片遮盖叶片一部分B.叶绿素能溶解到酒精中C.淀粉遇碘液变蓝D.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小球藻、硅藻等被称为微藻,其体内能产生较多的油脂等有机物,是未来人类生产生物柴油的重要原料,微藻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需的原料主要是()A.水、无机盐B.水C.二氧化碳、无机盐D.水、二氧化碳3.乐乐为了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实验。
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a组中产生的气泡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B.上述实验表明水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C.a组和b组对照,可以证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D.b组和c组对照,可以证明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4.某研究小组将绿色植物放在透明的玻璃罩内,在适宜的条件下测量装置内一天24小时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能正确表示测量结果的是()A.B.C.D.5.温室中绿色植物在阳光下生长,连续测定温室内的氧气含量,得到的图象应是()A.B.C.D.6.如图表示光照强度和温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以下描述中错误的是()A.从图中可知,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有温度和光照强度B.从图中可知,光照强度在0﹣a内,光合作用强度主要受光照强度大小的影响C.光照强度在a﹣b内,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只受温度高低的影响D.从图中可知,光照强度在b以后,光合作用强度主要受温度的影响7.在适宜温度、水分和一定的光照强度下,甲、乙两种植物叶片的CO净吸收速率(CO2净吸收速率=2光合作用CO2吸收速率-呼吸作用CO2释放速率)与CO2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d点一定上移B.适当增强光照,a点将左移C.CO2浓度大于a时,甲才能进行光合作用D.CO2浓度为b时,甲乙光合作用强度相等8.如图为小科所在小组研究某植物在夏季一昼夜中CO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变化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2( )A.a点表示凌晨温度低,呼吸作用弱,CO2释放量少B.ac段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C.d点温度过高,气孔关闭,出现“午休”现象D.e点植物在一天中积累的有机物最多9.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紧密相关,若图中甲代表水和二氧化碳,则()A.Ⅰ是光合作用,Ⅱ是呼吸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B.Ⅰ是光合作用,Ⅱ是呼吸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C.Ⅰ是呼吸作用,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D.Ⅰ是呼吸作用,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10.用新鲜的大豆叶进行如图装置所示的实验(提示:NaOH溶液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其置于充足的光照下,分析D处气体成分最可能是()A.O2量多于B处B.O2量与B处相等C.无CO2和O2D.CO2量多于B处二、填空题11.现有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氮气;④稀有气体四种物质,请用上述物质的序号填空: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可以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其中约占空气体积的78%,是工业上生产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人类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气体是,燃烧也离不开它;虽然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是也有很广泛的用途,如制造电光源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物质。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光合作用教案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光合作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d35420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0b.png)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光合作用教案《光合作用》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使学生了解的发现过程。
2、使学生了解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及其吸收的光谱;初步学习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在滤纸上的分布。
3、掌握的概念、实质、总反应式、光反应、暗反应的具体过程、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及的意义。
4、应用所学的的知识,了解植物栽培与合理利用光能的关系。
二、能力方面1、通过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初步训练学生的实验室操作技能及相关仪器、药品的使用能力。
2、通过探讨的氧来源,初步训练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通过分析、讨论的光反应和暗反应具体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学生对绿色植物的意义的理解,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通过学生讨论“如何利用的原理提高作物产量”这一问题,加强对科学、技术、社会(STS)的关注。
④很多植物的叶片到秋天会变红,很多植物的花在一天的不同时间中也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学生知道这是什么的原因吗?本题涉及了植物细胞中色素及其比例变化的问题。
一般来说,正常叶片的叶绿体中有两大类光合色素,其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的分子比例为三比一,叶绿素a和叶绿素b也约三比一,叶黄素和胡萝卜的比为二比一。
由于绿色的叶绿素比黄色的类胡萝卜素多,占优势,所以正常叶子总是呈现绿色。
秋天、条件不正常或叶衰老时,由于叶绿素较易被破坏或先降解,数量减少,而类胡萝卜素比较稳定,所以叶片呈现黄色。
至于红叶,不是叶片中叶绿体的色素造成的,而是由细胞液泡中的花色素引起的。
因秋天温度降低,植物体内积累较多糖分以适应寒冷,体内的可溶性糖多了,就形成较多的花色素储存于液泡中。
而花色素类似于酸碱指示剂,从碱性到酸性会呈现从蓝色到红色颜色渐变,具体而言是,pH=7~8 时呈淡紫色;pH<3时,呈红色;pH>11则呈蓝色。
由于秋天时液泡中花色素增多,且细胞液pH值又偏酸性,因此叶子就变红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符号氧气光合作用练习 班级 姓名
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
A 、质子数
B 、中子数
C 、电子数
D 、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
2.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错误..
的是 ( ) A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 、原子在不断地运动
C 、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D 、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粒子
3.核电荷数取决于下列微粒个数中的 ( )
A 质子数
B 质子数+中子数
C 中子数
D 都不对
4.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 )
A .钻石(C )
B .水晶(SiO 2)
C .食盐(NaCl )
D .钟乳石(CaCO 3)
5.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保持金刚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硫酸铜是由 和 构成的。
6.下图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
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表示化合物的是 、表示混合物的是 表示纯净物的是
7.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填空:
(1)写出上图所示装置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取气体时,组装好仪器后,应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添加药品;收集氧气时,使用______(选填装置序号〕所示的方法收集到的气体比较纯净。
(3)若用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 3 ==== 2KCl + 3O 2↑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__(选填装置序号)。
MnO 2
△
8.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一盆天竺葵放置黑暗处一昼夜后,选其中一个叶片,用三角形的黑制片将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图4所示,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摘下叶片,经过酒精脱色、漂洗,最后在叶片上滴加碘液,请分析回答:
(1)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
(2)叶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样处理可起到作用。
(3)图5中对叶片进行酒精脱色的装置正确的是。
(4)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变蓝的是图4叶片中部分,由此说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9.某化合物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
A.只含碳元素和氢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一定是含有氧元素
10.氧化物与X的关系可用右下图表示,则X是()
A.单质 B.混合物
C.化合物 D.金属氧化物
11.核外电子数相同,核内质子数不同的两种粒子,它们可能是
①一种元素的原子和另一种元素的离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③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④两种不同元素的离子
12.2003年10月16日,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在指定区域成功着陆。
在飞船的火箭推进器中常装有液态肼(A)和过氧化氢(H2O2),它们混合时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A=N2+ 4H2O,则肼的化学式为____,肼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
13. 小麦是人类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在古埃及石刻上已有所记载.冬小麦作为北方人餐桌上的主食,深受人们喜爱.让我们跟随东营市农科院的技术人员,体验一下冬小麦的种植过程.
(1)“白露至霜降’是冬小麦播种的适宜时节,“霜降”以后播种会造成小麦种子的发芽率降低.可见,是影响种子萌发的重要外界条件之一.
(2)小麦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芽和胚轴发育成茎和叶.此过程中种子内的有机物逐渐减少,原因是.
(4)6月初,冬小麦进人灌浆期,这一时期是小麦千粒重形成的关键时期.适当大的日较差,有利于积累有机物,提高小麦的粒重,因为
,.
14.右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
(1)仪器X的名称是。
(2)写出一个用A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
(3)B和C装置均可制取CO2,其中C装置的优点
是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如果打开弹簧夹,
固体与液体接触,反应便能发生。
请简述使C装置中反应停止的原理。
(4)若用D装置采用排水法收集O2,请简述操作步骤。
15.请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1)光合作用受到温度、二氧化碳和光照强度的影响。
其中,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二氧化碳浓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
(2)甲图表示在二氧化碳充足的条件下,某植物光合速度与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关系。
①在温度为10℃、光照强度大于千勒克司时,光合速度不再增加。
当温度为
30℃、光照强度小于L3千勒克司时,光合速度的限制因素是。
②根据甲图,在乙图的坐标上标出光照强度为L2千勒克司,温度分别为10℃、
20℃和30℃时的光合速度。
(3)丙图表示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①当在千勒克司光照强度条件下,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度相同。
② A植物在光照强度为9千勒克司时,2小时单位叶面积可积累葡萄糖 mg。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
③ A植物在1天内(12小时白天,12小时黑夜),要使有机物积累量为正值,白天
平均光照强度必须大于____________________ 千勒克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