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精品课件 第二章 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从图
中可以看出该区域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影响植被类型、密度的主要是降水量,从东
至西,塞罕坝、毛乌素地区、腾格里沙漠降水量逐渐减少,干旱程度加剧,在选择治
沙方式时会依次选择林地、草类、草方格。故治沙方法主要考虑年降水量,与热量、
降水变率大且多暴雨,土地易受流水侵蚀;该地区沉积物均具明显沙性,松散沙层经
风力搬运,形成易动流沙。生物种类少,固沙植物品种缺乏不是原因,而是土地易沙
化的表现。
8. 有人反对在毛乌素沙地、腾格里沙漠植树造林治理沙漠,认为“沙漠地区大规模植
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后果”。其反对理由不成立的是( C )
(B )
A.固沙速度快
B.对环境适应性强 C.需要劳动量小
D.治理成本低
[解析] 生物防沙措施是指利用营造园林植被、种植牧草等方式改良土壤条件,对土壤
水分要求较高,机械防沙措施无需考虑水分因素,可在没有灌溉条件的地区使用,故
机械防沙措施对环境适应性强;据材料信息无法判断机械防沙措施固沙速度快慢;机
械防沙措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成本较高。
02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4·南师附中练习]北京至乌鲁木齐 的京新高速公路,全长约2 768千米,穿越 库布齐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巴丹吉林沙 漠三大沙漠,是世界上穿越沙漠最长的高 速公路。全线通车后,从北京到乌鲁木齐 的公路距离缩短了1 300多千米。每趟车可 以节省运费1 000多元,还能比原来快1—2 天。下图示意京新高速公路线路分布。据此回答11~12题。
水源问题,树木难以成活,③错误;在经过沙漠的路段两旁设置一定宽度的草方格沙
障,可以削减风速,减小风沙对路的侵袭,④正确。
12. 我国极力修建京新高速公路的主要目的是( B )
A.为开发沙漠地区积累丰富经验
B.连接东西,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C.首都直达新疆,保障国土安全
D.缩短运输距离,降低运输费用
[解析] 修建京新高速公路穿过三个沙漠,是技术突破,不是为了开发沙漠地区;我国
第二章
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1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2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01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3·淮州中学期末]农牧交错带指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草原牧区相连接的生态 过渡带。下图为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图。据此回答1~3题。
1. 农牧交错带有很强的过渡性,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过渡性表现为( D )
23采样点位于沟谷谷底,大颗粒物容易移到此处沉积。
[2023·黄桥中学期末]下图示意黄土高原某地区不同类型降水条件下不同植被的减 沙效果。据此回答18~19题。
减沙率随降雨类型变化与降雨总量关系
18. 该地水土保持效果最好的植被是( D )
A.草地
B.灌木
C.撂荒地
D.林地
[解析] 由图可知,在前四种降雨类型中,都是林地减沙率最高,Ⅴ型降雨条件林地减
社会经济原因:人口快速增长,发展种植业、定居牧业,过度垦殖土地、破坏草原, 加剧荒漠化。 (2) 为缓解荒漠化问题,萨赫勒地区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控制人口增长,开展生态移民;利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构建防护林体系;调 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不盲目开垦;合理利用水资源,推广节水农业;加强 国际合作。
④错误;易地安置减少了当地环境压力,缓解了人地矛盾,②正确;退耕还林有利于
提高植被覆盖率,保持水土,③正确。
[2024·南师附中练习]位于陕西省神木市窟野河流域的六道沟小流域,地处毛乌素 沙地的边缘,流域内某地西北坡侵蚀强于东坡。图1示意六道沟小流域地理位置,图2 示意该地西北坡和东坡采样点分布及坡面起伏,其中采样点1—4、16—19和32为耕地。 据此回答15~17题。
①高原地形向平原地形过渡 ②半干旱区向半湿润区过渡 ③荒漠景观向草原景观过渡
④人口稀疏区向密集区过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北方农牧交错带位于内蒙古高原向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①正确;
内蒙古高原东部为半干旱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大部分为半湿润区,②正确;北方
农牧交错带是草原景观向森林景观过渡,③错误;该过渡带大致与黑河—腾冲一线一
轮作,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实现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2023·曲塘高中期中]机械防沙措施(包括尼龙网方格
沙障固沙)特别适用于无灌溉条件的流动沙丘地区,在工
程防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若发生压埋尼龙网方格沙障会
导致沙障防护功能基本丧失。下图为划分成6个地貌部位
的某个流动沙丘示意图。据此回答4~6题。
4. 相对于生物防沙措施,机械防沙措施在流动沙丘地区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优势是
地减少、耕地增多的情况,①错误;物种多样性减少不明显,④错误。
3. 在农牧交错带,宜( D )
A.退耕还牧,增加载畜量
B.开垦荒地,扩大人均耕地面积
C.退耕还林,大量植树造林
D.发展草、粮轮作,提高土壤肥力
[解析] 该地地处半干旱区向半湿润区过渡的地带,增加载畜量、开垦荒地都易导致植
被破坏;当地水分条件较差,大量植树造林会造成当地水资源更加紧张;发展草、粮
A.树木蒸腾作用强,加剧水资源消耗
B.树木生长不良,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生长
C.根系加大生物风化,使土层更松散
D.根系吸水,地下水位下降,干土层加厚
[解析] 该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水资源有限,树木蒸腾作用强,加剧水资源消耗,造成
水资源严重不足;树木生长对水资源消耗较大,生长过程中会消耗大量地下水,地下
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造成树木生长不良,但是树木林冠层拦截了光照,
14. 治理该省水土流失的合理措施有( B )
①引进技术,推广无土栽培 ②易地安置,缓解人地矛盾 ③退耕还林,减少耕地面积
④打坝淤地,降低水流速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无土栽培技术主要是用于提高农作物产量,与防治水土流失无关,①错误;打
坝淤地是黄土高原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不适合贵州山区(云贵高原地表水易下渗),
5. 机械防沙措施的原理是( B )
A.增加降水
B.削减风力
C.提高地下水水位
D.增强植物光合作用
[解析] 机械防沙措施是通过制作沙障的形式增加地表粗糙程度,削减风力,减少沙丘
流动性;机械防沙措施没有增加降水、提高地下水水位的作用,机械防沙措施会影响
植物的生长,但不能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
6. 该沙丘中最容易发生尼龙网方格沙障被压埋的是( D )
13. 该省东、西部水土流失量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B ) A.西部地区山地多,降水总量多 B.东部地区海拔低,地形较平坦 C.西部地区人口多,耕地比重大 D.东部地区距海近,降水强度大 [解析] 该省降水由东南向西北减少;西部山区人口较东部地区少,且坡度陡,耕地比 重较小;从区域大尺度来讲,贵州东、西部距海远近差异较小,降水差异较小;东部 地区海拔低,地形较平坦,所以影响该省东、西部水土流失量差异较大的因素主要是 地形地势。
图1
图2
图3
【思维拓展】 沙漠种树需要选择合适的树种,不是所有树都适合在沙漠种植的,有的 树种为了生存会将根深深扎进地下,汲取沙漠中的深层地下水,这样沙漠土地的含水 量就会进一步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沙漠中将会有更多植物死亡。如果植树造林的时 候过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会导致当地水资源更为短缺,使沙漠中的降雨量下降,直 接影响沙漠中的生态循环系统。
图1
图2
【思维拓展】 沉积物的大小与外力的强弱有关,外力越大,沉积物颗粒越大,相反,
外力越小,沉积物颗粒越小。
15. 六道沟小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 A )
A.有风蚀和水蚀地貌
B.植被常绿、高大
C.降水的季节变化小
D.土壤富含腐殖质
[解析] 六道沟流域位于毛乌素沙地边缘,风力作用和流水作Ⅴ
[解析] Ⅰ、Ⅱ、Ⅲ位置处于沙丘的迎风坡,处于沙丘的缓坡,不易发生尼龙网方格沙障
被压埋的现象;而Ⅴ处于该沙丘的背风坡,背风坡风速减小,沙尘易沉积,故该沙丘
中最容易发生尼龙网方格沙障被压埋的是Ⅴ处。
毛乌素沙地位于黄河南岸,历史上水草丰美、牛羊成群。后来因过度开荒放牧, 最终风沙肆虐,草原退化为荒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几代人的治理,如今 的毛乌素腹地,草木葱茏,绿色已成主色调。塞罕坝历史上被称为“千里松林”,后期 因掠夺性的采伐和农牧活动,树木被采伐殆尽,变成了沙地荒原。通过塞罕坝两代人 近50年的艰苦奋斗,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0%。图1为我国西北地区图,图2为腾格里沙 漠进行的草方格治沙景观图,图3为内蒙古西南部鄂尔多斯年降水量变化图,据此回答 7~9题。
消耗了水资源,造成林下草本植物生长条件变差;根系大量吸水,造成地下水下降,
干土层加厚,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根系加大生物风化,使土层更松散,则有利
于植被的生长,不是理由。
9. 塞罕坝、毛乌素地区和腾格里沙漠选择不同治沙方法,主要考虑( B )
A.热量条件不同
B.年降水量差异
C.土壤质地不同
D.沙化成因各异
致,是人口稀疏区向密集区的过渡地带,④正确。
2. 农牧交错带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表现为( B )
①耕地减少 ②水土流失 ③土地荒漠化
④物种多样性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农牧交错带地处半干旱区向半湿润区的过渡地带,人类破坏植被后会导致水土
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②③正确;该过渡带随着人口的增加,会出现草
高;东坡坡度更大;冬季,西北风强盛,气候干旱,风蚀作用强,西北坡受侵蚀更严重。
17. 以下采样点大颗粒沉积物最多的可能是( C )
A.19
B.20
C.23
D.24
[解析] 19采样点为耕地、颗粒细腻;20、24采样点坡度较陡,大颗粒物容易移走,沉
积颗粒物较小。大颗粒沉积物因重力作用会向低处移动,且移动速度快于小颗粒物,
7. 毛乌素地区土地生态脆弱,土地易沙化。下列不属于该地土地沙化原因的是( D )
A.冬春多大风,风蚀强烈
B.降水变率大,多暴雨,土地易被侵蚀
C.土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
D.生物种类少,固沙植物品种缺乏
[解析] 毛乌素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影响,冬春季节多大风,
风蚀作用强烈;毛乌素地区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邻近温带季风气候区,
【思维拓展】 京新高速公路临白段沿线鳍状防沙袋在防风固沙方面发挥的作用:沙袋 对沿线的沙土起压覆作用;鳍状防沙袋能减缓风速;交叉叠放的田字形网状可以把吹 起的沙留在框格内,起到固沙作用;沙袋的网格可以截留水分,利于沙漠地区的植物 成活和生长;将流沙阻隔在公路外,减少流沙对公路的影响;使用时间长,防沙作用 效果好。
极力修建京新高速公路的主要目的是连接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通过经济、文化要素
的交流,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影响交通运输线修建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而非政治
因素。缩短运输距离,降低运输成本,并不是降低运输费用。
[2023·仪征中学期末]下图为贵州省水土流失量等值线示意图(单位:吨/平方千 米)。读图,回答13~14题。
土壤质地、沙化成因关系不大。
材料二 萨赫勒地区人口稠密,且增长迅 速。近年来,随着当地人口和经济的发展 及交通条件的改善,这里原本传统的游牧 经济逐渐转变为种植业、定居牧业等集约 化农业经济。
(1) 分析萨赫勒地区荒漠化严重的原因。 [答案] 自然原因:萨赫勒地区终年高温,蒸发旺盛,降水量少,且季节变化大;森林覆 盖率低,易遭受风沙侵蚀;萨赫勒地区北面是面积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在东北信风驱 动下,风沙容易向南移动。
11. 为防御沙漠对公路的侵袭,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B )
①修高路基 ②公路沿线修筑块石护坡堤坝
③公路两旁植树造林 ④公路两侧设置一定宽度的草方格沙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修高路基可减少风沙的掩埋,①正确;公路沿线修筑块石护坡堤坝对风沙的阻
挡作用不大,②错误;在穿越水资源短缺的沙漠公路两旁植树造林,因解决不了灌溉
蚀地貌和流水侵蚀地貌兼有;流域内气候大陆性强,较干旱,草原植被为主,植株低
矮,秋冬枯黄;土壤较贫瘠。
16. 流域内该地西北坡侵蚀强于东坡的主要原因是( D )
A.西北坡土层薄
B.西北坡植被覆盖率高
C.东坡坡度更小
D.西北坡风蚀作用更强
[解析] 西北坡侵蚀强于东坡与土层厚薄无关;东坡水热条件好于西北坡,植被覆盖率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