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设计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三馆设计方案
——博物馆计方案说明
张掖是多种文化交汇和融合的圣地,千古不息的滋润着这方,积淀了博大
精深的文明。
张掖市博物馆陈列艺术方案围绕“张掖魂”主题,将一幅源远流长
的丝路文化和无数绚丽的历史长卷奉献给广大观众。
一,整体设计
在总体设计中,我们选用的典型,突出营造张掖文化的氛围,体现张掖博
物馆的鲜明地域特点,以文物为主,借助辅助展品,如场景复原、、展台、,
陈列展示文物,从不同方面反映出史前文化、夏文化、商代文化、汉代文化、
丝路文化、文化以及各个历史时期中原文化、佛教文化、游牧文化相互影响、
渗透、融合,在河西走廊区域性上所具备的鲜明的地方特色。
二,设计理念
按照“朴素大气、厚重典雅、自然流畅、特色鲜明、科技环保”的设计原则,设计根据陈列体系与内容构架,从整体到局部,空间均衡、重点突出、富于变化,观众参观路线顺畅,安全通道清晰,采用象征、寓意等手法,运用丰富的
陈列语言,建立起内容与展品间的内在联系,起到升华陈列主题、增强艺术感
染力的作用,以世界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绿色陈列”与的新理念,使既具有较
高的学术艺术定位,又能,满足广大观众的审美心理,寓教于美,,达到的效果。
三,一楼——展馆大厅
总体构想。
一楼大厅是博物馆的核心公共区域,也是博物馆张掖文化灵魂
汇聚地。
以简约的张掖文化印象,为空间加入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四周设计。
笔直的大厅天井柱体由色彩明快的石材干挂而成,直插三楼顶部,寓意张掖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中流砥柱
一。
各楼层临大厅墙体则由一幅幅蕴含张掖故事的浮雕组成。
与大厅中央
的雕塑交相映衬。
主题设计。
大厅正中央区域是由“张国臂掖、以通西域”雕塑造型群组成。
雕塑群由半圆弧的祁连山浮雕、“万国博览会雕塑”、张掖浮雕岩体结构地图、
流水瀑布四个艺术元素呼应融合而成。
安放在巨大的张掖地图上视觉震撼的半
圆弧祁连山浮雕寓意“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万国博览会”则象征张掖辉煌的历史烙印和丝绸之路文化的鼎盛。
一幕瀑布般的清水从祁连山紫铜色浮雕上的飞
流直下,汇入张掖岩体地图池中,标志着泱泱华夏文化在张掖这块肥沃的土地
上厚积。
大厅以的形式启发人们从更深层次理解张掖文化的源远流长。
一曲雄
浑壮伟的“张掖魂”从这里奏起……
四,一楼——历史陈列厅
实物行径。
实物陈列是张掖文化繁荣的历史见证。
采用通史式陈列和专题
陈列相结合的展示方式,按照序厅、史前冶金、汉代陶器、唐代铜钟、元代玉器、明代陶瓷、清代元宝为陈展单元的顺序行径布展。
艺术烘托。
为突出文物的陈展效果,背景大部分以深色或淡深色协调配合
为主,用艺术创作模式破开不同时期积淀的文化层看到张掖地形与地貌的模型,通过陈展模式的跳动变化和各年代代表元素背景的巧妙融入,以展橱展柜为语言,以灯光构成为音符,以体现张掖文化的大环境色彩变换为背景,精准凸显“金张掖”的含金量。
空间环境。
处理好声光电技术与各陈列元素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辅助场景
与主要陈展元素呼应配合的关系,处理好图文展示与各级标题艺术协调的关系。
达到让观众参观时,犹如身临其境、感受穿越历史时空震撼。
地面多为塑胶铺设,吊顶多为铝方通贯通吊顶。
科技融合。
对于一些张掖出土的精品,我们将充分用于多媒体技术,如360度幻影成像技术等模式,加大对文物的深度展示,提升观众的互动性和参与性。
也模拟文物的文化底蕴,制作和复原一些多媒体半场景,为把一些精品文物今
后走向文化产业做好文化铺垫。
五,一楼——其他区域
缓冲区。
缓冲区是展馆文化的延伸,以简约大气为主,地面由与大厅整体
风格相协调的瓷砖铺设而成,墙面则由象征张掖文化的不同元素点缀而成。
休息区。
以连体椅为主要方式,结合休息区的布局特点,按照简约、实用、以人为本的原则设计。
六,地下负一层——临时展厅
临时展厅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承担
各种大型专题图片展、文物玉器收藏展、书画摄影展以及各种交流展,所以在
设计上重点考虑多功能展出的配套服务和展具提供。
展墙展橱。
沿墙设置全景玻璃展橱,用于陈列各种临时展览的展品。
并配
备标准的灯光系统。
为承接各种书画艺术展和大型图片展览,我们将沿展橱设
置一道可移动的轨道式专用展墙,不用时储存在隐蔽的储存间,用时沿轨道拉
出形成展墙,用于图片和书画艺术的临时布展。
展柜展台。
制作不同种类的不同形式的移动式展柜和展台,用于陈列各种
大型展品。
根据临时展览需要配置展出,这样考虑的目的是增加陈展能力和陈
展容量,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展览。
地面设计。
根据大型临时展馆对地面的要求,地面处理不宜贴瓷砖,采用
特殊防滑防撞击的水泥材料,水泥表面由特殊化工材料处理。
配套设施。
临时展厅接待的人会很多、消防、空调、排烟等都将按施工规
定设计和配备。
七,地下负一层——文物库房
文物储存。
为保证文物的安全、有序、可查,储存的文物必须配比专用文
物架体,文物架体可采用定做或加工模式,文物架体以承受力强、安全、摆放
方便为宜。
地面装饰:根据文物储存对地面的要求,地面处理不宜贴瓷砖,采用特殊
防滑防撞击的水泥材料,水泥表面由特殊化工材料处理。
环境控制。
文物对环境特别是温度、湿度、空气纯净度的要求很高,这就
需要设计科学完善的空调与换气系统。
八,地上二层——民俗馆
民俗背景。
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土壤肥沃,水源充沛,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誉。
据考证,距今四千多年前就有先民在这里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活动。
自汉代以来,历代王朝先后在此实行大规模屯田戍边政策,兴修水利,发展农
业生产,使得这里逐步由游牧区变成了相对发达的农业区。
内容定位。
张掖在历史上曾是河西四大名郡之一,它也是不同时期河西的
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加之祁连积雪滋养了万物,涛涛黑河从境内流过,历代丰衣足食的张掖先民民,创造了独特的民俗文化,我们将充分发挥二
楼两个展厅的空间,展现张掖的风土人情、农事耕作、生活起居、婚丧嫁娶、
礼仪风尚、集贸交易、民间艺术、张掖宝卷、风俗习惯、特色文化等内容,展
示张掖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展示模式。
按照内容定位所涉及的民俗范围,分为十个大的板块,每个板
块均采用“文字+图片+场景复原”的模式,深度再现久远而又历久弥新的各种民
俗文化,使后人在传承中汲取精华、剔除糟粕。
场景复原将采用泥塑、蜡像、
浮雕、雕塑与真实场景融合,细致、传神、精彩再现每一个被岁月和历史尘封
了的文化记忆。
以“生活起居”板块为例,从主房、西厢房、东厢房、书房、厨房、牛羊圈等入手,真实再现各房间家具的陈列、床铺用品、洗漱用具、农耕
用具,厨房用品,陈列各房间主要成员的肢体状态等。
科技融合。
对部分场景复原模式,除上述传统的泥塑、蜡像等形式外,适
度融合科技手段,如投影技术、成像技术、特效技术等,使复原的效果更加明显、形式更加生动、场景更加逼真。
配套装饰:走廊采用瓷砖铺设。
馆内地面采用塑胶材。
公共吊顶采用铝方
通材质。
其他板块吊顶随场景变化而变化。
九,四层装饰
走廊装饰。
本层全部为博物馆办公室。
采用常规瓷砖铺设;吊顶采用常规
矿棉板材质。
室内装饰。
地面采用常规瓷砖;吊顶采用石膏吊顶或矿棉板装饰材质;墙
面采用白色油漆,
总之。
博物馆设计的目的是将中华文明、文化更好地传承、连接和展示。
我们在规划建设博物馆陈展设计时,很好的结合了当地的民风民俗,突显了张
掖文化的魅力和特色,确保了布展设计与展览内容不脱节,内部空间分区明确、功能适宜,致力将“三馆”打造成本土特色与现代化元素相结合的地标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