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古诗词阅读理解竞赛练习题型完美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古诗词阅读理解竞赛练习题型完美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鹿柴》中的“柴”应该读____,同“寨”。
()
A.zài
B.cái
C.zhài
D.chái
[2]“但闻人语响”中的“闻”意思是()
A.用鼻子闻味
B.用耳朵听见
C.用眼睛看见
[3]理解古诗,对的画“√”,错的画“×”。
(1)这首诗描绘了山林的幽静,写出了诗人在山林深处,寂寞凄凉的悲苦感觉。
(_____)
(2)“返景入深林”是指回到深林再次观赏风景。
(_____)
(3)“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运用反衬手法,以动衬静,用人语响表现山中的空寂。
(_____)
(4)这首诗描绘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充满了绘画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_____)
2. 古诗阅读。
材料一:
忆江南(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材料二:
忆江南(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群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1]这两首词以一个“________“字为线索贯穿起来,形成了一个整体,真可谓是词短情长。
第一首是总写对________的回忆;第二首则是对________的忆念、向往.都表达了作者________。
[2]材料二中,描写的是江南________季的美景,可以从“________”中看出。
[3]这两首词都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以下几首小诗都选自诗集《繁星》《春水》,读一读,完成练习。
(一)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二)
母亲啊!
我的头发,
披在你的膝上,
这就是你赋予我的万缕柔丝。
(三)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深厚的恩慈,
反使她终于沉默。
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么?
[1]关注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诗集《繁星》《春水》的作者是我国女诗人冰心。
(_____)
(2)这三首诗表达的都是诗人对母亲的爱与思念。
(_____)
(3)读第三首小诗,我不由得想起了李白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_____)
[2]情感表达:读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选一选。
(1)“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这句诗让我们想象到
(_____)
①儿时那令人怀念的景物,那些天真浪漫的快乐时光。
②儿时与母亲的美好回忆,表达出诗人此时此刻渴望得到母亲的关爱和儿时的快乐的情感。
(2)“母亲啊!你是那春光么?”这句诗(_____)
①把母亲比作春光,体现了母爱的伟大。
②把春光比作母亲,体现了春光的温柔。
(3)“我的头发,披在你的膝上,这就是你赋予我的万缕柔丝。
”这句诗(_____)
①用万缕柔丝(头发)作比喻,表现出诗人的母亲那数不尽的温柔如丝的母爱。
②母亲的头发披在女儿的膝上,表现出母亲的温柔。
[3]一展身手:诵读这些诗歌时,眼前就会浮现出母亲的样子,请你试着用诗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吧!(可仿写,也可自由写)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欣赏。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1]读上面两首诗,体会一下不同作者眼里的西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两首诗歌你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与理解。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提取信息)诗的第1小节描述了鸟儿歌唱的四个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诗句)这首诗写于1938年,读一读下面的背景资料,回答问题。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着中国大地。
作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汇集于桂林。
作者满怀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诗。
(1)“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指的是(________)。
a.被日本侵略者践踏的中国大地 b.在暴风雨摧残下的武汉
(2)“无比温柔的黎明”指的是(________)。
a.树林里的早晨 b.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必定会迎来胜利的曙光
[3](标点运用)第1小节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转折
C.表示声音的延长
[4](体会情感)朗读这首诗时应用怎样的感情基调?()
A.热烈、激动
B.悲凉、沉重
[5](写法探究)诗歌的第2小节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试着运用这样的修辞手法仿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古诗品鉴。
墨梅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吾家洗砚池头树”是用______的典故。
()
A.王献之
B.王羲之
C.王冕
D.柳公权
[2]这是一首_________,是诗人为自己所花的墨梅所提写的。
[3]这首诗中写墨梅色彩的诗句是________;突出墨梅气味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厌恶当时的腐败风气,不媚世俗的气节和品性。
[5]这首诗也运用了_______的写法,抒发诗人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
7. 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春的消息
风,飘绿了树枝,
水,漂白了鸭的羽毛,
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
你看,春天已经来到!
让我们换上春装,
像小鸟换上新的羽毛,
飞过树林,飞上山岗,
到处有春天的欢笑。
看到第一只蝴蝶飞,
它牵引这我的双脚;
我高兴地捕捉住它,
又怜爱的把它放掉。
看到第一朵雏菊开放,
我会禁不住欣喜地雀跃,
小花朵,你还认得我吗?
你看我又长高了多少!
去年叶落的枝头,
等待它吐出新的绿苞;
再去唤醒沉睡的溪流,
听它唱歌,和你一起奔跑。
走累了,我就躺在田野上,
头顶有明丽的太阳照耀。
是谁搔痒了我的面颊?
啊,身边又钻出嫩绿出的小草……
[1]读诗歌,填空。
(1)这首诗押“(___)”韵,第三节诗的韵脚是(_____)。
(2)读诗句,照样子写一写各小节写了哪些“春的消息”。
第一节:风摇绿枝条、水漂白鸭的羽毛第二节:人们换春装
第三节:_________________ 第四节: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节: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节:太阳明丽、小草发芽
(3)这首诗描写了情趣盎然的春天,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之情。
[2]给诗句选择合适的朗读语气。
A.惊喜 B.欢快和急切 C.渴望和欣喜 D.自豪、亲切
(1)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你看,春天已经来到。
(_____)
(2)飞过树林,飞上山岗,到处有春天的欢笑。
(_____)
(3)看到第一只蝴蝶飞,它牵引着我的双脚。
(_____)
(4)小花朵,你还认得我吗?你看我又长高了多少!(_____)
[3]第五节画“﹏﹏﹏”的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为什么说是“沉睡”的溪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的结尾用“……”说明还有很多春的消息没写,你能仿照第三节或第四节诗写写你眼中的春天的消息吗?注意分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古诗词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1]《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
A.唐朝范成大
B.宋朝范成大
C.宋朝杨万里
[2]“杂兴”的意思是()
A.随兴而写的诗。
B.很多种类。
[3]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的诗句是()
A.梅子黄时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B.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4]对本诗赏析正确的是(____)和(_____)
A.诗句描写的是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B.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C.诗的第三句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9.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一)
在朦胧的寂静中
玉立着这棵白桦,
在灿灿的金晖里
闪着晶亮的雪花。
(二)
白桦四周徜徉着
姗姗来迟的朝霞,
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
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
[1]这两节诗节选自苏联诗人________的抒情诗《________》。
[2]这两节诗分别是写(_____)中的白桦和(______)中的白桦,表现了白
桦(______)的气质。
A.朝霞 B.金晖 C.内在 D.外在
[3]“玉立”这个动词用得好,好在什么地方?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玉立”一词写出了白桦外形挺拔、气质不凡的特点。
B.“玉立”一词表现了白桦生性耐寒,又通体银白。
C.“玉立”一词突出静静挺立的白桦不失一种特别的动态美。
[4]诗中“姗姗来迟”一词突出了朝霞的________之美,更衬托出白桦的
________。
[5]白桦是本诗的中心意象,通过作者的描写,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古诗词阅读。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诗的前两句是_________描写,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这是一首______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的感情。
11. 课内阅读。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诗中写将军雪夜率军追敌的壮举,突出了将军_________的精神。
诗一开始用月黑之夜大雁被惊高飞,来衬托_______的情景;三四句写将军________,“大雪满弓刀”这一细节,既写出了环境的__________,更突出了将军的
__________。
[2]《塞下曲》一诗如何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读三四句,分析“逐”和“满”两个词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短文。
妈妈的爱
有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
我从梦中醒来,
妈妈正给我扇着扇子,
汗水却湿透了她的衣裳。
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
有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
妈妈到学校接我,
一把伞遮在我的头顶,
雨水却打在妈妈的身上。
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
有一回我病了,
妈妈抱我去医院。
摸着我很烫很烫的额头,
妈妈着急地哭了。
啊,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
……
[1]给带点的字注音。
妈妈给我扇(_______)着扇(_______)子。
[2]填空:
妈妈的爱是(_____),是(_____),是(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清凉 -(_______)着急 -(_____)责备 -(____)
[4]根据文章内容,用'因为……所以……'写句子。
至少写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一写。
你能模仿上面几个诗节的格式来写一段诗节,舒发你对妈妈的爱吗?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13.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不再胆怯的小白菊,
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试试寒,试试暖,
然后一瓣瓣地绽(dìng zhàn)透;
抖(dǒu dòu)去水珠的风蝶儿,
在木叶间自在闲游,
把它五彩的智慧书页,
曝着阳光一开一收。
[1]给诗歌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这个片段运用______的修辞方法,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这两种景物分别在天晴了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的样子。
[3]“五彩的智慧书页”指的是_____________ 。
[4]在天晴的时候,还有哪些景物?它们又是怎样的呢?学着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品读诗句,按要求完成练习。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1]关于这首诗歌中的两个“风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两个“风雨”的意思相同。
B.第一个“风雨”指自然界中的狂风暴雨,第二个则比喻生活中的困难、挫折、烦恼、忧愁等。
C.第一个“风雨”指自然界中的和风细雨,第二个则比喻生活中的困难、挫折、烦恼、忧愁等。
D.第一个“风雨”的意思是由第二个引申而来的。
[2]诗中的“你”指_____________。
这首诗歌由鸟儿的巢联想到
_____________,赞美了________________。
[3]在“心中的风雨来了”时向亲人倾诉,寻求慰藉,这样的经历你一定也有过,请用几句话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课外阅读我能行。
露
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
我在张开惺忪睡眼的花心里,
我没有向人们说“勿忘我”。
清晨和黑夜,
我自生又自灭。
我不是星星的眼泪,
也不是璀璨的明珠,
我就是我,
一滴纯洁的甘露。
很少人注意我,我不抱怨,
那——又有什么要紧。
阳光妩媚的清早
我会升华成一朵——
美丽的,洁白的云。
[1]诗中的“露”具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露”拥有怎样的生活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首诗,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写句子。
我不是星星的眼泪,/也不是璀璨的明珠,/我就是我,/一滴纯洁的甘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课文精彩回放。
繁星(七一)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1]“是永不漫灭的回忆”一句中,“永不漫灭”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回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事”具体指哪些事?为什么“这些事”会成为“永不漫灭的回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