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说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说课材料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很高兴今天能有这样的机会与大家一起交流关于知识树建构方面的问题。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下面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教学这三个方面依次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课标:
我分别从本学科学段目标、单元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本单元的内容标准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数学课程总目标: 共有三个阶段, 我所说的内容在数学课程总目标的第一阶段为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 学生能够:
(一)学段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 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
数学思考: 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 发展空间观念。
解决问题: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增强应用意识,
提高实践能力。
注重培养孩子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 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 体会数学的特点, 了解数学价值。
更加关注孩子的体验。
(二)单元的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 使学生初步认识角, 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 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 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3.让学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继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
(三)单元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让学生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 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会用三角尺画直角。
二、说教材:
我将从单元的单元编排体例、编排特点、单元内容结构、知识整合这四个方面依次展开叙述
1、教材编排体例
本单元有六个例题, 四个做一做, 一个练习。
例题: 借助生活中的物体, 出示实物图, 让学生观察, 抽象出角, 体会角的大小是一定的引出各种角的概念。
做一做:主要检查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的机会。
练习:练习题的设计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形式多样的练习题, 让学生能够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2、本单元教材的编排特点分别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结合生活情境与实际操作活动认识角。
由于角在实际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原型”, 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
因此, 教材在编排时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 呈现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图, 并从其中的实物
中抽象出角, 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
识的现实性。
(2)将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整合进“角的初步认识”中。
在实验教材中, “角的初步认识”单元只包括认识角和直角的内容, 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安排在二年级下册, 修订后的
教材对此部分内容的编排进行了调整。
调整后的内容, 可以使学生更为深人、全面地认识角, 使学生形成对角的更为完整的认识。
(3)发挥三角尺的教学价值。
在本单元中, 教材充分利用了“三角尺”这一重要的文具, 来帮助学生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3.内容结构
(2)本单元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 (1)在事物中抽象出角, 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3)熟练运用三角尺, 会用三角尺画直角, 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4)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整合:
四年级下册: 三角形的认识: 会画三角形的底和高。
五年级上册: 三角形的面积: 会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三、说教学:
我分别从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开发建议这三个方面说一下:
1.单元教学设计: 课时分配: 新授课3课时, 练习课1课时。
2.单元教学设计思路 a.充分给学生机会, 让他们通过动.
手操作活动, 在活动中体会角单位特性。
b.让学生感知直角、锐角和钝角之间的关系。
学科素养培养:
(1)通过观察、操作。
初步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单元教学评价
考查方法: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设计了笔试和实践活动两种评价方式。
评价建议: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关注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教师评价, 学生自评, 学生之间互评相结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3.教学模式
(一)新授课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2.走进文本, 解决问题
3.巩固练习, 全面评价
4、回扣大问题, 总结归纳
(二)练习课教学模式
1.激发兴趣, 明确目标
2.基本练习, 寻找缺漏
3.综合练习, 拓展提高
4、检测反馈, 评价反思
(三)复习课教学模式
1.创设情景, 引出课题
2.小组合作, 看书整理
3.汇报交流, 评价反思
4.总结梳理, 构建网络
5、类化练习, 拓展创新
(四)实践课教学模式
1. 发现和提出问题
2. 设计实践方案
3. 自主实践,解决问题
4. 总结评价
5. 拓展延伸
4、课时安排:
角的认识认识.....................2课时
直角的认识.......................1课时
认识锐角、钝角...................1课时
解决问题及练习...................1课时
高春兰
2018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