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第二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内容的再加工11第三节第三节了解学生技能了解学生技能一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发展状况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对即将学习的知识的认知状况三学生已有的能力和经验基础四学生对学科的认识状况五学生的学习意志情绪和自信心六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七学生的家庭情况八学生班集体情12二了解学生的方法二了解学生的方法观察法就是教师通过有目的地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与分析从而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的方法
精选课件
6
第二节 钻研教材技能
一、钻研教材的意义 (一)有助于教师掌握教材的逻辑体系,理顺知识结 构,做到前后照应、融会贯通。 (二)有助于教师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把握教材的知 识结构体系、教材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教材的特点、教 材的重难点和关键。 (三)有助于全面贯彻和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 要求。
的试卷从基本知识、能力、运用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获得可靠、有
效学情信息的方法。
(六)阶段判别法
每次阶段性考查后,可对学生最近的学习和发展变化做出以下五种类型的判断:上升
型、高水平稳定型、起伏型、下降型、低水平稳定型,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教育对策。
精选课件
13
第四节 制定教学进度计划技能
精选课件
7
二、钻研教材的步骤
(一)研究课程标准,研读教材,广泛收集课程资源。 1.研究课程标准。弄清楚所教课程的特点和要求’_理解课程 的性质和基本理念。 2.研读教材。第一步,通读教材,研究它们的逻辑性、思想 性和系统性,第二步,确定教材各章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重难 点和关键点。第三步,明确哪些内容需要进行补 3.多渠道搜集教学资源。教材只是旨在构成课程而选出来的, 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素材。除此之外,教师能够获得的教学资源还 有教学指导书、参考书、阅读资料配套练习册等。
2.电子教案的类型 按照制作平台的不同,把电子教案分为用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 wps)制作的文档式电子教案、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式电子教案、用几何 画板制作的过程式电子教案、用学科积件平台制作的积件式电子教案、用方 正奥思,Authorware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式电子教案。
精选课件
(学期)教学进度计划一般由标题、说明部分和教学进度三部分构成。
1.标题
制定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要写明学校、学期(学年)和任教科目名称等信息,还要
注明主讲教师的姓名、所教班级、上课周数、总学时等。
2.说明部分
(1)本学期教学总目标、重点和要求
(2)对学生情况的分析
(3)教学内容的分析
(4)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精选课件
2
二、备课的类型
(一)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是教师先要熟悉、钻研和掌握教材,然后再根据自己 的经验、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材内容的性质等方面进行分析, 写成教案。在教案中要明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的使用等, 要说明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方法的使用,提问的方式,教学重难点 的处理方法,学生活动形式及时间安排等。 集体备课是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同级同科的教师互相合作, 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享教学资源。集体备课可以最大限度地挖 掘集体智慧,发挥团队效应,培养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共伺提高。
3.教材内容的增补
实际上就是整合和开发课程资源。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 识,发展智能。教材内容的增补材料丰要有∶一是背景性知识、二是经验性知 识、三是练习性材料、四是拓展性材料
4.教材内容的调整
5.教材内容的再加工
精选课件
10
第三节 了解学生技能
一、了解学生的内容 (一)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发展状况(二)学生的 知识基础和对即将学习的知识的认知状况(三)学生已有 的能力和经验基础(四)学生对学科的认识状况(五)学生 的学习意志、情绪和自信心(六)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 习惯和思维方式(七)学生的家庭情况(八)学生班集体情 况
精选课件
4
三、备课的内容
(一)备课程标准 备课程标准就是以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一门课程的性 质、特点、功能和任务为总的指导思想,确保备课的基 本方向和走向不偏离。 (二)备教材 教师要在备课时对教材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把握和 完成这两种转化,促进学生的发展。
精选课件
5
三、备课的内容
(三)备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四)备教法 备教法包括教材的组织和教法的选择。 (五)备学法 备学法就是研究学生如何“学”,从“学”的角度 来研究教。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使 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学校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 规定教与学的方向。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学习效果和标准,是对完成教学 活动后学习者应达到的行为状态的具体描述。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落实课程标准 的要求以引起学生素质和行为发生变化来实现的。
(一)教学目标的纵向关系
精选课件
18
二、教案的类型
(一)纸质教案 1.文字表达式教案 2.表格式教案 3.卡片式教案 4.条目式教案
精选课件
19
二、教案的类型
(二)电子教案 1.电子教案的涵义 电子教案是指采用电子设备和软件工具设计、制作、使用与储存的一 种多媒体教案。电子教案集图、文、声为一体。电子教案包括教师上课的全 部板书、板画和一些用语言难以表达的动感情景。
20
三、编写教案的基本要求
(一)要高度重视,端正态度 (二)要切合实际,坚持科学性、主体性、教育性、 经济性和实用性。 (三)要优选教法,精设课型 (四)要重视“正本”,关注“附件” (五)要认真备课,纠正“背课” (六)要内容全面,并及时调整
精选课件
21
再见!
2010年11月
精选课件
第二讲
备课技能概述
精选课件
1
第一节 备课概述
¨ 一、备课的涵义 是指教师在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 学生的基础上,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学 生怎么学。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 方案的过程。备课包括两个层次∶一是要统观全局,从 “宏观”上考虑制定学期(或学年)的教学工作计划;二 是深入章节,从“微观”上考虑制定课时(或单元)教学 计划方案(即教案,或称教学活动设计)。
精选课件
11
二、了解学生的方法
(一)观蔡法和谈话法 观察法就是教师通过有目的地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与分 析,从而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的方法。谈话法就是通过与学生、班 主任及其他科任教师交谈可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 爱好等。观察法和谈话法是了解学生最常用的方法。 (二)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指教师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课内外的生 活环境和各种表现进行有计划的全面考察,从而了解学生的方法。 这种方法有利于深入了解学生,发现各种关系和联系。
3.教学进度
精选课件
15
二、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
(二)制定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的要求 1.要通读教材 2.内容项目要齐全 3.分析要准确深入 4.教学目标要明确,进度要合理科学 5.措施要得力
精选课件
16
三、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计划是指在一个单元教学开始之前,对这 一单元或课题教学工作进行的全面安排。它在授课计划 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指它要体现和落实学期 (学年)教学进度计划的精神,是学年教学进度计划的具 体化;启下是指它是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和编写课时教学 进度计划(教案)的依据。单元教学计划主要包括课题名 称和授课表两大部分。其中授课表中的内容主要包括本 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时间分配、各课时的主要内容、 课的类型、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及媒体选用等。
精选课件
8
二、钻研教材的步骤
(二)精读教材,深层领会 即把握教材的内在特征
精选课件
9
二、钻研教材的步骤
(三)精细加工,再创教材
1.教材语言的转换
教材语言属于精改语言代码,为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师要对教材语 言进行转换,使
2.教材内容的取舍
选取的内容要具有科学性、目的性、启发性和思想性。
精选课件
17
第五节 编写教案的技能
一、教案的基本内容 教案的内容主要由概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或教 学反思四部分组成。 (一)概况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课型 教法学法、媒体选择等。 (二)教学过程是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内容的实施程序。 (三)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具有科学性、整体性和条理性。 (四)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
精选课件
12
二、了解学生的方法
(三)教学反馈法
教学反馈法是指通过课堂提问、课内外作业、辅导答疑等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
况,以及与新知识相关的内容的掌握情况。
(四)摸底测验法
指通过诊断性(摸底性)测验了解学生学习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测验结果进行分
析的方法。
(五)资料分析法
通过对学生档案、成长记录袋、作业等记载学生情况材料阅读和分析,对学生考试后
新课程提出了立体“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 价值观。
精选课件
14
二、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
(一)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的涵义及构成
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是教师在开学前对所教学科作出的一个学期(学年)的全面计划
和通盘安排,是完成一个学期(学年)教学目标所确定的工作范围和教学进程的实施方案。学年
22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教学目标是一个系统,由上而下细化展开、由下而上具体指向、构成一个层次 分明、上下贯通、有机联系的课程目标体系。不同层级的教学目标之间构成一个序 列∶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每门学科的教学目标也有不同的层 级∶学期(学年)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
(二)“三维”教学目标
精选课件
3
二、备课的类型
(二)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 学期备课即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备课是在学期进度计 划的基础上,制定出每一单元的教学进度计划课时备课是教师根据 学期进度计划和单元进度计划,对每一节课进行设计。 (三)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 课前备课是指教师在上课前进一步研究教案,熟悉教学过程, 经过深思熟虑,使教学的课时计划得以充分落实的过程。 课后备课是指教师在上课后对课堂上的反馈信息进行思考总结, 为进一步改进教学做好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