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热学创新试题分析.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热学创新试题分析
广州市第十八中学潘盛满
内容提要:本文从对近年物理中考热学创新试题的分析,了解近几年物理中考创新试题的题型及变化规律,从而为物理中考命题及中考复习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热学创新试题、思维型、探究型、STS型、信息处理型、物理思想、方法型、实际应用型、设计型、学科交叉型。
前几年各省市物理中考试题中,创新试题主要涉及力学和电学.由于热现象较简单、直观,与现实生活联系又紧密,近一两年的物理中考创新试题,热学方面的比例越来越大.从热学创新试题的变化中,也可反应中考创新试题的变化.现举例分析如下:
—、发散思维型
题目要求从条件、过程或结论进行多方面、全方位的分析,克服思维定势,从不同角度探索.在变通的、发散的思考中求得创新和突破.考查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2002厦门)一杯很烫的水,要使这杯水冷得快些,你准备采取哪些做法?请至少写出两种做法,并指出每种做法所应用的物理知识或原理.
二、联想思维型
对给出的情景,通过仔细分析、理解、思考,发挥丰富的想象解决问题.考查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2002青岛)请你回忆一下,妈妈在家中的厨房里做饭的过程中,用到了哪些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请说出两个场景,并分别说明每一场景所包含的物理道理.
三、探究型
新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在课堂上要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探究题从实验或大量物理实例入手,通过分析相关的现象、数据或图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运用简洁的物理语言,概括得出结论.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探究题是今后中考命题的热点.
1、(2002青岛)小丽在研究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压强时,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将这些气体的体积保持不变,它的压强会不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呢?针对这一问题,她经过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1)这些气体在体积不变时,温度越高,压强越大;
(2)这些气体在体积不变时,温度越高,压强越小;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丽进行了如下实验:在烧瓶中封入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烧瓶的一端连接在压强计上,将烧瓶放入水中,通过温度计可以测得水的温度,也就是瓶中气体的温度(如图略).
给水槽中的水加热,通过不断调整压强计以保持瓶中的气体体积不变,并通过温度计和压强计每隔一段时间记录瓶中气体的温度值及相应的压强值.经过一段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气体的温度(°C)20 30 40 50 ...
气体的压强(pa) 1. 0X105 1. 03X105 1. 07X105 1. 1X105
...
小丽对上述数据进行了归纳分析,看出了在这种情况下,气体压强与温度的某种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丽得出的结论是: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保持不
变时,.小丽探究出的这个结论
在日常生活中有何应用?请举一例
③小丽是按照怎样的思维程序进行探究活动的?
: —►—►—►—►
2、(2002宁夏)塑料日光温室(简称塑料大棚)已在我区普遍推广使用,大棚蔬菜生产成为宁夏农村脱贫致富的一大支柱产业.不同的蔬菜以及同种蔬菜的不同生长期对温度、光照、湿度等环境有不同的要求. 塑料大棚
可在人工控制下,对大棚内的温度、光照、湿度、气体等因素进行调节,形成适宜于蔬菜作物生长的小气候、小
环境.对大棚内有关因素的调控是否适当,直接影响大棚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关系到农户的经济效益.
1、略
2、研究塑料大棚
提出一个你认为有价值的,关于塑料大棚性能、特点、生产等方面的研究课题.(如研究外界气候条件
对棚“增温效应”的影响)
简要说明你准备如何进行这项课题研究.
四、“STS”型
科学技术在发挥重要作用的今天,也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等.普及STS知识,增强人们的STS意识,已经成为全民教育的一种趋势.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深刻理解技术本身及其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使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热爱环境、保护环境.
(2002安徽)热机(如汽车、拖拉机的发动机等)是将燃料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热机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了社会的快速发展.热机在能的转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损失一部分能量,并且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请指出热机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形式的能量损失,同时指出可能造成哪些环境污染.
五、信息处理型
以表格、插图、诗文、文段等形式,提供大量信息,要求学生对信息进行检索、理解、分析、联想,灵活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问题.考查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信息的能力.符合信息时代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是今后创新试题命题的重点.
1、(2002南通)有一个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插入一枝温度计,用酒精灯对烧杯鳗慢加热,某同学
将观察结果记录在1 〈表中,分析此表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
观察时间(min)0 2 4 6
温度计示数(°C)0 0 0 9
现象有较多的冰少量
的水有少量的冰较多的
水
冰完全消失只
有水
全部是水
2、黑色物体善于吸收热的道理,可以叫雪山献水.我国西北的祁连山,山上终年积雪,但它周围的土地却因为缺水干汗而荒芜.后来人们想出了办法,派出征服雪山的工作队,带上大量的碳黑,撒落在整个祁连山上.由于乌黑的碳黑大量吸收来自太阳的辐射热,使得冰融雪化,祁连山终于献出了滚滚雪水,灌溉周围良由.请回答下列问题:
哪些物态变化过程需要吸热?
此文给你什么启示?(两条以上)
六、物理思想、方法型
物理知识包括物理概念、规律,还包含物理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近一、两年各地加强了对物理研究过程、研究方法及物理思想的考查.
(2002扬州)小明与小芳为了研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好坏,两人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①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影响水温变化的其它因素,即保持烧瓶相同、水的初温相同、环境因素相同和相同.
②按照计划操作,小明与小芳同学把实验测得的时间和温度数据填在下列表格中:
时间t/min 0 10 20 30 40 ,・
・
150 180
泡沫塑料组水温Ti/°C80 64 55 50 41 ,・
・21 20
棉絮组水温T2/°C80 56 43 32 28 ,・
・20 20
分析上表数据可知:他们实验时的室内温度是笆.经过40min后,泡沫塑料包的烧瓶水温降低了
°C,而棉絮包的烧瓶水温降低了°C,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除了采用相同时间内观察水降低的温度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外,根据上表数据你还可以采用—的方法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七、实际应用型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近年各地中考题的出发点大都贴近学生生活,符合认知规律,能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2002黑龙江)饺了是大家喜爱的食品.煮饺了时,从水烧开饺了下锅到煮熟后捞出的过程中,有许多物
理现象,请你说出其中的两个,并用物理知识解释.
八、设计型
中考实验不再只考查书本上已有的实验,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性实验题,通过学生自行设计方案、方法,鼓励学生自由选择、自由想象、自由发挥,改变“照方抓药”的考查模式,是考查学生更高层次能力的重要方法.
(2002南京)设计一个简易实验,验证“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将你的方法和观察到的现象写出来).
九、综合型
学科内综合,如力、热综合,电、热综合或力、电、热综合.(举例略)
十、学科交叉型
适应高考3+x科目改革,加强物理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进一步的理解;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冲破封闭的单科教学模式,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更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1、(2002广西)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约71%,通常每1000g海水中含氯化钠等盐类35g,所以海水是咸水,但可以变成淡水“跑”到陆地上来.
海水“跑”到陆地变成淡水形成天然水循环,这个过程主要包含了水的哪两种物态变化?
运用理化知识鉴别从海水中“跑”出来的水是淡水而不是咸水的方法有多种,请列举其中的三种.
2、(2002哈尔滨)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大气层是这个“家园”的保护企.没有了它,人类将无法生存.请你设想一下,如果地球周围没有了大气层,在教材中涉及到的有关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及实例中,哪些现象将不再发生.
此文发表在《物理教师》杂志2003年第7期,并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学物理教与学》” 2003年11期转载,及“知达斯物理中考网”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