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一章内能经典习题(培优专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内能、热量、温度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块内能为零
B.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C.热量总是自发地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
D.物体的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
2.关于分子动理论及有关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比冷水中快,说明热水比冷水的分子运动更剧烈
B.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C.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D.海波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3.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的是()
A.春天里,柳絮纷飞B.夏天里,白云飘荡
C.秋天里,丹桂飘香D.冬天里,雪花飘飘
4.如图所示的热学现象中,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A.甲图可以用来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质量是否有关B.乙图说明空气的密度大于二氧化氮的密度
C.丙图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D.丁图说明活塞压缩空气做功时,机械能可以转化为内能
5.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这有助于生物体调节自身的体温,以免因温度变化太快对生物体造成损害,其主要原因是水的()
A.比热容大B.沸点高C.密度小D.凝固点低
6.如图所示烧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可看到瓶塞跳起,瓶内有雾产生。

在这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给瓶内打气时,瓶内气体内能减少
B.雾的生成,表明瓶内气体温度升高了
C.瓶内不盛水,瓶塞跳起没有雾,瓶内气体内能仍会减少
D.瓶塞跳起时,机械能转化为了内能
7.在空气中,将热水倒进玻璃杯中,玻璃杯会变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含有的热量减少
B.水将温度传给了玻璃杯
C.玻璃杯增加的内能小于水减少的内能
D.玻璃杯升高的温度一定等于热水降低的温度
8.如图为某物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对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物质为非晶体
B .该物质的凝固时间是10min
C .该物质在B 、C 两点时温度相同,内能相等
D .该物质的熔点是80℃
9.质量和初温相同的两个物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比热大的物体温度较高 B .放出相同的热量后,比热小的物体温度较低
C .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比热较小的物体可以传热给比热较大的物体
D .放出相同的热量后,比热较大的物体可以传热给比热较小的物体
10.手指按到键盘上,与键盘间没有发生热传递,则手指和键盘一定具有相同的( ) A .热量
B .温度
C .比热容
D .质量
11.根据表中的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一些物质的比热容()
J /kg C ︒
⎡⎤⋅⎣⎦
水 34.210⨯ 铝 30.8810⨯ 煤油、冰 32.110⨯
干泥土 30.8410⨯ 沙石
30.9210⨯

30.3910⨯
A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可能相同
B .夏天,在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主要利用水的比热大的特性
C .比较水和沙石的比热容可知,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
D .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多 12.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低的物体可能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多 B .物体内能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
C .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13.重庆美食名扬四方,吸引全国各地旅客来“打卡”,如图所示是大家常见的美食,其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A.小面——刚煮熟的小面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B.酸辣粉——酸辣香味四溢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
C.回锅肉——炒肉时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肉和菜的内能增加
D.重庆火锅——当汤沸腾以后,把炖汤的火调小是为了降低汤的温度
14.下列实验过程中,物体内能的改变方式与其他三个不同
..的是()
A.甲图中,活塞下压玻璃筒内的空气,空气内能增大
B.乙图中,烧瓶内的空气将瓶塞推出,空气内能减小
C.丙图中,烧杯内的水被电加热器加热,内能增大
D.丁图中,试管内的气体推出橡胶塞,试管内气体内能减小
二、填空题
15.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分别给质量、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如图。

根据图象可知,甲液体的比热容______乙液体的比热容(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如果乙液体是水,则甲的比热容为
______。

[已知c水=4.2×103J/(kg·℃)]
16.目前使用天然气的公交车已投入运营,它将天然气压缩后存储在钢瓶中作为车载燃料。

从宏观角度看,天然气被压缩后密度将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从微观角度看,天然气容易被压缩是因为____________。

17.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

水 4.2×103铝0.88×103
煤油、冰 2.1×103干泥土0.84×103
砂石0.92×103铜0.39×103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比较水和冰的比热容可知,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_____(填“有关”或“无关”);
(2)100g水的比热容与50g水的比热容相比较,_____(填“前者是后者的两倍”或“前后两者相等”);
(3)将质量初温相同的铝、铜两个球,浸没在沸水中煮较长的一段时间,则两个球的温度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从沸水中吸热较多的是_____球。

18.用相同的装置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固体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当加热至2min时,甲吸收的热量____乙吸收的热量(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从图中可以看出固体物质甲的比热容_____固体物质乙的比热容(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9.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

新冠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飞沫传播与花香飘散的方式_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将油条装入塑料袋内,过了一段时间,油条中的油会渗出塑料袋,这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

20.如图是一款名为“软质液体电热宝”,袋内是一种______和沸点都比水高的特殊液体,因此它的储热效果也比普通热水袋更好。

三、解答题
21.为了减少环境污染,部分农村地区改用液化气烧菜做饭,某钢瓶装有液化气10kg,已知液化气的热值为4.2×107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求:
(1)这瓶液化气全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2)若(1)中放出的热量只有40%的被吸收,则吸收的热量为多少?
(3)利用这些热量给20℃的水加热,在标准大气压下可将多少质量的水烧开?
22.小华和小欣探究水和某种未知液体放热降温的特性,她们用相同的烧杯装了质量均为200g的水和未知液体,均加热到80℃后,置于相同环境中让两种液体自然冷却。

同时记录两种液体的温度,得到如图所示温度和时间图像。

设降温初期两种液体相等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c水=4.2×103J/(kg·℃)求:
(1)表示水的图线是哪一条;
(2)3分钟内水放出的热量;
(3)未知液体的比热容。

23.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质量均为2kg的水和某种液体加热,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如下表所示,求:
加热时间/min012345
水的温度/℃202224262830
某液体的温度/℃202326293235
(1)水经过5分钟吸收的热量;
(2)某液体的比热容。

24.人类的祖先钻木取火,为人类文明揭开了新的一页。

钻木取火的一种方法如图所示,将削尖的木棒伸到木板的洞里,用力压住木棒来回拉动钻弓。

木棒在木板的洞里转动时,板与棒互相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而热集中在洞内,不易散发,提高了木棒尖端的温度,当达到约260℃时木棒便开始燃烧。

因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故受热厚度很薄,木棒受热部分的质
量只有0.25克。

已知:来回拉一次钻弓需1.0秒,弓长为s=0.25m米,人拉弓的力为16牛顿,木头比热容c=2×103J/(kg℃)室温为20℃。

问:
(1)人来回拉一次钻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多少?
(2)人克服摩擦力做功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若其中有25%被木棒尖端吸收,则1秒内可使木棒尖端温度提高多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C
4.D
5.A
6.C
7.C
8.D
9.A
10.B
11.D
12.A
13.B
14.C
二、填空题
15.小于21×103J/(kg·℃)
16.变大天然气分子间距比较大作用力小17.不同有关前后两者相等相同铝18.等于大于
19.不同间隙
20.比热容
三、解答题
21.
22.
24.
【参考解析】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A.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故0℃的冰块的内能不为零,故A错误;
B.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用“含有”来修饰,故B错误;
C.热量总是自发地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故C正确;
D.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有质量、温度、状态等因素,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只有当质量和状态一定时,温度高内能一定大,故D错误。

故选C。

2.D
解析:D
【分析】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状态,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有关。

A.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比冷水中快,说明热水比冷水的分子运动剧烈,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隙缘故;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海波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虽然保持不变,但是部分海波会熔化成液态,海波的状态发生变化,所以内能增大,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C
解析:C
分子的热运动是人的眼睛看不到的。

A.春天里,柳絮纷飞,柳絮较大,明显看到,不是分子热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夏天里,白云飘荡,白云一块一块的,明显看到,不是分子热运动,故B不符合题
C.秋天里,丹桂飘香,丹桂香气成份,鼻子闻到,但是人眼看不到,这是分子热运动,故C符合题意;
D.冬天里,雪花飘飘,雪花可以看到,不是分子热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D
解析:D
A.甲图将其中的一滴水摊开,改变了液体的表面积,可以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是否有关,故A错误;
B.下边瓶子装入二氧化氮气体,因为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本来应该在空气的下方,结果发现上边瓶子内的气体也变成了红棕色,则说明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就可以证明扩散现象的存在,故B错误;
C.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两块表面干净的光滑铅块压紧后,它们会结合在一起,并能在下面吊起一个砝码,证明了物体的分子间有引力,故C错误;
D.当用力压活塞时,活塞压缩玻璃筒内的空气,对空气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达到乙醚着火点时,筒内棉花就会燃烧起来,故D正确。

故选D。

5.A
解析:A
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变化小,因此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以免温度变化太快对生物体造成损害,故A 正确。

故选A。

6.C
解析:C
A.给瓶内打气时,对瓶内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大,故A错误;
B.雾的形成是因为瓶内水蒸气温度降低发生液化,故B错误;
C.瓶内没有水时,瓶塞跳起是因为气体对外做功,瓶内气体内能减小,故C正确;D.瓶塞跳起时,瓶内空气的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故D错误。

故选C。

7.C
解析:C
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用含有描述,故A错误;
B.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不能传递,将热水倒进玻璃杯中,玻璃杯会变热,是水将热量传给了玻璃杯,故B错误;
C.水释放出的热量一部分传递给了空气,所以玻璃杯增加的内能小于水减少的内能,故C正确;
D.由
Q
t
cm
∆=可知,水放出的热量不等于玻璃杯吸收的热量,水的比热容和玻璃的比热
容不同,水的质量和玻璃杯的质量也不同,所以玻璃杯升高的温度不一定等于热水降低的温度,故D错误。

故选C。

8.D
解析:D
AD.由图可知,该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在80℃不变,所以为晶体,且熔点等于凝固点,所以熔点为80℃,故A错误,D正确;
B.由图可知,凝固过程为5min~10min,则凝固时间为5min,故B错误;
C.该物质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虽然B、C两点时温度相同,但是内能减小了,故C错误。

故选D。

9.A
解析:A
A.由公式
Q
t
cm
∆=知,在质量和热量一定时,比热容大的物质,温度变化较小。

已知两
物体初温度相同,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比热容大的物体末温度较低。

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由公式
Q
t
cm
∆=知,在质量和热量一定时,比热容小的物质,温度变化较大。

已知两
物体初温度相同,放出相同的热量后,比热容小的物体末温度较低。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公式
Q
t
cm
∆=知,在质量和热量一定时,比热容小的物质,温度变化较大。

已知两
物体初温度相同,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比热容小的物体末温度较高,所以可以传热给比热较大的物体。

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公式
Q
t
cm
∆=知,在质量和热量一定时,比热容小的物质,温度变化较大。

已知两
物体初温度相同,放出相同的热量后,比热容大的物体末温度较高,所以可以传热给比热较小的物体。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B
解析:B
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手指和键盘之间有温度差,没有发生热传递,则手指和键盘一定具有相同的温度。

故选B。

11.D
解析:D
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也可能会相同,比如冰和酒精,故A错误;
B.夏天,在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故B错误;
C.比较水和沙石的比热容可知,水的比热容大温度变化小,所以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昼夜温差小,故C错误;
D.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由于铝的比热容大,所以铝块吸收的热量多,故D正确。

故选D。

12.A
解析:A
A.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有:温度和质量,所以温度低的物体可能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多,故A正确;
B.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物体内能增加,有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故B错误;
C.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而不是内能,故C错误;
D.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内能不断增大,但是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13.B
解析:B
A.“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闻到香味是由于食品中的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去了,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
C.炒肉时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肉和菜的内能增加,故C错误;
D.当汤沸腾以后,温度保持不变,把炖汤的火调小是为了节省燃料,故D错误;
故选B。

14.C
解析:C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活塞下压玻璃筒内的空气、烧瓶内的空气将瓶塞推出、试管内的气体推出橡胶塞过程中内能增大或减小都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而烧杯内的水被电加热器加热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与其他三个不同,故C项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15.小于21×103J/(kg·℃)
解析:小于 2.1×103J/(kg·℃)
[1]由图象可以看出:在相等时间内,液体甲温度变化量大,则甲液体温度升高较快;而两个加热器相同、加热时间相等时,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由公式Q吸=cmΔt可知,在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吸热也相同的情况下,温度升高快的液体比热容小,所以甲的比热容小,乙的比热容大。

[2]升高相同的温度,甲加热的时间是10min,乙加热的时间是20min,则
Q吸乙=2Q吸甲
c乙mΔt=2c甲mΔt
c甲=1
2
c乙=
1
2
×4.2×103J/(kg·℃)=2.1×103J/(kg·℃)
16.变大天然气分子间距比较大作用力小解析:变大天然气分子间距比较大,作用力小
[1]一定质量的天然气被压缩后,质量不变,体积变小,根据=m V
ρ可以知道,其密度变
大。

[2]由于构成气体的分子之间存在比较大的间距,作用力小,所以气体容易被压缩。

17.不同有关前后两者相等相同铝
解析:不同有关前后两者相等相同铝
(1)[1]由表格数据可知: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相同;
[2]水和冰是水的两种状态,比热容是不相同的,所以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2)[3]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质量无关,所以100g 水的比热容和50g水的比热容相同;
(3)[4]将质量和初温相同的铝、铜两个球,浸没在沸水中煮较长的一段时间,则两个球的温度相同;
[5]已知
c铜<c铝,
质量相同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根据Δt=Q
cm
可知,比热容大的物质,吸热较
多,即铝从沸水中吸热较多。

18.等于大于
解析:等于大于
[1]用相同装置加热,在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故甲吸收的热量等于乙吸收的热量。

[2]由图知,质量相同的甲、乙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固体物质甲升高的温度比固体物质乙升
高的温度低,由
Q
c
m t
=

吸知,在质量相同,吸收热量相同时,比热容与升高的温度成反
比,故固体物质甲的比热容大于固体物质乙的比热容。

19.不同间隙
解析:不同间隙
[1]飞沫传播与花香飘散的方式是相同的,都是扩散现象。

[2]将油条装入塑料袋内,油条中的油会渗出塑料袋,是油分子和塑料分子相互进入对方,这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20.比热容
解析:比热容
电热宝袋内的液体与水比较应在放出相同热量时,降温比水更不明显,才能很好的保暖效果,这就要求袋内液体的比热容比水的大。

三、解答题
21.
(1)4.2×108J ;(2)1.68×108J ;(3)500kg
(1)由Q mq =放知道,这瓶液化气全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 放 =m 气q =10kg ×4.2×107 J/kg=4.2×108 J
(2)由Q cm Δt =知道,吸收的热量为
Q 吸=Q 放×η=4.2×108 J×40%=1.68×108 J
(3)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由Q cm Δt =知道 ,烧开水的质量
()
381.6810J =500kg 4.210J /kg 100()20Q m c t ⨯=≈∆⨯⋅⨯-吸℃℃℃ 答:(1)这瓶液化气全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4.2×108 J ;
(2)若(1)中放出的热量只有40%的被吸收,则吸收的热量为1.68×108J ;
(3)利用这些热量给20℃的水加热,在标准大气压下可将质量500kg 的水烧开。

22.
(1)a ;(2)8400J ;(3)2100J/(kg·℃)
(1)由图像可知,降低相同的温度水需要的时间长,水放出的热量多,即图线a 表示水的温度变化随时间的关系。

(2)由图可知水的初温为80℃,3min 时温度为70℃,水的质量为200g ,即0.2kg ,那么3分钟内水放出的热量为
30 4.210J/(kg )0.2kg (80-7J (0)=8400)Q cm t t =-=⨯⋅⨯⨯℃℃℃
(3)在3分钟内液体温度变化为20℃,质量为0.2kg ,放出的热量和水相同为8400J ,则未知液体的比热容为
8400J =2100J/(kg )0.2kg 20Q c m t =
=⋅∆⨯未℃℃
答:(1)表示水的图线是a ; (2)3分钟内水放出的热量为8400J ;
(3)未知液体的比热容为2100J/(kg·℃)。

23.
(1)8.4×104J ;(2)2.8×103J/(kg•℃)。

(1)由表格数据可知,2kg 水经过5min 温度从20℃上升到30℃,则水吸收的热量:
Q 吸=cm (t ﹣t 0)=4.2×103J/(kg·℃)×2kg×(30℃﹣20℃)=8.4×
104J ; (2)因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水和某种液体加热,所以,相同时间内两者
吸收的热量相等,则在5min 内液体吸收的热量也为8.4×
104J ,由表格数据可知,液体的温度从20℃升高到35℃,所以,该液体的比热容:
c 液= ()0
Q m t t '-吸= ()48.410J 2kg 3520⨯⨯-℃℃=2.8×103J/(kg•℃)。

答:(1)1kg 水经过5分钟吸收的热量为8.4×
104J ; (2)某液体的比热容为2.8×103J/(kg•℃)。

24.
(1)8J ;(2)4℃
【解析】
(1)人来回拉一次钻弓移动的距离:s ′=2s =2×
0.25m=0.5m , 人来回拉一次钻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 =Fs ′=16N×0.5m=8J ;
(2)棒尖端吸收的热量:Q 吸=W ×
25%=8J×25%=2J ; 由Q 吸=cm △t 可得,木棒升高的温度:
()3324210/?0.2510Q J t cm J kg kg
-∆===⨯⨯⨯吸℃℃。

答:(1)人来回拉一次钻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8J ;
(2)1秒内可使木棒尖端温度提高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