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技术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技术分析
摘要:高层建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项目,其施工难度大、工期长,并且需要进行专业设计与施工,所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与实施。

实际工程项目中,经常遇到两层或以上不同的持力层地质条件,一般上层土质偏软,下层或底层土质较硬。

若采用短桩施工,可能由于承载力不足造成沉降量过大而引发安全隐患;若全部采用灌注桩,桩身长度过大,且上层软土得不到利用,而且施工成本增加,造成投资浪费。

鉴于城市高层建筑工作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特点,本文试图对城市高层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要点进行分析,以便为有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基;处理
引言
我国城市高层建筑因层数较多,内部构造形态多种多样,工程荷载状况较为复杂,且多位于道路两旁,形成了城市高层建筑群落,因此对地基勘察及地基处理要求较高。

施工时应充分考虑基坑开挖、地下水位、桩基础、环境噪声、抗震性、地基沉降等因素对相邻建筑物的影响,同时应加强对地基的监测,以消除不良地质、地基承载能力、地基不稳定等问题,防止施工中发生超出地基承载能力的情况。

1高层建筑地基处理的施工特点
与一般的地基处理方法相比,高层建筑地基处理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复杂性。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地质条件差异很大,所以,地基处理技术具有多样性,在工程实践中表现出复杂的特征。

(2)关联性。

在高层建筑中,基础建设和后续建设的各个环节都是息息相关的,若不注意,就会造成巨大损失,而施工方必须进行相应的修复。

由于基础工程的相关性,管理人员必须事先规划工程预防工作,以便及时发现、解决问题,从而降低发生工程事故的概率。

(3)
曲折性。

高层建筑地基处理技术的弯曲变形不仅体现在施工阶段,还体现在工程
改建工作上,若基础处理工序复杂,则会加大维修难度和施工费用。

2地基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建筑沉降
建筑沉降是指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地基土质不均匀,土体发生位移,
导致其强度和稳定性变化的破坏现象。

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时,应高度重视沉降
问题。

因为高层建筑的结构比较复杂,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地质条件、水文情况、周围环境等,都会给建筑工程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保证高
层建筑稳定运行,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这一难题。

由于我国的土质比较复杂,在同一区域内土壤的性质也不尽相同,即使是在一个工地上,其施工效果也是天
差地别。

因此,在实际的高层建筑工程中仍然存在基础设计不合理的问题,导致
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问题,甚至会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性。

2.2水量流失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地基的含水量会受到很大影响,由于地下水位不断升高,土层的承载力下降,导致土体出现沉降现象,从而降低地基的稳定性。

而地基受
地下水浸泡后,会引起地面沉降,给建筑物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因此,在施工
过程中,技术人员应严格控制含水量,避免含水量过大,引发地基变形问题。

另外,还应加强基坑监测工作,避免基坑渗漏,同时,还应检测基坑内的排水系统
和周边环境,及时采取措施,以保证基础的质量和安全。

在进行基础处理时,一
定要合理控制水量,若水量不合理,会出现管涌现象,大大缩短高层建筑的寿命,严重危及建筑物的使用安全。

3高层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的技术要点
3.1桩基础法
桩基础处理技术由于其承载力高、沉降小、抗震性能好、噪声低等特点,是
一种较为普遍的地基处理技术。

其主要作用是把荷载转移至深层岩体,从而达到
变形和承载能力的目的。

在桩基础施工中,一般采用静压桩、钻机、打桩机、混
凝土搅拌机、混凝土泵等,在施工开始之前,要对现场进行现场勘察、定位,并
选取两个以上的桩桩进行检测。

通过对桩身进行沉陷的测定,可以了解地基的强
度及承载力。

由于桩序与桩身质量、施工进度有密切关系,因此在试桩结束后,
应先深后浅,后高,后小,后长,后短,依桩径、排样、结构高度而定。

同时,
在设计桩基础时,要依据场地岩土分布对桩长进行控制,并按结构要求,使桩端
达到一定深度。

在预应力管桩施工中,要确保桩身垂直度、桩身质量、焊接质量。

为了确保钻井液的质量,必须对钻孔和人工灌注桩进行严格限制。

桩基础施工完
毕后进行单桩试验,以保证单桩的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如果单桩承载力不够,
则需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3.2高压喷射注浆法
使用高压喷射注浆技术,一般采用钻机钻进,将对应的注浆管送到预先设定
好的土层,再由高压装置将泥浆转变为高压射流,由喷头喷出,对周围的土壤进
行冲击。

这种处理技术是在一定时间内将部分泥土与泥浆一起浮出水面,在一定
冲击力、离心力和重力作用下,一部分泥土会与泥浆充分混合,然后按一定比例
进行调整。

而当这些重组的泥浆冷却、固化后,它们就会在土壤中形成相应的复
合地基。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地基的承载力不断增加,同时也可以减小相应的
基础变形,从而增强地基强度。

3.3添加剂法
添加剂处理技术是将可成型材料加入到相应的软基中。

在此技术处理中,水
泥的用量是最大的。

比如在高层建筑中的软基是软性泥土之类的物质,但在施工
过程中有些大型机械设备是无法在软土上进行的,因此需要在软土中添加某种材料,增加其可塑性,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3.4垫层换填法
这是一种对软质地基进行表面处理的土层处理技术。

在土壤中仅有少量固体
硬物质时,通常采用粘土和砂砾来进行填筑。

填土可以是手工填埋,也可以是机械,通过手工或者机械将土壤表面的土壤抽干,然后用坚硬的固体材料将其填满。

采用垫层置换法,既能实现地基处理,又能有效解决冬季低温引起的冻胀问题。

3.5夯实法
夯实法是利用重锤敲击地面使其稳固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增加地基的承载力。

压实方法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可以快速加固地基,因此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

然而,这种方法在实施时会造成较大噪音和振动,而且若建在居民区,会对周边居民造成很大影响,因此不宜在这种区域进行施工。

在进行地基加固时,应严格按步骤逐层进行夯实,以确保夯实质量,在夯实工作结束后,应采取低强度夯实措施。

实践证明,在基础上进行松土加固并采取相应加固措施可以取得较好效果。

3.6预应力管桩地基处理技术
在各种基础处理技术中,应用最多且效果良好的是预应力管桩基础,这一技术又被称为预应力钢管桩,包括先张法和后张法,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先张法。

在实施这种工艺时,通常应用离心式工艺来达到中空圆筒的作用。

另外,为顺利实施预应力管桩基础处理技术,必须在基础工程中运用钢套形模型,尽量避免直接开挖桩基,最好是在沉桩后半个月内进行,且在开挖时不要破坏周围土壤,防止发生坍塌。

开挖时排水是一个重要条件,必须在特定位置留出一个斜坡,尽量不要把开挖的土方堆在一边。

目前,管桩倾斜是国内外普遍存在的施工难题,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而管桩倾斜的主要原因是施工过程中管桩的承载力、坡度过大,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施工人员必须对工地进行平整处理,将垫板技术用于打桩机械作业地区,使其处于稳定状态。

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应重视工程质量,严格检查各道工序,以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结束语
地基是所有建筑工程结构中最基础的施工环节,它对整体的建筑工程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关系到建筑工程后期的建设安全和质量安全。

因此,建筑公司需要不断改进地基处理技术,加强对地基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创新,以使我国建筑业的建设水平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刘万振,王莹.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23,21(04):139-141.
[2]彭林.高层建筑CFG桩复合地基施工技术分析[J].四川水
泥,2023,318(02):147-149.
[3]朱文平.高层建筑施工中预应力管桩地基处理技术分析[J].砖
瓦,2022,414(06):151-1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