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重庆市巴蜀中学中考物理二模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重庆市巴蜀中学中考物理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分,共分.)
.(分)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的一些估测数据,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健康成年人午餐大约吃10g的M饭
.舒适的洗澡水温度约℃
.家用电冰箱正常工作时电流约10A
.学生做家庭作业用的台灯电功率约
考点:质量的估测;温度;电流的大小;电功率.
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
、健康成年人午餐需要吃不少于100g的M饭.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人体正常体温在℃左右,舒适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不可能达到℃.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电冰箱的额定功率在左右,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1A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一般照明灯泡的额定功率在左右,台灯的额定功率更小,在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故选.
点评: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手在墙上形成手影.
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天鹅在水中的倒影.
沙漠中的“海市蜃楼”
考点:光的反射.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①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②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
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
③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解答:解:、墙上的手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手挡住了光而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放在水中的钢勺看起来向上弯折,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光的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天鹅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海市蜃楼是由于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物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而引起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
点评: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包括: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等;光遇到物体表面会发生反射:平面镜成像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钢笔错位、筷子变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分)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电灯的开关必须接在火线上,熔断器接在零线上
.家用电器着火时应先断开电源,再灭火
.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外壳不接地不会有安全隐患
.站在绝缘板凳上,双手同时握住火线和零线不会触电
考点:安全用电原则.
分析:()控制电灯的开关接在电灯和火线之间,熔断丝必须接在火线上;
()发现用电器失火时,首先要切断电源,再采取救火措施;
()三角插头的中间插头与用电器的金属外壳相连家庭电路中导线绝缘层不能破损;
()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解答:解:、电灯的开关接在零线上,更换灯泡时易发生低压触电事故,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发现用电器失火时,首先要切断电源,再采取救火措施;切不可带电救火,容易造成人身伤害,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接地线是为了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站在绝缘体上,如果人体的不同部分同时接触火线与零钱,会发生双相触电,这种做法是符合安全用电原则;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故选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注意开关要接在电灯和火线之间是为了在换电灯时防止触电,保险丝必须接在火线上.
.(分)(•滨州)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
.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应用题.
分析:解决此题需掌握:①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②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解答:解:、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需要放出热量.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需要放出热量.此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不属于凝固现象.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
.(分)如图所示,各图与相应描述相符的是()

排球被接起后,竖直上升到最高点时受力不平衡

跳水运动员能够起跳,是因为跳板对她的作用力大于她对跳板的作用力

冰壶最终停下,是因为运动员使劲摩擦冰面使冰壶的惯性消失了

运动员滑雪时,穿上表面积较大的滑雪板,主要是为了减小滑雪板与地面的摩擦
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运动和力;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保持静止的物体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
3 / 14
()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惯性大小跟物体质量有关,跟其它因素没有关系.
()压强大小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解答:解:、排球被接起后,竖直上升到最高点时不能在最高度保持静止状态,所以排球此时受力不平衡.符合题意.
、跳水运动员能够起跳,运动员给跳板一个向下的力,跳板给运动员一个向上的力,这两个力是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不符合题意.
、冰壶最终停下,是因为冰壶受到摩擦力作用,摩擦力改变了冰壶的运动状态.冰壶的质量不变,惯性不变.不符合题意.
、运动员滑雪时,穿上表面积较大的滑雪板,主要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不符合题意.
故选.
点评:()掌握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解释生活中有关增大和减小压强的问题.()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跟物体的运动速度没有关系.
.(分)下列现象涉及的主要能量转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蓄电池供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风扇转动时,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热机工作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燃料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考点:能量的相互转化.
专题:能源的利用与发展.
分析:能量的转化,主要是看哪种能量减少了,哪种能量增加,总是减少的能量转化为增加的能量.能量的转移发生在热传递过程中.
解答:解:、电池供电,消耗了化学能,得到了电能,因此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说法错误;
、电风扇转动时,消耗了电能,得到了机械能,因此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说法正确;
、热机工作时,消耗了内能,得到了机械能,故将内能转化为了机械能;说法正确;
、燃料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内能,说法正确.
故选.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能量转化现象的分析能力以及能量转移的判断.
.(分)(•嘉兴)电控调光玻璃能根据光照强度自动调节玻璃的透明度,其原理是:光照增强.光敏电阻阻值变小,施加于玻璃两端的电压降低,玻璃透明度下降,反之则玻璃的透明度上升.若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是定值电阻,则下列电路图中符合要求的是()
....

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题:
应用题;压轴题;图析法.
分析:具有根据光照强度自动调节玻璃透明度的功能.并且光照增强,通过电路中的电流降低玻璃两端的电压,从而降低玻璃透明度;所以玻璃应与一电阻并联,这一电阻应是在光照增强时,它两端的电压减小,对四个选项逐一进行分析和判断.
解答:解:
、选项中的电路图,光敏电阻与定值电阻串联连接,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可知:阻值变小,分得
的电压也变小,而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的增强会变小,所以在光照增强时,电路中的光敏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小,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大;
而光照增强时,应使玻璃透明度下降;玻璃透明度在玻璃两端的电压降低时会下降;所以玻璃应与两端电压变小的电阻并联,即玻璃应与光敏电阻并联;
所以选项不符合要求;选项符合要求.
、选项中,玻璃与电源并联,它两端的电压不变,不符合题干的要求.
故选.
点评:对于这类题目的电路图的分析要结合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按照题意进行分析找出玻璃两端的电压随光照增强而降低的电路图.
.(分)向一个塑料瓶中装入密度为ρ的液体后密闭,把它分别放在盛有密度为ρ甲、ρ乙两种液体的容器中,所受浮力分别为甲、乙,如图所示,不计塑料瓶的质量和瓶壁、瓶盖的体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ρ甲大于ρ乙甲大于乙.ρ甲大于ρ乙甲等于乙
.ρ甲小于ρ乙甲大于乙.ρ甲小于ρ乙甲等于乙
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阿基M德原理.
专题:推理法;浮力;浮沉的应用.
分析:()甲、乙图中,同一物体都漂浮,有漂浮条件可知物体所受浮力

、乙的关系;
()在甲图中,液体装入塑料瓶内放入甲液体中,下沉一些,可知甲液体的密度比的密度小;
()在乙图中,液体装入塑料瓶内放入乙液体中,上浮一些,可知乙液体的密度比的密度大.
解答:解:()∵塑料瓶漂浮
∴甲乙
()甲图:浮ρ甲排ρ
∵排>
∴ρ甲<ρ;
()乙图:浮ρ乙排ρ
∵排<
∴ρ乙>ρ;
∴ρ乙>ρ甲.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了漂浮条件和浮力大小的计算,理解:同样的浮力,液体密度大的,排开液体的体积小是关键.
二、填空作图题(本题共个小题,第小题的作图分,其余每空分,共分.)
.(分)在物理学史上,托里折利实验第一次测量出了大气压的值;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标志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
考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电磁感应.
专题:电动机、磁生电;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托里拆利实验实验第一次测定了大气压强的数值,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标志着人类从蒸汽时代步入了电气化时代.
解答:解:在物理学史上,托里折利实验第一次测量出了大气压的值;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标志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
故答案为:托里拆利;电磁感应.
点评:物理学史也是物理学习中一个重要内容,在学习中应了解科学家的贡献.
5 / 14
.(分)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后,玻璃棒带正电,同时玻璃棒会变热,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了玻璃棒的内能.
考点:摩擦起电;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电流和电路.
分析:两个物体相互摩擦,夺电子本领强的物体得电子,因带有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夺电子本领弱的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带正电.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做功、热传递.
解答:解:玻璃棒和丝绸摩擦,玻璃夺电子的本领弱,摩擦过程中,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夺电子的本领强,摩擦过程中,丝绸因得到电子带等量的负电;同时玻璃棒会变热,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的内能.
故答案为:正;做功.
点评:本题考查摩擦起电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关键要知道不同的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摩擦过程中有得失电子的现象,如果是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相同,摩擦时不会有得失电子现象,不会发生摩擦起电.
.(分)(•沧浪区一模)一台“”的电热水器,正常工作消耗的电能是×,如果该能量的被水吸收,能使k的水温度升高℃(水×(•℃)).
考点:电功的计算;热量的计算.
专题:计算题.
分析:()有“”可知,电热水器的额定功率是,再知时间,根据可求出电热水器消耗的电能;
()已知电热水器消耗的电能的被水吸收,可求出水吸收的热量,根据热量公式吸△变形可求出水的质量.
解答:答:()电热水器正常工作消耗的电能:
×××;
()由题意得:
×××,

由吸△变形得,
5kg.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功计算和热量公式的运用,属于基本运算,难度不大,比较简单.注意公式中单位配套.
.(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中点时,小灯泡正常发光;当滑片移至最右端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和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分别为Ω.
考点:电路的动态分析.
专题:计算题;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
()当滑片位于中点时,灯泡正常发光,其两端的电压和额定电压相等,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电阻两端的电压,再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此时两电阻之间的关系;
()根据表示出电路中的电流,再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表示出电路中的电流,联立等式即可求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进一步求出灯泡的电阻,利用求出灯泡的额定功率.
解答:
解:()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在中点时(连入电阻为),灯泡正常发光,说明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为,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即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灯泡电阻的两倍,′.
()当移动到最右端时(电阻全连入为),
,即:,
解得:Ω,
′×ΩΩ.


故答案为:;.
点评:
会分析当在中点(连入电阻为)和右端时(电阻全连入为)的电路组成,使用欧姆定律时注意三量(、、)同体.
.(分)如图所示是当今流行的环保驱蚊用品﹣﹣电热液体蚊香器.蚊香器通电后其内部的发热部件对驱蚊液加热,过一会儿,可见其顶部有“白气”飘出,房间里弥漫着驱蚊液的清香,起到驱蚊和灭蚊的作用.请参照示例写出该蚊香器所涉及的物理现象与物理知识(不得与示例重复)示例:
物理现象:房间里弥漫着驱蚊液的清香
物理知识:分子在不停的作无规则运动
物理现象:
过一会儿,可见其顶部有“白气”飘出
物理知识:驱蚊液先汽化,然后气态的驱蚊液到空气中遇冷液化产生的.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
解答:答:物理现象:蚊香器通电后其内部的发热部件对驱蚊液加热,过一会儿,可见其顶部有“白气”飘出;
物理知识:驱蚊液先汽化,然后气态的驱蚊液到空气中遇冷液化产生的.
点评:本题通过电热液体蚊香器考查了液化和汽化,要学会结合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比较简单..(分)()如图,虚线是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感线,在磁感线上用箭头标出磁感线方向;
7 / 14
()如图,杠杆在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作出的力臂,并用表
示.
考点: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力臂的画法.
专题:应用题;作图题;图像综合题.
分析:()根据右手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在磁体外部磁感线总是从极出发指向极.()根据力与力臂的关系进行画图,即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过力臂的末端作垂直于力臂的作用力.
解答:解:()根据右手定则,伸出右手四指弯曲指向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即通电螺线管的右端为极,则左端为极.在磁体外部磁感线总是从极出发指向极.所以磁感线上的箭头指向右端.答案如图所示:
()反向延长力的作用线,过支点作垂直于作用线的垂线段,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磁感线和力臂的画法,相对比较简单,关键知道磁感线方向的判定和杠杆中力与力臂的关系.
.(分)如图甲,一个底面积为100cm、深度为10cm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装满水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金属块,轻轻浸入水中,如图乙,当金属块浸没水中且静止不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再将金属块缓慢取出后,如图丙,忽略金属块带出水分的多少,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求:()如图乙,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金属块的密度?
()如图丁,不用弹簧测力计,当金属块单独浸没在装满水的容器中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考点:液体的压强的计算;密度的计算;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专题:计算题;密度及其应用;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金属块浸没水中前,容器中水的深度不变,根据ρ可求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根据液体压强的变化求出水面高度的变化,从而可知金属块排开的水的体积,根据称重法求出金属块的重力,最后利用密度公式ρ求出金属块的密度;
()如图丁,当金属块单独浸没在装满水的容器中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容器、水和金属块的重力之和,然后根据公式求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解答:解:()如图乙,金属块浸没水中,容器中水的深度为:10cm0.1m,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ρ×103kg××0.1m×;
()∵如图甲,装满水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由于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容水,
同理如图丙,将金属块缓慢取出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这时桌面受到的压力等于容器和剩余水的重力之和,
∴容剩水,
∴金属块浸没时排开水的重力:
(容水)﹣(容剩水)﹣(﹣)(﹣)××﹣4m2;

∴浮排;
则金属块的体积:
×﹣5m3;

∵当金属块浸没水中且静止不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金属块的重力:
′;

金属块的密度:
ρ金×103kg.
()如图丁,当金属块单独浸没在装满水的容器中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容器、金属块和金属块排开水后剩余的水的重力之和,即:′容剩水××﹣4m2;
所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
答:()图乙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
()金属块的密度为×103kg;
()当金属块单独浸没在装满水的容器中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
点评:本题考查压强、体积、浮力、重力、密度等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根据前后桌面压强大小的变化求出金属块浸没时排开水的重力,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个小题,第小题分,第小题分,第小题分,共分.)
.(分)(•建宁县质检)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
9 / 14
()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焦点以内(或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投影仪(或幻灯机)(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靠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压轴题;实验探究题;图析法.
分析:()对比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即可判定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根据焦距的定义:光心到焦点的距离即可求得焦距的大小;
()根据在光屏上不能成像的原因有: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焦点以内(或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即可解决本题;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不成像;<,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即可确定正确答案.
解答:解:()对比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可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焦点在41cm处,光心在30cm 处,所以,焦距为41cm﹣30cm11cm;
故答案为:会聚;.
()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焦点以内(或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均会造成光屏上不能成像;
故答案为: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焦点以内(或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即16cm,11cm;
所以<<2f,
所以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或幻灯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因为凸透镜成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
所以当物体远离透镜时,像将靠近透镜;
故应将光屏应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
故答案为:放大;投影仪(或幻灯机);靠近.
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需要学生熟记规律并能灵活应用规律分析问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总结规律,掌握好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分)小明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每个钩码重,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物理量次数钩码总重钩码上升的高

测力计示数测力计移动距

机械效率η
()在实验中,测绳端拉力时,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且在拉动过程中读数;第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为.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次实验是用图做的;第次实验是用图做的.(选填“”、“”或“”)
()分析第、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增大物体的重力
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析
第、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个数越多(即动滑轮总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小.分析第、次实验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无关.()若小明在实验时弹簧测力计拉动方向偏离了竖直方向,则测出的机械效率将变小(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考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实验时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由表中实验数据,应用功的公式与效率公式可以求出滑轮组效率.
()根据物体上升的高度与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关系、重物重力大小,选择所用的滑轮组.
()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分析表中实验数据,然后得出实验结论.
()绳重和摩擦不计,若实验时弹簧测力计没有沿竖直方向拉动(拉力变大、将变小),额外功不变,而有用功不变,总功不变,根据效率公式判断测出的机械效率的变化.
解答:解:()在实验中,测绳端拉力时,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且在拉动过程中读数;
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第一次实验时,有用×0.1m,总×0.3m,滑轮组效率η;
()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第二次实验时,钩码重力是,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是钩码上升高度的倍,则实验使用的滑轮组是;
第次实验,钩码重力是,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钩码上升高度的倍,则实验使用的滑轮组是.
()由表中第、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增大物体的重力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由第、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个数越多(即动滑轮总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小.
分析第、次实验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无关.
()弹簧测力计拉动方向偏离了竖直方向,有用功不变,额外功不变,总功不变,则滑轮组效率不变.
故答案为:()匀速;;();;()增大物体的重力;越小;无关;()不变.
点评:知道实验注意事项、应用功的计算公式、效率公式、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认真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及图示滑轮组即可正确解题.
11 / 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