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
作者:刘步侠
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年第10期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日臻完善,为了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单位财政收支,规范单位的会计和财务管理工作,更加高效的利用和管理财政资金,建立运行高效的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体制,在单位内部开展全面的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事业单位的会计集中
核算工作是以保持预算执行主体、资金运用权和财务管理权保持不变为前提,以集中资金为基础,以加强对财政资金收支的管理为目标,采用统一核算的手段进行财政收支管理的新型财务
管理模式,是在财政资金管理上的一大变革。
一、在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意义
首先,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事业单位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工作效率。
通过实行会计集
中核算,设立会计核算中心,事业单位设立报账员办理资金的日常收支业务。
事业单位的财会
业务纳入到会计核算中心的核算范围,事业单位的会计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调配。
核算中心通
过会计电算化系统,遵循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核算事业单位的业务,从而有利于事业单位提高会
计信息质量和工作效率。
其次,有利于加强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
事业单位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发生的资
金支出等业务必须通过核算中心的审批,如果有不符合规定的票据、开支等,核算中心可以拒
不办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对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
再次,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能力,从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通过会计集
中核算,核算中心可以从全方位掌握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从而可以进一步编制预算信息,一
方面督促事业单位严格执行预算,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现状分析
(一)核算单位财务管理职能减退
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事业单位将会计核算工作让与核算中心执行,自身保留财务管理
工作,这就造成了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脱节的现象,影响了财务活动的有效执行。
另外,许多
单位视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为一体,将会计核算权的让渡视为财务管理权的让渡,从而造成单
位财务管理职能减退。
(二)会计责任主体不清晰
按照我国《会计法》规定,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由单位负责人
负责。
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建立改变了会计责任主体的资格,造成会计责任主体不明晰。
(三)事业单位的控制和监督职能减弱
一方面,事业单位将自身会计核算工作移交给会计核算中心,保留对自身财产物资的管理权,造成会计核算与资产管理相分离,实时监控职能遭到弱化;另一方面,会计核算中心对于
单位业务活动的真实性无法有效监督。
因为,会计核算中心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时往往专注于
发票的合规与否,而无法对发票上所列业务内容进行真实性考核。
如此一来,事业单位的控制
和监督职能被弱化。
三、完善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
第一,不断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一方面,加强事业单位自身与会计核算中心的交流,双方在分工的基础上加强协作,从根本上解决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脱节的问题。
另一方面,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单位内部会计的控制。
另外,对单位的记账人员进
行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准,充分发挥其在会计核算中的枢纽作用。
第二,完善单位内部制度建设,规范资金支出审批程序。
事业单位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针对目前存在缺乏资金支出标准等问题,制定合理的资金支出标准。
完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建立账簿等会计档案,并对会计档案依法保管。
从而规范资金支出的审批程序,加强单位
对其自身资产的管理。
第三,明确相关责任主体。
事业单位采取会计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模式,并没有改变单位
的经济地位和经济体制,会计核算所需原始资料的来源并未发生变化,收付实现制的基础没有变,财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也没有发生转移,所以,事业单位的负责人仍需对单位会计工作和
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单位负责人仍是会计工作的责任主体。
所不同的是如果会计
工作出现问题,会计核算中心的相关责任人也需承担部分责任。
总而言之,在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违法乱纪等腐败行为的发生,有利于建立高效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
虽然在实践工作中,会计集中核算的管理模式尚存
在诸多问题有待完善,但是我们应当从实际出发,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实事求是,逐步稳
健的推进会计集中核算的步伐。
(作者单位:临沭县社会保险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