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998436_龙岩山字形构造与石灰岩找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
龙岩山字型构造与石灰岩找矿
陈海岩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福建总队,福建 福州 350001)
摘要:本文介绍了龙岩山字型构造及其石灰岩赋存层位,指出了构造区找矿方向。

关键词:山字型;构造;灰岩;找矿
中图分类号:P619.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386(2008)05-0055-02
1 前言
福建省是水泥原料—石灰石矿资源贫乏的省份之
一,目前水泥生产线年产总量为5000万t,其中龙
岩地区年产2500万t。

据福建省水泥行业管理办公
室预测,现有石灰石资源能维持至2013年。

本人在
福建工作二十多年,发现龙岩地区石灰岩矿与该地区
山字型构造有着密切关系,并总结一套该区域石灰岩
找矿方法。

2 龙岩山字型构造
龙岩山字型构造首先由宁崇质,郑俊庆等人于
1959年夏研究福建西南地质构造时提出,位于永
(安)—梅(县)凹陷带沉积盆地中心部位。

西起东经
116°32′,东至117°23′,东西长约85km;南
起北纬24°46′,北至25°10′,南北宽约50km。

山字型构造由脊柱、前弧东翼(右翼)及前弧西翼(左
翼)构成(见图1),面积4000余km2。

展布。

由于大面积岩浆岩侵蚀,原有地层大部分缺
失,仅在武平县岩前地区残留部分石炭系至二叠系地
层。

构造区地层简述如下:
(1)泥盆系:主要分布在山字型构造轴部及西部
部分地区。

主要出露上统天瓦山栋组石英砾岩和桃子
坑组石英砾岩、砂砾岩。

(2)石炭系:主要分布于山字型构造右侧内翼及
其顶部区域。

主要出露下统林地组变质石英砾石、
砂砾岩、砂岩;中统黄龙组白云岩与砂质泥岩互层
(其相变对应组为经畲组粉砂岩、泥岩);上统船山图1 山字型构造形迹示意
该构造脊柱位于龙岩市东肖至田地一带,主要
由石炭系至二叠系地层组成,脊柱北端为花岗岩侵
蚀。

前弧东翼(右翼)由内向外(中心向东)分别为石炭
系、二叠系、三叠系地层,呈北北东方向雁行排列(见
图2)。

前弧西翼(左翼)地层分布与东翼正相后,呈反向
图2 山字型构造右侧区域示意
已勘查矿区及编号
泥盆系地层
三叠系地层
预查矿区及编号
石炭系地层
侏罗系地层
找矿远景区
二叠系地层
白垩系地层西翼




花岗岩侵入区
花岗岩侵入区
龙岩市
组灰黑色厚层状质纯灰岩、灰质白云岩(灰岩主要赋存层位)。

(3) 二叠系:主要分布于山字型右翼,呈北北东向展布。

主要出露下统栖霞组灰黑色含燧石团块(或条带)灰岩,夹粉砂岩、泥岩(次低品位灰岩矿赋存层位);下统文笔山组砂岩、粉砂岩;下统加福组砂岩、细砂岩夹煤层;上统翠屏山组砂岩、细砂岩偶夹煤线;上统大隆组粉砂、细砂岩,局部夹灰岩透镜体。

(4) 三叠系:分布于山字型构造右翼外侧。

主要出露下统溪口组钙质、泥质粉砂岩,局部夹灰岩透镜体(1982年福建总队首次在永定铜锣坪发现该层位中大型有工业价值灰岩矿);下统溪尾组杂色泥岩、粉砂岩;上统大坑粉砂岩、细砂岩夹炭质泥岩;上统文宾山组泥岩、粉砂岩。

(5) 侏罗系:分布于山字型构造右翼外侧。

主要出露下统梨山组陆相沉积泥质粉砂岩;中统漳平组粉砂岩、细砂岩及杂色砂质泥岩;上统长林组杂色细砂岩、砂砾岩、凝灰岩等;上统南园组复杂陆相火山岩系。

(6) 白垩系:少量分布于山字型构造北部地区。

主要出露下白垩统沙县组红色粉砂岩及砂砾岩。

构造区内分布大量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主要分布在构造区的正北部、山字型构造左翼大部分以及右翼外侧的广大区域。

岩浆岩主要对其左翼造成
大量侵蚀,致使左翼大部分地层缺失。

构造区主要矿产有:石炭系中统黄龙组白云岩和石炭系上统船山组灰岩;二叠系早期形成的栖霞组含燧石灰岩与泥岩、细粉砂岩互层(滨海相碎屑沉积与碳酸岩组成的复理式建造);三叠系早期主要为碎屑沉积,在沉积盆地较为中心的部位出现透镜状石灰岩相变,从而形成三叠系下统溪口组灰岩相。

上述三类石灰石矿是龙岩地区的主要三大矿种,而矿点均位于龙岩山字型构造区块中。

3 石灰岩赋存层位
(1) 石炭系上统船山组灰岩:广泛分布于构造区内,出露不完整,少见大型矿山。

该层位在构造区内最大厚度290m,最小79.5m,岩性为灰色质纯灰岩夹灰质白云岩。

(2) 早二叠系栖霞组灰岩:广泛分布于构造区内,厚度120~238m,岩性为灰黑色含燧石灰岩,其中第二、四层位(按五层分法)质量较好。

(3) 三叠系下统溪口组灰岩:分布于山字型构造东翼(右翼)外侧,呈北北东展布。

该层位是溪口组泥岩局部相变形成的透镜状灰岩,厚度变化极大。

4 相关的石灰岩矿
2004年福建省矿产储量简表中,该构造区已上表石灰石矿26处,占全省总数一半以上。

据龙岩市国土局估计,由于历史原因尚有100多处小矿床资源量未上表。

现将7个典型矿山列于下表。

5 构造区内石灰岩找矿方向
(1) 龙岩山字型构造右翼(东翼)是该构造区内最有利的石灰岩找矿区域(见图2远景区)。

(2) 构造区内有大量小煤窑洞口,由于沉积伴生层位关系,在煤洞口反倾向方向300~500m 范围内寻找石灰石露头;若无石灰石露头,则寻找早二叠系栖霞组风化硅质岩层,其下多有隐伏石灰岩矿。

(3) 在溪口组地层中、下部层位中寻找相变石灰
岩矿。

(4) 由于历史原因,我省石灰石多供给小立窑,随着旋窑水泥工艺日见成熟,在老矿区二叠系地层中寻找栖霞组石灰岩矿。

(5) 受龙岩山字型构造影响,构造区内地形破碎,海拔标高变化较大,在上述成矿区域中要寻找地形切割程度较高地区。

最有利的相对高差应在200~300m。

【收稿日期】2008-06-26
陈海岩:龙岩山字型构造与石灰岩找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