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里的成长》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天里的成长》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一、课题入课
师:读读课题
生朗读课题《夏天里的成长》
师: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自由朗读课文。
二、检查字词
师:读词语
生读:甘蔗高粱
生点评,甘蔗、高粱都要读轻声
师:zhe、liang是本来的读音,放入词语中要读轻声
生齐读
师纠正读音
师出示:尽量、缝隙
生朗读
师:有什么需要提示的?
生:尽、缝这两个字都是多音字。
师:提示尽的读音,齐读。
生齐读
师出示:苔藓、瀑布、谚语
生齐读
三、聚焦中心句,分析篇章结构
1.单元导语入
师: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看一下导读页。
读一下导读提示。
生读导读提示。
2.找中心句
师: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那我们首先就要找到文章的中心句。
来看一下,这篇课文的中心句是——
生:第一句。
师:一起读
生:夏天是万物迅速甚至的季节。
师: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呢?默读二、三、四自然段,看看作者围绕中心意思写了些什么呢?
生默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3.聚焦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么围绕中心意思选材的
师:先看第二自然段,写了哪些事物?
生:竹子、高粱、白石头、草坪、菜畦、小猫小狗小鸡小鸭。
师:他说的白石头、黄泥土,是他们在长吗?
生:不是
师:什么在长?
生:苔藓、草坪
师:我们来看一下这些事物(看PPT上圈画的事物)
生:所有生物都在长
师:作者围绕中心意思写,写了哪些?
生:动物和植物
师:也就是他所说的
生:万物
4.聚焦第三自然段,看看怎么围绕中心意思选材
师:就是生物中的动物和植物。
第三自然段呢?
生:草、树木、山、水、瀑布、河、铁轨、柏油路
师:这又是什么的生长?这些是动植物,那这些呢?
生:是事物和景物。
师:事物是铁轨、柏油路。
景物呢?
生:草、树木、山、水、甘蔗
师:送给你一个关联词,因为……所以……。
草长,树木长,你能不能用上这样的关联词
生:因为草长、树木长,所以山长了。
师:是的,究竟什么在长?因为草长了、树木长了,所以什么长了?
生:山长了。
师:山、地、铁轨、这些都是
生:事物
师:这些都是植物、动物。
这些呢?我们可以用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对不对?没有生命的,这些叫作事物。
最后在写什么呢?
生:人的成长。
师:从全文的角度来说,他是怎么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呢?
生:围绕中心句,写了动植物、山河大地等事物以及人的成长。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么围绕中心意思写的
1.找中心句
师:从这几个方面具体地围绕了中心意思来写。
我们先来看看,第二自然段是怎么围绕全文的中心句来写的。
其实第二自然段也有中心句,勾画一下。
请你说——
生: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地长,跳跃的长,活生生地看得见的长。
师:关键词呢?
生:长得快。
2.写了哪些事物,怎么围绕中心来写的?
师: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夏天的事物长得快的,把你们感受到的快勾画出来。
生勾画夏天事物长得快的地方。
师:勾画一处。
仔细体会。
生:我画的是,昨天是包蕾、今天的是鲜花,明天是小果实。
师:我发现这一句特别好,她关注的是。
生:时间
师:时间怎么样?
生:快
师:在这么短的时间,包蕾变成了鲜花,变成了小果实。
抓住了生长的快。
变化怎样?
生:变化时间短,并且快。
师:时间短,变化大。
读一读
生读
师:能不能通过朗读读出这样的快
生齐读
师:从内容上都能感受到这样的变化,我们作为六年级的学生还可以学学她是怎么写的?按照常识,这样的变化可能吗?
生:不可能
师:这是什么手法?
生:夸张
师:是啊,放到文章中却不觉得突兀。
你还找到了什么?
生:你在棚架上看瓜藤……这两句话然我体会到瓜藤长得很快。
师:你又体会到什么?
生:一天,
师:一天怎样?
生:很快。
师:一天多出半截。
作者还是体现出时间短,速度快。
只关注意思还不够,这一句作者在写什么呢?再读一读。
生:这句话的句型差不多,你到哪里看的,一天就怎么样?一夜
怎么样?
师:你很会学习。
这两个句子前半句和后半句是怎样的:
前半句
生:你在
师:后半句
生:你到
师:前半句
生:一天
师:后半句
生:几寸
师:像这样的句子读起来有什么感受?
生:这样的排比句式,让我感受到了有一种形式美
师:这不叫排比,排比需要三个。
但是这个结构相似的句子,读起来很有节奏。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自己读一读
生读: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林子里、高粱地里听声音……
师:像这样的句子这一段话中还有很多,谁来找一找
生读:一块白石头……
生齐读一块白石头……
师:是的,同样也是在写时间短、变化大。
还有一句,一起读生读:邻家的小鸡小狗……
师:首先,这里有时间
生:个把月
师:说明
生:时间段
师:妈妈的一半大
生:长得快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小鸡小鸭小猫小狗应该要加顿号。
师:为什么没有加呢?他一定是围绕中心意思这样做的。
我们加上顿号来试试
生读,读出停顿小鸡、小鸭、小猫、小狗
师:顿号去掉,再试试
生读,没有停顿
师:我们不由自主地怎样?
生:读得快
师:好像他们长得也快,这也是为了围绕中心意思写。
我来读一读中心句。
生读中心句
3.仿照句式,练习写作
师:我们不光注意到这些事物上,还可以去到果园,苹果在怎么长,我们除了看还可以闻,还可以去玉米地,还可以看看丝瓜,还可以去小花园里看看,我们还可以去除除草。
我们也可以写其他的,短
时间来烘托时间短,长得快,好不好?
生练习用这样的句式写作。
生:一块小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绿色的草。
生:你到桃园里,……你到菜地里……
师:同学们你看,从大家写的这些句子,我们同样也感受到了,生:生物从小到大……(读中心句)
师:我们有一个感觉,这句就突出了中心,突出了万物长得
生:迅速
五、回扣篇章,结课
师:二自然段完全是围绕中心意思在写的。
去掉后面两个自然段可以吗?
生:我觉得不能,因为这只有动植物,不是万物
师:哦,原来这里只有动植物,还不是万物。
所以不能去掉。
原来要围绕关键意思,我们必须要列举全面。
如果仅仅是二自然段,就仅仅是
生:动植物
师:仅仅是三自然段就是
生:事物
师:仅仅是四自然段就是
生:人
师:把一三、二三换一下可不可以呢?
生:每个自然段都有一个中心句
师:每个中心句都
生:很短
师:还有吗?
生:都有相同的点。
师提到《索溪峪的野》,这两篇课文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生:都是把人放到最后。
师:其实我们通常写的时候,列举一些事物,通常会把人放到最后,这种叫作层层递进的写法。
这是逻辑顺序,为什么把人放到最后就是层层递进的顺序呢?下节课再继续研究。
教学反思:
《夏天里的成长》是六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也是习作单元。
通过前期反复分析课文我们发现,到了六年级小朋友们已经知道了要围绕着中心意思来表达。
那,这个单元的课文与之前的比起来,有什么不同呢?我们觉得主要是篇章结构上的不同。
之前的课文,平行结构比较多。
比如,三上六单元,主要训练的是围绕一句话把一段话的意思写清楚,全篇文章就是从不同的方面来写的,并没有突出层层递进的写法。
中年级这种篇章结构的文章最多。
到了高年级,如何谋篇将成为我们训练的重点。
这个单元刚好可以进行这样的训练。
我们在教学《夏天里的成长》一课时,就把篇章结构的训练做为重点内容。
看看作者围绕着中心是怎么选材的,为什么会这样选择,这样选有什么好处。
第一课时,我们还进行了选材的训练,以“温暖
的时光”为主题,练习写提纲,平行结构会如何谋篇,层层递进又会如何谋篇,进行了两组训练。
事实证明效果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