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人教版高三生物总复习模拟试题解析汇编(对应课时)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如图为水绵结构模式图。
恩格尔曼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时,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里,然后用白光束对水绵细胞的不同部位(如a处)做点状投射,发现水中的好氧细菌明显聚集在叶绿体被光投射处;若将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
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
此实验证明了()
A.氧气是由水分解来的
B.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C.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D.光合作用需以二氧化碳作原料
解析: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里,用白光束对水绵细胞的不同部位做点状投射,好氧细菌聚集在叶绿体被光投射处,其他部位不聚集,说明被白光束照到的叶绿体产生了氧气;若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又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这又进一步说明叶绿体受光照部位产生了氧气。
答案:B
2.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黑暗情况下叶肉细胞内无ATP产生
B.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含有自身光合作用所需的各种色素
C.光照下叶绿体中的ATP主要是由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经有氧呼吸产生的
D.光合作用强烈时,暗反应过程直接将3个CO2分子合成1个C3
解析:黑暗情况下叶肉细胞仍能进行细胞呼吸,可产生ATP。
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含有自身光合作用所需的各种色素。
光照下叶绿体中的ATP主要是由光反应产生的。
暗反应过程中1个CO2分子被1个C5固定,产生2个C3。
答案:B
3.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得到的色素带颜色较浅,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①加入的丙酮太多
②用无水乙醇代替丙酮
③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
④研磨时没有加入CaCO3
⑤研磨时没有加入SiO2
⑥取的叶片的叶脉过多,叶肉细胞过少
⑦画滤液细线的次数少
⑧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
A.①③⑦B.②④⑤⑧
C.①③④⑤⑥⑦⑧D.②③④⑤⑥
解析:在实验中,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较浅的原因是滤液中色素含量少,或者在滤纸条上画滤液细线时,重复的次数太少,或者加入的提取液太多,使滤液中色素浓度降低,又或者层析时,层析液没过滤液细线,使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
滤液中色素含量少的原因可能是:(1)没有加入二氧化硅,导致研磨不充分;(2)研磨时没有加入碳酸钙,使部分色素被破坏;
(3)选取的叶片中叶肉细胞少,色素含量低;(4)叶片不新鲜,里面的色素被破坏。
答案:C
4.如图为高等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图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中
B.②是氧气,可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C.③是三碳化合物,能被氧化为(CH2O)
D.④是ATP,在叶绿体基质中生成
5.图甲表示某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表示该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图中M和N代表两种气体的体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不考虑无氧呼吸)()
A.甲图中的纵坐标数值即为乙图中的m4
B.甲图中a、b、c、d、e任意一点,乙图中都有m1=n1>0,
m2=n2>0
C.甲图中e点以后,乙图中n4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m1值太低
D.甲图中c点时,乙图中有m1=n1=m4=n4
6.如图是绿色植物内细胞代谢的某一阶段的简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过程是指CO2的固定B.b过程是指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C.c过程完全在线粒体内完成D.a、b、c三过程都需要酶参与
解析:从图示看出a、b、c应分别为CO2的固定、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和有氧呼吸过程,都要有酶参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完成。
答案:C
7.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
B.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C.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
D.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
解析:适当低氧和适当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若真正无氧,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不利于保鲜;若零下低温,水果可能被冻坏,也不利于保鲜。
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发生在植物细胞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中;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可以转变为热能和ATP中的化学能。
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可以提高光合作用,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以适当降低呼吸作用,从而提高作物产量。
答案:D
8.如图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关系。
物质变化中都包含着能量变化,在下列图解中能合成A TP的生理过程是()
A.1、2、3、4、5B.2、3、5
C.1、3、4、5D.2、5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清楚图解中的1、2、3、4、5分别代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中的哪一过程。
1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阶段H2O的光解,合成ATP;2是光合作用过程中暗反应阶段中CO2的固定、还原的过程,消耗A TP;3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合成少量的A TP;4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合成少量的ATP;5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合成大量的ATP。
答案:C
9.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氧的同位素18O,分别标记H2O和CO2,使它们分别成为H182O和C18O2,然后进行如图所示的两组光合作用实验(容器中为一种低等绿色植物小球藻悬液)。
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装置一个置于光下,一个置于暗处相同时间
B.若两容器在光下相同时间,甲容器释放的O2有放射性
C.有同学认为将通入CO2改成溶解5%NaHCO3溶液,会增加实验的可靠性
D.该实验的目的是要证明光合作用需要CO2
10.下列①~④曲线图均表示光合作用与某些影响因素的关系。
在下列各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①图中的X因素可表示CO2浓度,植物在较强光照时的a点值一般要比在较弱光照时的低
B.③图中,阴生植物的b点值一般比阳生植物的低
C.④图中Z因素(Z3>Z2>Z1)可以表示CO2浓度,当光照强度小于c值时,限制光合速率增加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D.②图中Y因素最有可能代表光照强度
11.下图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情况,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叶绿体中甲、乙、丙、丁四种色素都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
B.衰老叶片中甲、乙色素的含量显著减少
C.甲、乙、丙、丁四种色素均可溶于有机溶剂
D.丙、丁两种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解析:本题考查色素的分离与提取,题材来自于教材实验。
考生必须理解坐标图的含义,甲、乙、丙、丁依次为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
A选项考查色素的分布,B 选项考查色素在不同叶片中的含量,C选项考查色素的提取原理,D选项中甲和乙才是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的两种色素。
答案:D
12.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30℃
C.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20℃的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在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温度在10℃时的2倍
解析:光下吸收的CO2量是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量,只要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植物就能生长;25℃时吸收CO2最多,所以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25℃;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在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温度在10℃时的一半。
答案:C
二、简答题
13.如图所示,图甲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图乙表示一株小麦叶片细胞内C3相对含量在一天24小时内的变化,请据图分析:
(1)图甲中A、B、C、D分别表示参与光合作用或光合作用生成的物质,则A、B、C、D 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I中发生的过程称为______,在I中含有的参与此过程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I中发生的反应与Ⅱ中发生反应的物质联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中,从______点开始合成有机物,至______点有机物合成终止。
(5)AB段C3含量较高,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G点C3含量极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G 点与F 点相比,叶绿体中[H]含量较______(填“高”或“低”)。
解析:解答本题的思路具体分析如下:
(1)
⎭
⎪⎬⎪⎫据光反应、暗反应的物质转变确定,图甲中A 、B 、C 、D 物质的名称。
(2) ⎭
⎪⎬⎪⎫一昼夜光照强度变化与时间关系光照强度变化对C 3含量变化的影响确定,图乙曲线中各点变化的原因。
答案:(1)H 2O 、CO 2、C 3、C 5 (2)光反应 色素和酶 (3)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 ,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 和Pi 等 (4)B I (5)无光不进行光反应,C 3不能被还原
(6)气孔关闭,叶肉细胞内CO 2含量低,CO 2的固定减弱 (7)高
14.请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1)光合作用受到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的影响。
其中,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过程;二氧化碳浓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过程。
(2)甲图表示在二氧化碳充足的条件下,某植物光合速度(率)与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关系。
①在温度为10℃,光照强度大于______千勒克斯时,光合速度(率)不再增加。
当温度为30℃,光照强度小于L 3千勒克斯时,光合速度(率)的限制因素是______。
②根据甲图,在乙图的坐标上标出光照强度为L 2千勒克斯,温度分别为10℃、20℃和30℃时的光合速度(率)。
(3)丙图表示在适宜光照强度下测定的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以CO 2吸收速率表示)与CO 2浓度的关系。
若适当增大光照强度,则a 点和b 点如何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适当降低光照强度,则a 点和b 点又如何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丁图回答①、②、③三个小问题。
①强光下上述三种植物固定CO 2能力最强的植物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植物达到最大光合作用强度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是________________(a 、b 、c 、d)。
③当光照强度从a到b时,______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增加的最快。
解析:(1)光反应需要光照,CO2参与暗反应。
因此光照强度影响光反应,CO2浓度影响暗反应。
(2)由甲图可知,温度为10℃,光照强度大于L1时,光合速度(率)不再增加;当温度为30℃,光照强度小于L3时,限制光合速度(率)的因素是光照强度。
(3)图丙中a点是CO2补偿点,b点表示CO2饱和点,a点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等于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
若降低光照强度,光合速度(率)下降,可通过增大CO2浓度以维持光合速度(率)和呼吸速率相等,即a 点右移;若增大光照强度,a点应左移。
限制b点光合速度(率)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等因素,若降低光照强度,光合作用减弱,CO2饱和点降低,b点左移;相反,若增大光照强度,b点应右移。
(4)由图丁可知,甲、乙、丙都随光照强度的升高而增强,但光照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就达到了饱和点,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都达到饱和点时,甲固定CO2的能力最强;乙达到饱和点时,所需最低光照强度应为c;在a到b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增加最快的是甲。
答案:(1)光反应暗反应
(2)①L1光照强度②如下图
(3)a点左移,b点右移a点右移,b点左移
(4)①甲②c③甲
15.影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外界因素有光照强度、CO2含量、温度等,其内部因素有酶的活性、色素的数量、五碳化合物的含量等,请据图分析:
(1)如果x代表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强度,主要是影响__________阶段,当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时,此时限制因素可能是内部因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曲线为c,则阳生植物光合作用曲线最可能的是________。
(2)如果x代表温度,温度主要通过影响________________来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3)如果x代表CO2的含量,CO2的含量影响光合作用强度,主要是影响__________________的产生,当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时,此时限制因素可能是内部因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
若图乙表示植物在温度为15℃(实线)和25℃(虚线)时光照强度对氧气释放速度的影响,该植物在25℃、10千勒克斯的光照条件下,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是________mg。
(5)如果在阴雨天气,温室内光照强度小于5千勒克斯,采取什么措施可以有助于提高光合产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利用图乙阐明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