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保证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0.1职工安全保证措施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控制和消除危险源;积极为施工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施工人员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施工人员离开现场前要在现场制定地点换衣并清理裸露皮肤..
施工现场所有人员要遵守现场卫生管理的规定..
在基坑开挖、修复区域施工过程中等一些可能发生危险的施工现场禁止单独进行施工作业..配备各工序的指挥人员;在控制安全的前提下保证施工进度..专职安全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巡逻..
要求施工人员在炎热潮湿或严寒环境中作业时;防止出现中暑或冻伤危害
的出现..发放防暑药、饮用水、棉质手套等物品..
施工人员长期暴露于阳光直射下作业;应注意防晒和阳光辐射..专职安全员、各施工班组长应要求施工作业人员暂停作业;不能在暴晒的情况下长期作业..施工现场应使用对讲机等通讯设施;并保持通讯的畅通;以保证施工操作人员的沟通和指挥的通畅..
因本项目的特殊性;污染场地修复工程实施期间出现化学危害的风险较大;应将接触污染物的危害作为重点进行防护..
1施工人员安全防护措施
施工人员因根据具体的工作岗位穿戴合适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常见的安
全防护用品包括安全鞋、工作服或防护服、口罩或防毒面具、防护目镜、安全帽、耳塞等..视现场情况采取换班制确保施工人员健康和施工的顺利推进..
2机械危害防护措施
施工前应完善施工组织设计和土方单项施工方案;并对现场使用的机械设
备及时维修;对操作工人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在较深的基坑或危险性较大的操作面采取必要的支护措施..运输车辆应按规定依次运输;缓慢运输;不得超载..
3噪声危害防护措施
施工现场要求定期在作业面周围对噪声进行定点监测;当噪声大于70分贝以上时;应采取降噪措施;如减少作业机械的数量或加噪声防护罩..
4粉尘影响的防护措施
施工现场粉尘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应采取多种措施来降低现场土方作业扬尘对施工人员健康的影响..
配备个人防护器材的目的是遮蔽或隔离员工;使其免受到施工活动中遇到的化学品和物理危险..
如果任务需要;项目现场应有以下种类的个人防护器材:安全帽;防护眼镜带永久固定的侧护板;护目镜;面罩;铁头橡胶鞋;手套腈、棉、皮、异丁橡胶、氯丁橡胶;带有机气体和颗粒物滤盒的全面防尘防毒面罩;氧气瓶;防护服麦克斯轻便连体服L/AMN428E;耳塞;耳罩;反光安全背心等..
国内目前还没有个人防护器材的法律规定..参考美国个人防护器材的分级管理标准;结合实际情况;针对不同污染程度选择不同防护器材..个人防护等级建议分为三级..具体要求见表10-3所示..
表10-3 防护级别及相应个人防护器材
员应遵守以下步骤:
1当使用一次性连体工作服时;在每次休息后或每次轮班开始前穿上一件干净的新工作服..
2在使用前和使用时;检查所有衣服、手套和靴子是否存在接缝瑕疵、不均匀涂层、撕裂、无法正常工作的封口等情况..
3在使用前和使用时;检查可重复使用的工作服、手套和靴子是否存在以下情况:
化学渗透的明显痕迹;膨胀;褪色;变硬;变脆;裂缝;任何刺穿的痕迹;任何磨损的痕迹..
如果存在以上特征;可重复使用的手套、靴子或连体服也应被替换..在已知或怀疑存在高浓度化学品区域工作时;不应重复使用个人防护器材..
员工在从事项目活动时若周围空气污染浓度超标;必须佩戴呼吸防护器材..需要在这些区域工作的人员应按照以下步骤和导则来佩戴过滤式呼吸器;并遵
守呼吸防护计划..
所有要求使用该器材的员工应首先学习如何正确佩戴呼吸器以达到面罩和面部的密封要求..影响面部密封的情况有:胡须;鬓角;眼镜和假牙..
在现场项目工作中使用6001有机气体滤毒盒;这种滤盒应能够防御已知浓度的污染物..
在滤盒被穿透前至少每天跟换滤盒..当员工感到吸入阻力开始增加或化学指示特性开始穿透时;也应更换滤盒..
呼吸器和其他非一次性器材应被彻底清洗后置于洁净的存储区域..至少每天清洁一次呼吸器..将面罩拆卸下来;扔掉滤盒;将所以其他部件置于清洗液中..在浸泡适当时间后;取出部件在放入自来水中..
面罩可自然风干;然后置于无菌袋内;存放于洁净区域..
当现场条件发生了明显变化时;应重新评估场地内存在的危险..需要重新评估的部分情况有:
1开始一个新的阶段;
2在一个工作阶段中改变了工作任务;
3季节/天气发生了变化;
4当温度极值或个人的医学诊断限制了个人防护器材的有效性;
5确认会遇到预期之外的化学品;
6化学品的环境水平发生了变化;
7工作范围发生了变化;会影响到接触潜在高浓度化学品区域的程度..
10.2安全管理制度
1项目部每周召开交班会;由项目负责人主持;全体技术和管理人员参加;由安全员对本周安全情况进行总结;对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提出往后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2各班组交班会上;由班组长对项目部安全会议进行落实..每班作业前各班组长对本班作业前各班组长对本班作业注意安全事项进行交代;
3所有施工人员都必须通过安全教育;实现三级教育制度..未经安全教育的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不准上岗..对安全员和班组长进行重点教育和考核;
4从事特种作业的电工、机械工、机动车辆驾驶等特殊岗位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5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做到不违章指挥、不违章操作、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确保自身和他人安全;提高职工整体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6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安全检查;作业班组实行每班班前、班中、班后三检制..不定期检查视工程进展情况而定;
7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以书面形式进行登记、汇报;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制定整改措施;以消除安全隐患;
8在安全隐患没有消除前;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如有危及人身安全的险情;必须立即停工;整改合格后方可施工..
9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颁发的各项劳动法规、安全法规、安全技术规则及联营体有关施工安全的管理办法和各项安全措施..主要注意事项需在现场挂牌明示;
10针对危险废物和其它污染物的安全防护必须严格遵守安全防护措施.. 10.3警告警示牌
在加强现场管理的同时;在工地悬挂以下安全警示标识:
10.4文明施工措施
1 文明施工目标:施工现场内外整洁;道路通畅;无污染源;物料堆放有序;施工人员衣容整洁;讲文明、讲正气..
2 高标准运行公司制定的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确保工地文明状况处在一
个良好的控制状态..
3 深入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文明施工文件精神;严格执行文明施工检查
标准..
1 文明施为施工现场的人员提供一个没有可能引起影响健康和损伤的工作环境;使施工生产不会产生超过环境保护规定的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对施工影
响区域内周边人员及人身健康与安全的损害;使各项施工作业进行行井井有条、有条不紊和高效快速、实现最合理的施工经济与社会效益;同时使安全文明的施工管理工作覆盖工地的每一个角落和施工全过程..这就需要建立一个以项目负责人为首的文明施工组织网络;通过全员动员、全员参与共同创建文明工地..
2 文明施工组织网络
文明施工组织网络如下图所示..
1 工程管理人员一律挂牌上岗;牌上要注明姓名及职务工种;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全体施工人员统一着装;按规定色标配戴安全帽..
2 现场办公室内配备电脑、张挂进度计划表、各专业人员岗位责任制、晴雨表、全面质量管理循环图..各项技术资料分门别类、整齐张挂..
3 现场配备常用药品..做好对职工卫生预防病的宣传教育工作;针对季节
性流行病、传染病等;利用黑板报等形式向职工介绍预防病、治病的知识和方法..公司医务人员定期检查现场卫生情况..
4 做好工地流动人员的管理工作;记好进出台帐;建立档案卡片;办理暂住证、务工证和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5 加强工地治安综合治理;配备治安保卫人员二十四小时值班;做到目标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到人..施工现场治安防范措施有力;重点要害部位防范设施有效到位..
6 做好社区服务工作..工地有专人负责协调与市政交通、环卫等单位的横向关系;定期主动召开会议;听取他们对工程施工的有关意见;保证工程文明施工;使工程成为爱民工程、便民工程..
1 现场宿舍做到布局统一、床和桌椅板凳统一、着装和被褥统一、各房间人员登记挂牌;实行室长负责制..被褥定期由专人统一清洗;更换..定期进行卫生检查;奖优罚劣;做到整洁、卫生..
2 厕所内保持清洁;由专人每天打扫..现场严禁随地大小便;违者重罚..
3 落实各项除四害措施;工地内做到排水畅通;无污水外流或堵塞排水沟现象;防止蚊蝇滋生..
1 工地主要大门及施工围墙进行专门的策划和布置..
2 在现场内醒目位置;设置反映企业精神、时代风貌的宣传标语;工地内设置黑板报;及时反映工地内的各类动态..
3 工地实行封闭式管理..主要进口安排保安人员二十四小时值班..建立门卫管理制度;禁止无故外来人员进入现场..
4 做好整个场地的排水网络;排水沟必须畅通;生活、生产废水通过专门的窨井;有组织地排放..厕所设置专门的化粪池..
5 工具材料设备严格按场地平面布置图分类堆放;做到整齐清洁、堆放有序..严格施工过程的管理;各工种都要做到“落手清”、“日日清”..
6 施工垃圾集中堆放;及时外运;生活垃圾一律装袋外运..多余材料和使用结束的设备及时退场..
7 现场专门成立清理小组;负责施工场地内及门前三包范围内的清理、清扫;保持场内外道路清洁;营造一个环境整洁、管理有序的施工现场..
11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为保证本工程在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不产生二次污染及确保相关人员身体健康;修复工程实施的全过程需对所涉及区域内的土壤、空气、水和噪声环境进行监测;然后将检测结果与相关标准规范或施工前的环境质量进行对比评价;并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全过程的监测方案须获得监理单位、当地环保局的认可;并在现场监督下执行;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单位来采样与检测分析..
本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对土壤、空气、水和噪声等进行全过程环境管理;以保证污染土壤临时贮存和处置过程中无二次污染并保证施工人员安全和周边居民健康为原则..
在作业全过程中项目部应强化对全体施工人员的环境方面教育;不断提高
全员意识;切实做到环境措施未审批不施工、作业前未进行环境交底不施工、环境设施未规定验收合格不施工、作业人员未按规定持有有效操作证不施工、发现环境隐患未消除不施工、出现事故未按“四不放过”处理不施工..
11.1环境保护管理组织机构
建立健全环境管理组织结构;成立以项目负责人为首的环境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并领导本项目的环境管理工作;以项目负责人为环境管理第一负责人;主管工程施工全过程的环境管理;技术负责人为环境管理的技术负责人;工程负责人负责施工的日常环境管理..环境管理组织机构见下图11-1..
图11-1 环境管理组织机构图
11.2水污染防治措施
本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于抽出的含污染物的地下水;冲洗清表建
筑垃圾废水、机械设备等施工工具清洗产生的废水;工人的生活废水等..主要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确保雨水管网与污水管网分开使用;严禁将飞雨水类的其他水体排进市政雨水管网..
2现场内基础降水的清洁水;在合理检验处理后;经导向管排入市政污水管线..
3现场交通道路和材料堆放场地统一规划排水沟;控制污水流向;设置处理池;将污水经处理后再排水市政污水管线;避免污染水系..严防施工污水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线或流出施工区域污染环境..
4加强对现场存放油品和化学品的管理;对存放油品和化学品的库房进行渗漏处理;采取有效措施;在储存和使用中;防止油料跑、冒、滴、漏污染水体..
5现场建有污水处理池;收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处理合格后排放到市政污水管网..
11.3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本工程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自来污染土壤挖掘、运输、堆放等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污染土壤散发的异味;化学氧化的尾气等..主要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土方施工阶段;主要采取淋水降尘措施;现场内存放的土方要覆盖防雨布并喷洒异味吸附剂防止扬尘和异味气体扩散..
2水泥和其他易飞扬物;细颗粒散体材料;安排在库内存放或严密遮盖;运输时要防止遗洒、飞扬、卸运时采取码放措施;减少污染..
3对混凝土运输车要加强防止遗洒的管理;要求所有运输车卸料溜槽处必须装设防止遗撒的活动挡板;并必须清理干净后方可出现场..
4在出场大门处设置车辆清洗冲刷台;车辆经清洗后出场;严防车辆携带泥沙出场造成遗撒..
5处置设备的尾气要定时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停运设备;排除问题后才可运行..
6配备电动喷雾器;定时在工作区域喷洒除臭剂..
7污染严重及臭味较重的土壤进行挖掘、运输、堆放时要喷洒除臭剂并加附真空吸附罩..
8在工程正常运行期间;请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场地及周边大气进行检测;确保没有对周边大气造成污染..
11.4固废管理措施
本工程中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于用于场地表面清理后的建筑垃圾;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固体废物以及工人的生活垃圾等..主要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施工现场设立专门的废弃物临时贮存场地;废弃物分类存放;分一般生活垃
圾储存区和危险废物储存区;对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的废弃物必须单独贮存在
危险废物储存区;设置安全防范措施且有醒目标志..
2施工现场设置若干活动垃圾箱;派专人管理和清理..
3禁止在工地焚烧残留的废物或将废物随意堆放..
4废弃物的运输确保不散洒、不混放、送到政府批准的单位或场所进行处理、消纳..
5对可回收的废弃物做到再回收利用..
11.5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本工程的噪声污染主要来自于施工机械挖机、运输车辆以及处置设备等..主要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现场混凝土震捣采用低噪声混凝土震捣棒;振捣混凝土时;不得振钢筋和钢模板;并做到快插慢拔..
2除特殊情况外;在每天晚22时至次日早6时;严格控制机器噪声作业;对混凝土振动棒、电锯强噪声设备;以隔音棚或隔音罩封闭;遮挡;实现降噪..
3模板、脚手架在支设、拆除和搬运时;必须轻拿轻放;上下、左右有人传递..
4模板、钢管修理时;严禁使用大锤..
5使用电锯切割时;应及时在锯片上刷油;且锯片送速不能过快..
6使用电锤开洞、凿眼时;应使用合格的电锤;及时在钻头上注水或油..
7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采用有力措施控制人为的施工噪声;严格管理;
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扰民..
11.6防止二次污染措施
污染土壤在挖掘、运输、装卸等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使污染土壤跑、冒、洒、漏;造成二次污染..主要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挖掘场地周边区域、运输道路及车辆周转区域内勤洒水;抑制扬尘;
2严格限制挖掘机和运输车辆的活动范围;防止将污染土壤带出污染区域;
3挖掘时尽量减少对地下水的扰动;防止污染土壤对地下水的污染;
4土壤装卸时尽量做到减缓速度和降低落差;减少人为污染扩散;
5在作业区出口处设置清洗池;对施工和运输车辆进行清扫和清洗;减少污染土壤的被动转移;
6运输前注意覆盖好车辆上装载的污染土壤;防止土壤飞扬;
7用防雨布覆盖临时堆场的土壤;防止污染物扩散进入空气;
8每天作业结束;清理作业过程直接接触土壤的器具;并统一收集到指定区域存放;
9在风里较大的天气或者雨天不施工;并用防雨布覆盖已经挖开的土壤;
减少扬尘或雨水冲刷;避免发生二次污染..
12应急预案
本预案编制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开展自救和互救;有效控制事态发展;防止事故扩大;努力减少事故对人员、周边环境和相关方的影响;避免救援措施不当对人员造成二次伤害和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相关的地方法规制定本应急预案..进一步增强小南化地块土壤修复工程项目部以下简称项目部应对和防范相关
事故风险的能力;更好地推动项目进展;最大限度的避免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2.1应急响应
应急处理流程图出图12-1所示:
图12-1 应急处理流程图
应急响应的启动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条件:
1发生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规定需启动应急预案的事故;
2现场工作人员认为需要上报并启动应急预案的较严重事故
3导致生产无法正常进行的其他事故;
4施工场地发生群体事件..
应急程序启动后;根据事故发展态势和现场救援进展情况;执行如下应急响应程序:
1事故发生后;当班班长和现场值班人员立即组织自救;同时向指挥小组报告事故情况..
2指挥小组接到事故报告后;根据事故情况;立即派遣工作小组增援现场;同时向领导小组通报事故情况..
3领导小组根据事故情况;对救援工作进行相应支持和监督..
工作小组到达事故现场后;按照如下程序救援:
1紧急疏散
发生的事故有可能对周围人员安全构成威胁时;必须在指挥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设立安全警戒线;并将与事故应急救援无关的人员进行紧急疏散..疏散方向一定要处于事故时的上风向..
2人员抢救
实施抢救任务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想方设法从事故现场抢救被困人员..承担抢救任务的人员要保护好自身安全;穿戴相应安全防护装备..医疗救援人员对抢救出的被困人员;在现场要及时进行一些必要的抢救;并以最快速度送往医院进行全面抢救..
3风险排除
执行排险抢修任务的人员;根据不同的事故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置办法;在做好自我防护基础上;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方法及时堵漏排险;消除事故..
4物资供应
抢救、排险、抢修时所需物资;必须做到有效保障;各种专用器材、交通工具、医疗器械、药品和衣物等;按照分工各负责人员必须做好充分准备;随时服从救援组的统一调度和安排..
5社会支援
如工作小组能力和物资不足以清除风险时;指挥小组迅速向有关部门汇报;并要求社会支援..社会援助队伍进入抢救、排险、抢修现场时;现场救援人员负责联络、引导、告知安全注意事项并配合开展工作..
1应急结束条件: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指挥小组确认和批准;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
2结果评估:领导小组相关机构对事故处理结果进行监督评估..
3事故分析:由指挥小组负责召开事故分析会;填写事故分析报告;总结经验教训并追究责任..
12.2应急组织机构
为确保劳动安全及场地修复工作如期进行;本项目建立以项目负责人为组长
的紧急情况处置领导小组;技术负责人、项目安全工程师和质量工程师为副组长; 并形成由公司总部、社会机构、项目相关职能部门等共同参与的紧急情况处置
组织体系..事故应急组织机构图见图12-2..
图12-2 事故应急组织机构
12.3风险防范及应急预案
1出现涌水或流沙时;则该处立即停止挖土;及时回填;以防事态进一步扩大;
找出涌水原因;采取引堵措施..
2坑顶位移过大或位移速率过大;应放缓挖土速度;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
3清理坑外堆土;减少坑边荷载..
4坑外卸土;减少坑外主动土压力..
5当出现以上漏水、涌水或位移偏大等情况时;应及时和监理等有关人员联系;
采取应急措施..
6根据基坑监测情况做好应急措施的材料水泥、土袋、木桩、型钢等准备..
为避免贮存区可能存在的污染气体泄漏;造成人员中毒;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 污染土壤的贮存必须确保封闭;将采用塑料膜等方式覆盖严密;确保异味、
污染物不向贮存区以外空气扩散..
2 污染土壤贮存后;定期在贮存区的下风向区域进行空气质量检测..
3 如发生居民投诉;向居民进行解释并将检测结果通报居民;解释这个浓度
值会造成的伤害;告知居民相应的预防措施..
4 定期用PID 检测贮存区周边空气中的有机物浓度;及时发现并解决问
题..
本项目土壤运输均为场内运输;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污染土壤从污染
区域运输至贮存场地;第二阶段为从贮存场地运至处置场;第三阶段为修复后
土壤运至暂存场;最后运至回填区..污染控制的重点在前两个阶段;防止二次污染;后两个阶段重点在于防止扬尘..
对运输过程加强控制;严格按照制定的场内转运方案实施;每辆车在执行土壤转运作业前都必须进行严格检查;确认车辆覆盖符合要求..一旦发现遗撒行为;责令运输方立即停止运输;将遗撒土壤清扫干净并送至处置场
由于本项目开挖土壤所含污染物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因此;在工程开
工前;对全体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劳动保护;所有进出现场的人员必须佩带相应防护用品;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彻底清洗..
如果发生人员中毒事故;将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应急:
1中毒人员救援
现场中毒事件发生后;应立即联系医疗等部门;禁止盲目施救;并确认事故
地点..根据实际中毒情况;轻度中毒人员应立即带离现场;到空气新鲜的地方;
解开衣领、腰带;取出口、鼻内可能有的分泌物;使中毒者仰卧并头部后仰;保持呼吸畅通;注意身体的保暖;并送入医院进行相关的治疗;对中毒严重者;如出现呼吸停止或心跳停止;应立即按常规医疗手段进行心肺脑复苏..如呼吸急促、脉搏细弱;应进行人工呼吸有条件的可使用呼吸器;给予吸氧;并及时送往医院
救治..就近医院的地址和联系方式见表12-1..
表12-1 地块土壤修复工程应急就诊医院
中毒事件发生后封锁现场;只准应急救援人员、车辆进入;其余人员、车辆必须经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批准后方可进入;对无关人员劝其离开;禁止围观;直至中毒人员安全送至医院救治、现场取证结束及现场中毒区域防护工作完成后;经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批准后接触..
3信息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