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实践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体育教学实践反思
作者:田秀华
来源:《天津教育·下》2018年第07期
应试教育使得学校更加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致近年来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弱,由此小学体育课程的开展情况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教育人士的关注。
小学体育对加强学生身体素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作用,良好的体育教学可为学生打造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时培养他们的体育精神和协作意识,对他们将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是一种长期的助力。
为此,体育教师应担当起责任,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保证体育课程开展的有效性和趣味性,使学生从课程学习中获得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素养。
本文是笔者根据自身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实践经验产生的教学反思,希望能对广大小学教师改善体育教学方法有一些启示作用。
小学体育的教学目标
学生的日常生活主要就是学习,缺乏了相应的运动,长久保持这种状态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现代教育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所以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也要培养学生的其他素养。
小学开设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从体育课中获得健康知识和体育技能。
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指导,学校开展体育课能对学生各方面素质都起到良好的培养作用。
如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体能,传授体育知识,也可以通过体育课活动使学生热爱运动。
而且,教师在体育课上开展具有合作性质的运动项目,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精神,使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共同完成任務。
在体育项目的进行中,学生也能了解到什么是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就是拥有接受失败的勇气,是“友谊第一”,也是“重在参与”。
良好的竞技品质和抗压能力是体育课之外的其他学科教育不能带给学生的,是小学体育的重要教学目标。
小学体育的教学现状
小学体育课由于得不到校方重视,通常会出现教师缺乏、器材缺乏、教学内容空洞的现象。
在小学时期,每到体育课,学生往往被教师带到操场上自由活动。
体育课成为学生们自由活动的时间,教师既不讲解课程知识,也不安排体育活动。
学生在操场上漫无目的地走动或者三五成群地一起玩耍,活动没有组织性和纪律性,也谈不上学到什么知识。
这种教学现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消磨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反思,并研究了教学策略,用以提升学生在体育课程中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最后向校方反映情况,获得了更多的教学资源。
小学体育的教学策略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讲究策略,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经验告诉笔者,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提起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开展教学的重要手段。
学生年纪尚小,对严肃的体育项目可能并不感兴趣,但是对于游戏的兴趣却非常浓厚。
教师可安排学生一起玩游戏,在游戏中发挥他们的运动特长。
这样一来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提高了学生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又培养了学生诸如团队意识、友爱互助、公平竞技等一系列体育精神。
例如,笔者在体育课上教学生一起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笔者自己假扮“老母鸡”,由一个学生假扮演“老鹰”,其他的学生躲在“老母鸡”身后假扮“小鸡”。
在游戏之前,笔者告诉学生们要尽量躲在“鸡妈妈”身后,遇到“老鹰”追来时要拉紧前面的同学,大家一起注意“老鹰”的动向,及时向身边的伙伴汇报,共同躲避“老鹰”。
游戏开始后随着“老鹰”积极地对“小鸡”进行抓捕,“小鸡”们不时发出阵阵尖叫,时而能听见“老鹰过来了”的声音,游戏气氛非常热烈。
小学生容易被游戏气氛所感染,在活动中产生危机感,从而激发团队意识,展现互帮互助的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组织学生们学习一些体育项目,例如国球乒乓。
教师先教会学生用球拍颠球,然后帮助学生们学习乒乓球的发球姿势,最后组织学生一组组地进行训练,可很快提高他们的发球技巧。
教师采用各种教学策略可使体育课程的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内容充满趣味性,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乐于进行体育活动。
小学体育教学的注意事项
体育教学中教师最需要注意的是时刻保证学生安全。
考虑到小学生的身体还在生长发育当中,运动应该适量,教师不宜带领学生做剧烈和危险性的运动,要随时注意课堂纪律,不要让学生乱跑。
教师还应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想教育,帮助学生塑造强健体魄的同时,对学生的身心都进行关注。
体育课程的真正建设要求是让教师帮助学生们树立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磨练他们“坚持就是胜利”的坚韧意志。
最后,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肯定他们的进步,维持他们对参加体育活动的信心和热情。
结语
总之,教师应秉持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体育素质的训练,使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在体育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改善目前小学体育教学中不尽人意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