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文学常识
1.现代诗歌
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

中国近现代诗歌的主体新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

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

其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的新的时代内容,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

1920年XXX《尝试集》出版,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

代表初期新诗最高成就的是浪漫主义诗人XXX,他的《女神》中大部分作品写于1920年前后,传达着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开一代诗风。

现代诗歌特点主要有:
1)形式自由,分行排列。

2)内涵开放;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4)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

1,这是对XXX文学地位的确认。

我们现代文学史的作家排序一直是“XXX老曹”,教材编选者对于排在第一位的XXX向来青眼有加,(尽管XXX当初并不希望年轻人读自己的文章。

)对于排名第二的XXX却显得不够重视,小学语文教材选过他的《天上的市街》,高中教材只选过他的《屈原·雷电颂》。

为了弥补对XXX的亏欠,选一首XXX的诗也是天经地义。

至于为什么不选XXX在建国后写的比如《百花齐放》之类的作品,偏要选他年轻时的这首,这就涉及到该诗入选的第二条理由——
2,体现了单元选文的相关性。

在第一篇选了XXX《沁园春·长沙》之后,第二篇选XXX的“放号”可以说恰如其分,顺理成章。

因为XXX那首《沁园春》一上来就是“独立寒秋”,XXX这首“立在地球边上”,看题目就衔接得天衣无缝。

两首作品都是作者年轻时写的,都透着一种豪情壮志,都深深契合我们这个感天动地的新时代,这样语文老师们在设计教学导入的时候有现成的材料:“上节课我们聆听了XXX同志‘立’在湘江边上吟咏的革命豪情,这节课我们再来聆听XXX先生‘立在地球边上’的‘放号’声。


3,为今后研究《屈原·雷电颂》做准备。

在这首百字出头的小诗中,诗人使用了8个“啊”,6个“哟”,算得上激情澎湃,
然而诗人关注的不止“啊”和“哟”,还有“力”,年轻的XXX高度赞美“力”,在诗中9次(!)提到力:“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Rhythm 哟!”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看后来的《屈原·雷电颂》:“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所以我说,《屈原·雷电颂》不过是 2.0版的“放号”罢了。

教材编选者未雨绸缪,为我们今后更好地研究《屈原·雷电颂》做足了准备。

4,在这首“杰作”诞生100周年的日子里,将它选入高中语文教材当然有它深刻的记念意义。

100年来,我们的新诗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诗人和数量众多的佳作,但别人的再好,也比不上XXX这首“老”。

你也许以为XXX这首诗很烂(?),但“树高千尺忘不了根”,饮水思源,它究竟结果是新诗滥觞时期的作品。

虽然对很多中学语文教师而言,XXX在人格上乏善可陈,但那都是非主流媒体丑化XXX的成效,对此,我们不克不及听,不克不及信,更不克不及传。

5,这首诗还有助于考验学生的理解力和想象力。

放号”是放声嚎(号)叫吗?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这两句之间是什么关系?看到“白云”咋就想到“北冰洋”了呢?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满身的气力来要把地球推倒”,这是一个怎样的画面?作者是XXX从“北冰洋”跳到“太平洋”的?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Rhythm哟!”这说的到底是啥东东呢?
6,考察学生的地理知识。

“立在地球边上”,亲爱的,“边上”指的是地球的哪个部位呢?作者提到了“北冰洋”“太平洋”,请回答地球表面另外两个大洋分别是和。

作者为什么没有提到“他”们呢?
7,磨练教师的讲授能力。

真想听听教材编选者为我们树模朗读这首有8个“啊”6个“哟”一个“Rhythm”(或一个律吕)的诗啊,别做梦了!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这首诗就是检修我们讲授能力的“试金石”。

假如能讲好如许一首诗,假如你能借此让学生感受到XXX诗歌的“魅力”,假如你能深刻领会高中语文教材编选者的良苦用心,那么祝贺你,你已经成精了!
课文解读
1.当我们诵读《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首诗时,会产生两个疑惑:“地球边上”在哪里?谁,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地球边上”不是地理学概念,是文学概念。

我们每个人脚下的“立足点”,就是“地球边上”。

当你认识到“你”与“地球”的这种关系时,你的“视野”就会放眼“地球边上”,你的“豪情”就会具有“力的绘画,力的舞蹈,……”。

2.XXX,立在“地球边上”,看到“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时,想到的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XXX,立在“地球边上”,看到“夜已阑,天将晓”时,想到的是“赤色之光,早在东方闪动了。

”(《赤光的宣言》)XXX,立在“地球边上”,看到“远望春光镇日阴,太行高耸气森森”时,想到的是“忠肝不洒中原泪,壮志坚持北伐心。

”(《太行春感》)
XXX,立在“地球边上”,看到“露侵衣被XXX,……满身沾野草”时,想到的是“此日准备好身手,他年战场获锦归。

”(《赣南游击词·一九三六年夏》)3.还有许多人,他们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XXX的“号声”是“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XXX的“号声”是“我以我血荐轩辕”;XXX的“号声”是“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4.同学们,青春充满着激情,青春点燃着人生。

今天,你、我、他全都立在“地球边上”,来一次“放号”吧!
课文赏析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XXX早期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

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字的号角。

他的号角声声在欢呼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的滚滚XXX。

排山倒海般的XXX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

看吧,滚滚而来的XXX正在不断地努力向前,描绘着"力的绘画",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着"力的音乐",抒写着"力的诗歌",激荡着"力的律吕"。

这是一幅惊心动魄的力的画图,力的颂歌。

写作这首诗的时候,作者正在XXX的XXX留学,那是在中国的"五·四"运动爆发不久的时间。

"五·四"运动所产生的伟大的"力波"越过太平洋,直接震动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年青气盛的XXX,使他的如橡之笔,得到了纵横挥写的创作契机。

诗中描绘的滚滚XXX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

再推开一层说,也是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具体象征。

"五·四"运动对于中国,正如滚滚而来的XXX一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坏力,冲决一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罗网,同时以伟大的
创造力建树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

"五·四"运动所展示的中国未来,是光辉灿烂的图景。

从第二个更宏观的思想层次说,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也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日本,冲向中国,并且势将蔓延到全球各个角落,这是历史前进的不可阻挡之势。

诗中所描绘的全部力的形象,同样可以看作是新兴生产力战胜落后生产力的强起奋进图。

诗人在同年写的《笔立山头展望》一诗中曾以极大的热情歌颂这种新兴的生产力:"一枝枝的烟筒都开着了朵黑色的牡丹呀!哦哦,二十世纪的名花!近代文明的严母呀!"互相参照印证,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本诗的思想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