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组24《给予是快乐的》教案3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3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保罗在圣诞节之夜与一个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由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揭示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人生道理。

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很适于学生朗读、复述;男孩面对新车的种种表现和保罗由此产生的心理变化交替叙述,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很容易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文章结尾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又易于学生迁移运用,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发挥教材的优势。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炫耀”、“懂得”造句。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体验,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误解)懂得小男孩
有哥哥当哥哥
炫耀承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读题:给(jǐ)予是快乐的
2.释题:“给予”是什么意思?你能用一个成语来解释题目吗?(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
交流读课文
交流学词心得
交流疑难
2.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圣诞节轿车兜一圈炫耀
(2)释词。

圣诞节轿车兜一圈炫耀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质疑问难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读课文,看看文章写了保罗的几次惊讶?
2.学生读课文后,讨论交流:两次惊讶。

3.以两次惊讶为线索,给文章分段。

4.讨论交流:
第一段(1——7);第二段(8——11);第三段(12、13)
(四)指导写字。

(五)习字册有关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帮助学生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文章写了保罗的几次惊讶?
2.文章可以分成几段?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默读课文第一、第二段,想一想:课文主要写谁?
2.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圈画出写小男孩面对新车的表现的句子和写保罗由此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句子。

3.讨论交流:
(1)“一个小男孩正在看他的新车。

小男孩问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小男孩吃惊地瞪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白白送给你的?天哪!我希望……’”
(2)“保罗当然知道他希望什么,他会希望他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

4.教师引导:
(1)小男孩看到新车会想些什么?
(2)当小男孩看着这部漂亮的新车时,他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3)谁能通过朗读表达出小男孩当时的心情?
(4)学生自由练读,指名朗读。

5.教师引导:
(1)保罗是怎样说的?请一位同学读一读,注意强调的词语。

(2)相机说说强调“圣诞礼物”和“哥哥”的理由。

6.教师进一步引导:
(1)小男孩吃惊的表情谁来示范一下?
(2)谁来读一读小男孩的话?看看强调哪一个词最能表达小男孩当时的心情?
(“这车”“哥哥”“送给”)
7.“天哪,我希望……”他“希望”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的?
8.小男孩的想法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呢?读一读小男孩的话?(板书:当哥哥)9.你听了小男孩的话,你会怎么做,怎么想呢?
10.你们的想法和保罗想的差不多,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1.小男孩为何吃惊?保罗为什么惊讶?
12.现在老师请一位同学当保罗,另一位同学当小男孩,请看这是一部新车,我们来表演一下,注意二人对话时的表情。

(三)学习第二段。

1.默读,思考:小男孩向保罗提出了什么要求?保罗怎么想的?
2.小男孩到家做了些什么呢?画出小男孩的动作
3.小男孩对弟弟的话又要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4.练读,指名读。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思考:他们三人各自难忘的分别是什么?
2.齐读课文第三段。

(五)总结全文。

1.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下列思考题:
学习本课以后,我知道,保罗的哥哥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而感到快乐,小男孩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感到快乐,我也曾经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感到快乐。

2.讨论交流。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复述
二.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指导复述。

1.以下列提纲为线索,练习复述。

2.线索1:办公室门前——回家途中——家门口
线索2:误解——又误解——终于理解
3.学生自由练习复述。

4.指名复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