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性视角下的经济生活及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部性视角下的经济生活及思考
摘要:在经济生活中,人们每天都要进行一些活动,而这些活动会从各个角度对周围的人产生不同的影响。

这些活动对于有些人而言,在不付出任何成本的条件下获得利益;对于另外一些人,却要无故承担某些成本。

这种行为就会产生外部性,前者产生的是正外部性,后者则是负外部性。

关键词:经济生活外部性正外部性负外部性
1、外部性理论的发展及其内涵
外部性理论在西方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1890年,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最早提出外部性理论的概念。

庇古(1920)对外部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认为外部性是在经济活动(主要是生产和消费领域)中产生的,主要是指一个经济主体对公域或邻域的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的一种伴生影响。

科斯、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进一步拓展了外部性的概念,科斯在1960年发表了其代表著作《社会成本问题》,指出外部经济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产权界定不够明确和不恰当所造成的,政府只要能界定和保护产权,那么市场经济活动就能达到帕累托最优。

科斯的外部性思想被归纳为“科斯定理”。

20世纪80年代国际社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其中涉及到了历史外部性的思想:考虑人类代际相互影响,并着重解决前代人对后代人的不利影响。

国内学者对于外部性理论的研究尚处于介绍引入阶段,较早作出介绍和较为系统研究的有暨南大学的李郁芳(2003,2004)教授等人。

归纳起来,外部性指的是一个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影响到了其他人或者公共的利益,而这个行为人却没有因为自己的行为做出赔偿或补偿时所产生的现象。

一个人在进行自己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中对他人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如果是好的,就叫做正的外部性或外部经济性;如果是不好的,就叫做负的的外部性或外部不经济性。

2、日常经济生活中的正外部性与思考
2.1日常经济生活中的正外部性
医疗服务既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也不同于一般的服务,其消费并不完全遵循“有支付能力的有效需求原则”,而是还要遵循“人人享有生命和健康权”的原则。

从这一意义上说,医疗服务具有显著的公益性。

其公益性主要表现在:医疗服务的需求常常表现为“缺乏支付能力而又必须满足的需求”。

医疗服务属于一种具有正外部性的私人产品,即医疗服务所带来的收益不能被患者或其家庭完全内在化,社会也能从中得到一部分好处。

政府追求旅游开发经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希望通过旅游收入的提高增强地方经济实力,继而带动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和综合平衡,为社会公众谋取利益。

适度的旅游商业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地方政府税费,增加当地人的就业
机会,促进景区所在地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景区所在地的知名度和区域形象,部分居民能够在旅游商业化过程中首先尝到甜头,享受旅游开发所带来的福利,如收入、就业、教育、培训、优惠旅游、公共场所、基础设施等。

这些都是旅游商业化的外部经济性。

2.2对于正外部性的思考
对于外部经济性,我们应该尽量通过内部化转为自己的利益。

生产商在经营的过程中,多元化的项目最好是外部经济性所及之处。

政府应该提倡并鼓励正外部性。

一方面,政府可以规范相关行业规则或采取技术手段制定一些量化标准,也可以对那些产生积极外部性的项目或机构给予相应的补贴,以促使正外部性的延续。

另一方面,加大社会舆论的宣传力度,对企业以及个体进行社会准则教育,培育社会责任感,树立新的价值观、发展观,鼓励多产生外部经济性,实现个人利益和共同利益、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协调发展。

3、经济生活中的负外部性与应对
3.1经济生活中的负外部性
曾有一家保险公司将推出一种“酒后驾车险”的保险。

据该保险公司称,“推出该险并非鼓励酒后驾车,正如为汽车设计安全带并非鼓励撞车一样。

”从法律层面上说,“酒后驾车险”和现行的法律也许并没有相抵触的地方,但是从道德层面上讲,这种行为的负外部性十分明显。

酒后驾车会严重地损害到公共利益和路人安全,而这种行为一旦被作为保险标的,那么投保者的绝大多数将会是那些有酒后驾车史的人,而在他们投保之后,即使他们不能避免法律上的惩罚,但在物质上却可以免除或减缓肇事者的赔偿责任,这种保险反而使酒后驾车行为变得更加肆无忌惮,而保险所扮演的角色将是助纣为虐,在这个意义上说,“酒后驾车险”除了让保险公司和投保者双方受益之外,只会给“酒后驾车险”契约之外的第三者造成生命和安全山的更大威胁。

3.2应对经济生活中的负外部性
作为个体,对于外部不经济的事,应该尽量避免,影响到他人利益可能会陷入司法纠纷,而影响到公共利益就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作为政府,可以制定公共政策对负的外部性进行惩罚或禁止。

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人们从事产生负的外部性效果活动的偏好。

但由于负的外部性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和不可预见性,政府没有办法随时发现所有负的外部性效果的产生,因此往往需要个人(或群体)的投诉,而在投诉过程中又会产生额外的成本,且投诉过程往往漫长,效率很低。

另一方面,即使政府制定了惩罚或禁止产生负外部性活动的行为,但人们往往可以通过私下里达成协议而避免受到政府的制裁。

至于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更大作用往往是决定了在相关利益主体进行协商时谁该向谁付钱。

4、结语
在现实生活中,政府通常对负的外部性比对正的外部性更为关注,随着社会人口的日益稠密,随着能源资源消耗的日益扩大,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负的外部性已经扩大为影响到社会稳定国家发展的威胁。

这也正是需要政府进行干预的地方。

虽然我们的政府在许多方面已经坚决地说“不”:不让工人暴露在危险的工作条件下,不让工厂排放有毒烟尘,不得出售危险的药品。

但政府对于负外部性的管制仍然充满了艰辛,还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雷克斯福特E桑特勒,史蒂芬P纽恩.卫生经济学【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
[2]赵宇呜,康凯.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政府行为外部性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3]贾丽虹,外部性理论及其政策边界【D】.华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4]WHO,1978:“Declaration of Alma”,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ealt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