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创新 Teachinginnovation
144
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
“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文/韩芸
摘要: 农村小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是为学生如何面对时代变迁、适应时代变化要求提供了价值引领和思想支持。

如何解读“课程思政”内涵,使之落实到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本文致力于分析“英语思政”的科学内涵,建设过程中容易存在的误区和薄弱环节,提出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 农村小学;英语;“课程思政”
陶行知先生说:“以情动人,以行带人,以智教人,以德育人。

”因此“立德树人”、“润物细无声”,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内化于心,是课程育人的本质。

小学教育作为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环节,担负着一个人人格塑造和认知形成的关键作用。

作为综合素养的小学英语课程,受众面广,价值引领性强。

语言是文化载体,因此在具有中西方文化差异和冲击的英语课程中,如何实现对学生正确的“三观”引领,是英语思政内涵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1 “课程思政”与英语课程的关系
由于英语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在小学之前的阶段大部分时间只是作为主要科目存在,所以往往能受到学生的重视。

这样的情况或多或少延续到了小学教学阶段。

然而小学教育作为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环节,担负着一个人人格塑造和认知形成的关键作用。

英语课程的语言知识点长期受重视,使得小学培养出的学生只是一味接受西方思想,崇尚西方文化,有些缺乏政治思考的底线,缺乏是非判断能力,缺乏思辨能力。

所以“大思政”格局下,思政理论课、综合素养课、专业课三位一体。

2 英语 “课程思政”容易存在的误区
英语课程是一门语言课程,其中需要介绍西方世界的文化、思想、政治、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英语 “课程思政”不应简单的将“思政课程”的内容复制到英语课程之中,将“思政课程”内容简单的用英语语言教授一遍,对学生既没有吸引力,也对学生“思政”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没有切实的帮助。

所以英语课程“思政”应当避免简单重复“思政课程”内容,而认真挖掘英语思维和英语阅读文章中的人类优秀思想文化,将其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传递给学生。

3 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3.1 转换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英语课程中的探究意识
自古,中国的教育就强调教师在教育中的主要作用,教师有“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弱化了学生在学习中主体作用的显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校教学应当围绕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开展。

英语课程应当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例如,在进行“It’s a parrot”课程时,引导学生自己在学习时,学习积累新的同类单词。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有助于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助于学生自身意识到自身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学生主动展开学习过程、积极依照自身兴趣探索世界、收集信息、处理解决问题。

最终,在学习过程中发展成长。

3.2 在生活里寻找“课程思政”与英语结合情景培养探究意识
情境教学已经在“课程思政”与英语教学结合多年,教学课程中对情景式教学的介绍也很多。

情景式教学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场景中,发现、探索、解决实际问题。

情景式教学由于其贴近生活的显著优势,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又能将探究方法实际应用于生活之用。

例如,在开展“what will you do this weekend”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周末时间,更多的了解社会,了解我们的国家。

在周末情景下,可以指导学生前往乡村集市了解经济发展情况,或者是来到地方历史博物馆了解地方发展过程,将英语课程内容与思想教育内容联动,推动英语学科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3.3 利用新型教学形式激发探究欲望
5G 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5G+”时代即将到来,新型的网络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方式层出不穷。

这些新的手段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探究“课
程思政”的欲望,另一方面也成为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思政问题的新手段,展示探究成果的新方法。

例如,在利用英语课程介绍东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西方食物的制作过程,向学生介绍一些西餐的用餐习惯和用餐礼仪的作用,同时引入东西方文化对食物的理解,西方受到宗教的影响认为食物是上帝的恩赐,中国文化则认为食物是劳动的成果,每一顿饭菜都凝聚着农人的辛苦劳作,东西方都认为应当珍惜粮食,杜绝浪费。

在课程之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光盘行动”的活动中,让英语“思政”更加贴合实际生活,从小处着手,推动学生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认同中国传统文化。

3.4 团队合作学习树立团队探究意识
现代科学由于其复杂性和多学科交叉性,真正地研究过程都需要科学家团队发挥团队协作作用。

英语课程与“思政”内容相结合,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也应当将团队探究意识作为培养的方向之一,为学生创造条件适应团队学习和团队探究方式。

例如,在开展中西方文化比照学习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应用已经掌握的英语语言能力在互联网上团队合作搜集相关素材,展开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的方式竞赛解答教师提出的东西方文化问题。

通过团队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也降低了学生学习时的各种个体差异,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帮助学习速度较慢的学生一起进步。

同时,也让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掌握了团队合作探究的方式,增强了团队意识,培养了团队探究意识。

4 结语
英语课程教师自身应当始终保持学习状态,既要不断学习自身理论课程前沿理论,又要学习与自身专业有关的其他思想政治专业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体系,丰富自己的授课内容,让课程吸引学生,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让“课程思政”落到实处。

此外,思想政治课程教师还需要学习掌握新型互联网传播手段,利用好网络这片广阔天地,让学生在手机上不仅能看视频、玩游戏,也能学知识、学理论,把握思潮导向,引导网络舆论,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正能量,树立中国自信。

参考文献:
[1] 张婧.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9(23).[2] 乔芸.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落实[J].华夏教师,2019(03).
(作者单位:
阜康市上户沟哈萨克民族乡中心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