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之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之探索阅读是人类自觉实践的母亲,是生命生生不息的延展,童年的阅读经验又是一个人的生命底色。
要使生命底色变得丰厚润美、光彩照人,学生除了课内要研读文本,更需要将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实践。
以课内阅读的方法指导课外阅读,又以课外阅读的积累回补并丰富课内阅读之不盈,形成课内外阅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有效融合的良性循环。
我们试图通过持之以恒地开展课内外阅读,努力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有效融合课内外阅读的方法与策略,让书香浸润校园,构建独特的校园文化。
让学生在有效的课内外阅读中不断受益,进而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情感,使阅读成为研究乃至业余生活的自觉行为,并能从中感悟方法,享受快乐,从而提升自我生命的境界和价值。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在145万字以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积极拓展课外阅读,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但还存在着不尽人意的方面:课外阅读的目的不太明确;缺乏切实可行的方法指导,常常停留在布置学生课外阅读一些书目的层面上;没能恰当地找准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的切入点。
我们力求找到有效融合课内外阅读的链接点,把课内阅读获得的方法及时迁移、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去,探索出些许行之有效的使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互相促进的方法和策略,并不断完善它,以帮助学生养成喜欢阅读的好习惯,为其更高年段的语文研究夯实基础。
一、培养兴趣,立足课堂,拓展课外,构建有效融合课内外阅读之整体。
我们选择了200多名中高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课外阅读调查。
问卷涉及课外阅读时间、书目、兴趣、习惯、目的、喜欢或不喜欢阅读的原因等十几个方面。
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喜欢阅读,但他们的阅读项目比较杂乱。
大部分学生都在看通俗小说、漫画、漫画等快餐文学。
没有固定的阅读时间,大部分是为了消遣。
真正意义上,读一本文学名著或一本优秀童书的学生不多。
根据以上调查,我们确定了研究策略: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以阅读内容为重点,立足课堂,拓展课外,使课内课外阅读成为一个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有效融合的整体。
1、以“趣”诱读,激发阅读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设法运用多种手段燃起学生阅读欲望,激发阅读热情,培养其浓厚的阅读兴趣,让他们能上好每堂阅读课,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充分享受阅读的空间及阅读带给自己的快乐。
(1)邀请专家进行阅读和写作的讲座,激发学生的阅读******。
为了营造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的氛围,我们经常请县城关小学的名师为学生作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专题讲座。
他们声情并茂、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讲解有效激起了学生读书的欲望。
(2)课间开放阅览室,学生读书热情高涨。
学校开展“书香校园”活动,创建了“校园流动阅览室”,课间向学生开放。
校园每个楼层都有一间阅览室,由班干管理,每个小阅览室都由一个四层的小书架和一百多本各类图书及二十个小圆凳组成。
每到课间,校园里处处可见学生簇拥在一个个阅览室周围,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心爱的图书,吮吸着知识的甘露。
流动阅览室的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勾起了他们脑中“书虫”意识,不少学生从此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喜欢上了阅读。
2、创设氛围,养成阅读习惯
为了保证阅读时间和阅读数量与质量,学生每天早读30分钟,午读自主阅读30分钟。
早读是学生在第一节课前能集中精力大声朗读的时间,而大声朗读能调动整个大脑最活跃的思维,是在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为一天的研究热身。
鼓励学生在30分钟午读时间里进行自主性课外阅读。
调动家长的积
极性,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每天在孩子完成家庭作业之后,带领孩子阅读30分钟课外读物。
每周有一次用餐时间与孩子谈读书感受;每月逛一次书店,给孩子选购几本好书。
三个30分钟的阅读时间虽不算长,但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只要坚守不懈,就能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找到切入点,根据课文展开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