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粉在暑温病论治中的应用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花粉在暑温病论治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暑温是感受暑热病邪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暑热之邪,其性酷烈,热势较盛,易伤津耗气,治暑之法,以祛暑生津为要,而天花粉味甘微苦性微寒,具有清热生津之功,能散卫气之暑邪,可清营血之暑热,亦可养暑伤之阴,笔者总结天花粉在临床暑温病的治疗。
【关键词】天花粉暑温病
暑温一病,进展迅猛,初起即可见壮热、烦渴、汗多、脉洪大等阳明气分实热证,继则化火、生痰、闭窍、动风之变,最后多见证为津伤气亏之征.故可将本病分为三期论治:初期(多为卫气同病),中期(多为气营两燔,可见邪毒化火入里,出现营血两燔),后期(多为恢复期)[1]。
天花粉味甘微苦性微寒[2],具有清热生津之功,能散卫气之暑邪,可清营血之暑热,亦可养暑伤之阴,在暑温病分期治疗中有其独特的作用。
初期,证侯表现为壮热多汗、口渴心烦、背微恶寒、苔黄燥、脉洪数,此为暑温初起,暑热之邪侵犯卫气,邪正剧烈交争之候。
病机归纳为暑入阳明,热盛烁津。
邪热炽盛,气分里热蒸腾于外,则热势壮盛;暑邪内扰于心则心烦;热迫津外泄则汗多;邪热伤津则口渴苔燥;若汗泄过多,津气耗伤,腠理疏松则背微恶寒。
治当清暑泄热,生津止渴,方用天花粉加白虎汤:天花粉30g、生石膏40g、知母20g、生甘草10g、粳米20g、竹叶10g,暑犯卫气,热盛于内而蒸腾于外,内外俱热,煎烁津夜,速投天花粉清热生津,津液生,则烦渴自止,并配竹叶,取其轻清宣透之功,共散
随热之风,透风于热外,热势即衰,则解津液受煎之急,再辅以白虎汤增强泄热之力,共祛卫气之暑。
由于暑易伤津,即使无明显津亏表现,天花粉也宜早用、重用,应遵张仲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治未病思想,以防津亏欲脱。
曾治李某,男,46岁,2005年7月6日以发热2+天就诊,伴口渴、多汗、头胀痛,舌红苔黄腻,脉洪大。
体温39.5℃,神清,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鸣音。
余(-)。
诊断为暑温(暑入阳明),西医诊断为流行性感冒,给予头孢塞钠2.00.9%NS100mliv滴注1日2次清开灵40ml5%GNS250mliv滴注1日1次柴胡针4mlim1日1次。
7月7日查患者,上述症状未减轻,体温39.3℃,遂改投天花粉加白虎汤:天花粉30g、生石膏40g、知母20g、粳米20g、生甘草10g、竹叶10g、佩兰15g、菊花15g。
7月8日查患者,诸症明显减轻,体温37.3℃,继用天花粉加玉女煎2剂连服2日,病情痊愈。
讨论:该患者为暑温初期,热势较盛,虽给予柴胡、清开灵等退热之剂,然热不退,究其原因,清热未生津也,使用天花粉生津退热治疗该患暑温,津液一生,热势自衰,焉有不退烧之理?正如王冰所言“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中期,证侯表现为身热心烦、咯痰黄稠、谵语神昏、口渴自汗、小便短赤、苔黄干燥、脉无力,此为暑热未去而津气已伤之侯。
暑热内蒸,故身热心烦;热炼津为痰,故咯痰黄稠;痰蒙清窍则神昏,热扰心神则谵语;暑热伤津则口渴、小便短赤、苔黄干燥;热盛迫津外泄则自汗;汗出过多,伤津耗气,故脉无力。
治当清热涤暑,益气生津。
方用天花粉加王氏清暑益气汤:天花粉40g、西洋参5g、麦冬30g、石斛30g、黄连10g、竹叶10g、荷梗20g、生甘草10g、粳米20g。
暑入心营,伤津扰神,灼津成痰.运用天花粉清热生津,润燥化痰,可使入营之暑热从气分而解,即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可使干燥之稠痰润化而出,即有增液行舟之意。
同
时配伍西洋参、麦冬、甘草、粳米之属,共奏益气生津之效。
津气生,则口渴止;并黄连、竹叶、知母、荷梗之列,以增清解暑热之力,自当身热退净;无热灼津,痰源自断;无热扰心神,则心烦谵语等证亦解.即便并见身重、胸闷、苔黄腻等夹湿之证,也可重用天花粉,因本品具有滋阴生津而不碍湿之妙。
曾治患儿王某,男,7岁,2004年6月23日以高热1+天就诊,伴口渴、头痛,哭闹,咯痰稠黄,唇燥,舌深红,苔黄干,脉细数。
体温39.8℃,两面红赤,扁桃不肿大,双肺呼吸音粗糙,可闻散在干鸣音。
余(一)。
诊断为暑温(暑入气营),速投天花粉加王氏清暑益气汤:天花粉12、竹叶5g、西洋参5g、麦冬10g、知母10g、荷叶10g、粳米10g、黄连3g、石斛10g、瓜蒌仁10g,1日1剂,6月24日,查见患儿,诸症悉减,体温36.8℃,续服2剂,病情痊愈。
讨论:该患儿为暑温中期,暑热炽盛,气营两燔,给其加入天花粉,清泄气营,自当热退病愈。
中国论文联盟-后期,证候表现为身热自汗、心烦口渴、胸闷气短、舌红少苔、脉虚细,此为暑温后期,余热未清,气津两伤。
余热内扰则心烦胸闷;口渴、舌红少苔、脉虚细乃为阴津不足之兆,治当清泄余热,养阴生津。
方用天花粉加竹叶石膏汤:天花粉20g、白人参20g、竹叶10g、石膏40g、麦冬20g、粳米20g、生甘草10g。
暑温此期,暑邪虽退,但阴伤严重,应以养阴为要,叶天士有云“养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故投天花粉养阴生津,配以白人参、麦冬、粳米益气生津,佐以竹叶、石膏清热除烦,热退汗止。
曾治患者张某,女,39岁,2006年7月3日以反复发热5+天初诊,伴少气乏力,口渴,舌红少苔,脉虚细,体温37.8℃,余(一)。
就诊前曾因高热多汗,在我院以暑温住院治疗4天,目前仍觉不时发热,口渴心烦,诊断为暑温(暑温后期,余热留恋,津气未复)。
给予天花粉加竹叶石膏汤:天花粉20g、白人参20g、竹叶10g、石膏40g、麦冬20g、粳米20g、生甘草10g。
7月5日,患
者复诊,诸症消失,续守上方,7月7日,访视病员,其已痊愈。
讨论:该患系暑温恢复期,余热未清,津气未复,加入天花粉清热生津,因是康复。
体会:暑温之病以热盛津亏贯穿全程,不论何阶段均可用天花粉清热生津,只是中期用量略大于早、后期。
据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本品水煎液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体外实验表明,天花粉蛋白可抑制乙型脑炎、麻疹等多种病毒在感染的免疫细胞内复制。
值得注意的是:对孕妇禁用本品,以防堕胎;对脾胃素虚之人,慎用本品,以防伤中阳,致脾胃更虚。
参考文献
[1]杨进主编,《温病学》,第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9:183—198.
[2]张廷模主编,《临床中药学》,第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8: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