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质量管理中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管圈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质量管理中应用
目的为了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管理质量并最大限度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分析应用品管圈的价值和意义。
方法于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在该院靜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质量管理中实施品管圈活动,寻找日常工作中发生差错的原因,同时根据品管圈的活动步骤开展各项活动,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改善措施。
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品管圈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排药差错率明显降低,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品管圈应用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质量管理中,不仅可以减少日常工作中排药差错率,还能够提高排药质量,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标签:品管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质量管理;排药差错
近几年,伴随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级医疗机构对下属部门的工作要求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作为医院临床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各级医疗机构得到推广和普及同时对自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承担的风险也越来越大[1]。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建立,不仅有效地保证了临床用药的无菌性以及微粒污染的可能,同时还降低了临床的不合理用药现象,防止药品浪费,提高临床药物相容性和稳定性,最大限度降低给药错误[2]。
品管圈通常又叫做质量管理小组,通常是由相同、相近或者互补的工作场所的人们在完全自发、自愿的情况下组成人数不多的小团体,然后大家共同发挥想象力,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运行程序,通过各种手法来解决现实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或课题[3]。
为了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管理质量并最大限度保证临床用药安全,该院于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质量管理中实施品管圈活动,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质量管理中实施品管圈活动,所有工作人员均参加此次活动。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有25名医护人员,其中男性、女性医护人员依次为10名和15名;医护人员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23.7±5.7)岁。
该次活动中由辅导员、圈长、圈员等人员组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秒针圈,其中整个活动的指导由辅导员负责,总的布局安排由圈长负责,具体步骤计划和实施由圈员负责。
比较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品管圈管理活动前后排药差错率差异。
1.2 方法
2015年7月—2016年6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未实施品管圈活动,而2016年7月—2017年7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则实施品管圈活动,具体为:整个活动的周期历时1年,根据PDCA循环的相关要求,将此次活动分为主题选定、拟定活动计划、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
标准化、检讨与改进10个步骤。
(1)选定主题:针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日常质量管控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多个候选主题,通过评价法对上述主题进行打分,并将最高分主题“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排药差错率”作为该次活动的主题。
(2)拟定该次活动计划:将PDCA循环相关理论作为该次活动的框架,根据品管圈活动基本步骤拟定活动计划,同时指派专人负责各步骤。
其中计划阶段、实施阶段、确认阶段、处置阶段分别占活动总时间的30%、40%、20%、10%。
通过甘特图拟定活动计划表并粘贴于醒目位置,由圈长对活动进度进行把控和管理。
(3)把握现状:制定和排药有关的工作流程图,利于内差查检表收集活动前排药总量以及排药差错份数。
结果显示期间共排药73 200份,其中排药差错830份,差错率为1.13%。
(4)拟定目标:将整理的数据结果制定成分析活动前的柏拉图,同时依据80/20原则寻找最主要原因即药品数量的错误、药品品项错误和贴标签错误,累计百分比为86.00%,同时将如何降低上述三项错误作为此次活动的重点,同时计算目标值,公式为=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830-(830×86.00%×80.00%)=259份。
⑤寻找排药错误的原因:所有医护人员集思广益,发表个人看法,针对上述三项措施展开讨论,寻找关键点并拟定要因分析鱼骨图。
(6)制定对策和实施方法:所有医护人员对圈员提出的各种因素进行解析并评价改进意见,满分为165分,依据80/20原则评分超过132分的为实现对策,包括以下几点:①拟定奖惩办法,并进行追责:没有奖惩办法易导致工作人员责任心差、工作质量不高,而实施绩效分配制度更利于促进工作效率,提示护理服务质量。
每天落实责任制并对现场质量进行巡查,发现的错误要及时进行汇总和收集,定期进行公示并进行分析和评价。
②制定贴签、排药工作制度,对排药的流程进行优化。
③要求所有医护人员严格执行四查十对操作,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相关的内容,对发现的违规现象要及时制止和纠正。
④及时更换新标签并制定相应的警示标识。
⑤对需要拆零上架的药品要采取责任包干的形式。
⑥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要对以往的退药流程进行修正和补充,同时号召全体人员进行学习,保证药品退回后归位准确[4-6]。
1.3 观察指标
应用统计学软件记录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的排药差错数并比较组间差异。
1.4 统计方法
得到数据通过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表明,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品管圈后,共排药76 580份,排药差错180份(药品数量错误、药品品项错误、贴签错误及其他分别为85份、40份、35份和20份,)排药差错率为0.24%,和实施前1.13%(830)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09,P<0.05)。
3 讨论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作为医院临床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下其承担的任务越来越重,而风险也越来越大。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建立,既可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又可以减少药品浪费,最大限度提高护理管理质量[4]。
品管圈是由相同、相近或者互补的工作场所的人们在完全自发、自愿的情况下组成人数不多的小团体,然后大家共同发挥想象力,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运行程序,通过各种手法来解决现实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或课题[7]。
该次研究中,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品管圈后,共排药76 580份,排药差错180份,排药差错率为0.24%,低于实施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和多数临床研究数据相一致。
通过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品管圈活动,能够降低排药差错率,提高药学服务质量和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医护人员对工作质量的认识[9]。
医护人员通过学习品管圈活动,懂得了如何利用各种手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针对日常工作遇到的问题,共同发挥想象,一起解决问题,新制定的静脉药物调配中心规章制度更易于在日常工作中执行[10]。
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同时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自信心,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药学人参与管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大了改变以往的工作面貌[11]。
品管圈活动能够为每一个工作人员提供发挥自己才能的平台,让工作人员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及重要性,提升自身工作自豪感,为以后努力工作打下基础[12]。
总之,将品管圈应用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质量管理中,不仅可以减少日常工作中排药差错率,还能够提高排药质量,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临润,张国兵,汪洋,等.品管圈在医院药剂科质量管理持续改善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2010,21(37):3491-3493.
[2] 周微,张杰,王锐,等.品管圈在降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物破损率的应用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5,18(8):999-1002.
[3] 赵方允,蔡文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品破损情况分析[J].药学研究,2015,34(12):737-740.
[4] 单松桂,赖伟华,陈奇,等.品管圈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药房,2014,25(25):2341-2343.
[5] 郑必龙,刘俊.品管圈在改进医院药学服务质量中的探索和应用[J].安徽医药,2014,18(6):1169-1171.
[6] 王牛民,封卫毅,魏友霞,等.运用精益管理提高我院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的配制质量[J].中国药房,2016,27(4):498-501.
[7] 刘瑞珏.品管圈用于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品损耗的实践[J].中国药业,2014,23(5):51-52.
[8] 朱宏.“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门诊药房工作质量中的应用[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8,8(6):466-468.
[9] 唐美琴,张英哲,郭菁菁,等.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静脉药物调配工作作用[J].海峡药学,2011,23(10):248-249.
[10] 张海波,赵萍,张小林,等.品管圈在药房精益化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J].国执业药师,2010,7(8):8.
[11] 张辛国,赵春威,李盈,等.品管圈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9,12(4):233-235.
[12] 张萍,孙国明.品管圈活动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士冲配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2011,49(13):97-100.
(收稿日期:2018-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