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9月)月考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邯郸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9月)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 . 这次招聘,一半以上的应聘者曾多年担任外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岗位,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

B . 我父亲是建筑学家,许多人以为我母亲后来进入建筑领域,是受我父亲影响,其实不是这样的。

C .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银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

D .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商品房价格的持续上涨,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 (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示现本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佛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

如杜甫《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闺中只独看”就是诗人运用示现的修辞手法来描绘想象中的情景。

预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摆在眼前一样。

示现作为一种修辞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①修辞学中的示现是指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见如闻的一种修辞手法
②至于悬想的示现,则是把想象中的事情说得如在眼前一般,同时间的过去未来全然没有关系
③后来人们把这一词语用在修辞学中,当做一种修辞格的名称
④在修辞学中,示现一般分为三类:追述的、预言的和悬想的
⑤追述的示现,是把过去的事迹说得仿佛还在眼前一样
A . ①④⑤②③
B . ①③④⑤②
C . ③①④⑤②
D . ③④⑤①②
3. (2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2)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宗教观念,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女人的手指________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

A . 稀稀落落以致震动
B . 稀稀落落以至振动
C . 疏疏落落以至震动
D . 疏疏落落以致振动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0分)
4.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笑话于先秦时期就出现了,例如《孟子》中的“揠苗助长”、《韩非子》中的“守株待兔”等,这些寓言故事就是早期的笑话雏形,两者没有明显的界限,在幽默、讽刺方面是一致的。

魏晋时期笑话确立并不断发展成为独立的文学样式,《笑林》作为第一部笑话专集出现,增强了笑话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独立性。

笑话在明清时期空前繁荣,专集不断涌现,代表作有明代冯梦龙的《广笑府》和清代的《笑林广记》。

在《笑林》出现之前,中国先秦时期的幽默文学作品,其创作意图大抵是为了达到说理辩难的目的,并非单纯是为引人发笑的纯幽默,带有一定的功利性质,与当时的思想文化和政治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笑林》的出现,改变了这种传统,在笑话的表现手法上,有自己的艺术特色,某种程度上体现“为幽默而幽默”的观念。

笑话中的幽默,就是用简单的情节,巧妙引出出人意料的结果。

《笑林》以搞笑故事为主,往往在简单的篇幅中不忘情节的巧妙设置和形象的精心雕琢,表现出高超的引人发笑的叙事技艺。

不少故事在铺垫中巧打埋伏,让人进入一个典型的环境中,之后突然揭开一个人们难以预料到的结果,使读者或者听众经历由最初的期待紧张到结尾的醒悟释然这样一个快速的心理变化过程,从而引爆笑声,而这个转折就是传统笑话中的“笑点”。

笑点能不能让读者感到好笑是笑话能否成功的关键。

笑话能够达到“欢声满座”、“揭瓦哄堂”的艺术效果,其奥妙之一还在于精妙的修辞。

古代笑话在修辞方面的成就很高,它注意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很注重运用多种修辞。

从语言语境的角度来研究笑话中的幽默语言,能够帮助理解古代笑话的幽默,而艺术夸张是古代笑话中比较重要的修辞,在幽默理论中也有重要的地位。

从美学观念看,笑话是属于喜剧的范畴,幽默讽刺是其瞩目的美学特征,因而其中的夸张手法必定与幽默结为一体。

笑话就常常通过夸张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矛盾,不仅把隐晦的东西显现出来,而且像放大镜一样把微小的东西
放大开来。

在描写人或事物的时候也有利用非合情合理的极度夸张,违反生活逻辑、违背生活真实来达到“可笑”的目的,例如建议鲁人人截竿入城的老父、一叶障目取物的楚人,等等。

这种言过其实的夸张修辞使语言更具幽默性,也给人深刻的启示意义。

(摘编自宋扬《论魏晋笑话的文体成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笑话的雏形是寓言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既是寓言故事也是笑话,两者在幽默、讽刺方面是一致的。

B . 中国古代笑话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确立并发展于魏晋时期,明清时期空前繁荣,笑话专集不断涌现。

C . 《笑林》是我国第一部笑话专集,它的出现,改变了先秦时期幽默文学作品有针对性的这种实用主义传统。

D . 中国古代笑话有着高超的引人发笑的叙事技巧,往往在简单的篇幅中有巧妙的情节设置和精心雕琢的形象。

(2)下列对本文论证的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国古代笑话的起源、发展及其艺术特色,逻辑淸晰,结构严谨。

B . 文章第一段运用了对比论证,将先秦时期的幽默文学作品和《笑林》作品进行了对比,论证了《笑林》创作观念的改变。

C . 文章最后一段依次论述了笑话中的艺术夸张常见的三种方式;把隐晦的东两显现、把微小的东西放大、非合情合理的极度夸张违反生活真实。

D . 文中使用《笑林》中建议鲁人截竿入城的老父、一叶障目的楚人,证明了幽默讽刺是笑话瞩目的美特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楚国路人高价买了一只号称是“风凰”的山鸡,欲献给大王,结枭山鸡死了。

大王听说,竟赏赐了很多财物。

这个故亊正体现了《笑林》善于设计出人意料的情节来体现幽默的艺术特点。

B . 《天林》中有一故亊:汉人有适吴,吴人设笋,问娃何物,语曰:“竹也!”归煮其床篑而不熟,乃谓其妻曰:“吴人難辘,欺我如此!”该故事就能够体现《笑林》“为幽默而幽默”、并先其他深意的创作理念。

C . 笑话中的幽默,不仅仅只是为了达到使人发笑的目的,它在戏谑讽刺中还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如我们熟知的“胶柱鼓瑟”的故事就是如此。

D . 《韩非子》中有许多幽默讽刺故事,如自相矛盾,郑人买履等,它们都可以看做中国古代笑话的雏形。

5. (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

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幌。

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

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

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

”周瑞家的与平儿忙起身,命刘姥姥“只管等着,是时候我们来请你”。

说着,都迎出去了。

刘姥姥屏声侧耳默候。

忽见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他。

只见门外錾铜钩上悬着大红撒花软帘,南窗下是炕,炕上大红毡条,靠东边板壁立着一个锁子锦靠背与一个引枕,铺着金心绿闪缎大坐褥,旁边有雕漆痰盒。

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

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

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呢。

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

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

凤姐忙说:“周姐姐,快搀起来,别拜罢,请坐。

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

”周瑞家的忙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那姥姥了。

”凤姐点头。

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了。

板儿便躲在背后,百般的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

这里凤姐叫人抓些果子与板儿吃,刚问些闲话时,周瑞家的向凤姐回话道:“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是一样。

多谢费心想着。

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

”刘姥姥道:“也没甚说的,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的情分。

”周瑞家的道:“没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

”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

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说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的说了……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

如今天又冷了,越想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

”说着又推板儿道:“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来?打发咱们作煞事来?只顾吃果子咧。

” 凤姐早已明白了,听他不会说话,因笑止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

”因问周瑞家的:“这姥姥不知可用了早饭没有?”刘姥姥忙说道:“一早就往这里赶咧,那里还有吃饭的工夫咧。

”凤姐听说,忙命快传饭来。

一时周瑞家的传了一桌客饭来,摆在东边屋内,过来带了刘姥姥和板儿过去吃饭。

刘姥姥吃毕了饭,拉了板儿过来,舔舌咂嘴的道谢。

凤姐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

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

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

但如今家内杂事太烦,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

况是我近来接着管些事,都不知道这些亲戚们。

二则外头看着虽是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
去处,说与人也未必信罢。

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回去呢。

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

”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他二十两,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说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

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 周瑞家的见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

凤姐看见,笑而不睬,只命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吊钱来,都送到刘姥姥的跟前。

凤姐乃道:“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

若不拿着,就真是怪我了。

这钱雇车坐罢。

改日无事,只管来逛逛,方是亲戚们的意思。

天也晚了,也不虚留你们了,到家里该问好的问个好儿罢。

”一面说,一面就站了起来。

刘姥姥只管千恩万谢的,拿了银子钱,随了周瑞家的来至外面,仍从后门去了。

(选自《红楼梦》第六回有删节)
(1)小说中刘姥姥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2)小说第一段写刘姥姥刚到贾府就见到一个“匣子”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凤姐接待刘姥姥这门穷亲戚时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有人认为傲慢无礼,也有人认为比较得体。

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6. (19分)(2020·虹口模拟)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在2019年7月6日召开的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大会上,“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②良渚古城建造于约公元前3300—2300年间,距今五千年左右。

除了世界遗产的光环,“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令人振奋的另一层意义是,中国五千年前文明史终于得到国际承认。

③良渚申遗成功的意义,第一是古城,这个良渚王城,是中国文化的早期中心,第二是神话,形成了神话叙事的核心话语系统。

良渚文化的价值最高的是早期神话,因为王城废弃了,神话流传下来。

所以神话远比王城重要。

良渚遗址中发掘出的大量玉器物象和祭祀遗址中,有大量天地日月崇拜、龙凤崇拜的物象叙事,一直延续下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这些神话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共同性与统一性。

④德国哲学家谢林曾说:“一个民族,只有当他们认同了共同的神话时,它才是一个真正的民族。

”在华夏民族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神话起到了精神滋养作用,文化认同作用,其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图腾文化的认同、至上神灵的认同。

⑤中华民族有五千年历史,其实有文字记载的不过三千多年,之前还有一两千年的历史如何确认?“神话”是重要的确认方式,这里的“神话”当然不是语言的传说,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神话流传有三种途径。

第一种是用语言文字记载下来的神话,如大家熟悉的“盘古开天地”、“女锅造人”等神话传说,既有古老的典籍文字记载,也有民间口头传承,我们称为神话的语言叙事;第二种是和信仰结合,比如祭祀仪式、以仪式演述故事,比如端午竞渡,这些行为传述着古老神话,我们叫神话的行为叙事;第三种是和物质形式和图像景观结合起来的叙事,如特定的器物、塑像、绘画,以及建筑等,我们叫神话的物象叙事。

⑦良渚文化时期还没有文字,无法靠语言记录,古老的祭祀仪式现在也无法完全重视,其文化特质主要只能通过墓葬文物来推断,那么最为重要的,就是物质图像部分所表现出来的神话故事。

⑧良渚文化出土了大量玉器,如玉璧、玉琼等等,都是重要的礼器,这些玉器对稍晚的龙山时代诸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分布范围达到大半个中国。

玉文化的传统一直延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

《周札·春官·大宗伯》中有“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

”也就是说用璧祭天,用琮祭地。

两千年前的文字记载,与五千年前的考古文物契合一致。

天地神话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创世神话,良渚王城考古遗址成为中国最高王权掌握主流信仰神话的有力证据,是成熟的中华文明精神体现,具有文化源头的深刻意义。

⑨良渚文化出土的“十二节玉琮”,是关于天地自然崇拜的礼器,内圆外方的形制,暗合“天圆地方”的神话观,十二节和天文历法上的十二个月应该有关联,是古人对天地日月的时间记录。

天圆地方的观念,这和后来中华文化的天地观念是一脉相承的。

⑩良渚文化最重要的遗产是它奠定了中国统一的神话文化基础。

“天圆地方”的概念从良渚文化到夏商周文化,再到清代天坛、社稷坛,以及现代的中华世圮坛,有一条清晰的传承线索。

五千年的不间断的中华文明,良渚文化就是源头的直观呈现。

⑪良渚文化时期,龙凤两大文化文汇,也是中国创世神话发展的大事。

上海福泉山的良渚文化陶器上的龙纹,成为后来龙文化最典型的纹饰之一,这是良渚文化后期,夏禹龙文化东进南下的标志性事件,中华文化从此走向了龙凤呈祥的新时代。

⑫良渚文化构建了中国创世神话的基本谱系。

中国神话的多元发生,在八千年的兴隆洼文化的龙纹,七千年前的河姆渡凤纹就已经出现了。

经过数千年的演进和交流,这些主流的多元文化于五千年前在良渚交汇整合,形成的关于天地神话、关于龙凤神话叙事,以及至上神的叙事和崇拜,形成了早期中国统一神话文化的源头,关于天地日月神话、关于龙凤呈祥神话、关于至上神像的崇拜,是民族的共同的神话叙事,成就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前提。

神话是良渚文化的灵魂,也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1)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作用。

(2)根据上下文语境,在第⑤段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句子。

(3)下列对有关良渚出土的“十二节玉琮”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十二节玉琮”内圆外方的形制象征天圆地方的观念。

B . “十二节玉琮”印证了《周礼》中关于天地崇拜的记载。

C . “十二节玉琮”的十二节意味着古人对日月的时间记录。

D . “十二节玉琮”是良渚文化中十分重要的祭天礼仪用器。

(4)下列推断与文意不一致的一项是()
A . 良渚文化申遗过程中,神话所起的作用比王城大。

B . 考古文物是确认中华民族历史的重要依据。

C . 中华文化中神话流传的历史已经有五千年了。

D . 良渚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具有承先启后的意义。

(5)作者认为良渚文化形成了中华神话的核心话语系统,综览全文,概述其理由。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7. (11分)(2020·吉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胡建字子孟,河东人也。

孝武天汉中,守军正丞,贫亡车马,常步与走卒起居,所以尉藉①走卒,甚得其心。

时监军御史为奸,穿北军垒垣,以为贾区,建欲诛之,乃约其走卒曰:“我欲与公有所诛,吾言取之则取,斩之则斩。

”于是当选士马日,监御史与护军诸校列坐堂皇②上,建从走卒趋至堂皇下拜谒,因上堂皇,走卒皆上。

建指监御史曰:“取彼。

”走卒前曳下堂皇。

建曰:“斩之。

”遂斩御史。

护军诸校皆愕惊,不知所以。

建亦已有成奏在其怀中,遂上奏曰:“臣闻军法,立武以威众,诛恶以禁邪。

今监御史公穿军垣以求贾利,私买卖以与士市,不立刚毅之心,勇猛之节,亡以帅先士大夫,尤失理不公。

用文吏议,不至重法。

《黄帝李法》曰:‘壁垒已定,穿窬不由路,是谓奸人,奸人者杀。

’臣谨按军法曰:‘军正亡属将军,将军有罪以闻,二千石以下行法焉。

’丞于用法疑,执事不诿上,臣谨以斩,昧死以闻。

”制曰:“《司马法》曰‘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何文吏也?三王或誓于军中,欲民先成其虑也;或誓于军门之外,欲民先意以待事也;或将交刃而誓,致民志也。

’建又何疑焉?”建由是显名。

后为渭城令,治甚有声。

值昭帝幼,皇后父上官将军安与帝姊盖主私夫丁外人相善。

外人骄恣,怨故京兆尹樊福,使客射杀之。

客臧公主庐,吏不敢捕。

渭城令建将吏卒围捕。

盖主闻之,与外人、上官将军多从奴客往,奔射追吏,吏散走。

主使仆射劾渭城令游徼伤主家奴。

建报亡它坐。

盖主怒,使人上书告建侵辱长公主,射甲舍门。

知吏贼伤奴,辟报故不穷审。

大将军霍光寝其奏。

后光病,上官氏代听事,下吏捕建,建自杀。

吏民称冤,至今渭城立其祠。

(节选自《汉书•胡建传》,有删改)
【注】①尉藉:慰藉。

②堂皇:特指官吏治事的厅堂。

(1)下列对文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以为贾区贾:做买卖
B . 制曰:《司马法》曰制:帝王的命令
C . 客臧公主庐臧:通“藏”,躲藏
D . 大将军霍光寝其奏寝:躺着休息
(2)下列对文中划线的词语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守军正丞:守,暂时代理职务,指官阶低的人代理官阶高的职务。

军正是古代军中的执法官,汉朝京师的南、北军各有“正”,即“军正”,其副职名“军正丞”。

B . 二千石:汉代郡守俸禄为两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又为郡守(太守)的通称。

C . 三王:夏、商、周三朝的第一位帝王大禹、商汤王、周武王及周文王的合称。

“三王”常和五帝并称“五帝三王”,“三王”也就是“三皇”。

D . 仆射:仆,“主管”之意,古代重视武力,主射者掌管事务,故称诸官之长为“仆射”。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胡建会与下属处理好人际关系。

在汉孝武帝天汉年间,他代理军中职务之际,总是在与军中的隶卒、差役生活在一起,并经常关心他们,深得他们的喜欢。

B . 胡建执法严明。

监军御史凿穿北军军垒墙垣,以求卖商品谋利,胡建对此种违背军法的行为是眼睛里容不下沙子,按照执法程序斩杀了监军御史。

C . 胡建敢于承担。

他指出作奸犯科的监军御史应该依法处置,但是自己作为代理军正丞斩杀监军御史是有不妥之处。

皇帝得到上奏后下诏肯定了胡建之举。

D . 胡建刚正不阿。

汉昭帝姐姐盖长公主的情夫丁外人派刺客射死了前任京兆尹樊福,刺客藏在长公主的房舍里,渭城县令胡建率领官兵包围那里要逮捕刺客。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闻军法,立武以威众,诛恶以禁邪。

②后光病,上官氏代听事,下吏捕建,建自杀。

四、翻译 (共1题;共10分)
8. (10分)翻译下列各题
(1)翻译: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2)翻译: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9. (7分) (2020高一下·晋中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
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句中“伫倚危楼”,采用叙事的表达方式,勾勒出一个久久地立在高楼之上的主人公形象。

B . “草色烟光残照里”,这一句中“残照”点明时间,已是黄昏,主人公却还不忍离去;又给景色增添一份感伤。

C . 最后两句点破诗歌主旨,为何难以摆脱“春愁”,只因“为伊”的相思。

这一佳句后来被王国维视为治学的第一境界。

D .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

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2)本词中有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请写出并赏析。

六、默写 (共1题;共6分)
10. (6分) (2019高一下·怀仁月考) 根据提示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水与舟为喻来写大鹏南飞要有所凭借。

(2)刘禹锡《陋室铭》中以“________,________”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3)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古代圣人“________”,尚且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________”,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七、语言表达 (共1题;共3分)
11. (3分) (2017高一上·葫芦岛月考)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对中国人来说,家谱承载着的是他们的根,①________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家谱的存在首先在于②________,资格确认了就保证了个人对家族共有财产的权利,甚至在百年之后,家庭成员资格的拥有还能保证家族对其提供墓茔的维护、血食的供给,还能保证家庭对其子孙的荫庇。

③________就会沦为无所依傍的孤魂野鬼。

这就是为什么在家族的死刑中,除籍被认为是比死刑更严厉的惩罚手段。

八、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5高一上·安庆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

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
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

”于是,他日渐消沉。

第二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他那样愚蠢。

”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