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新苏科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 走进生命世界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新苏科版初中生物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8小题每题3分共计54分)
1.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的国家是()
A. 美国
B. 加拿大
C. 埃及
D. 中国
【答案】D
【解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
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我国裸子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现代裸子植物分属于5纲 9目
12科 71属近800种我国是裸子植物种类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有5纲八目 11科
41属 236种其中引种栽培1科 7属 51种有不少是第三纪孑遗植物或称“活化石”植物
占世界已知种数的26.7\% 居全世界的首位因此中国素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称
2.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低倍物镜换高倍物镜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视野变暗
B. 观察物像时一只眼注视目镜另一只眼睁开
C. 视野不清晰时可以调节细准焦螺旋
D. 光线较暗时用大光圈并用凹面镜对光
【答案】A
【解析】解 A.低倍物镜换高倍物镜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视野变暗 A错误
B.观察物像时用左眼观察右眼睁开 B正确
C.视野不清晰时可调节细准焦螺旋 C正确
D.光线较暗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D正确
故选 A
3.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下列关于北岭山生物的调查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要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制定合理方案
B. 所有调查都要北岭山南坡的样本
C.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
D. 对调查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
【答案】B
【解析】
4.显微镜是学习生物学需要用到的放大仪器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在视野中看到草履虫逆时针游动则玻片上草履虫实际游动方向为顺时针
B. 低倍物镜调换成高倍物镜应转动转换器并微调粗准焦螺旋
C. 制作叶切片、人血涂片用于临时观察都进行了染色步骤观察效果更好
D. 显微镜镜筒下降过程中实验者应两眼睁开从侧面注视物镜镜头以防压破玻片
【答案】D
【解析】解 A.显微镜成倒像若在视野中看到草履虫逆时针游动则玻片上草履虫实际游
动方向为逆时针 A错误
B.低倍物镜调换成高倍物镜应转动转换器并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B错误
C.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是无色透明的不易观察需要染色人血涂片本身具有颜色能够
分辨结构不需要染色 C错误
D.显微镜镜筒下降过程中实验者应两眼睁开从侧面注视物镜镜头以防压破玻片 D正确故选 D
5.在调查社区的生物种类时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正确的做法是()
A. 记录数量最多的生物
B. 记录看到的全部生物
C. 记录自己最喜欢的生物
D. 记录最珍贵的生物
【答案】B
【解析】A、调查过程中对观测的对象要如实记录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B、如实记录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的全部生物 B正确
C、调查过程中如实记录调查到的各种生物否则在调查过程中记录的数据与实际有偏
差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D、对一些最珍贵的生物要加以保护其它生物也要如实记录 D错误
6.调查一个生态系统时需要携带调查工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野外调查工具的是()
A. 放大镜和望远镜
B. 显微镜和载玻片
C. 笔和记录本
D. 玻璃瓶和小铁铲
【答案】B
【解析】调查工具使用的场所调查中要使用的工具比如采集昆虫要使用网兜并可装
入玻璃瓶调查水中的生物要准备网兜、放大镜、玻璃瓶等要了解土壤中的生物如鼠妇、蚯蚓等则需要准备铲子观察远处的物体要准备望远镜观察看不见的生物要将材
料带回去借助显微镜观察另外记录本和笔是调查中所必需的可以随时记录调查中所出现的情况
7.在实验设计中下列选项不能作为一组对照的是()
A. 0℃和20℃
B. 有光和无光
C. 温度和水分
D. 有空气和无空气
【答案】C
【解析】A、0℃和20℃唯一变量是温度
B、有光和无光唯一的变量是光
C、温度和水分有两个变量温度和水分变量不唯一
D、有空气和无空气唯一的变量是空气
所以不能作为一组对照的是“温度和水分”
8.要将如图所示显微镜下的视野从“甲”变为“乙”,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①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
②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③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④转动细准焦螺旋
⑤转动粗准焦螺旋
A. ②①⑤
B. ③①⑤
C. ③①④
D. ②①④
【答案】C
【解析】解由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的倒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向左移动的视野中的物像位于左下方为了使物像能出现在视野的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左下方移动物像才向右上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进入的光线越少视野就越暗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的体积越大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大进入的光线越多视野越亮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细胞的体积越小因此上图所示显微镜下的视野“甲”变为视野“乙” 很明显的是向左下方移动装片再换用高倍物镜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故③①④符合题意
故选 C
9.被称为“裸子植物故乡”的国家是()
A. 巴西
B. 中国
C. 日本
D. 印度
【答案】B
【解析】我国裸子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现代裸子植物分属于5纲 9目 12科 71属近800种我国是裸子植物种类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有不少是第三纪孑遗植物或称“活化石”植物占世界已知种数的26.7\% 居全世界的首位因此我国素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称
10.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探究环境对蚯蚓生活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
B. 湿土和干土应该从不同的环境中获取
C. 该实验做一次就可以得出正确结论
D. 探究的问题是“土壤的潮湿度对蚯蚓生活有影响吗?”
【答案】D
【解析】解 A.据图可见该实验的变量是水份 A错误
B.为了保持变量唯一湿土和干土应该从相同的环境中获取 B错误
C.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可以减少误差因此要多做几次实验计算平均值 C错误
D.据图可见该实验的变量是水份探究的问题是“土壤的潮湿度对蚯蚓生活有影响吗?” D正确
故选 D
11.若用同一台显微镜在同等条件下观察同一标本四次每次仅调整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如下四图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视野由亮到暗的顺序是()
A. ③②①④
B. ④①②③
C. ①③②④
D. ④③②①
【答案】A
【解析】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细胞数目越少视野就越小进入的光线越少视野也越暗图④中的细胞体积最大说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因而视野最暗而图③中的细胞体积最小放大倍数最小故验过程中所观察到图像的视野由亮到暗的顺序是③②①④
故选 A
1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5× 物镜为20× 则视野内的物像放大倍数为多少?()
A. 15倍
B. 5倍
C. 100倍
D. 50倍
【答案】C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目镜为
5\times 物镜为20\times 则视野内的物像放大倍数为5\times 20= 100倍
13.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
①提出问题②制定计划③作出假设④实施计划⑤表达与交流⑥得出结论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④⑤⑥②③
C. ①③⑤②④⑥
D. ①③②④⑥⑤
【答案】D
【解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所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①提出问题、③作出假设、②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⑥得出结论、⑤表达与交流
14.在调查校园生物的活动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A. 赵伟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他没有记录
B. 王峰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C. 李玉拨开草丛一只蝗虫跳出来很快蹦到了校园外李玉把它也记下了
D. 张宏的调查记录中有蛐蛐看到其他同学的记录中没有张宏决定删掉它
【答案】C
【解析】A、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对你所看到的生物不管你是否喜欢它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取舍该选项的做法不正确
B、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特别是要保护珍稀物种该选项的做法不正确
C、调查记录沿着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边调查边记录注意记录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的名称、数量以及生活环境的特点该选项的做法正确
D、调查过程中要如实做好记录该选项的做法不正确
15.填古诗词“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上青天.”
A. 白鹤
B. 白鸟
C. 白鹭
D. 百灵
【答案】C
【解析】解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写了鸟类会因为觅食、防御、繁殖等原因而生活在一起的动物群聚现象.故选 C
16.为响应国家号召让垃圾分类真正走入生活 2018年5月起沈阳公共机构率先开始强制对垃圾进行分类下列选项中属于有害垃圾的是()
A. 塑料瓶
B. 易拉罐
C. 旧报纸
D. 废电池
【答案】D
【解析】塑料瓶、易拉罐、旧报纸属于可回收垃圾 ABC错误
废电池属于有害垃圾 D正确
17.涡虫属于扁形动物其身体呈()
A. 辐射对称
B. 两侧对称
C. 上下对称
D. 背腹对称
【答案】B
【解析】解涡虫属于扁形动物因此具有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梯状神经系统、无体腔、有口无肛门等特征.故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
故选 B.
18.关于科学观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
B. 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
C. 科学观察都不需要测量
D. 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答案】C
【解析】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进行测量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并进行讨论因此观察时也需要进行测量故ABD正确 C错误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
19.(1)在显微镜中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 ________和 ________ 观察时若显微镜的目镜为10× 物镜40× 则观察到的物像放大________倍
19.(2)显微镜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③光圈和 ________
19.(3)若视野内有污点移动临时装片和更换目镜后污点均不动说明污点在________上
19.(4)如果观察到的细胞结构太小可以转动转换器换成________ 然后使用________来调节焦距直到物像清晰
【答案】(1)④目镜, ②物镜(顺序可颠倒), 400
【解析】解(1)在显微镜中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④目镜和②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若显微镜的目镜为10× 物镜40× 则观察到的物像放大400倍
【答案】(2)⑦反光镜
【解析】(2)显微镜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③光圈和⑦反光镜
【答案】(3)物镜
【解析】(3)判断污点位置的方法首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不动说明污点不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也不动说明污点肯定在物镜上
【答案】(4)高倍镜, 细准焦螺旋
【解析】(4)如果观察到的细胞结构太小可以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然后使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焦距直到物像清晰
20.(1)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________ 制定合理的________
20.(2)兴趣小组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选填“抽样调查法”或“普查法”)
20.(3)为了使调查结果真实可靠他们在选取样本时应________(选填“以男生为
主”“以女生为主”或“随机抽样”)
20.(4)分析图中数据六年级学生的发病规律是________
20.(5)对于预防感冒你有什么建议?________
【答案】调查对象, 调查方案
【解析】
【答案】抽样调查法
【解析】
【答案】随机取样
【解析】
【答案】春季、冬季感冒的人数多夏季、冬秋季感冒的人数少
【解析】
【答案】经常通风、注意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注意增减衣物、在流感时少到公共场
合等等
【解析】
21.(1)她使用的显微镜目镜是5× 物镜是8× 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________倍
21.(2)上图是显微镜的构造写出②⑤两种结构的名称
②________ ⑤________
21.(3)她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了一个“p”字那么载物台上所放的透明纸片上写的字是
________ 说明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________像
21.(4)如果要把视野右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正中央作进一步观察则应将装片向
________方向推移
21.(5)在显微镜下看到视野中有一黑点转到目镜和移动装片黑点都没有发生移动因
此可以断定黑点是在_______上
【答案】(1)40
【解析】解(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题中目镜的放大
倍数是5× 物镜的放大倍数是8× 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40倍
【答案】(2)转换器, 反光镜
【解析】(2)分析题图①为目镜、②为转换器、③为物镜、④为通光孔、⑤为反
光镜、⑥为粗准焦螺旋、⑦为细准焦螺旋
【答案】(3)d, 倒
【解析】(3)显微镜看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相反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
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了所以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了一个“p”字那么载物台上所放的透
明纸片上写的字是“d”
【答案】(4)右上
【解析】(4)显微镜成倒像因此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视野右上方的
细胞调到视野的正中央物像向左下方移动因此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答案】(5)物镜
【解析】(5)在显微镜下看到视野中有黑点转动目镜和移动装片黑点没有发生移动说明黑点不是在目镜或装片上因此可以确定黑点在物镜上
22.(1)小球藻是生物吗?________
22.(2)你判断的依据是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答案】是生物
【解析】小球藻能够吸收人们排出的二氧化碳利用阳光使自身产生大量营养物质并且
放出氧气说明小球藻的生活需要营养能用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繁殖一昼夜产生2-3代
说明小球藻能进行繁殖因此小球藻是生物
【答案】小球藻可以进行新陈代谢, 可以通过分裂方式繁殖下一代
【解析】
23.(1)实验前必须先将________(选填“同一种”或“不同种”)树的落叶分成等量的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23.(2)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
23.(3)经过一段时间后 ________组的树叶会出现腐烂现象说明该细菌对落叶有分解
作用
23.(4)如果将灭菌处理后的甲、乙两组都放在自然条件下培养 ________(选填“能”
或“不能”)得到预期的结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同一种
【解析】解(1)因为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细菌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甲乙两组要用相同的树叶
【答案】(2)细菌
【解析】(2)该实验的变量是细菌对照组是甲实验组是乙探究该细菌对落叶的分解作用
【答案】(3)乙
【解析】(3)实验结果预测经过一段时间后乙组的树叶有腐烂现象甲组的树叶没有腐烂现象说明该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
【答案】(4)不能, 自然环境存在细菌
【解析】(4)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实验条件避免或减少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的严谨有效在自然条件下存在其它种类细菌的干扰导致甲乙两组落叶都会出现腐烂现象因此她不能得到预期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