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诏安县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诏安县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8高二上·东辽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相比晋人之“韵”,宋人的“意”又如何呢?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

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的天然自工。

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________,一气呵成。

其中对字体大小的安排、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缓急的把握等,都显得________,毫无做作之态。

然而即使是这样________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

首先是强烈的个性。

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节奏的起伏也比较剧烈;《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

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

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通过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________,只在篇末有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等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

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

又如《前赤壁赋》,虽是楷书,但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行云流水游刃有余浑然天成悠然自得
B . 行云流水驾轻就熟天衣无缝悠然自得
C . 龙飞凤舞游刃有余天衣无缝泰然自若
D . 龙飞凤舞驾轻就熟浑然天成泰然自若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通过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B . 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通过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
排也每每可见
C . 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D . 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B . 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C . 因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D . 因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6高三上·冀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自古以来,哈尼人都是修沟造渠,引高山森林中的泉水来灌溉梯田,水沟开挖量巨大,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完成,个人或村寨往往不能独立承担。

哈尼人就户与户联合或者村与村联合,一起挖沟引水。

通过出资的多少和投入人力的多少核定每个村寨、每一户的分水量大小。

为了避免发生水纠份,能够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水资源,哈尼人发明了分水木刻来进行分配。

分水木刻,哈尼语称“欧斗斗”,它是选用板栗树、黑果树等材质坚硬的木料,在木料上刻出底部同样平整但宽窄度不一凹槽的一根横木。

尽管在哈尼人分水制发明和形成的时代并没有所谓“技术美”这样的名词出现,但实际上技术美的审美形态已经存在。

技术美的内涵首先由技术品表现出来。

人们创造任何一个技术品,都是具有实用性的。

分水木刻作为分水制度的物质载体,是哈尼人为了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而创造的工具,起到了准确计量各块梯田用水量的作用,可以说是我国最早使用的明渠流量计。

分水木刻放置于每个水沟的分叉处,水要分几条沟就在分水木刻上刻几个凹槽,不同宽窄的凹槽决定了每个子水沟所灌溉梯田水量的大小,从而保证了每块梯田都能得到约定的用水量。

哈尼人还以长方体为形状标准来制作分水木刻,长方形的设计,比其他形状更能防止水流的溢出,进一步提高了分水的准确性,且用料最省,是实现分水功能的最大化的典型形式。

可见,分水木刻作为一种技术品,不仅具备了实用性,还具有了美的形式。

分水制是指哈尼人经过村与村,户与户集体协商,根据挖沟时投入的人力、物力来确定每块梯田的水流量大小
的民间制度。

就其本质而言是商定分水木刻上凹槽宽度的一系列民间规约,是体现分水木刻功能的外在表现形式。

分水制约定,投入多者,分水木刻凹槽宽,水流大;反之,投入少者,凹槽窄,水流小。

为了确保凹槽计量单位的统一和准确,哈尼人还约定以某人的右手掌四指根部宽度为一基准单位,按照之前的协商结果对水流量进行分配,对用不了一个用水单位的,则缩减为一指、二指、三指进行细分,其中排除用小拇指宽度进行计量。

照各家权益定制出的划有不同刻度的木刻,安放在各家田块的入水口,随着沟水流动调节了各家各户的用水,这样既公平合理而又有科学性。

分水制虽然是一种抽象概念,但它与分水木刻有机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内容与其外在形象的相互统一,不可避免地以技术美的形态表现出来。

分水制度经过了历史的考验,哈尼人代代相传,凝聚的已经不仅仅是生产技术,而是人的情感,对待分水制已经不仅是对实用功能的欣赏,更是对对象存在的审美。

在现代农业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分水制还一直在沿用,它一方面使生产劳动的效率得以提高和完善;另一方面使分水的模式更趋于合理、更具有系统性和易于管理,给哈尼人带来了巨大的好处,符合哈尼人群体共同利益诉求。

因此,分水制也渐渐和审美主体使用上的满意联系起来,从而获得了愉悦感和轻松感,构成了技术与审美的有机统一。

(1)
下列关于“分水木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分水木刻,在哈尼语中称“欧斗斗”,选用坚硬的木料制成,是哈尼人为了避免发生水纠纷,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水资源的工具。

B . 分水木刻作为一种技术品通过在横木上刻出底部同样平整但宽窄不一的凹槽决定水量大小,既有实用价值,又具有了美的形式。

C . 分水木刻放在每个水沟的分叉处,上面所刻的不同宽度、不同数量的凹槽决定了每块梯田的用水量,从而保证了田地得到充足的灌溉。

D . 分水木刻以长方体为形状标准来制作,这种设计与其他形状相比,既能防止水流的溢出,提高分水的准确性,又能节省用料。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分水木刻是分水制的物质载体,能够准确计量各块梯田的用水量并合理分配,可以说是我国最早使用的明渠流量计。

B . 分水木刻代表分水制发明和形成,虽然在当时并没有出现所谓的“技术美”这一名词,但哈尼人已经认识到了其审美价值。

C . 分水制是哈尼人集体协商的分水约定,它根据挖沟渠时投入的人力、物力来决定每村、每户、每块梯田的水量多少。

D . 为了进一步确保凹槽计量的统一和准确,哈尼人还约定以某人的右手四指根部宽度为基准单位,进行更细致的分配。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哈尼人修渠灌溉梯田,开挖沟渠的工程量大,投入的人力、物力多,因此,单个人、户、村一般难以完成,需要联合担此重任。

B . 自古至今,哈尼人一直使用这种分水制,原因在于它既提高与完善了生产劳动效率,又符合哈尼人群体的共同利益诉求。

C . 哈尼人分木制经过代代相传,凝聚了生产技术与人的情感,渐渐使人们在使用中获得了愉悦与轻松感,构成了技术与审美的有机统一。

D . 作为抽象概念的分水制,只有与分水木刻这一具体事物联系在一起,构成内容与外在形式的统一,才能够表现出技术美的形态。

3. (12分) (2017高三上·重庆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扬州一觉,千年不醒
朱文颖
有一个梦,或者一种现实一一它从来未曾证实,但也似乎永远不被否定。

我一直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两岁,或者三岁,我们一家,我、父亲,还有母亲,在一个轻雾的早晨,坐车来到水草极盛的河边,母亲替我梳着头发,然后指向远方:
“喏,那边,那边就是扬州了呢.”
这个梦我母亲是否定的。

她说她从来都没去过扬州,更不要说再带上我和父亲了,而我父亲則抿嘴一笑,并未正面回答。

他们两个都是南方人,神情里有着南方的含蓄与意犹未尽。

但这个梦于我却是无比真实,比很多现实生活更要真切无比。

我固执地记得那个场景。

我母亲把我抱在怀里,风吹过来,然后她的手指向薄雾深处的水域:
“喏,看到了吗,那就是扬州啊。


还有一件事也是奇怪而莫測的。

十多年前,真实记忆里我第一次去扬州时,朋友带我游个园。

半园逛过,我说:“这地方我住过。


朋友笑,说:“不可能,这里从来不对外开放客居的。


但我仍然固执,说真住过。

而且是一间大客房,一溜下着蚊帳,纯白色的,像一朵朵夏日里也掩盛开的荷莲。

仍然是十多年前,个园游过的第二天,朋友开车送我去高旻寺。

恰是正午。

一个小沙弥跑来开启铁门。

寺静极,有几棵参天的古树。

这江南四大禅院之一的高旻寺,正值改建,原先的正门封住了。

朋友是旧地重游,于是感慨:全变了,不一样了,真的全不一样了。

在高旻寺用餐,饭堂正中是一张长条木桌,一盆白米饭。

汤是青菜汤,另有咸菜、炒茄子等素食。

我们—一坐了。

菜极淡,盐放得很少,并绝无味精。

虽然时候不早,已是饥肠辘辘,却仍然食之无味。

因为在寺庙中与僧侣共餐,饭食是不能剩的,大家努力把碗中的饭菜吃完后,抹抹嘴巴,忍不住问道:寺中的大和尚也吃这个吗?回答说是,并告知这青菜与茄子还都是自己种的。

不时有和尚吃完饭,默默站起身去刷碗,素色的长衫在面前晃来晃去。

那天我没有多说话,我总觉得仿佛多问了这样的问题,多少有些影射出对僧侣清贫生活的鄙夷——而不知为何,这让我感觉羞愧。

因为和尚不肯收饭钱,所以朋友拿了钱出去捐募。

这时我身边有人轻声说道,其实在庙中乞食,是必得的。

因为僧侣们觉得,佛的也就是众生的,你问他讨取什么,他都肯给你。

真的全都可以给吗?我又连问一句。

重建的大雄宝殿金碧辉煌。

因为还未完全竣工,殿内的脚手架还未拆除,但已可见气势的不凡与场面的恢弘。

我们在殿内走动,现看四壁的佛教壁画。

或许是殿大而空旷的缘故,讲话的声音发出了辽远的回响。

忽然有一个年轻的和尚走上前来,说道:不要喧哗,有僧正在午睡。

看一看就请出去吧。

这和尚穿着深色的袈裟,眼眶很深,颇有达摩相。

我们问他的籍贯,回答说河北。

不多言。

出寺门,我竟有些恍若梦境的感觉。

寺外荒凉,几片池墙。

塘中却是残荷,不见花,光有大瓣杂芜的荷叶。

身体在那艳阳下出奇的沉静下来,突然不太觉得热了。

我们朝河边走。

走了很久,河边的水泥墙忽然不见了,面前是不宽的一片水域,有小艇停着,船上一位船夫,悠闲而坐,等待接渡者上船,然后把他们载向彼岸。

可以望见河的对面,丛丛的树影。

朋友说,对岸有一座庵。


渐有摆渡者过来,背着大捆捕虾的虾笼,沿踏板上了船。

而河水,在烈日下闪着光,竟是通体透明,
后来就很长很长时间再没去过扬州。

仍然记得那个两三岁时的梦。

记得我固执地在个园里说:“这地方我住过。

”记得十多年前高旻寺那顿清淡的午餐。

记得烈日下淡到虚无的河水……一直记得扬州。

去年秋天我去德国。

到了中部的一个小城镇——马戈的堡。

我在地图上查找它的方位和知识——欧洲最重要的中世纪城市之一,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一世大部分的统治时间都居住在那里,死后也葬在那里的大教堂;在二战时期,它是德国被盟军轰炸毁坏程度仅次于德累斯顿的第二大城市,美国和苏联的军队占领了该城。

在两德没有统一期间,它归于民主德国,两德统一以后它现在是萨克森州的首府。

于我,这个地方和知识都是陌生的。

黄昏的时候我们到了,先去看一个德国最古老的哥特式教堂。

这个教堂在二战时被毁坏得非常厉害。

德国人后来用一种专门的砖来重建它。

这种砖据说是用特殊材质制成,被雨淋湿以后,这个教堂的墙面就会呈现一种非常古老的灰黑的颜色。

那天我们到达的时候正好教堂的钟声响起来了,很多的鸟群飞了起来,街上没有人。

突然之间,我坐在黄昏的阴影里,发呆,心悸,惊惧,有什么东西曲折而缓慢地流过我的心头。

故乡。

我想到了“故乡”这个词。

我突然觉得,“故乡”这个概念其实是很广泛的,有时候并不如同人们所说的那么狭隊。

那天晚上,我梦见了扬州。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从关于扬州的梦境写起,既给文章笼罩上一种梦幻色彩,也表达了作者对扬州深深的依恋。

B . 母亲明确否定我的梦,父亲则抿嘴一笑,并未正面作回答,这表明了父母完全不同的性格特征。

C . 扬州的朋友否认我住过个园,而我则能回忆起我住个园时的具体情形,真是有些奇怪莫测。

D . 寺庙外悠闲而坐等待摆渡者上船的船夫,烈日下通体透明的河水,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2)文章题为“扬州一觉,千年不醒”,可文中却花费不少笔墨写德国小镇马戈的堡的教堂,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3)文章以“那天晚上,我梦见了扬州”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4. (9分) (2017高二上·淮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本报记者徐瑞哲)从新文化运动算起,现代意义上的语文教育已走过百年。

“百年语文”走到当下,有什么教得太多了,又有什么教得太少了?昨天,上海市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主办的首届语文教育论坛在华东师大落幕,不少名家一针见血、针砭时弊。

语文,是语言,也是文学,但绝不同于美术课。

甚至有时,借助视图的“帮助”,反而限制了学生对语文文本本身的理解,无助于语言文字能力培养。

如今,中小学校语文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频率与其他科目一样多。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表示,滥用多媒体已成为语文教学的“毒药”。

他发现,有些中学语文课堂已经不用黑板,只靠多媒体屏幕上课。

比如教曹操的《观沧海》,作者介绍、作品背景、字词注释、思想意义、艺术手法等,全是网上下载、拼凑而成的。

他认为,这样虽然很直观,文本解读却被切割得零碎了,学生阅读兴趣与经验也被挤压了,对文字的感受与想象被干扰了,语文课非常看重的语感也被放逐了。

另一方面,语文课少了一个重要的口语教育功能。

与外语课相比,语文课几乎与口语表达训练没什么关系,在“听说读写”中嘴巴似乎最用不上。

在新一轮高考改革过程中,上海等地的外语科目考试都加入了听说测试。

而语文科目考试从来都是笔试,“既然高考不考,就几乎没人关注语文也应当培养口头能力。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孙绍振表示,眼下很多政府官员、企业家、明星等“头面人物”,在公开场合露面时,似乎离开讲稿就不会讲话。

专家认为,这种现象其实与语文课过于单一的书面语教育不无关系;同时,这也与学生过多依赖多媒体络有关,其口头交际需求受到一定程度抑制。

(2014年12月22日《解放日报》07版)
材料二:
3月28日上午,美国教育联合会驻华代表处主任孙连成为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小学部的老师、部分家长做了一场关于中美教育的报告。

当天的报告会上,一直致力于中美基础教育领域交流工作的孙连成一再强调母语教育的重要性,“在中国,母语教育就是语文,我们的语文课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不过相信在2017年高考改革后这一状况将得到改观。

”孙连成说。

孙连成介绍说,美国很重视母语教育,“美国高考考三科,第一科大家知道肯定是数学,第二科是什么呢?大
家可能说是语文,对,那第三科呢?我告诉你还是语文。

美国高考有三科:数学、阅读和写作。

数学多少分呢?800分,那两科呢?每一门也是800分。


再看看美国小学的课程表。

相当于我们语文课的英文课,一年级每天的教学时间大概190分钟,二年级150分钟,其它年级和二年级都一样。

“我曾做过统计,美国人对母语教学的时间一周是950分钟,我们多少?拿非常重视母语教育的清华附小来说是320分钟。

”孙连成认为,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应该排在各科之首,“因为无论你走到人生的哪一个阶段,你有再多的思想也没有用,你需要语言的表达。

”他说。

孙连成分析说,起始于2017年高考的这轮改革方案,最大的变化就是增强了语文的重要性,语文的分值增加几乎已成定局。

“我们这次高考改革不是学习美国,而是借鉴了西方教育的一些方法。

比如对母语的重视,比如强调语文教学与音乐、美术、思品等的融合教学。

”孙连成说,在中国,学校不能给学生们更多的空间,因为有些课程体系课表是由教育部门决定的。

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补回这些东西。

数学很重要,但孩子的语文一定要重视。

他介绍,美国学校的课程种类少,但注重演讲和辩论以及小组学习,尤其强调细致观察。

老师会经常让学生仔细观察一幅图或者一个画面,然后说自己观察到什么,再进行小组讨论或辩论。

(长春广播2015年3月29日,有改动)
材料三:
中考总分相同,优先比较语文成绩。

日前,北京市教委详细解读中考招生政策,这一条特别引人关注。

往年单科成绩参考录取顺序是数学、语文、外语,今年则将语文调到首位。

从“更注重数学成绩”调整为“更注重语文成绩”的导向,值得点赞。

人是传播的动物,语言是人类传播活动的工具,语文是重要的人文社会,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和科学的基础。

对学生来说,学好语文的确重要。

因为,无论学习什么都需要借助语文的力量,在语文上多下点功夫没有亏吃。

希望中小学生、家长和学校都能重视语文,采取多种措施强化语文素养,加强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这样做不但在中考时不吃亏,更有益长远。

(摘自2015年3月25日《北京日报》)
材料四:
何怀宏说自己曾做过一次试验,让孩子朗读一个学期的语文课本,结果40多分钟就读完了。

“作为母语的中文,整整一个学期在学校学一本课本,每天几堂语文课,回来还有课后作业,就翻来覆去学这点东西,考试还不怎
样,真是觉得太奇怪了。

”何怀宏说,他认为只有大量阅读好书和勤于写作才是培养好的语言能力的关键,而好的语言能力则又是好的思考乃至好的创意的关键。

(摘自2015年4月1日腾讯教育)
(1)新闻材料就我国话文教育存在的问题所发表的看法,下列对其关名家观点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中小学语文课堂滥用多媒体而不用黑板上课,虽然很直观,文本解读却被切割得零碎了,学生阅读兴趣与经验也被挤压了,对文字的感受与想象被干扰了,重要的语感也被放弃了。

B . 语文教育专家认为,语文课过于单一的书面语教育和学生过多依赖多媒体络,使其口头交际需求受到很大程度抑制。

C . 美国很重视母语教育,美国高考考三科,数学、语文、阅读和写作,每科是800分。

美国人把母语教学排在各科之首。

D . 我们这次高考改革不是学习美国,而是借鉴了西方教育对母语的重视,强调语文教学与音乐、美术、思品等的融合教学,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补回这些东西。

(2)语文教育为什么非常重要?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2019·宝安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叔夜,字嵇仲,侍中耆孙也。

以荫为兰州录事参军。

献所为文,知舒、海、泰三州。

复献文,召试制诰,赐进士出身,迁右司员外郎。

使辽,宴射,首中的。

辽人叹诧,求观所引弓,以无故事,拒不与。

还,图其山川、城郭、服器、仪范为五篇,上之。

从弟克公弹蔡京,京迁怒叔夜,摭司存微过,贬监西安草场。

久之,召为秘书少监,擢给事中。

进礼部侍郎,又为京所忌,以徽猷阁待制再知海州。

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

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掳获。

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

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

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靖康改元,金人南下,叔夜再上章乞假骑兵,与诸将并力断其归路,不报。

徙邓州。

四道置帅,叔夜领南道都总管。

金兵再至,钦宗手札趣入卫。

即自将中军,子伯奋将前军,仲熊将后军,合三万人,翌日上道。

十一月晦,
至都,帝御南薰门见之,军容甚整。

入对,言贼锋方锐,愿如唐明皇之避禄山,暂诣襄阳以图幸雍。

帝颔之。

闰月,帝登城,叔夜陈兵玉津园,铠甲光明,拜舞城下。

帝益喜,进资政殿学士,令以兵入城,俄签书枢密院。

连四日,与金人大战,斩其金环贵将二人。

帝遣使赍蜡书,以褒宠叔夜之事檄告诸道,然迄无赴者。

城陷,叔夜被创,犹父子力战。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金人议立异姓,叔夜谓孙傅曰:“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移书金二帅,请立太子以从民望。

二帅怒,追赴军中,至则抗请如初,遂从以北。

道中不食粟,唯时饮汤。

既次白沟,驭者曰:“过界河矣。

”叔夜乃矍然起,仰天大呼,遂不复语。

明日,卒,年六十三。

讣闻,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文。

(节选自《宋史·张叔夜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
B .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
C .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
D .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荫”指的是封建时代由于父祖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或妻子因丈夫有功劳而得到皇帝赏赐的封号。

B . “改元”是指君主、王朝改换年号,可指古代新君即位的第二年改用新的年号,也可以指一君在位而多次改用新的年号。

C . 古人纪日,除了用序数表示,还会用一些特殊的称谓来标识日期,如“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D . 中国的农历有闰年和平年之分,有闰月的一年称为闰年,为十三个月;没有闰月的年份则称为平年,为十二个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张叔夜善于作战,多次立功。

第二次担任海州知州时,他设伏击败了宋江,并使之投降;与金人大战时,斩杀了金兵的两名重要将领,受到宋钦宗的称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