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5-3

合集下载

高电压技术——(五)

高电压技术——(五)

损坏)


放电产生的电粒子不断撞击绝缘引起破坏; 放电能量有一部分转变为热能,热量无法散出使绝缘温度升 高产生裂解; 局部放电区强烈的离子复合产生高能辐射线,引起材料分解; 气隙中含有的氧和氮在放电条件下可产生强氧化剂和腐蚀剂 臭氧和硝酸,使材料发生化学变化。
《高电压技术》第五讲 9
第四章
《高电压技术》第五讲 10
第四章
电气设备绝缘预防性试验
第二节 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泄漏电流的测量

1、双层介质的吸收现象
许多电气设备的绝缘是多层的,多层介质的特
性可以粗略的用双层介质模型来分析。
U U R2C2 R1C1 i e R1 R2 C1 C2 2 R1 R2 R1 R2 2
电气设备绝缘预防性试验
第一节

绝缘的老化
4、其它影响因素
机械应力
环境条件

5、小

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一般取决于其绝缘的寿命,
后者与老化过程密切相关; 通过绝缘试验判别其老化程度是十分重要的。 绝缘老化的原因主要有热、电和机械力的作用, 此外还有水分、氧化、各种射线、微生物等因 素的作用。


第四章
电气设备绝缘预防性试验
tg C 4 R4 100C 4 R4 10000 取R 4 (), 并取C4的单位为F, 则tg C 4
通常桥臂阻抗Z1和Z2要比Z3和Z4大 得多,所以工作电压主要作用在桥 C x 臂阻抗Z1和Z2上,因此它们被称为高 R3 压臂,而Z3和Z4为低压臂,其作用电 压往往只有数伏。为了确保人身和 因为tg 设备安全,在低压臂上并联有放电 管(A、B两点对地),以防止在R3、 C4等需要调节的元件上出现高压。

电力系统电压等级介绍

电力系统电压等级介绍

承担者。2006年,工程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被确定为我
国特高压直流输电自主化示范工程,并于同年12月19日开
工建设。工程于2009年6月30日全线贯通并实现单极400千
伏低端送电,12月28日极二单极一次送电成功;2010年5月
1日,又成功实现极一的400千伏低端送电。6月15日,800
千伏高端部分完成双极全压试验送电。6月18日,工程竣
5
国外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
美国、前苏联、日本和意大利都曾建设了特高压 交流输电试验线路,进行了大量相关研究和试验。 最终只有前苏联和日本建成了交流特高压线路。
1985年前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条1150kV交流特高 压线路(900km),从西伯利亚经哈萨克斯坦到乌 拉尔。前苏联从1985年8月至1991年共建成2350km 的1150kV输电线路和4座1150kV变电站。其中有 907km线路和3座1150kV变电站从1985年~1990年 按系统额定电压1150kV运行了5年。 1991年由于前 苏联解体和经济衰退,电力需求明显不足,降至 500kV运行。
20
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2010 年7月8日,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 范工程投入运行,这是世界上输送容量最大、送电距离最 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电压等级最高的直流输电工程。该 工程由我国自主研发、自主设计和自主建设,是我国能源 领域取得的世界级创新成果,代表了当今世界高压直流输 电技术的最高水平。
至昆明钟街变电所 ➢ 1921年建成33kV石景山电厂至北京城的线路 ➢ 1933年建成抚顺电厂44kV出线 ➢ 1934年建成延边至老头沟66kV线路 ➢ 1935年建成抚顺电厂至鞍山154kV线路 ➢ 1943年建成镜泊湖水电厂至延边110kV线路

高电压技术(第三版)课后习题集答案解析2教学内容

高电压技术(第三版)课后习题集答案解析2教学内容

学习资料第一章作业1-1解释下列术语(1)气体中的自持放电;(2)电负性气体;(3)放电时延;(4)50%冲击放电电压;(5)爬电比距。

答:(1)气体中的自持放电:当外加电场足够强时,即使除去外界电离因子,气体中的放电仍然能够维持的现象;(2)电负性气体:电子与某些气体分子碰撞时易于产生负离子,这样的气体分子组成的气体称为电负性气体;(3)放电时延:能引起电子崩并最终导致间隙击穿的电子称为有效电子,从电压上升到静态击穿电压开始到出现第一个有效电子所需的时间称为统计时延,出现有效电子到间隙击穿所需的时间称为放电形成时延,二者之和称为放电时延;(4)50%冲击放电电压:使间隙击穿概率为50%的冲击电压,也称为50%冲击击穿电压;(5)爬电比距:爬电距离指两电极间的沿面最短距离,其与所加电压的比值称为爬电比距,表示外绝缘的绝缘水平,单位cm/kV。

1-2汤逊理论与流注理论对气体放电过程和自持放电条件的观点有何不同?这两种理论各适用于何种场合?答:汤逊理论认为电子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的主要原因,二次电子来源于正离子撞击阴极使阴极表面逸出电子,逸出电子是维持气体放电的必要条件。

所逸出的电子能否接替起始电子的作用是自持放电的判据。

流注理论认为形成流注的必要条件是电子崩发展到足够的程度后,电子崩中的空间电荷足以使原电场明显畸,流注理论认为二次电子的主要来源是空间的光电离。

汤逊理论的适用范围是短间隙、低气压气隙的放电;流注理论适用于高气压、长间隙电场气隙放电。

1-3在一极间距离为1cm的均匀电场电场气隙中,电子碰撞电离系数α=11cm-1。

今有一初始电子从阴极表面出发,求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

解: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为n a= eαd= e11⨯1=59874答: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为59874个。

1-5近似估算标准大气条件下半径分别为1cm 和1mm 的光滑导线的电晕起始场强。

解:对半径为1cm 的导线)()(cm m c /kV 39113.011130)r δ0.3δ(130E =⨯+⨯⨯⨯=+=对半径为1mm 的导线)/(5.58)11.03.01(1130E cm kV c =⨯+⨯⨯⨯=答:半径1cm 导线起晕场强为39kV/cm ,半径1mm 导线起晕场强为58.5kV/cm1-10 简述绝缘污闪的发展机理和防止对策。

高电压技术 课件 教学PPT 作者 吴广宁 第5章习题 (全套课件 齐)

高电压技术 课件 教学PPT 作者 吴广宁 第5章习题 (全套课件 齐)

---------------------------------------------------------------最新资料推荐------------------------------------------------------高电压技术课件教学PPT 作者吴广宁第5章习题(全套课件齐)第 5 章电气绝缘高电压试验 5-1 简述直流耐压试验与交流相比有哪些主要特点。

5-2 直流耐压试验电压值的选择方法是什么? 5-3 高压实验室中被用来测量交流高电压的方法常用的有几种? 5-4 简述高压试验变压器调压时的基本要求。

5-5 35kV 电力变压器,在大气条件为时做工频耐压试验,应选用球隙的球极直径为多大?球隙距离为多少? 5-6 工频高压试验需要注意的问题? 5-7 简述冲击电流发生器的基本原理。

5-8 冲击电压发生器的起动方式有哪几种? 5-9 最常用的测量冲击电压的方法有哪几种? 5-1 简述直流耐压试验与交流相比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1)直流下没有电容电流,要求电源容量很小,加上可么用串级的方法产生高压直流,所以试验设备可以做得比较轻巧,适合于现场预防性试验的要求。

特别对容量较大的试品,如果做交流耐压试验,需要较大容量的试验设备,在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办到。

而做直流耐压试验时,只需供给绝缘泄漏电流(最高只达毫安级),试验设备可以做得体积小而且比较轻便,适合现场预防性试1 / 5验的要求。

(2)在试验时可以同时测量泄漏电流,由所得的电压一电流曲线能有效地显示绝缘内部的集中性缺陷或受潮,提供有关绝缘状态的补充信息。

(3)直流耐压试验比之交流耐压试验更能发现电机端部的绝缘缺陷。

其原因是直流下没有电容电流流经线棒绝缘,因而没有电容电流在半导体防晕层上造成的电压降,故端部绝缘上分到的电压较高,有利于发现该处绝缘缺陷。

(4)在直流高压下,局部放电较弱,不会加快有机绝缘材料的分解或老化变质,在某种程度上带有非破坏性试验的性质。

高电压技术课后答案(吴广宁)

高电压技术课后答案(吴广宁)

1 气体的绝缘特性与介质的电气强度1—1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带电质点最重要的方式是什么,为什么?1-2简要论述汤逊放电理论。

1—3为什么棒-板间隙中棒为正极性时电晕起始电压比负极性时略高?1—4雷电冲击电压的标准波形的波前和波长时间是如何确定的?1-5操作冲击放电电压的特点是什么?1—6影响套管沿面闪络电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7具有强垂直分量时的沿面放电和具有弱垂直分量时的沿面放电,哪个对于绝缘的危害比较大,为什么?1—8某距离4m的棒-极间隙.在夏季某日干球温度=30℃,湿球温度=25℃,气压=99。

8kPa 的大气条件下,问其正极性50%操作冲击击穿电压为多少kV?(空气相对密度=0。

95)1—9某母线支柱绝缘子拟用于海拔4500m的高原地区的35kV变电站,问平原地区的制造厂在标准参考大气条件下进行1min工频耐受电压试验时,其试验电压应为多少kV?1—1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带电质点最重要的方式是什么,为什么?答: 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带电质点最重要的方式。

这是因为电子体积小,其自由行程(两次碰撞间质点经过的距离)比离子大得多,所以在电场中获得的动能比离子大得多.其次.由于电子的质量远小于原子或分子,因此当电子的动能不足以使中性质点电离时,电子会遭到弹射而几乎不损失其动能;而离子因其质量与被碰撞的中性质点相近,每次碰撞都会使其速度减小,影响其动能的积累.1—2简要论述汤逊放电理论.答: 设外界光电离因素在阴极表面产生了一个自由电子,此电子到达阳极表面时由于α过程,电子总数增至d e α个。

假设每次电离撞出一个正离子,故电极空间共有(d e α-1)个正离子。

这些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运动,并撞击阴极.按照系数γ的定义,此(d eα-1)个正离子在到达阴极表面时可撞出γ(d e α-1)个新电子,则(d e α—1)个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时,至少能从阴极表面释放出一个有效电子,以弥补原来那个产生电子崩并进入阳极的电子,则放电达到自持放电。

电磁场原理习题与解答(第5章)

电磁场原理习题与解答(第5章)

第五章习题答案5-2 如题图所示,一半径为a 的金属圆盘,在垂直方向的均匀磁场B 中以等角速度ω旋转,其轴线与磁场平行。

在轴与圆盘边缘上分别接有一对电刷。

这一装置称为法拉第发电机。

试证明两电刷之间的电压为22ωBa 。

证明:,选圆柱坐标, ρφe vB e B e v B v E z ind=⨯=⨯=其中 φρωe v=22ωρρωρερρa B d B e d e v B l d E aal ind====⎰⎰⎰∙∙∴证毕 5-3解:5-4 一同轴圆柱形电容器,其内、外半径分别为cm r 11=、cm r 42=,长度cm l 5.0=,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为04ε,极板间接交流电源,电压为V t 10026000u πsin =。

求s t 0.1=时极板间任意点的位移电流密度。

解法一:因电源频率较低,为缓变电磁场,可用求静电场方法求解。

忽略边沿效应,电容器中的场为均匀场,选用圆柱坐标,设单位长度上内导体的电荷为τ,外导体电荷为τ-,因题图5-2zvρ此有ρρπετe 2E 0=21r r <<ρ1200222121r r d dl E u r r r r lnπετρρπετ===⎰⎰∙1202r r u ln=∴πετ所以ρρer r u E 12 ln =, ρρεer r u D 12ln=2A/mρρππρερεe t 10010026000r r e tu r r tD J 1212dcos ln ln ⨯=∂∂=∂∂=当s t 1=时2512A/m10816100100260004108584ρρρππρe e J d--⨯=⨯⨯⨯⨯=.cos ln .解法二:用边值问题求解,即⎪⎩⎪⎨⎧=====∇401u 02ρϕρϕϕ 由圆柱坐标系有0)(1=∂∂∂∂ρϕρρρ(1)解式(1)得 21ln c c +=ρϕ由边界条件得: 4u c 1ln -= u c 2=u 4u +-=∴ρϕln ln所以 ρρπϕe 4t10026000Eln sin =-∇=ρρπεεe 4t 100260004E D 0ln sin ==ρπρπεe 1004t 100260004t D J 0D⨯=∂∂=ln cos当s t 1=时)(.25D mAe 10816J ρρ-⨯=5-5由圆形极板构成的平板电容器)(d a >>见题图所示,其中损耗介质的电导率为γ、介电系数为ε、磁导率为μ,外接直流电源并忽略连接线的电阻。

5-3 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和电压调整(2018)

5-3 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和电压调整(2018)

①同步调相机:特殊的同步电机,相当于不发 PG的同步发电机,不带PLD(空载)的同步电动 机;
②输出的无功功率Qcs与电压V之间的关系和同步 发电机类似。
QG
( EU X
)2
PG2
U2 X
PG=0
EU U 2
QG
X
X
33
③同步调相机的特点
QG
EU X
U2 X
E U E U
优点:
可平滑无级地改变无功功率的大小和方向;
(4)必要时还应校验某些设备检修时或故障 后运行方式下的无功功率平衡。
(5)在系统运行规划中应设置无功负荷备用 容量,一般取最大无功负荷的7%~8%。
43
(6)根据无功平衡的需要,增添必要的无功电源。
1)在低压变电站及配电线路上分散安装自动投切的电容器, 就地供应无功功率。
2)在一次及二次变电所的低压母线上宜集中安装电容器; 3)枢纽变电所经论证后安装调相机; 4)在有无功冲击负荷的变电所以及超高压送电线路末端宜 安装静止无功补偿器。
发出Q的能力:与同时发出的有功功率有关,由 发电机的PQ运行极限曲线决定!
发电机在额定状态下运行时,可发出无功功率:
QGN=SGN sinN=PGNtgN
26
发电机的PQ运行极限曲线
假定隐极发电机连接在恒 压母线上:
①IG≤IGN ②if ≤ ifN ③PG ≤ PGN
PGN VN I N cosN
44
U PR QX U
7)无功补偿容量的配置应按分区平衡、分级 补偿原则。仅从全系统的角度进行无功功率 平衡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还应该分地区、 分电压级地进行无功功率平衡。
从改善电压质量和降低网络功率损耗考虑,应尽量避免通 过电网元件大量地传送无功功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导论-第5章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导论-第5章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电工云母 云母基复合绝缘材料绝缘性能良好。
具有较好的耐电晕性和耐热性,是电机绝缘用量最多的绝缘材料。
11 11
第5章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5.2 绝缘材料
5.2.2 有机绝缘材料
图5-6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与交联聚乙烯电缆
世界首个500千伏交联聚乙烯海缆(2019.舟山)
交联聚乙烯 是热塑性绝缘材料,高温下易融化,熔点较低。
硅橡胶有机外套避雷器
图5-14 硅橡胶绝缘子表面憎水性
图5-13 硅橡胶绝缘子
硅橡胶 分子主链是化学性质稳定的Si-O键结构,良好耐热和耐大气老化性、耐臭氧
老化性等类似于无机物材料的特性。
具有高弹性、憎水性等有机高分子特点,广泛用于高压线路和变电站中。
17 17
第5章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5.2 绝缘材料
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
隧道效应和介电限域效应等基本特征。
纳米微粒和纳米固体呈现许多奇异的物理﹑化学性质。
香山科学会议
纳米绝缘材料 纳米粒子与聚合物、纳米粒子之间形成界面效应压与绝缘技术
5.1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的主要内容
19世纪90年代,发生了著名的交流电(Nikola Tesla)与直流电(Thomas Edison)之战,使 得两大电力巨头(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oration)卷入了这场 “电流大战”。
通过控制分子链长短,得到不同塑性的聚乙烯绝缘材料。
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已应用500kV级电缆。
12 12
第5章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5.2 绝缘材料
5.2.2 有机绝缘材料

高电压技术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高电压技术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高电压技术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第一章作⏹1-1解释下列术语(1)气体中的自持放电;(2)电负性气体;(3)放电时延;(4)50%冲击放电电压;(5)爬电比距。

答:(1)气体中的自持放电:当外加电场足够强时,即使除去外界电离因子,气体中的放电仍然能够维持的现象;(2)电负性气体:电子与某些气体分子碰撞时易于产生负离子,这样的气体分子组成的气体称为电负性气体;(3)放电时延:能引起电子崩并最终导致间隙击穿的电子称为有效电子,从电压上升到静态击穿电压开始到出现第一个有效电子所需的时间称为统计时延,出现有效电子到间隙击穿所需的时间称为放电形成时延,二者之和称为放电时延;(4)50%冲击放电电压:使间隙击穿概率为50%的冲击电压,也称为50%冲击击穿电压;(5)爬电比距:爬电距离指两电极间的沿面最短距离,其与所加电压的比值称为爬电比距,表示外绝缘的绝缘水平,单位cm/kV。

1-2汤逊理论与流注理论对气体放电过程和自持放电条件的观点有何不同这两种理论各适用于何种场合答:汤逊理论认为电子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的主要原因,二次电子来源于正离子撞击阴极使阴极表面逸出电子,逸出电子是维持气体放电的必要条件。

所逸出的电子能否接替起始电子的作用是自持放电的判据。

流注理论认为形成流注的必要条件是电子崩发展到足够的程度后,电子崩中的空间电荷足以使原电场明显畸,流注理论认为二次电子的主要来源是空间的光电离。

汤逊理论的适用范围是短间隙、低气压气隙的放电;流注理论适用于高气压、长间隙电场气隙放电。

1-3在一极间距离为1cm的均匀电场电场气隙中,电子碰撞电离系数α=11cm-1。

今有一初始电子从阴极表面出发,求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

解: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为n a e d e11159874答: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为59874个。

低中高电压的划分

低中高电压的划分

低中高电压的划分摘要:1.低电压、中电压、高电压的定义和划分2.低电压在生活中的应用3.中电压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4.高电压在电力输送和核能领域的应用5.我国在电压等级划分和应用方面的相关规定和技术标准正文:低中高电压的划分及应用在电力系统中,电压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根据电压的大小,电力系统中的电压可分为低电压、中电压和高电压。

1.低电压、中电压、高电压的定义和划分低电压通常指1000V 及以下的电压等级,中电压指1000V 至35kV 的电压等级,高电压则是指35kV 及以上的电压等级。

2.低电压在生活中的应用低电压广泛应用于居民用电、商业用电等领域。

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器,如电视、冰箱、空调等,都是基于低电压工作的。

此外,低电压还包括一些特殊的应用,如医疗设备、通信设备等。

3.中电压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中电压主要应用于工业领域,如钢铁、石油、化工等大型企业。

此外,一些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大型商业设施等也采用中电压供电。

中电压供电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可以满足这些领域的高用电需求。

4.高电压在电力输送和核能领域的应用高电压主要用于远距离电力输送,可以减少线损,提高输电效率。

此外,高电压在核能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如核电站的输电和控制系统等。

5.我国在电压等级划分和应用方面的相关规定和技术标准我国对电压等级的划分有明确的规定。

根据《电力系统电压等级划分》(DL/T 5222-2005)的规定,我国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分为5 个级别:0.4kV、1kV、3kV、10kV、35kV、66kV、110kV、220kV、330kV 和500kV。

在实际应用中,我国严格遵循这些规定,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总之,低中高电压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

高电压工程基础施围课件第5章-液体和固体介质的电气特性ppt.ppt

高电压工程基础施围课件第5章-液体和固体介质的电气特性ppt.ppt
高电压工程基础
(4)电压形式的影响 杂质形成小桥所需的时间,比气体放电所需时间长,因
此油间隙的冲击击穿强度比工频击穿强度要高得多。极不 均匀电场中冲击系数约为1.4~l.5,均匀场中可达2或更高。
-1.2/50μs波
+1.2/50μs波
工频电压
稍不均匀电场中变压器油的击穿电压与间距的关系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高电压工程基础
2. 极化
概念: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固体介质中原来彼此中
和的正、负电荷产生了位移,形成电矩,使介质表面出现
了束缚电荷,即极板上电荷增多,因而使电容量增大。
分类:
电子式极化 离子式极化
无损极化
偶极子极化 界面极化
有损极化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高电压工程基础
5.1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与损耗
5.1.1 电介质的极化
1. 介电常数、相对介电常数
平行平板电容器在真空中的电容量为 C 0
(4)用固体介质减小油中杂质的影响 常用措施为覆盖 层、绝缘层和屏障。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高电压第五、六章知识点

高电压第五、六章知识点

1. tanδ测量过程中可能受到两种干扰,一种是电场干扰,另一种是___磁场干扰____。

2. 测量试品的绝缘电阻时,规定以加电压后___60___秒测得的数值为该试品的绝缘电阻值。

3. 按绝缘缺陷存在的形态而言,绝缘缺陷可分为___集中性____缺陷和分散性缺陷两大类。

4. 工频耐压试验中,加至规定的试验电压后,一般要求持续____60___秒的耐压时间。

5. 不均匀的绝缘试品,如果绝缘严重受潮,则吸收比K将( C )(A) 远大于1 (B) 远小于1 (C) 约等于1 (D) 不易确定6. 若想用西林电桥直读介损,则固定电阻4R为( C )(A)1184Ω (B) 2184Ω (C) 3184Ω (D) 4184Ω7. 测量绝缘电阻对下列哪种绝缘缺陷较灵敏( D )(A) 局部缺陷(B) 绝缘老化(C) 局部受潮(D) 贯穿性导电通道8. 工频耐压试验时,工频变压器的负载大都为( A )(A) 电容性(B) 电感性(C) 纯电阻性(D) 有寄生电感的电阻性9. 测量试品的绝缘电阻时,规定以加电压后1秒测得的数值为该试品的绝缘电阻值。

( ×)10.一般而言,吸收比越大,被试品的绝缘性越好。

( √)11.国家标准规定高电压测量误差须在±5%以内。

(√)12. 测量绝缘电阻试验中,为什么在绝缘表面受潮时要求装上屏蔽环?因为在绝缘表面受潮时,绝缘表面的泄露电流将增大,若此泄露电流流入电流线圈中,将使绝缘电阻读数显著降低,引起错误的判断装上屏蔽环后,表现泄露电流不再流入电流线圈,而流过电流线圈的只是绝缘体的泄露电流,因此加上屏蔽环后测得的值能较真实地反映绝缘电阻的大小。

13. 什么叫吸收比?绝缘干燥时和受潮后的吸收现象有何特点?吸收比是指绝缘电阻测量中,被试品加压60秒时的绝缘电阻值与加压15秒时的绝缘电阻值之比。

绝缘良好时存在明显的吸收现象,绝缘电阻达到稳态值所需的时间较长,反之,如绝缘受潮,则不仅最后稳定的绝缘电阻值很低,而且还会很快达到稳定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分压器与数字记录仪(示波器)
由于可同时测定波形和峰值,所以在测量中被广泛使用。由 于数字记录仪的输入电压一般小于数百伏,所以常和分压器一起 构成冲击电压测量系统来进行测量,如图5-30所示。
图5-30 冲击电压测量系统
冲击电压分压器的分类
对雷电冲击电压的测量,都可采用; 对操作冲击电压的测量,主要采用电容分压式
• 5-9最常用的测量冲击电压的方法有哪几种 • 答: • 目前最常用的测量冲击电压的方法有:①分 压器-示波器;②测量球隙;③分压器-峰值 电压表。 • 球隙和峰值电压表只能测量电压峰值,示波 器则能记录波序,即不仅指示峰值而且能显 示电压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小 结
交流耐压试验时,试验变压器的容量与被试品的 电容量成正比; 当需要较高试验电压时,可采用几台试验变压器 串接的形式,随着串接台数的增加,装置的利用 率减低;
冲击电压发生器的效率:
Um C0 U 0 C0 C f
主电容C0上的 最大 充电电压
2.基本回路 标准雷电冲击全波采用的是非周期性双指数波。
t t
u(t ) A(e
1
e
2
)
1
——波尾时间常数
2 ——波前时间常数
图5-23 (a) 双指数函数冲击电压波
波前, u(t ) A(1 e
x
y
F O T O’ f
Tt
t
标准操作冲击电压: 250/2500[s]
冲击高电压试验是用来检验各种高压电气设备
在雷电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作用下的绝缘性能或保
护性能。
冲击电压 发生器本体
整流充电
被试品
控制系统
冲击电压 测量系统
5.3.1 冲击高电压的产生
1. 冲击发生器的基本原理
隔离间隙
C0>>Cf Rt >>Rf 波前电阻
波前电容
主电容
图5-22 冲击电压发生器原理图
波尾电阻
利用高压电容器通过球隙对电阻电容回路放电来产 生冲击电压。
• 波前时间T1=3.24RfCf
• 半波峰时间T2=0.7Rt(C0+Cf)
• 调节Rf,可调节Cf的充电时间,从而调节T1;
• 调节Rt,可调节Cf对Rt的放电时间,从而调节
T2;
试品上得到的最 大电压
补充: 冲击电压发生器放电回路的近似计算
U
Rd
_ + C1
Rf Rt C2
u2(t)
(1)波前时间的确定
0
u2 u2max (1 e
t1时u2 0.3u2max
t / 2
)
2 ( Rd R f )
C1C2 C1 C2
典型等效电路
0.3U2max U2max (1 et1 / 2 )
测量系统的特性由分压比和响应来表示。
(1)分压比:分压器输入端所加电压的峰值除以测量系统 输出端出现的电压峰值。 (2)响应:分压器的输入端施加某一波形电压A(t),与之 相对应,在测量系统的输出端会出现电压U(t),U(t)即为对 A(t)的响应。通常采用A(t)为直角波时的响应来反映分压器 的特性。
等于Uc时,Fl即自行击穿,起动整套装置。可见这时输出的
冲击电压高低主要取决于F1的极间距离,提高充电电源的电 压,只能加快充电速度和增大冲击波的输出频度,而不能提 高输出电压。 • ②是使各级电容器充电到一个略低于F1击穿电压的电压水平 上,处于准备动作的状态,然后利用点火装置产生一点火脉 冲,达到点火球隙F1中的一个辅助间隙上使之击穿并引起F1 主间隙的击穿,以起动整套装置。
(2)放电过程:当需要启动冲击电压发生器时,可向点火球
隙的针极送去一脉冲电压,针极和球表面之间产生火花放电, 引起点火球隙放电,各球隙相继放电,放电过程短暂,可近 似认为各个R支路开路,全部电容器串联起来,对波尾电阻R2 和波前电容C2进行放电,被试品上的负极性冲击电压波幅值 接近:-4Ucη
图5-29冲击电压发生器放电过程等值电路
U 2m
R2 C1 U0 R1 R2 C1 C2
U 2m 0.7 ~ 0.8 U0
放电回路的利用系数或效率
实际冲击电压发生器采用图5-26的回路。
图5-26 冲击电压发声器常用回路(高效回路)
放电回路的利用系数
U 2m C1 R2 U0 C1 C2 R11 R2
(2)半峰值时间的确定
u2 u2max e
1 U 2max u2max e Tt /1 2
t /1
1 (C1 C2 ) Rt
Tt 1 ln 2 0.69( Rt Rd )(C1 C2 )
(3)冲击电压发生器的效率
Rt C1 对于低效回路: Rd Rt C1 C2
e
t2 / 2
0.7 0.1
t2时u2 0.9u2max
0.9U2max U2max (1 et2 / 2 )
e
t2 / 2
t2 t1 2 ln 7
Tf t2 t1 1 0.6
T f 3.24( Rd R f )
C1C2 C1 C2
U 50%
U i ni ni
(3) 冲击峰值电压表 其工作原理如图5-33所示,冲
击电压经整流后对电容器充电,然后通过高输入阻
抗的放大器,可测得充电电压。
图5-33冲击峰值电压表
5.3.3 绝缘的冲击耐压试验
1.电气设备内绝缘实验方法
其雷电冲击耐压试验采用三次冲击法,即对被测
试品施加三次正极性和三次负极性雷电冲击试验
• 5-7简述冲击电流发生器的基本原理。 • 答:由一组高压大电容量的电容器,先通过直 流高压并联充电,充电时间为几十秒到几分; 然后通过触发球隙的击穿,并联地对试品放电 ,从而在试品上流过冲击大电流。
图5-22 冲击电压发生器原理图
• 5-8冲击电压发生器的起动方式有哪几种?
• 答:冲击电压发生器的起动方式有以下两种: • ①是自起动方式。这时只要将点火球隙F1的极间距离调节到 使其击穿电压等于所需的充电电压Uc,当F1上的电压上升到
t 2
) 波尾 u(t ) Ae

t
1
图5-25 可获得完整冲击电压波的回路 低效回路
图5-24 (a)可获得冲击电压波前的回路 (b)可获得冲击电压波尾的回路
原理:(1)充电过程:C1向C2充电,建立电压,形成波头; (2)放电过程:当C1、C2上的电压相等时,并联对R2放电,形成波尾。
径太小(小于12.5cm)时,为减小分散性,应对球隙 进行照射。
b. 利用球隙测量冲击电压时,如在球隙前串联电阻,球
隙击穿瞬间很大,串联电阻后会在其上造成很大的压 降,使测量出现较大的不确定度。但为避免球隙击穿
时所造成的振荡对被试品的损伤,需要加入串联保护 电阻(无感电阻,其值应不大于500)。
确定50%放电电压的方法:
u1 u1 R1 R2 u1 C1 u2 u2 C2 C1 R1 C2 R2 u2
并联电阻是R=1000MΩ的 高阻时,可构成通用型分 压器
u1 C1 R1
C2
R2
u2
(a)电阻分压器
(b) 电容分压器
(c) 阻尼电容分压器
(d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阻容并联分压器
串入阻尼电阻可有效的抑 制高压端的局部振荡,使 用范围广
(1)多级法 以预期的50%放电电压的2~3%作为电压级差,对被 试品分级施加冲击电压,每级施加电压10次,至少要加4 级电压。求出每级电压下的放电次数和施加次数之比后, 将其按电压值标于正态概率纸上,给出拟合直线,在此直 线上对应于P=0.5的电压值即为50%放电电压。 (2)升降法 估计50%放电电压的预期值,取的2~3%为电压增量, 凡上次加压如已引起放电,则下次加压比上次电压低;凡 上次加压未引起放电,则下次加压比上次电压高。这样反 复加压20~40次,分别计算出各级电压下下的加压次数, 按下式求出50%放电电压
对于高效回路: C1 C1 C2
U 2max U1
600kV冲击电压发生器
采用足够大的屏蔽电极,可大大 缩小发生器对周围物体的安全距 离。图中为小块金属片拼成的单 环屏蔽电极,也可以用双环或球形
冲击高压发生器图片
5.3.2 冲击高电压的测量
冲击电压的测定包括:幅值测量和波形记录 标准规定: 对于标准全波、波尾截断波以及1/5s短波,幅值的 测量不确定度不超过±3%,1s以内波头截断波,其幅 值的测量误差不超过±5%,波头及波长时间的测量不确 定度不超过10%。 目前最常用的冲击电压的测量方法: ①分压器-示波器;②测量球隙;③分压器-峰值电压表
U 2m
R2 C1 U0 R1 R2 C1 C2
U 2m 0.7 ~ 0.8 U0
放电回路的利用系数或效率
波前,
波尾,
u(t ) A(1 e u(t ) Ae

t 2
)
t
1
图5-25 可获得完整冲击电压波的回路 低效回路
图5-24 (a)可获得冲击电压波前的回路 (b)可获得冲击电压波尾的回路
冲击高压可采用球隙和分压器测量系统进行测量

各种预防性试验方法的特点总结
冲击电压发生器的起动方式:
自起动方式:只要将点火球隙F1的极间距离调节到 使其击穿电压等于所需的充电电压U C ,当F1上的电 压上升到等于U C 时,F1即自行击穿,起动整套装置。
方式二:使各级电容器充电到一个略低于 F1击穿电 压的水平上,处于准备动作的状态,然后利用点火装 置产生一点火脉冲,送到点火球隙F1中的一个辅助间 隙上使之击穿并引起 F1的主间隙击穿 ,起动整套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