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路施工组织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1.1工程概况
1.1.1线路走向
1.1.2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1.1.3水文、气候、地质
1.1.4地震基本烈度
1.1.5交通运输状况
1.1.6当地建筑材料的分布情况
1.1.7主要技术指标
1.1.8主要工程数量
1.2施工组织管理体系及目标
1.2.1质量目标
1.2.2工期目标
1.2.3安全目标
1.2.4投资控制目标
1.2.5环保、水保目标
1.2.6文明施工目标
1.2.7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1.2.8文物保护目标
1.3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1.3.1施工临时工程方案
1.3.2组织机构设置
1.3.3项目经理部管理职责
1.3.3施工任务安排及队伍安排
1.3.4资源配置及计划
1.3.5施工进度计划
1.3.6原材料供应计划
1.3.7劳动力需求量计划
1.3.8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
1.3.9各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
1.4施工组织措施
1.4.1施工准备阶段组织措施
1.4.2施工阶段组织措施
1.4.3施工验收阶段组织措施
1.5交通组织方案
1.5.1交通组织设计目标
1.5.2总体施工组织方案
1.5.3施工区域交通组织
2、总体施工方案,控制工程和重难点工程施工方案,各主要专业工程施工方案,各主要专业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
2.1总体施工方案
2.1.1总体施工组织原则
2.1.2总体施工组织安排
2.2.3总体施工顺序
2.1.4施工配合及协调方案
2.1.5竣工验交方案
2.1.6施工技术措施
2.2控制工程和重难点工程施工方案
2.2.1桥梁施工方案
2.2.2路面施工方案
2.3各主要专业工程施工方案
2.3.1改路施工方案
2.3.2路基施工方案
2.3.3涵洞工程施工方案
2.4各主要专业施工方法及工艺
2.4.1路基工程
2.4.2桥梁工程
2.4.3现浇连续梁
2.4.4涵洞工程
2.4.5路面工程
3、工期保证体系、保证措施及各专业工程施工组织衔接安排
3.1工期保证体系
3.2工期保证措施
3.2.1保证工期的四项保障措施
3.2.2保证工期的组织措施
3.2.3保证工期的管理措施
3.2.4保证工期的资源保障措施
3.2.5保证工期的技术措施
3.2.6保证工期的协调措施
3.2.7保证工期的经济措施
3.2.8意外情况下保证工期的措施
3.2.9重点控制工程的工期保证措施
3.3各专业工程施工组织衔接安排及措施
3.3.1及前期单位的衔接安排
3.3.2施工过程中工作面的管理及衔接
3.3.3各专业工程施工组织衔接施工保证措施
4、季节性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4.1冬季施工保证措施
4.1.1冬季施工指导思想
4.1.2冬季施工准备
4.1.3冬季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4.2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4.2.1 雨季施工指导思想
4.2.2雨季施工准备
4.2.3技术准备
4.2.4技术保证措施
4.3夏季施工技术措施
4.3.1夏季施工准备
4.3.2夏季施工技术措施
4.3.3混凝土原材料管理
4.3.4混凝土施工过程管理
4.3.5夏季施工保证措施
5、施工机械、测试设备组织及安排计划
5.1拟投入本工程的施工机械设备
5.1.1施工机械设备配置原则
5.1.2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备
5.2拟投入本工程的测量、试验、检测仪器6主要管理人员及劳动力组织、安排
6.1主要管理人员组织、配置计划
6.1.1主要管理人员安排
6.1.2主要人员上场计划安排
6.2劳动力组织、配置计划
6.2.1劳动力安排
6.2.2劳动力配备原则
6.2.3劳动力组织措施
6.2.4劳动力管理和培训
6.2.5特殊季节劳动力保障措施
7工程用款、临时用地及施工用电计划
7.1工程用款计划
7.1.1资金管理
7.1.2资金流动计划
7.1.3工程用款计划
7.2临时用地计划
7.3施工用电计划
8、成品保护和工程保修工作的管理措施和承诺
8.1成品保护管理措施和承诺
8.1.1成品保护承诺
8.1.2推行文明施工教育,落实已完工程保护责任制
8.1.3加强现场管理,科学组织作业
8.1.4成品及半成品保护措施
8.2工程保修工作管理措施和承诺
8.2.1工程保修承诺
8.2.2工程保修工作管理措施
9、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9.1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9.1.1质量目标
9.1.2创优规划
9.1.3质量管理机构、人员及职责分工
9.1.4自检体系
9.1.5质量管理制度
9.2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9.2.1路基工程
9.2.2桥涵工程
9.2.3路面工程
9.2.4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0、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10.1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10.1.1安全保证组织机构
10.1.2人员配置
10.1.3安全保证检查程序
10.1.4制定安全方针
10.1.5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10.2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0.2.1路基工程
10.2.2桥梁工程
10.2.3路面工程
10.2.4涵洞拆除
10.2.5跨越既有公路安全措施
11、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11.1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
11.1.1组织机构
11.1.2建立健全环保、水保管理体系,强化环保管理
11.1.3环境保护管理检查制度
11.2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措施
11.2.1林木、植被、土地及地下水资源保护措施
11.2.2水环境保护措施
11.2.3大气环境的保护措施
11.2.4降低噪音措施
12、文明施工、文物保护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12.1文明施工、文物保证体系
12.1.1文明施工保证体系
12.1.2文物保护保证体系
12.2文明施工、文物保护保证措施
12.2.1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2.2.2文物保护保证措施
13、农民工工资支付和保障措施及劳务用工制度
13.1接受招标人监督
13.2确保民工工资发放的措施
13.3民工工资发放程序
13.4劳务用工制度
14、项目风险预测及防范,事故应急预案
14.1项目风险预测及防范
14.1.1项目风险预测
14.1.2项目风险的防范
14.2事故应急预案
14.2.1应急组织
14.2.2救援器材:
14.2.3应急知识培训
14.2.4通信联络
14.2.5应急自救措施及方法
14.2.6事故报告
15职业健康目标及保障措施
15.1职业健康目标
15.2职业劳动卫生保障体系
15.3组织机构
15.4劳动保护措施
15.5医疗卫生保障措施
15.6职业病防治措施
15.6.1作业人员防护措施
15.6.2工作场所防护措施
16、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16.1廉政建设措施
16.2节约用地措施
16.3缺陷责任期内的维护方案
16.4及相关单位、部门配合协作措施
15.4.1及业主的配合协作措施
16.4.2及监理配合协作措施
16.4.3及设计单位的配合协作措施
16.4.4及质量监督部门的配合协作措施
16.4.5密切联系当地政府,尊重当地风俗习惯的措施
16.5标准化建设
16.5.1标准化建设方案
16.5.2管理行为标准化
16.5.3工地建设标准化
16.5.4施工工艺标准化
16.5.5工程控制标准化
16.5.6施工标准化管理的保证措施
附表一、施工总体计划表
附表二、分项工程进度率计划(斜率图)
附表三、工程管理曲线
附表四、分项工程生产率和施工周期表
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附表六、劳动力计划表
附表七、临时占地计划表
附表八、外供电力需求计划表附表九、合同用款估算表
附表十、项目管理机构图
施工组织设计
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1.1工程概况
1.1.1线路走向
本项目路线起点位于现状石大路及S230东青线交叉西侧约800m处,沿现状道路向东延伸,设置高架桥上跨S230东青线(交叉处养护桩号K52+376)及G25长深高速(东青段)(交叉处养护桩号K1374+990),终点及广饶县大码头镇石大路东延拓宽工程道路对接。
1.1.2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本项目全部在广饶县内,广饶县地处泰沂山北麓山前冲积平原和黄河冲淤积平原的交迭地带,地势由西南倾向东北,西南部最高高程为海波28米,东北部最低为2米,绝大部分地区的地面高程在3.5~15米之间,坡降为0.48%,属微地貌类型。
项目区域地形、地貌简单,对工程项目影响较小。
1.1.3水文、气候、地质
⑴气象
广饶县地处暖温带,属季风型气候,境内气候无明显差异。
气候特征是雨、热同季,大陆性强,寒暑交替,四季分明。
春季为3~5月,气温回暖快,降水少,风速大,气候干燥。
夏季为6~8月,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集中,气候湿热。
秋季9~11月,气温下降,雨量骤减,天高气爽。
冬季12~2月,雨雪稀少,寒冷干燥。
境内历年平均日照数为2494.7小时,年日照极值2881.4小时。
历年平均气温12.6℃,年平均最高气温18.9℃,年平均最低气温6.8℃。
极端最高气温41.5℃,极端最低气温-23.3℃。
降水量历年平均562.2毫米,多集中在6~9月份。
全年主导向为东南风。
风向随季节有明显变化。
冬季多吹西北风,春、夏季多吹东南风,初秋多吹东南风,晚秋多吹西北风。
常年始霜日为10月21日前后,常年终霜日在4月6日前后,年平均无霜期为198天。
⑵水文
广饶县位于黄河三角洲南端,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及山前冲积平原交迭地带。
测区内河流属于淮河水系,本项目K0+000~K0+800段落沿预备河北岸坝顶布线,河流常年基本有水。
地下水型主要属于第四纪潜水,主要靠大气降水及沟渠内补给,以大气蒸发及径流为主要排泄方式。
地下水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历年地下水最高静止水位埋深为0.5m,水位年最大变化幅度不超过3m。
⑶地质
该场区范围位于华北地台济阳拗陷区,地表被第四纪河流冲积及海陆交互相沉积物所覆盖,以粘性土、粉土及粉砂为主,局部分布有软土地层。
地貌特征表现为河流冲积平原,且微地貌发育。
1.1.4地震基本烈度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山东省地震活动及地震烈度分区图》,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为0.01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1.1.5交通运输状况
本项目所在位置交通比较发达,路网密度比较高。
材料的运输可通过S230东青线,G25长深高速、荣乌高速公路等干线及附近的县乡道路、工程施工便道运至工地现场。
各条主要运输干线交通状况较好,可保证汽车、拖拉机晴雨通车。
1.1.6当地建筑材料的分布情况
本工程区内砂石奇缺,筑路用的砂石料均青州、昌乐等市地远运。
⑴路用石料
沿线构造物、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层和防护工程等所用的各种规格的片、块、碎石,由青州市五里镇以及淄川区黑旺镇等料场提供,且储量丰富。
⑵生石灰
生石灰由青州市庙子镇淄博市临淄区等石灰厂提供,储量丰富。
⑶沥青
本工程沥青可从东营市化工厂、胜利油田石化总厂、胜华炼油厂、淄博石化总厂、滨州市炼油厂采购。
⑷砂料
砂可由昌乐市北岩镇、临朐县杨善镇、蒋峪镇等沙场提供,属于中粗砂,储量丰富。
⑸水泥
水泥可从东营市、广饶县、潍坊市、青州市等地方建材市场购买。
⑹水
施工用水采用工程所在地的沟渠内灌溉用水或自来水。
⑺其他材料
本工程使用的其他钢材、木材等建筑材料,从东营市、利津县、滨州市、淄博市等地方建材市场购买。
1.1.7主要技术指标
公路等级:二级公路
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
路基宽度:13.5/33/34.5米
路面宽度:12.0/2×10.75/2×11.5米
设计洪水频率:大中桥1/100,路基、小桥涵1/50
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Ⅰ级
1.1.8主要工程数量
路基:挖土方1021m3、路基填土方53150 m3、路基排水防护2358.1 m3;
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30484m2、水泥混凝土路面2859m2;
桥涵:分离式立交桥399.5 m /1座、小桥28 m /1座、涵洞15道(含废弃);
交叉工程:等级路交叉1处;
1.2施工组织管理体系及目标
进场后,从机构设置、人员及设备配置、施工方案及方法制定等方面建立全面的施工组织管理体系,确保施工组织管理目标实现,见图1.1。
图1.1 施工组织管理体系图
1.2.1质量目标
工程交工验收的质量评定:合格,且质量评分不低于95分;
竣工验收的质量评定:优良(其中质量评分不低于90分)。
1.2.2工期目标
计划总工期:191日历天;
计划开工日期:2016年4月8日;
计划交工日期:2016年10月15日。
1.2.3安全目标
合格。
安全标准执行国家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及安全技术规范,达到合格标准。
1.2.4投资控制目标
在保证工程安全、质量、工期、投资、环保、技术创新、稳定目标的前提下,总投资严格控制在国家、山东省相关要求的范围之内。
1.2.5环保、水保目标
达到国家、地方、行业环保、水保相关法律法规管理规定及设计文件要求。
建设施工全过程严格贯彻落实各项环保、水保措施,无集体投诉事件,各项环境监控指标达标。
环境污染控制有效,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工程绿化完善美观,节能、节材和水保措施落实到位,自觉接受并积极配合国家及地方环保、水保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现场管理满足《公路建设项目现场安全文明标志》、《公路建设项目现场管理规范》和标准化管理要求,努力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工程。
1.2.6文明施工目标
现场管理满足《公路建设项目现场安全文明标志》、《公路建设项目现场管理规范》和标准化管理要求。
1.2.7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注重职工的职业健康,保证文明施工,保障劳动保护,杜绝职业病发生;加强卫生监控,确保无大的疫情,无传染病流行。
1.2.8文物保护目标
严格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精神,积极及地方文物保护部门签订文物保护实施协议,严格遵守保护程序,制定可靠保护预
案,全力配合文物主管部门对施工现场发现的文物进行抢救和保护,确保文物不被损坏、不遭流失,安然无恙。
1.3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本路段的施工组织,采用专业化的流水作业法,以加快施工进度和确保工程质量。
本项目所在区域路网发达,为保证项目施工期间公路两侧原有生产路的通行,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段进行施工。
1.3.1施工临时工程方案
在满足招标文件和施工需求的前提下,选择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今综合考虑,施工临建工程中,项目部驻地选择既有房屋租赁,沥青拌和站采用租赁形式,混凝土选择商混拌合站,预制板、梁场为自建。
⑴施工场地布置
针对本合同段线路短、结构物分布相对集中,交叉工程多等的实际情况,在满足施工条件的前提下,施工队布置在预制场、桥梁及路基施工范围内,并且靠近施工便道,以方便运输。
⑵施工驻地建设
项目部设置在广饶县石村,靠近既有道路,采用既有房屋租赁,各种生产、生活设施齐全,包括居住房、会议室、办公室、医疗卫生、车间、工作场地、仓库及贮料场及消防设施等工作及生活用房满足地方公路标准化工地建设要求标准。
⑶施工用水
施工用水采用工程所在地的沟渠内灌溉用水或自来水。
⑷施工用电
工程用电及地方电力部门协商解决,局部路段无高压电力位置,采用架设临时线路,并同时备用发电机,以备停电时使用。
⑸施工便道
修建便道至大桥、结构物、桥梁预制场,充分利用既有道路,修筑新
建便道,新修便道宽度4.5m,每200m设会车道一处,道路路面结构按照相关文件要求设置。
⑹预制场
设预制场2座,承担本标段桥梁及小型预制构件的生产任务,详见表1.1。
表1.1预制场一览表
施工场地、施工队住房、施工便道及其他临时设施具体位置详见“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
1.3.2组织机构设置
设立足以胜任本工程需要的精干管理机构,配齐专业技术骨干,投入充足的劳动力,成立项目经理部,项目部下设8个部室, 10个专业施工队。
组织机构见“附表十项目管理机构图”。
1.3.3项目经理部管理职责
项目经理部职能管理职责见表1.2。
表1.2管理职责
1.3.3施工任务安排及队伍安排
根据本标段工程特点进行施工队伍安排、任务划分和劳动力组织,详见表1.3.。
1.3.4资源配置及计划
根据不同工程的施工工艺,结合本投标人的既有机械设备情况,合理配置各种施工机械设备,见表1.4、表1.5。
表1.4 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表和试验检测设备
表1.5拟投入试验检测设备明细
其他设备在中标后根据实际需要投入,保证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
主要试验检测设备满足山东省、交通运输部的有关规定,根据具体检测项目配齐配套小型仪器及工具、耐久性检测设备、对于超出的一些特殊项目,外委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试验检测机构进行试验。
1.3.5施工进度计划
计划工期:191天;计划开工日期:2016年4月8日;计划交工日期:2016年10月15日。
施工进度安排见“附表一施工总体计划表”。
1.3.6原材料供应计划
施工前根据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一份全标段的材料用量及需求计划总表,在每项工程开工前,根据进度安排作出相应的材料供应计划,并按计划组织进料,对市场紧俏物资和受气候等因素影响的材料进行适当的储备,以避免出现停工待料的现象。
1.3.7劳动力需求量计划
拟投入10个施工队伍,共计840人。
施工期间,根据进度计划,结合各施工队伍的劳动力资源投入,对劳动力使用实行动态管理,开工前编制详细的劳动力计划。
详见“附表六劳动力计划表”。
1.3.8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
⑴人员动员周期及到达现场的办法
桥梁、路基、涵洞施工人员在合同正式签定后8天内完成进场。
防护、排水、交通设施、绿化环保等工程施工人员在达到施工条件前25天进场,路面施工队在路面开工前3个月进场。
所有上场人员乘坐火车、飞机、汽车到达项目附近的城市后,再乘汽车到达现场。
⑵设备、材料动员周期及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
拟投入的主要机械设备跟随施工队伍基本同时进场,其他设备根据工程进度情况适时进场。
除运输车辆等能自行式设备外的施工设备如挖掘机、拌和站等均采用大型货车及拖车装载运输至施工现场;施工材料如石料、水泥等材料用汽车运输。
1.3.9各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
见图1.5
1.4施工组织措施
1.4.1施工准备阶段组织措施
建立精干高效的现场指挥机构。
组织具有丰富的大型项目施工管理的管理人员,曾经参加过路基、路面、桥梁等方面的主要技术力量和设备,以及参加过多条大型公路项目施工的专业化队伍,并抽调整体素质高、施
图1.5 项目施工顺序图
工能力强、有突出业绩的专业施工队担负本标段工程的施工任务。
根据施工组织迅速组织人员和机械设备上场,严格按照图纸所示,清理工地范围内妨碍施工的各种构筑物、障碍物,为临时工程和主体工程施工创造条件。
做好各项施工准备,迅速展开施工。
施工队伍和机械设备进场施工做到“三快”:进场快、安家快、开工快,迅速掀起施工生产高潮,确保总工期目标的实现。
通过各种宣传方式,积极宣传石大路(跨S320东青线及G25长深高速(东青段)高架桥建设工程的深远意义,使当地民众家喻户晓,从而赢得社会的理解、关注及支持。
自觉遵守及维护当地政府的有关条例、规定,规范行为、遵章守纪。
维护当地群众的利益,确保工程顺利完成。
1.4.2施工阶段组织措施
施工阶段组织措施见表1.6。
1.4.3施工验收阶段组织措施
单位工程完成后,本标段自行组织检查、评定,符合验收标准后,向建设单位提交验收申请;为确保验交一次成功。
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⑴对附属工程的有关预留、预埋项目按设计要求一次施作到位。
⑵高度重视并搞好及后续交通安全设施工程施工的配合工作,及时准
确提供工程所需资料和数据。
表1.6 施工阶段组织措施
1.5交通组织方案
1.5.1交通组织设计目标
⑴实现保通
各项工程的实施均能满足所处路段交通组织和保通目标的要求。
⑵保障安全
保障施工段施工安全,保障主线、分流道路交通安全,保障衔接区域如分合流点、高速公路单幅双向行驶、施工场地及行车道交界处等关键部位的各类人员及财产安全。
⑶影响最小
尽肯能降低施工期间对区域交通(主线及沿线)、工程质量、沿线环境(社会及经济环境)、运营成本、运营时间的影响。
1.5.2总体施工组织方案
在分离立交路段,为不中断交通,施工期间S230东青线封闭部分硬路肩,G25长深高速封闭部车道和硬路肩的通行方案,路侧设临时提示标志,提示标志采用二级提示方式。
在绕行路段起点设置提示标志,提示前方道路施工,行车注意安全。
1.5.3施工区域交通组织
沿硬路肩内侧设置防撞桶和移动式隔离护栏及锥形标,并黏贴及放光标志、将施工区和通行区严格分离,在移动式隔离护栏上悬挂减速慢行、注意安全等标志.在施工段安置限速标志,确保行车安全和施工安全.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颂《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相应条款设置标志、标牌,并产格按照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作业区、下游过渡区、终止区准确摆放。
⑴G25长深高速施工区域控制区布置
根据G25长深高速公路通行速度120KM的实际情况,设立警告区S: 1600m;前方摆放道路施工距离标牌;800m处摆放80kn/h限速标志,1000m 处摆放60km/h限速标志、限速标志后处设置改道标志、禁止超车标志和警示频闪灯;上游过渡区Ls不小于120m,设保通人员一名,摆放导向标志、
施工长度标志、附设警示灯的路栏和交通锥,引导车辆平稳地从封闭车道的上游横向过渡到缓冲区旁边非封闭车道,非封闭车道宽度不小于8.5m,纵向缓冲区H不小于100m,摆放交通锥,引导车辆平稳地沿工作区外缘行驶:作业区用围挡进行全封闭,围挡上沿根据实际施工作业区长度安装夜间照明设施;下游过渡区Ls不小于30m,摆放交通锥;终止区Z不小于30m、摆放解除限速和解除禁止超车标志。
⑵S230东青线施工区域控制区布置
根据S230二级公路通行速度80KM的实际情况,设立警吿区S: 800m;前方摆放道路施工距离标牌;400m处摆放40km/h限速标志;上游过渡区
Lj不小于40m;纵向缓冲区H不小于50m,作业区用围挡进行全封闭,围挡上沿根据实际施工作业区长度安装夜间照明设施:下游过渡区Lx不小于30m;终止区Z不小于30m,摆放解除限速。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培训,并持有上岗证。
提前了解G25长深高速(东青段)及S230东青线行车限界,确保各施工机械不侵限,严禁施工人员在既有道路上行走或停留。
交通量较大路段,需设置保通人员24小时现场值班指挥车辆、行人按交通标志指示方向安全通过作业区,在用地范围以内,所有作业、保通人员必须穿戴反光标志服。
作业机械必须按照标准涂以桔黄色,并按标准安装黄色警示灯。
施工区及通行区采用移动式隈离护栏、围挡板以及锥形标进行严格分离,摆放防撞桶,防止车辆不甚闯入,保证施工安全和交通安全。
夜间设置频闪灯,以示警告。
由于S230东青线西侧石大路分离立交全封闭施工,故从S230东青线至石村方向需要再东营家村和小营家村附近的乡村道路绕行,在S230东青线于该乡村道路交叉口处设置绕行标志一处;从石村镇至S230东青线方向,在石大路及该乡村道路交叉口处设置绕行标志一处。
2、总体施工方案,控制工程和重难点工程施工方案,各主要专业工程施工方案,各主要专业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
2.1总体施工方案
2.1.1总体施工组织原则
安全有序,优化施工方案,确保工程质量提高运能,奉献满意工程;科学管理,集中优势兵力,确保施工生产顺利进行,争创行业一流;优质高效,完善保护措施,确保环保水保目标,建设绿色家园。
施工组织及部署原则是:整合资源,统一部署,工程进度及施工组织同步,各工程全面开工平行作业,全力以赴完成本工程。
确保在工期、质量、安全、环保、水土保持等方面全面达到既定目标。
总体施工组织理念是:安全优先于生产,环保及质量同行,工期及工艺同步,全优工程一次完成。
2.1.2总体施工组织安排
项目经理部成立质量、安全、工期、环保及文明施工专职管理机构,配备专职质量检查、安全检查人员,健全质量、安全保证体系。
本标段工程拟安排10个专业施工队负责本工程项目的实施。
合理安排各专业工程的施工组织计划,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制定适应于本地区地理、气候和地质条件的施工方法和方案,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技术保障措施(如质量保证措施、安全保证措施、工期保证措施、不良地质条件下的技术保证措施、冬、雨、夜施工措施等),优化劳动力、施工机械设备及物资供应计划,充分利用有效作业时间,提高作业效率。
确保全面实现工期、质量、安全、环保、文明施工及投资成本控制目标。
依照ISO9001和GB/T28001标准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质量、安全及职业健康方面的制度和措施。
严格预防和控制各类质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以保施工安全为重点,制定施工、人身、设备安全保证措施,成立突发事件处理领导小组,制定防范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发生的应急预案和措施,保证本标段内的施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