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填空题二》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分题型复习:填空题二
一、填空题
1.男性产生的生殖细胞是 ,女性产生的生殖细胞是 。

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叫 ,它一般发生在 里。

由卵子和精子结合而成的细胞叫 。

2.丙图为蝗虫、家蚕、青蛙的特征图,丁图为某种生物的发育过程图,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丙中的M表示的发育过程称为 ,青蛙的幼体用 呼吸,所以只能生活在水中。

(2)图丁中,请写出蝗虫一生的发育过程: 。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3.观察右面桃花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除了表示桃花的结构外,还可表示桃花的 过程。

花谢后要结桃子,还要经历的另一个重要生理过程 。

(2)图中序号3、4、5所示结构共同组成 。

(3)我们平时所吃的桃子内含一粒种子,对应发育时需要 粒花粉。

(4)要想使种的桃树多长果枝,提高产量,应采取的措施是 。

4.完成下面的小题:
(1)学习科学要学会利用书籍的信息进行反思,并从中获取新的信息.如关于声音的速度,课本上是这样描述的:“15℃时空气中的是340m/s.”从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到:声音的传播速度与 和 有关.
(2)当音调或响度改变时,示波器上所显示的也会改变.如图中给出了相同时间内两个不同音调或响度的发声体A和B振动的.其中 的音调高.
(3)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

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

若光斑B向右移动,说明水 (填“上升”或“下降”)了。

5.迎龙灯是东阳新春最盛大的名俗文化活动之一。

东阳独具特色的板凳龙是由一节节的板凳钻孔连接而成的,伴随着敲锣打鼓声,热闹非常。

(1)观赏龙灯时听到的锣声是 (填”锣”或”空气”)振动产生的。

如图所示是耳的结构示意图,人耳听到锣声的过程:外耳道→鼓膜→听小骨→ →听神经→听觉中枢。

(2)用力打鼓,鼓声越响,这表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 有关。

正在家中学习的你为了避免被外界的噪声所影响,请写出一条合理的措施 。

6.下列动物:①鲫鱼;②狗;③鸡;④青蛙哪一种胚胎发育方式与其它三种不一样(填编号)。

这种胚胎的生殖发育方式属于 。

7.我们经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屏幕上的像⑤摄像机拍的像⑥汽车观后镜中的像。

其中属于虚像的有 、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有 。

8.小红为小鹏表演了一个“水火相融”的小魔术,她先用一块透明的薄玻璃板将桌子分割成甲、乙两个区域后,再用一块不透明的挡板将乙区域分割成两部分.小红在甲区域内放置了一个盛满水的烧杯,
且里面浸没着一支蜡烛A,并在乙区域挡板后的指定位置放置蜡烛B.准备就绪后,小红请小鹏坐在乙区域一侧的某点P(如图所示),并迅速将乙区域已准备好的蜡烛B点燃,在小红一只手麻利地在小鹏眼前绕过的同时,另一只手悄悄地将挡板拉开一个缝隙MN.当小鹏沿着小红的手指望向蜡烛A时,奇迹出现了:蜡烛A竟然在水中燃烧了!
(1)若实验中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到薄玻璃板的垂直距离分别为S1和S2,则S1 S2(选填“>”、“<”或“=”)
(2)小鹏之所以能看到“水火相融”的奇迹,是因为他看到的燃烧的蜡烛B通过薄玻璃板所成的等大的、 、 像.
9.离弦的箭由于具有 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还会继续前行;越尖的箭头越容易射穿目标,是因为箭头越尖对目标的压强越 (选填“大”或“小”).
10.为抗风,搭帐篷时要用“地钉”(类似于长铁钉)将帐篷固定在地面上,人们发现地面越松软,地钉插入越容易,原因主要是 .一人用100N的压力将重5N的地钉竖直匀速插入地面,则地钉与地之间的摩擦力为 N;若要将地钉拔出,则至少需 N的拉力. 11.在以“力”为主题的辩论赛中,正方和反方提出了许多观点,小明把他们的观点
观 点 正方
反方
1.两个物体相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2.两个物体接触,但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3.两个物体不接触,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4.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5.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6.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7.力的产生总涉及两个物体8.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9.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10.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归纳整理如下表。

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有 (只填序号)。

12.当雨天路面有水时,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会变 ,汽车在紧急刹车后滑行的距离将比路面
没有水时 .因此,司机驾车要注意:“雨天路滑,小心慢行”.
13.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的旋转运动。

自转方向是自 向 。

从北极上空俯
视,地球沿 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沿 方向旋转。

14.最近研究“地外文明”的天文学家和生物学家一起用计算机模拟出了银河系中两个可能孕育着生命的外星天体,它们被命名为“奥雷里亚”和“蓝月亮”。

其中“蓝月亮”更引人注日,据推测“蓝月亮”是一颗本身不发光,却围绕着一颗巨大的行星运转的固体星,距离地球大约50光年,“蓝月亮”上的一天为240小时。

“蓝月亮”上光照良好,有流水存在,大气密度是地球大气密度的4倍,而中心引力又比地球小很多,“蓝月亮”上的氧气浓度是地球上的5倍,二氧化碳的浓度是地球上的30倍,动植物种类繁多。

请根据上述推测,回答下列问题。

(1)“蓝月亮”上的光照最可能来自于离“蓝月亮”最近的 。

(2)“蓝月亮”上的动物大多数善于飞翔,合理的解释是(写出两点) 。

(3)“蓝月亮”上的植物要比地球上的植物生长得高大茂盛的多(不考虑砍伐因素),你认为主要的原因是
(写一点即可)。

(4)你认为“蓝月亮”上的平均气温与地球平均气温相比 (填“更高”“更低”“差不多”或“难以判断”),你的理由是 。

15.南极地区是科学家的天然实验室。

我国在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2)长城站的地理坐标大致为: 。

(3)中山站位于南极点的 方向。

(4)每年都有大批科学家赴南极地区考察。

当我国处于 (填“春”“夏”“秋”或“冬”)季时,是考察该地最理想的时期。

(5)科学家发现该地区有冰层变薄的现象,原因是 。

16.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地球公转至下列位置时的节气:
A ,
B ,
C ,
D 。

(2)在图甲中用字母M标出直射点,用箭头表示太阳光线(光线画在图甲左侧),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3)图甲中Q点所在晨昏线属于 (填“晨线”或“昏线”);该点上的太阳高度为 。

(4)简述地球由B位置公转到C位置过程中,图甲中M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特
点: 。

(5)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是在 至 (均填字母)期间。

期末分题型复习:填空题二答案解析
一、填空题
1.精子;卵细胞;受精;输卵管;受精卵
【解析】在男性的生殖系统中,主要的性器官是睾丸,其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输送精子的器官是输精管;在女性的生殖系统中,主要的性器官是卵巢,其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输送卵细胞的器官是输卵管。

在男性的生殖系统中,主要的性器官是睾丸,其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输送精子的器官是输精管;在女性的生殖系统中,主要的性器官是卵巢,其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输送卵细胞的器官是输卵管。

卵子从卵巢排出后大约经8~10分钟就进入输卵管,经输卵管伞部到达输卵管和峡部的连接点处,并停留在壶腹部。

如碰到精子即在此受精形成受精卵。

可见人类卵细胞与精子结合的场所是输卵管。

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叫受精,由卵子和精子结合而的细胞叫受精卵。

故答案为:精子 卵细胞 受精 输卵管 受精卵
2.【解析】
解:(1)图丙中的M表示蝗虫、家蚕、青蛙相同的发育过程,三者均是有性生殖,变态发育,因此图中M表示变态发育,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

幼体必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2)蝗虫是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和成虫等三个时期,因此“蝗虫一生的发育过程中”,所经历的时期依次是受精卵、幼虫、成虫,因此图丁中蝗虫的一生要经过D→A→C的发育过程。

故答案为:(1)变态发育;鳃
(2)D→A→C
3.(1)传粉;受精
(2)雌蕊
(3)1
(4)摘除顶芽(合理即可)
【解析】花是豆科刺槐属植物,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其生物学功能是结合雄性精细胞与雌性卵细胞以产生种子。

(1)由图可知,雄蕊上的花粉落在了雌蕊的柱头上,该过程表示的是花的传粉过程,花完成传粉后要长出果实,还要完成受精;
(2)3是柱头;4是花柱;5是子房;这三部分构成的是雌蕊;
(3)桃子中只含有一粒种子,只需一粒胚珠即可,一粒胚珠受精只需一粒花粉;
(4)要想让桃树多长果枝,要摘除顶芽,因为顶芽发育会抑制侧芽的发育;
故答案为:(1)传粉;受精;(2)雌蕊;(3)1;(4)摘除顶芽。

4.(1)介质;温度
(2)A
(3)下降
【解析】(1)根据课本上的描述分析声速的影响因素;
(2)根据图片可知,相同时间内波峰的个数越多,则振动频率越多,音调越高;波峰到波谷的距离越大,则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据此分析判断;
(3)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15℃时空气中的是340m/s”可知,其中限制了温度和介质的种类 ,因此声音的传
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有关。

(2)根据图片可知,相同时间内,A有3个波峰,而B只有1个波峰,那么A的振动频率大,音调高。

(3)先通过水面作出发光点A的对称点A′,连接A′B交平面镜于点O(O为入射点),连接AO,则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无论水面上升还是下降,水面总是沿水平方向,因为入射光线的角度不变,所以入射角不变。

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不变。

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知,现在的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是平行的,据此作出反射光线,从而找到入射点的位置,最后通过入射点做水平线得到水面的位置即可,如下图所示:
可见,水面下降了。

5.(1)锣;耳蜗
(2)振动幅度;戴耳塞
【解析】听觉的形成,敲击锣面,锣振动产生声音,声音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用力敲击鼓,鼓振动幅度变大,鼓声响度变大。

(1)锣声是敲击锣面引起锣振动产生的。

人耳听到锣声的过程是 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 。

(2)用力敲击鼓,鼓振动幅度变大,鼓声响度变大。

说明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 ,避免 被外界的噪声所影响 ,可以戴耳塞。

6.【解析】
解:①鲫鱼、③鸡、④青蛙三种动物的生殖方式都卵生,受精卵成熟后被母体排出体外,胚胎都是在体外进行发育孵化。

②狗的受精卵在母体子宫内发育,并由母体供应营养,这种胚胎发育方式称为胎生。

因此狗胚胎发育方式与其他三种不一样。

故答案为:②;胎生。

7.②③⑥;①④⑤
【解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

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①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

②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③放大镜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④电影银幕上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观后镜是凸面镜,所以它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其中属于虚像的有②③⑥,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有①④⑤。

故答案为:②③⑥①④⑤
8.(1)=
(2)正立 ;虚
【解析】【解答】解:
(1)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可知,取两个等大的蜡烛A和B,把A蜡烛摆在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B,在乙区观察蜡烛B形成的像,并调节B的位置,使蜡烛B的像与蜡烛A完全重合,蜡烛A和B到薄玻璃板的垂直距离分别为S1和S2,则S1=S2;
(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像与物大小相等;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所以小鹏看到的是燃烧的蜡烛B通过薄玻璃板所成的等大的、正立的虚像.
故答案为:(1)=;(2)正立;虚.
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出的像与物的具体关系是: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与物体大小相同、连线与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9.惯性;大
【解析】解:离弦的箭由于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还会继续前行;
越尖的箭头越容易射穿目标,是因为箭头越尖,接触面积越小,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压强越大.
故答案为:惯性;大.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10.地钉受到的摩擦力小;105;110
【解析】解:(1)地面越松软,对钉子的压力越小,对钉子的摩擦力越小.
(2)用100N的压力将重5N的地钉竖直匀速插入地面,地钉受的是平衡力,地钉受到两个方向向下的力,摩擦力的方向是向上的,故摩擦力f=F合=F+G=100N+5N=105N;若要将地钉拔出,需要的拉力为
F=f+G=105N+5N=110N.
故答案为:地钉受到的摩擦力小;105;110.
(1)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有: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反之亦然.(2)用100N的压力将重5N的地钉竖直缓缓地插入地面,地钉受到两个方向向下的力,合力为F合
=F+G=100N+5N=105N,此时地钉受的是平衡力,故摩擦力f=F合=105N;若要将地钉拔出,需要的拉力为F=f+G=105N+5N=110N.
11.2,4,5,7,10
【解析】
主要考查与力相关的知识。

【解答】
1.两个物体相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水平桌面上的两个木块靠近接触,但可以没有力的作用。

故错误。

2.两个物体接触,但不一定有力的作用——正确。

3.两个物体不接触,一定没有力的作用——苹果和地球没有接触,但有力的作用(重力,地球的吸引)。

故错误。

4.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能有力的作用——正确。

5.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正确。

你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6.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你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故错误。

7.力的产生总涉及两个物体——正确。

你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8.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你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故错误。

9.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故错误。

10.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正确。

故答案为:2,4,5,7,10。

12.小;长
【解析】解:雨天路面有水时,轮胎与地面分离,减小摩擦,摩擦力减小,在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刹车距离变长.
故答案为:小;长.
雨天路面有水时,轮胎与地面分离,减小摩擦,刹车距离变长.
13.地轴;西;东;逆时针;顺时针
【解析】(1)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由南极俯视,呈顺时针方向,由北极俯视,呈逆时针方向;
(3)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即一天;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14.(1)恒星(2)①蓝月亮上的大气密度较大;②蓝月亮中心引力较小(3)蓝月亮上引力较小,有利于植物将水分输送到比地球植物高得多的植物的顶端(或二氧化碳气体浓度较大,利于植物光合作用;光照良好有利于光合作用)
(4)更高;二氧化碳气体浓度较高,温室效应显著
【解析】(1)结合地球和月球上光来自于太阳,可推知,“蓝月亮”上的光照最可能来自于离“蓝月亮”最近的恒星.
(2)“蓝月亮”大气密度是地球大气密度的4倍,物体受到的浮力比地球上大,引力又比地球小很多,所以,“蓝月亮”上的动物更容易飞翔.
(3))“蓝月亮”上二氧化碳气体浓度较大,利于植物光合作用;又光照良好也利于光合作用.所以,“蓝月亮’上的植物要比地球上的植物生长得高大茂盛得多.
(4)CO2,具有温室效应,“蓝月亮"上CO2,的浓度是地球上的30倍,温室效应显显著,所以“蓝月亮”上的平均气温与地球平均气温高。

15.(1)顺时针(2)60°W,60°S(3)正北(4)冬(5)全球气候变暖
【解析】(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在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故图中地球的自转方向是顺时针。

(2)读图可得,长城站的地理座标是60°W,60°S。

(3)南极点位于地球的最北端,中山站位于南极点的正北方向。

(4)每年都有大批科学家赴南极地区考察。

当我国处于冬季时,是考察该地最理想的时期,此时南极地区处于夏季,有极昼现象。

(5)科学家发现该地区有冰层变薄的现象,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

16.(1)夏至;秋分;冬至;春分
(2)略
(3)昏线;0°
(4)先变大,达到90°后变小
(5)C;A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特点。

解题先要对二分二至点正确判断,再结合公转的特点判断速度。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

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

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为3月21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当太阳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为9月23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平分。

(1)地球公转至下列位置时的节气:
A夏至,B秋分,C冬至,D 春分。

(2)甲图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大约位于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注意直射阳光为经过地心和直射点的连线的延长线;晨昏线过地心与阳光相垂直。

(3)顺着自转方向经过Q点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故判断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

(4)从B点公转到C点,太阳直射点先逐渐接近M点,再逐渐远离,故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再变小;
(5)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是在C至A期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