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 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专题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理解
1.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露珠
我喜欢露珠,我赞美它。

夏日的清晨,我来到野外散步。

在万道霞光中,一个美妙的,崭新的世界便(显现呈现出现)在我的眼前。

看!那无边的绿叶上,闪动着无数颗晶莹的露珠,一颗、两颗、十颗、百颗……啊!像夜空中璀璨的繁星,像碧波上撒满了宝石,又像千百万闪光的眼睛。

啊!露珠!这就是极普通又为人们所喜爱的露珠。

露珠的身体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

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教育哺育培育)儿女一样地滋润着禾苗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那不知疲倦的眼睛它白天隐身于空气中,夜晚无声地辛勤工作。

它不像暴雨那样挟带风雷闪电以(夸耀显耀炫耀)它的威力,更不像冰雹那样对一切(残酷残忍残暴)无情。

它把短暂的一生,献给树木、庄稼……而对它们却无所苛求。

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的花朵,多么像我们敬爱的老师,伏在桌边灯下夜以继日地工作,把全部心血洒在我们的心田……
我爱露珠,它比珍珠更珍贵,比宝石更晶莹,比群星更璀璨。

我赞美它。

露珠精神将永远在我心头闪动。

(1)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依次写在横线上。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把文章第三自然段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3)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①它白天隐身于空气中。

于:________
②又为人们所喜爱。

为:________
(4)“露珠的身体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

”这句话在文中是________句,起________作用。

(5)“露珠精神将永远在我心头闪动”中“露珠精神”是指________
【答案】(1)呈现;哺育;炫耀;残酷
(2),;,。

(3)在;被
(4)过渡句;承上启下
(5)只求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

【解析】【分析】(1)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

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2)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

(4)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5)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故答案为:(1)呈现、哺育、炫耀、残酷
(2),;,。

(3)在、被
(4)过渡句、承上启下
(5)只求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

【点评】(1)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3)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

(4)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5)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2.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爱在拐弯处的回头
一天,弟弟在郊游时脚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zā zhā)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

于是他一边跷起扎(zā zhā)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sāng sàng)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与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几句,便自己走了。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

他觉得爸爸“一点也不关心”他。

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道:“别生气,大部分老爹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

不信你看,等会儿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

”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

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地停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背影。

爸爸(突然虽然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他侧身拐弯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突然虽然依然)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后面。

(突然虽然依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花。

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

(1)联系上下文,选择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合适的拼音和词语。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伤心________ 简单________ 注视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不约而同:________
半信半疑:________
(4)本文写父爱,抓住了爸爸回头的动作和神态来写,真切感人,请写出这句话,并从中
可以看出爸爸是一个________的人。

(5)在这个故事中,弟弟的感情一直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可以用几个词语来概括。

诉苦→________→________→感动
(6)父亲在拐弯处回头,这一动作让你体会到什么?
【答案】(1)zhā;sāng;依然;突然;虽然
(2)悲伤;随便;注目
(3)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

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4)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他侧身拐弯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突然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后面。

(5)伤心;半信半疑
(6)父亲对于孩子的爱是默默的。

【解析】【分析】(1)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考查词语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3)词语理解的考查。

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4)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6)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zhā;sāng;依然;突然;虽然
(2)悲伤、随便、注目
(3)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

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4)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他侧身拐弯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突然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后面。

(5)伤心、半信半疑
(6)父亲对于孩子的爱是默默的。

【点评】(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理解词义。

(4)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精神或品质。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6)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钓鱼的启示(节选)
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

”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

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

把它放回湖里。

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那晚以后,我再没有钓到过那样大的鱼。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把它放回湖里。

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1)写出短文的中心句。

(2)短文中“依依不舍”的意思是________,它的近义词是________,反义词是________。

(3)概括倒数第二自然段的段落大意。

(4)读了这篇短文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1)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2)形容留恋,不忍分离;恋恋不舍;长扬而去
(3)每当“我”遇到抉择的时候,父亲的话就给“我”力量。

(4)在道德的是与非面前要勇敢地、坚定地作出正确的选择。

【解析】【分析】(1)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3)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2)形容留恋,不忍分离;恋恋不舍;长扬而去
(3)每当“我”遇到抉择的时候,父亲的话就给“我”力量。

(4)在道德的是与非面前要勇敢地、坚定地作出正确的选择。

【点评】(1)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农夫和蛇
一个农夫干完农活,看见一条蛇冻僵了,就把它拾起来,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用暖热的身体温暖着它。

那蛇渐渐复苏了,它彻底苏醒过来后,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用尖利的毒牙狠狠地咬了恩人一口,使他受了致命的创伤。

农夫临死的时候痛悔地说:"我可怜恶人,不辨好坏,结果害了自己,遭到这样的恶报,我真是活该!"
(1)这个故事中的蛇与课文《渔夫的故事》中的魔鬼有什么相同之处?
(2)这个故事与课文《渔夫的故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
(3)从《农夫和蛇》、《渔夫的故事》这两个故事中,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4)你还读过与这两个故事相似的故事吗?请写出故事的名字:《________》
(5)爱读课外书是好习惯,请写出两本你读过的名著:《________》、《________》【答案】(1)它们都是被农夫(渔夫)救了性命反而恩将仇报。

(2)这两个故事情节都是蛇(魔鬼)被农夫(渔夫)救了性命反而恩将仇报。

;结局不同。

农夫被蛇咬死了,而魔鬼被智慧的渔夫又关进了瓶子,沉入大海。

(3)我们要学会辨认是非,不要被事物蒙蔽了双眼。

(4)东郭先生和狼。

(5)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
【解析】【分析】(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概括。

(2)此题考查学生用对比的方法掌握两文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4)、(5)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

平时一定要对一些优秀文学作品,分类整理,加强记忆,此题会迎刃而解。

故答案为:(1)它们都是被农夫(渔夫)救了性命反而恩将仇报。

(2)相同点:这两个故事情节都是蛇(魔鬼)被农夫(渔夫)救了性命反而恩将仇报。

不同点:结局不同。

农夫被蛇咬死了,而魔鬼被智慧的渔夫又关进了瓶子,沉入大海。

(3)我们要学会辨认是非,不要被事物蒙蔽了双眼。

(4)东郭先生和狼。

(5)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
【点评】(1)、(2)主要考查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4)、(5)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并分类掌握优秀文学作品的好习惯。

5.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熊猫与山民
四川崇州市西北的鸡冠山乡,重峦叠嶂,云雾繚绕,莽莽苍苍。

离鸡冠山乡20多公里的一个村子,住着15户人家,周围箭竹丛生,是大小熊猫的天堂。

熊猫们自认是山民的老朋友,经常不请自来,到居民家里串门访问。

因为“友谊深厚”,进得屋来就不讲客套,自己动“手”翻箱倒柜,看看主人给它们准备了些什么美味佳肴。

有一回,一只熊猫在一个山民家“酒醉饭饱”之后,还美美地睡了一觉,然后顺“手”将一只小板凳带回山坡作纪念,为它的生活添上一点现代的文明。

熊猫们也是炭夫、药夫的朋友,它们常光顾炭夫、药夫放在野地的炊锅,遇上可食物,也帮忙吃一些。

当然,对这样的“小愉”,山民们只好付之ー笑!一天,两只熊猫突然朝正在玩要的孩子快步走去,小孩子吓得哇哇大哭,其实熊猫并无恶意。

孩子走后,它们东张西望了一会儿,便大摇大摆地向树林中隐去,留下了一场虛惊。

浩瀚的鸡冠山乡的林海是宁静的,但又是十分热闹的。

除大小熊猫外,金丝猴、扭角羚、豺狗等也出没无常,黄雀、杜鹃鸣奏不绝。

每当狝猴桃挂满枝头的金秋时节,常可看见成群结队的金丝猴拖儿带女,或嬉戏于林间,或小憩于岩石上晒太阳,吃野果。

但它们胆小羞涩,一遇见情况,便像荡秋千一样,眨眼工夫消失在茫茫林海之中,使你望树兴叹!(1)第二自然段中“友谊深厚”引号的作用是()。

①表示强调,指友谊非常深厚。

②表示特殊的含义。

③表示特定的称谓
(2)“对这样的‘小偷’,山民们只好付之一笑!”这是为什么?
(3)你怎样理解画“”句子中的“宁静”和“热闹”?
(4)本文写了熊猫与山民之间的哪些事?填一填。

①________
②酒足饭饱后睡一觉,顺“手”带走山民家的小板凳。

③________
④吓哭小孩但无恶意。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答案】(1)②
(2)并不是真的偷东西的小偷,体现村民对熊猫的喜爱和并不计较的那份宽容。

(3)宁静指这里自然环境好。

热闹指这里动物众多。

(4)熊猫不请自来,到山民家串门访问。

;常光顾炭夫、药夫放的炊锅,吃他们的食物。

(5)读了这篇短文,我觉得其实熊猫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人类不去伤害它们,两者必然可以成为朋友。

要是人们都像文中的山民一样爱护动物,与它们和谐共处,幸福地生活在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上。

【解析】【分析】(1)考查引号的作用,做题细读句子,掌握句子意思,进一步去分析句
子中引号的作用。

(2)、(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5)谈自己的感想时能结合文意或生活实际谈看法,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1)②
(2)并不是真的偷东西的小偷,体现村民对熊猫的喜爱和并不计较的那份宽容。

(3)宁静指这里自然环境好。

热闹指这里动物众多。

(4)①熊猫不请自来,到山民家串门访问。

②常光顾炭夫、药夫放的炊锅,吃他们的食物。

(5)读了这篇短文,我觉得其实熊猫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人类不去伤害它们,两者必然可以成为朋友。

要是人们都像文中的山民一样爱护动物,与它们和谐共处,幸福地生活在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上。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引号的作用的掌握及运用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掌握运用。

(2)、(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废墟上的鲜花
偶尔从一本旧书里,看见一页昔日夹进去的小纸片。

那是一篇小小的对话录,有这样一则美的随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时候,人间到处一片废墟。

有两个美国人去访问一家住在地下室内的德国居民。

离开那里以后,两人在路上谈起了观感。

甲问道:你看他们能重建家园吗?
乙说:一定能。

乙反问道:你看到他们在黑暗的地下室的桌上放着什么了吗?
甲说:一瓶鲜花。

乙于是说道:任何一个民族,处在这样困苦灾难的境地,还没有忘记鲜花,那他们一定能够在这片废墟上重建家园。

说得多好哇!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当读到这几句短短的对话,我依然感到震动不已。

我仿佛正面对着一束开放在黑暗而潮湿的地下室里充溢着芳菲的鲜花。

它们是蔷薇呢,还是雏菊,这都无关紧要。

重要的是,它们预示着希望、自由和平安!就在这静谧而寒冷的南方的冬夜,在一盏闪着朦胧的橘红色的光芒的八瓦台灯下,我把这篇小小的对话录夹进了心爱的书中。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又会翻见到它,更不知道我再一次面对它们又有着怎样的情思。

(1)上文中所写的一则小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主要人物是________,写这篇文章则在________年之后。

(2)“这都无关紧要”中“这”指代的是:________,“无关紧要”的原因是:________。

(3)“当读到这几句短短的对话,我依然感到震动不已”中“依然”表明________,所以这个词不应省略。

(4)“黑暗而潮湿的地下室里充满着芳菲的鲜花”改为“地下室里的鲜花”好不好)?理由是什么?
【答案】(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某地地下室内;两个美国人;五十多
(2)是蔷薇,还是雏菊;只要是鲜花就能表现地下室主人对希望和平安的执著追求
(3)我在此之前曾被这段对话内容震动过
(4)不好,因为“黑暗而潮湿”表明地下室环境之恶劣,“充满芳菲”表明鲜花之美、之香、之生命力,从而增强了地下室与鲜花的反差,更突出主题。

【解析】
7.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雨花石
1946年夏天,天快亮了,一辆汽车在雨花台的一个荒岗上停了下来。

从车上推下来一个被绑着的人。

这人浑身是血,但脸上的神色依然是那样的坚定。

突然,从敌人的刺刀丛中推出来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

这男孩一看被绑着的是自己的爸爸,就一下子扑到爸爸身上。

敌人恶狠狠地把小男孩从他爸爸身边拉开,威胁道:“你爸爸已经死到临头了,只要你让他交出地下党的名单,他就可以不死;不然的话,连你的小命也保不住!”
小男孩没有说话,他倔强(jiàng qiáng)地瞪了敌人一眼,走到爸爸跟前,紧紧搂住爸爸:“爸爸,我永远爱你!”爸爸欣慰地看着自己的儿子,望着东方黎明的曙光说:“孩子,黑暗就要过去,天就要亮了。

”父子俩向敌人投去一瞥轻蔑的目光。

敌军官恼羞成怒,下令开枪。

枪响了,爸爸倒在血泊(bó pō)之中,小男孩被敌人拖走了。

这天晚上,这个小男孩在敌人的拷打下,什么也没说。

敌人没办法,只好把他推出监狱大门。

他摸黑来到雨花台,在爸爸牺牲的地方,摸呀摸呀,摸到了一块雨花石。

第二天,他带着这块染着爸爸鲜血的雨花石,找到了党组织,当上了一名地下小交通员。

(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

倔强(jiàng qiáng)________
血泊(bó pō)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犹豫—________
敬重—________
笑眯眯— ________
(3)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描写,由此可以猜测这是一位________。

(4)你是怎样理解“黑暗就要过去,天就要亮了”这句话的?
(5)革命战争年代,涌现出了无数像短文中的小交通员一样的小英雄。

说一说,你还知道
哪些小英雄的故事?
【答案】(1)jiàng;pō
(2)坚定;轻蔑;恶狠狠
(3)外貌;神态;遭受酷刑的革命者
(4)示例: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就要结束了,全国就要解放了,我们就要胜利了。

(5)示例:我还知道小英雄王二小、刘胡兰、雨来等。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

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依据汉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2)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犹豫—指迟疑,不果断,对事难以做决定。

敬重—恭敬尊重.笑眯眯—指微笑时上下眼皮稍稍合拢的样子。

(3)描写方法按人物描写概括为: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等。

结合句子分析“浑身是血”这是外貌描写,“脸上的神色依然是那样的坚定”这是神态描写。

由此可以猜测这是一位遭受酷刑的革命者。

(4)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5)解答此题可回忆课本中学过的,还可以查找资料。

故答案为:⑴jiàng;pō;⑵坚定;轻蔑;恶狠狠;⑶外貌;神态;遭受酷刑的革命者;⑷示例: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就要结束了,全国就要解放了,我们就要胜利了。

⑸示例:我还知道小英雄王二小、刘胡兰、雨来等。

【点评】(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

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了解什么是外貌描写、神态描写。

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4)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5)了解革命战争年代小英雄的故事,学习他们的英雄事迹。

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节那天,一大群孩子争着给他送来了鲜花,卡片,千纸鹤……一张张小脸蛋洋溢着快乐,好像过节的不是老师倒是他们。

一张用硬纸做成的礼物很特别,硬纸板上画着一双鞋。

看得出纸是自己剪的——周边很粗糙,图是自己画的——图形很不规则,颜色是自己图的——花花绿绿的,老师能穿这么花的鞋吗?
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老师,这双皮鞋送给你穿。

”看看署名像是一个女孩—这个班级他刚接手,一切都还不是很熟,从开学到教师节,也就十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