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技术》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勘测技术》复习资料(1)
第一篇公路勘测部分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我国国家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将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等级。

2.各级公路中所能适应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均指_________交通量。

3.公路勘测设计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公路的交通量是指在_________内通过公路上_________处的往返车辆数折合成_____________的车辆总数。

5.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_____、____、______、航空及管道等。

6.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设计车辆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种。

7.高速公路和具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________年预测;具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以及二、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________年预测;四级公路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8.公路勘测设计根据项目的规模大小和技术的繁简程度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种。

二、选择题
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容许的交通组成是( )。

A.专供汽车行驶;B.专供小客车行驶;c.混合交通行驶
2.《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 )。

A.年平均昼夜交通量;B.日平均小时交通量;c.最大日交通量
3.公路设计交通量是指( )。

A.公路设计时的交通量;B.公路竣工开放交通时的交通量;c.设计年限末的交通量
4.确定公路等级的重要依据是( )。

A.设计车辆;、B.交通量;c.设计速度
5.公路的设计速度是指在该设计路段内( )行车速度。

A.最小;B.最大;c.受限制部分所能允许的最大
6.在设计速度较高的公路上,平均实际行车速度( )设计速度。

A.大于;B.等于;C.小于
7.在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
A.铁路;B.公路;C.航空;D.水运
8.设计速度是决定公路( )的基本要素。

A.平面线形;B.纵面线形;c.横面线形;D.几何线形
三、问答题
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与这些运输方式比较,公路运输有哪些特点? 2.简答“两阶段设计”的程序步骤。

3.何谓设计速度?
第二章:路线平面勘测设计
一、填空题
1.公路平面线形是由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要素组合而成。

2.为了保证汽车行驶的安全、稳定,横向力系数必须满足________和_________。

3.公路路线平面设计成果主要反映在_______和___________两个方面。

4.圆曲线上全加宽值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因素有关。

5.缓和段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种。

6.平面线形中,转向相同的两相邻曲线称为____________曲线, 而转向相反的两相邻曲线称为__________曲线。

7.在两相邻同向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长度一般不小于__________。

8.在两相邻反向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长度一般不小于_________。

9.《技术标准》规定,公路平曲线最小半径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

10.当圆曲线半径_____ ____时要进行加宽。

四级公路和山岭、重丘区的三级公路采用第________类加宽值;其余各级公路采用第_______类加宽值;对于不经常通行集装箱运输半挂车的公路,可采用第________类加宽值。

11.平面线形组合共有基本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C 型等六种形式。

12.《技术标准》规定,缓和曲线采用__________,其方程表达式为__________。

13.行车视距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14.平原地区,路基型式一般为__________;丘陵地区,路基型式一般为_________;越岭线中,路基型式一般为____________。

15.《设计规范》按计算行车速度的____________行程规定了平曲线最小长度。

16.停车视距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部分距离。

17.《技术标准》规定:当公路平曲线半径小于__________时,应设缓和曲线。

但_________公路可不设缓和曲线,用直线径相连接。

二、选择题
1.横向力系数的定义为( )
A.汽车所受到的横向力;B.横向力与竖向力的比值;c.横向力与垂向力的比值
2.超高附加纵坡度(即超高渐变率),是指超高后的( )纵坡比原设计纵坡增加的坡度。

A.外侧路肩边缘;8外侧路面边缘;c.路面中心
3.无中央分隔带的公路缓和段上的超高,绕内边轴旋转时,是指( )的路面内侧边缘线保留在原来的位置不动。

A.路基未加宽时;点.路面未加宽时;c.路面加宽后
4.公路弯道加宽一般在( )进行。

A.外侧;B.内倾;c.两倾
5.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满足( )视距的要求。

A.超车;B.停车;c.二倍的停车
6.双车道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 )视距的要求。

A.停车;B.二倍的停车;c.超车
7.新建双车道公路的超高方式一般采用( )。

A.内边轴旋转;B.中轴旋转;c.外边轴旋转
8.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 )。

A.内边轴旋转;B.外边轴旋转;C.中轴旋转
9.一般公路在旧路改建时的超高构成可采用( )。

A.内边轴旋转;B.外边轴旋转;c.中轴旋转
10.公路直线部分的路拱横坡度为2%,则公路圆曲线部分最小超高横坡度应是( )%。

A.3;B.2;C.5;D.非定值
11.汽车行驶在设有超高的弯道上,汽车所受到的横向力( )。

A.有可能等于零;B.不可能等于零;c.永远大于零;D.永远小于零12.汽车转弯行驶时的理论轨迹为( )。

A.二次抛物线;B.高次抛物线;C.双纽线;D.回旋曲线
13.《技术标准》规定各级公路最大容许合成坡度的目的是( )。

A.控制急弯和陡坡的组合;B.控制最大超高横坡度;
C.保证冰雪路面的行车安全;D.比纵坡指标更科学合理
14.不使驾驶员操纵方向盘感到困难的平曲线最小长度为计算行车速度的( )行程。

A.3s;
B.5s;
C.6s;
D.9s
15.横净距是指视距线至( )的法向距离。

A.路中线;B.路面内边缘线;c.行车轨迹线;D.路基内边缘线16.各级公路超高横坡度的最小值为( )。

A.1.5%;B.2%;c.3%;D.路拱横坡度
三、问答题
1.为什么要限制最大超高横坡度?
2.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是什么?
3.简答圆曲线设置加宽的原因及条件。

4.简答超高缓和段绕路面内边轴旋转的形成过程。

5.什么是行车视距?哪些场合下行车视距会受到限制?
6.在平面线形设计中,对直线段长度有何限制要求?
7.何谓超高?简答设置超高的原因及条件。

第三章路线纵断面设计
一、填空题
1.在公路路线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的线:一条是_____;另一条是___________。

3.纵断面的设计线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的。

4.纵坡度表征匀坡路段纵坡度的大小,它是以路线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间的百分数来量度的,即i=h/l(%)。

5.理想的纵坡应当________平缓,各种车辆都能最大限度以接近__________速度行驶。

6.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要受到_______阻力、________阻力、__________阻力和________阻力等四种行车阻力的作用。

7.最大纵坡的确定主要根据汽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要保证________________。

8.最小坡长通常以计算行车速度行驶__________的行程来作规定。

9.设置爬坡车道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________,以免影响_________的车辆行驶。

10.转坡点是相邻纵坡设计线的___________,两转坡点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___________。

11.竖曲线范围内的设计标高必须改正,按公式h=l2/2R计算,l代表距________的距离,竖曲线上任一点l值在转坡点前从竖曲线_______标起,在转坡点后从竖
曲线__________标起。

12.凸形竖曲线的标高改正值为__________,凹形竖曲线为_________;设计标高=未设竖曲线的标高________________。

13.在确定竖曲线半径大小时,《规范》规定当条件受限制时,方可采用_________最小值,特殊困难不得已时,才允许采用__________最小值。

14.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应避免插入_________平曲线,或将这些顶点作为反向曲线的______________。

15.纵断面设计的最后成果,主要反映在路线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上。

16.二、三、四级公路越岭路线的平均纵坡,一般以接近_________(相对高差为200-500m)和_________(相对高差大于500m)为宜,并注意任何相连3km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___________。

17.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当纵坡大于___________时,可设爬坡车道,其宽度一般为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指( )。

A.路基中线标高;B.路面边缘标高;c.路肩边缘标高;D.路基坡脚标高
2.设有中间带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其路基设计标高为( )。

A.路面中线标高;B.路面边缘标高;
c.路缘带外侧边缘标高;D.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标高
3.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的确定,主要根据( )来选取其中较大值。

A.行程时间、离心加速度和视距;B.行程时间和离心力;
c.行程时间和视距;D.视距和离心加速度
4.竖曲线起终点对应的里程桩号之差为竖曲线的( )。

A.切线长;B.切曲差;C.曲线长
5.平原微丘区一级公路合成坡度的限制值为10%,设计中某一路段,按平曲线半径设置超高横坡度达到10%,则此路段纵坡度只能用到( )。

A.O%;B.0.3%;C.2%;D.3%
6.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的大小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 )行驶。

A.加速;B.等速;c.减速;D.无法确定
7.牵引平衡方程式P=P w + P i + P f + P j中的各种阻力,坡度阻力P i与车速( )关系。

A.有直接;B.有间接;c.完全无
8.当某一排档的ψ=D max时,说明该排档不能( )。

A.加速;B.等速;C.减速
9.最大纵坡的限制主要是考虑( )时汽车行驶的安全。

A.上坡;B.下坡;C.平坡
10.确定路线最小纵坡的依据是( )。

A.汽车动力性能;B.公路等级;c.自然因素;D.排水要求11.新建公路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以( )标高为准。

A.路基中心;B.加宽后的路基内侧边缘;c.未加宽前的路肩外侧边缘
12.汽车下坡减速行驶时,其行使阻力中( )为正值。

A.空气阻力与滚动阻力;B.滚动阻力与惯性阻力;c.空气阻力与坡度阻力
13.汽车下坡减速行驶时,其行使阻力中( )为负值。

A.空气阻力与惯性阻力;B.滚动阻力与惯性阻力;c.惯性阻力与坡度阻力
14.汽车上坡减速行驶时,其行使阻力中( )为负值。

A.惯性阻力;B.滚动阻力;C.坡度阻力
15.汽车下坡加速行驶时,其行使阻力中( )为正值。

A.惯性阻力;B.空气阻力;C.坡度阻力
16.公路纵坡越大越长,则汽车越需要( )。

A.较高排档;B.较高车速;c.较大D值
17.公路的最小坡长通常是以设计速度行驶( )的行程来规定的。

A.3~6s;B.6~9s;C.9~15s;D.15~20s
18.在平原区,纵断面设计标高的控制主要取决于( )。

A.路基最小填土高度;B.土石方填挖平衡;
c.最大纵坡和坡长;D.路基设计洪水频率
19.在纵坡设计中,转坡点桩号应设在( )的整数倍桩号处。

A.5m;B.10m;C.20m;D.50m
20.《设计规范》中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当纵坡大于4%时,可沿上坡方向车道右侧设置( )。

A.爬坡车道;B.变速车道;c.错车道;D.辅道
21.《设计规范》规定:公路竖曲线采用( )。

A.二次抛物线;B.三次抛物线;c.回旋曲线;D.双纽线
22.对于海拔高度在4500m的平原微丘区二级公路,其最大纵坡值应为( )。

A.3%;B.4%;C.5%;D.6%
23.路基设计表是汇集了路线( )设计成果。

A.平面;B.纵断面;C.横断面;D.平、纵、横
三、问答题
1.平、纵面线形组合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从汽车行驶的动力特性出发,对道路纵坡有何要求?
3.路线纵断面设计应考虑哪些主要标高控制点?
4.道路纵坡设计应考虑哪些技术指标的限定要求?
5.简答纵坡设计的步骤。

6.对平曲线与竖曲线组合设计有何要求?
第四章:路基横断面勘测设计
一、填空题
1.公路横断面设计的目的是保证路基具有足够的__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使之__________,同时为路基土石方工程数量计算,公路的施工和养护提供依据。

2.横断面一般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地面线所围成的面。

3.公路用地范围内,不得修建________,开挖_________,埋设管道、电缆、电杆等。

4.土石方纵向调配时,从_________体积重心到_____________体积重心的距离称为平均运距。

5.当地面横坡大于1:5时,为保证路堤填土的稳定,应将基底(原地面)挖成_________,其宽度应不小于__________,且底面应有__________的向内倾坡。

6.计价土石方数量V计=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一般情况下,填方路基和填土高度小于_________m的矮路堤均应设置边沟。

8.中间带由_________及两条左侧__________组成。

9.横断面设计成果主要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0.变速车道是为________而设的;爬坡车道是为__________而设的。

1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当右侧硬路肩的宽度小于_________ 时,应设应急停车带。

二、选择题
1.路基土石方体积数量( )。

A.应扣除桥涵、挡土墙体积;B.不扣除桥涵体积;
C.应扣除大、中桥及隧道所占路线长度的体积
2.人工运输土石方时,免费运距为第一个( )。

A.20m;B.10m;C.50m
3.人工运输超运运距单位为lOm,尾数不足lOm者( )。

A.不计;B.按lOm计;C.不足5m不计,满5m按lOm计
4.中央分隔带不应从头至尾是封闭的,而应每隔( )设置一处开口。

A.1km;B.2kin;C.3km;D.4km
5.路基填方用土采取“调”或“借”的界限距离称为( )。

A.免费运距;B.平均运距;c.超运运距;D.经济运距
6.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当右侧硬路肩的宽度小于( )时,应设应急停车带。

A.1.50m;B.2.OOm;C.2.25m;D.2.50m
7.护坡道的作用是( )。

A.减缓路堤边坡保证路基稳定;B.路基排水的重要设施;
c.属于路基防护工程范畴;D.设置弃土堆的理想位置
7.公路中间带的主要作用是( )。

A.埋设路用设施;B.绿化美化路容;C.分隔对向车流;D.诱导行车视线
8.绘制横断面图的比例尺一般为( )。

A.1:100;B.1:200;C.1:500;D.1:1 000
三、问答题
1.远距离调运土石方时,为什么要计算经济运距?
2.简答横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

3.公路设计中为何要进行土石方调配?
6.路基土石方计算和调配时,怎样进行核算?
7.简答绘制横断面图的步骤。

8.简答《技术标准》对公路用地范围的基本规定。

9.公路平、纵、横三个面为什么要进行综合设计?
第五章:公路选线
一、填空题
1.选线一般要经过的三个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越岭线展线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丘陵地区,当控制点确定后,根据实践经验可概括为三类地形地带和相应
的三种布线方式:平坦地带_______________,具有较陡的横坡地带__________,起伏地带_________。

4.适于设置回头曲线的地形大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线中方案比较主要比较项目有_________、占田数量、_________、挡土墙数量、________、涵洞工程。

6.影响公路选线的自然因素很多,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__________土壤及植物覆盖等因素。

7.越岭线布线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选择________,确定_________和拟定垭口两侧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越岭线在选线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平面与纵面;B.纵坡;c.地质土质
2.平原区布线应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关系,一般是( )。

A.穿过城镇;B.离开城镇;c.靠近城镇
3.沿河线应保证不受洪水威胁,其选线的要点首先在于( )。

A.横断面;B.平面与纵面;c.地质与土质
4.已知越岭垭口两侧的纵坡均为5%,当垭口两侧的纵坡不变,过岭标高降低5m时,路线可缩短( )。

A.50m;
B.100m;
C.200m
5.沿溪线低线位的优点,其中有( )。

A.平纵面比较顺直平缓,路线线形可采用较高的技术标准;B.路基防护工程少;c.在狭窄河谷地段,路基废方处理容易
三、问答题
1.在平原区选线的路线布设中,应注意处理好哪些方面的问题?
2.叙述沿溪线选线的路线布局。

3.简述一般丘陵地区公路选线的特点。

第六章:公路定线
一、填空题
1.公路定线有__________定线、________定线和_________定线三种方法。

2.公路实地定线中放坡所需要使用的工具和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地形、地物条件受限制时,圆曲线半径的确定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控制。

4.放坡时一般采用_________坡度来控制,或直接放出___________坡度。

5.在一般情况下,宜选用大于《标准》所规定的_________半径,只有当受地形、地物或其他条件限制时,方可采用小于________半径值,不要轻易采用______________半径。

6.在陡坡弯道路段上,不宜采用_________圆曲线,以免造成__________过大。

二、选择题
1.为在地形图上某两控制点间确定路线的导向线,此地形图等高距为2m,比例尺1:2000,拟定此段路线平均纵坡为4%,分规所张的开度应为( )。

A.5cm;B.2cm;C.2.5cm;D.4cm
2.纸上定线中横断面的控制,主要为了控制( )。

A.路基设计标高;B.经济点最佳位置;c.路线的纵坡度
3.越岭线在实地定线前的试坡一般( )进行。

A.从上而下;B.从下而上;C.从中分开
4.两个相邻的反向曲线间应保留一定的直线段长度,其半径应根据( )来确定。

A.曲线长;B.切线长;C.外距
5.导线交点内侧有障碍物,曲线半径一般应根据( )来确定。

A.曲线长;B.切线长;c.外距
6.按照平均纵坡在等高线上所截取的长度的各个连线为( )。

A.自由型路线;B.均坡线;c.导向线
7.根据地形地物,以及工程艰巨性和地质不良情况,选择相应的控制点,调整控制点前、后纵坡,在等高线上截取的各点连线为( )。

A.自由型路线;B.均坡线;c.导向线
8.在垂直路线方向有特殊地形或填挖影响的位置上定出经济点、活动点和中线最佳的位置,插上标志,供穿线使用,称为( )控制。

A.纵断面;B.横断面;C.地形;D.平面
9.复曲线半径的选择应先选( )。

A.第一个曲线半径;B.受地形控制较严的那个半径;c.第二个曲线半径三、问答题
1.简述纸上定线的步骤。

2.简述实地定线的步骤。

3.平原微丘区的定线工作主要考虑哪些问题?
4.山岭重丘区的定线工作主要考虑哪些问题?
《道路勘测技术》复习资料(2)
平面设计
一、填空题
1、公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是指()、()和()。

2、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曲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面线形称为()曲线,而两个转向相反的相邻曲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面线形称为()曲线。

3、在转向相同的两相邻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直线长度一般不小于()。

4、在转向相反的两相邻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直线长度一般不小于()。

5、汽车通过弯道时,由于横向力系数的存在,它不仅影响到乘客的舒服度,还增加了()消耗和()磨损。

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园曲线最小半径可分为()、()和()三种。

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园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米。

8、《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当园曲线半径小于(),应设缓和曲线。

但()公路可不设缓和曲线,用直线径相连接。

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缓和曲线采用(),其方程表达式为()。

10、无中间分隔带公路的超高缓和段过渡形式可采用三种方式,即()、()、()。

11、圆曲线上全加宽值的大小与()、()和()等因素有关。

1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当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米时,应在平曲线()设置加宽。

13、当公路需要加宽时,四级公路和山岭重丘区的三级公路采用第()类加宽值;其余各级公路采用第()类加宽值;对于不经常通集装箱运输半挂车的公路,可采用第()类加宽值。

14、我国测量坐标系统通常有三种,即()、()、()。

15、停车视距计算中的眼高和物高《设计规范》规定为:眼高()米,物高()米。

16、行车视距分为()、()、()、()等四种。

17、停车视距可分解为()、()和()等三部分距离。

18、《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高速和一级公路应满足()视距的要求;二、三、四级公路应保证()视距的要求。

19、平曲线上行车视距的检查有两种方法,一是(),另一是()。

20、平面线形组合的基本型是按直线、()、()、()、直线的顺序组合起来的线形形式。

二、选择题
1、横向力系数的定义()。

A 单位车重上受到的横向力
B 横向力和竖向力的比值C横向力和垂向力的比值
2、超高附加纵坡度,是指超高后的()纵坡比原设计纵坡增加的坡度。

A外侧路肩边缘B外侧路面边缘C路面中心
3、无中央分隔带的公路缓和段上的超高,绕内边轴旋转时,是指()的路面内侧边缘线保留
在原来的位置不动。

A 路基未加宽时
B 路面未加宽时
C 路面加宽后
4、公路弯道加宽一般在()进行。

A 外侧
B 内侧
C 中侧
5、双车道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

A 超车视距
B 停车视距
C 会车视距
6、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

A 停车视距B会车视距 C 超车视距
7、新建双车道公路的超高方式一般采用()。

A 内边轴旋转
B 中轴旋转
C 外边轴旋转
8、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

A 内边轴旋转B外边轴旋转 C 中轴旋转
9、一般公路在旧公路改建时的超高构成可采用()。

A 内边轴旋转
B 外边轴旋转
C 中轴旋转
10、公路直线部分的路拱横坡度为2%,则公路圆曲线部分最小超高横坡度应是()。

A 3%
B 2%
C 5 % D非定值
11、反映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横向安全、稳定程度的指标是()。

A 离心力
B 横向力
C 垂向力D横向力系数
12、基本型平曲线,其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宜为()。

A 1:1:1
B 1:2:1
C 1:2:3
D 3:2:1
13、汽车转弯行驶时的理论轨迹为()。

A 二次抛物线
B 高次抛物线
C 双柳线D回旋曲线
14、技术标准规定各级公路最大容许合成坡度的目的是()。

A 控制急弯和陡坡的组合B控制最大超高横坡度
C 保证冰雪路面行车安全D比纵坡指标更科学合理
15、不使驾驶员操作方向盘感到困难的平曲线最小长度为设计车速的()行程。

A 3s
B 5s
C 6s
D 9s
16、横净距是指视距线至()的法向距离。

A 路中线
B 路面内边缘线C行车轨迹线 D 路基内边缘线
17、各级公路超高横坡度的最小值是()。

A 1.5%
B 2%
C 3%
D 路拱横坡度
纵断面设计
1、在公路路线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的线:一条是();另一条是()。

2、纵断面的设计线是由()和()组成的。

3、纵坡度表征匀坡路段纵坡度的大小,它是以路线()和()之比的百分数来度量的。

4、新建公路路基设计标高即纵断面图上设计标高是指:高速、一级公路为()标高;二、三、四级公路为()标高。

5、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主要阻力有()阻力、()阻力、()阻力和()阻力等四种。

6、缓和坡段的纵坡不应大于(),且坡长不得()最小坡长的规定值。

7、二、三、四级公路越岭路线的平均坡度,一般使以接近()和()为宜,并注意任何相连3KM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

8、转坡点是相邻纵坡设计线的(),两坡转点之间的距离称为()。

9、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应避免插入()平曲线,或将这些顶点作为反向平曲线的()。

10、纵断面设计的最后成果,主要反映在路线()图和()表上。

横断面设计
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路基横断面由()、()、()以及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变速车道等组成。

2、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横断面由()、()以及错车道组成。

3、路基填土高度小于()米大于()米的路堤称为一般路堤。

4、路基挖方深度小于()米、一般地质条件下的路堑称为一般路堑。

5、路基边坡的坡度,习惯上用边坡的()与()的比值来表示。

6、为防止零星土石碎落物落入边沟,通常在路堑边坡坡脚与边沟外侧边缘之间,设置()。

7、若平均运距()免费运距时,可不计运费。

8、土石方纵向调配时,从()体积重心到()体积重心的距离称为平均运距。

9、计价土石方数量V计=()+()。

10、填方=本桩利用+();挖方=本桩利用+()。

11、填缺=远运利用+();挖余=远运利用+()。

12、本公里土石方调配完毕,应进行公里合计,总闭合核算式为:(跨公里调入方)+挖方+()=(跨公里调出方)+()+废方。

13、一般情况下,()路基和填土高度小于()米的矮路堤均应设置边沟。

14、中间带由()及两条左侧()组成。

15、取土坑分为()和()两种方式。

16、路基工程中的挖方按()体积计算,填方按()体积计算。

17、横断面设计成果主要是()和()。

1、公路定线一般有()定线、()定线和()定线三种方法。

2、实地放线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等。

3、在地形、地物条件受限制时,圆曲线半径的确定一般可由()、()和()控制,也可由曲线上任意点控制和纵坡控制等。

4、在确定园曲线半径时,宜先用大于《标准》所规定的()半径,只有当受地形、地物或其他条件限制时,方可采用小于()半径值,不要轻易采用()半径。

公路外业勘测
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符合()、()、()、()的原则。

2、初测阶段水准点应沿公路布设,水准点宜设于公路中心线两侧
()范围之内。

水准点间距宜为()。

3、公路定测目的是为()和()提供资料。

4、断链有“长链”和“短链”之分,当路线桩号长于地面实际里程时叫(),反之则叫()。

若有桩号k3+110=k3+105.21则为(),若有桩号k3+157=k3+207则为()。

5、定测阶段的水准点应沿线布设且有足够的数量,平原微丘区间距为
();山岭重丘间距为()。

6、定测阶段的筑路材料料场调查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料场()条件的调查、料场()条件的调查、料场()条件的调查。

7、桩号K5+178.50表示路线()至桩位的()距离为()M。

8、能否设置缓和曲线的判别式为()。

9、定测阶段中平组的任务是测出各中桩的()高程并与水准点闭合。

10、公路小桥涵采用的水文调查方法有()、()和()。

公路交叉
1、在公路网中,公路与()、()纵横交错,形成()。

2、相交路线在()平面上的交叉称为平面交叉,相交路线分别在()平面上的交叉称为立体交叉。

3、对于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措施通常有建立
(),采用(),创建()。

4、平面交叉路线应为()并尽量正交,当采用曲线时其半径宜大于()。

5、平面交叉一般应设在水平坡段,其长度应满足()坡长的规定,紧接水平坡段的纵坡一般应不大于(),困难地段不大于()。

6、相交公路通过跨线桥、匝道等连接上、下线的立体交叉称();相交公路通过跨线桥,但不能直接连接的立体交叉称()。

7、()是连接立体交叉上、下路线的通道。

注:1、以上为选择填空或问答论述的考点,并不代表一定会出原题。

2、计算题主要考点为两个,其他计算内容将在课程设计中加强。

3、计算题考点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